首页 / 正文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张凤岭译注

【说明】

本篇是秦楚之际随从汉高祖刘邦起事的三位近卫侍从官员傅宽、靳歙和周緤的合传。

传中主要记述了傅、靳、周三人随从刘邦征战及升迁的过程。其共同点是均为刘邦信任的近臣,都封高爵、享厚禄。《太史公自序》说:“欲详知秦楚之事,维周緤常从高祖,平定诸侯。作《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周緤是如何“常从高祖”的呢?传文有明确答案:“常为高祖参乘”,“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以至高祖上战场时“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尝自行。今上常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于是,博得“上以为‘爱我’”的信任。尽避周緤没有独立带兵打仗,却得封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并特别赏赐“入殿门不趋,杀人不死”。因此,论功行赏之事首要的是必须忠于刘邦,周緤即为一例。对于爵禄与功绩不相称的现象,太史公恐不无微词,故在赞论中以“此亦天授也”来表示。

传中还特别记述了三位功臣的后代无一例外的都因犯法而“国除”。这对于后人也不无儆戒意义。

本篇在写法上主要采取简要的记述和说明,几乎没有人物思想性格的描写,殆与文章的主旨和人物本身有关。这几位近臣侍从唯上之命是听,难言突出的个性。周緤的“泣曰”及其表示忠心的一句话,是本传唯一的描写句子,从中不难看出,封建帝王贴身近卫侍从的愚忠和奴相。

对本传,有人认为是褚少孙补作,未可信。

【译文】

陽陵侯傅宽,以魏国五大夫爵位的骑将军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曾做过家臣,起事于横陽。他随沛公进攻安陽、杠里,在开封攻打秦将赵贲的军队,以及在曲遇、陽武击溃秦将杨熊的军队,曾斩获敌人十二首级,沛公赐给他卿的爵位。后随从沛公进军到霸上。沛公立为汉王后,赐给傅宽共德君的封号。随即跟着汉王进入汉中地区,升为右骑将。不久又跟随汉王平定了三秦,汉王赐给他雕陰作为食邑。楚汉相争时,他随着汉王进击西楚霸王项羽,奉命在怀县接应汉王,汉王赐给他通德侯的爵位。在随汉王打击项羽部将项冠、周兰、龙且(jū,居)时,他率领的士兵在敖仓山下斩获敌骑将一人,因而增加了食邑。

傅宽曾隶属于淮陰侯韩信的指挥,击败了齐国在历下的驻军,击垮了齐国守将田解。后来归属相国曹参指挥,攻破博县,又增加了食邑。因为平定齐地有功,汉王把表示凭证的符分成两半,交给他一半,以示信用,使他的爵位世代相传,封他为陽陵侯,食邑二千六百户,免掉他先前受封的食邑。后担任齐国右丞相,屯兵驻守防备田横作乱。在齐国任国相五年。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四月,攻打叛汉自立为代王的陈豨,归属太尉周勃指挥,以相国的身份代替汉丞相樊哙击败陈豨。第二年一月,调任代国相国,带兵驻守边郡。两年后,担任代国丞相,继续带兵驻守边郡。

汉惠帝五年(前190)傅宽去世,谥号为景侯。儿子顷侯傅精继承爵位,二十四年后(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即前166年)去世。傅精的儿子共侯傅则继承爵位,十二年后(汉景帝前元三年,即前154年)去世。傅则的儿子傅偃继承爵位,三十一年(汉武帝元朔六年,即前123年),因与淮南王刘安谋反,处死,封地同时废除。

信武侯靳歙(xī,吸),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yuānqú,冤渠)起兵的。曾进攻济陽。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Bó,博)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

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另外它带领部队挥师西进在陇西攻打秦将章平军队,大败秦军,平定了陇西六县,他所率领的士兵斩杀秦军车司马、军候各四人,骑兵长官十二人。随后,跟着汉王东进攻打楚军,到达彭城。结果汉军战败,靳歙力守雍丘,后离开雍丘去攻打叛汉的王武等人。夺取了梁地后,又率领部队攻打驻守菑南的楚将邢说(yuè,悦)军队,大败邢说,并亲自活捉了邢说的都尉二人,司马、军候十二人,招降了敌官兵四千一百八十人。另外在荥陽东大败楚军。汉高祖三年(前204),赐给靳歙食邑四千二百户。

靳歙还曾率领部队抵达河内,攻打驻守在朝歌的赵将贲郝(féishì,肥释),大败贲郝,他率领的士兵活捉骑将二人,缴获战马二百五十匹。他随从汉王进攻安陽以东地区,直达棘蒲,拿下七个县。并另率兵击溃赵军,活捉赵将的司马二人,军候四人,招降赵军官兵二千四百人。又随从汉王攻克邯郸。独自率兵拿下平陽,亲自斩杀驻平陽的赵国代理相国,他所率领的士兵斩杀带兵郡守和郡守各一人,迫使邺投降。这次征战,随从汉王进攻朝歌、邯郸,又另自击败赵军,迫使邯郸郡的六个县投降。率军返回敖仓后,旋即在成皋南击败项羽的军队,击毁断绝了从荥陽至襄邑的输送粮饷的通道。在鲁城之下大败项冠军队,夺取了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的大片土地。又在济陽城下击败项悍军队。然后挥军返回在陈县城下攻击项羽部队,大败项羽。此外,还平定了江陵,招降了在江陵的临江王的柱国、大司马及其部下八人,亲自活捉了临江王共尉,并把他押送到雒陽,于是平定了南郡。此后随从汉王到陈县,逮捕了图谋不轨的楚王韩信,汉王把表示凭证的符分成两半,交给靳歙一半,以示信用,使他的爵位世代相传,规定食邑四千六百户,封号称信武侯。

后来,靳歙以骑都尉的身份随从高帝攻打代王,在平城下击败代王韩信,随即率军返回东垣。因为有功,提升为车骑将军,接着率领梁、赵、齐、燕、楚几个诸侯王的部队,分路进攻陈豨的丞相侯敞,把他打得大败,于是迫使曲逆城投降。后又随高祖攻打黥(qíng,情)布很有功劳,增加封赐规定食邑五千三百户。在几次重要战役中,靳歙共斩敌九十首级,俘虏一百三十二人;另大败敌军十四次,降伏城邑五十九座,平定郡、国各一个,县城二十三个;活捉诸侯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的不同等级官员三十九人。

高后五年(前183),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指前162年),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封地。

蒯成侯名緤,是沛县人,姓周。曾任高祖警卫,是以家臣的身份跟随高祖起事的。他曾陪高祖到霸上,又西去进入蜀、汉地区,后随高帝返回平定了三秦,并受封池陽作为食邑。他奉命率兵向东进发切断了敌人的运输通道,随后跟着高祖出征渡过平陰渡口向东进发,在襄国与淮陰侯韩信部队会合。当时作战时而获胜时而战败,情势严峻,但周緤始终没有背离高祖的意思。高祖赐封他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高祖十二年(前195),又赐封周緤为蒯成侯,同时免掉原先的食邑。

高祖曾经要亲自攻打陈豨,蒯成侯流着泪劝阻道:“从前秦王攻取天下,不曾亲自出征,现在您经常亲自出征,这难道是没了可派遣的人吗?”高帝认为周緤是由衷地爱护自己,破例恩准他进入殿门不必碎步快走,杀了人不定死罪。

到汉文帝五年(前175),周緤年老病笔,谥号为贞侯。他的儿子周昌代承侯爵,后因犯罪,免除了封地。到了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又封周緤的儿子周居代承侯爵。到了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周居任太常官职,犯了罪,封地被免除。

太史公说:陽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都获得了很高的爵位,跟随高祖从山东起兵,攻打项羽,斩杀名将,击败敌军几十次,降伏城邑数十座,而不曾遭到挫折和困厄,这也是上天赐给的啊。蒯成侯周緤心地坚定忠良,从不被人怀疑,高祖每有出征的行动,他不曾不流泪哭泣,这只有心里十分痛苦的人才能做到,可以说是个忠诚厚道的君子啦。

【原文】【注解】

陽陵侯傅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①,为舍人②,起横陽。从攻安陽、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陽武,斩首十二级③,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④,汉王赐宽封号共德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将。从定三秦⑤,赐食邑雕陰⑥。击项籍,待怀,赐爵通德侯。从击项冠、周兰、龙且,所将卒斩骑将一人敖下,益食邑。

属淮陰⑦,击破齐历下军⑧,击田解。属相国参⑨,残博,益食邑。因定齐地,剖符世世勿绝⑩,封为陽陵侯,二千六百户,除前所食?。为齐右丞相?,备齐(13)。五岁为齐相国(14)。

四月(15),击陈豨,属太尉勃(16),以相国代丞相哙击豨(17)。一月(18),徙为代相国(19),将屯(20)。二岁,为代丞相,将屯。

孝惠五年卒(21),谥为景侯(22)。子顷侯精立(23),二十四年卒(24)。子共侯则立,十二年卒(25)。子侯偃立,三十一年(26),坐与淮南王谋反(27),死,国除。

①魏:指秦楚之际的魏国。秦二世二年(前208),战国时魏贵族后裔魏咎立为魏王。②舍人:古时王公贵族的亲近侍从,家臣。③斩首十二级:即斩敌十二首级。首级,秦制斩敌一首赐爵一级,后称敌首为首级。④沛公:即刘邦。汉王: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⑤三秦:指项羽在关中分封的雍、塞、翟三个诸侯国。因都在原秦国地,故称“三秦”。⑥食邑:卿大夫的封地,因收其赋税而食,故名。⑦淮陰:指淮陰侯韩信。《索隐》张晏云:“信时为相国,云‘淮陰’者,终言之也。”⑧齐:指秦楚之际的齐国。秦二世二年(前208),战国时齐国贵族后裔田假自立为齐。时齐王为田广。⑨参:指曹参。⑩剖符:帝王分封诸侯或功臣,把表示凭证的符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以示信用。?除:免。?齐:指汉初高祖所封诸侯。时韩信为齐王。(13)备齐:指屯兵防备原齐国相田横反叛,时田横未降。(14)齐:指汉初高祖所封诸侯。时刘肥为齐王。(15)四月:指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四月。陈豨反叛在汉高祖十年九月。(16)勃:即周勃。(17)哙:即樊哙。(18)一月:指汉高祖十二年(前195),一月。(19)代:指汉初高祖所封诸。时刘恒为代王。(20)将屯:带兵驻守。(21)孝惠五年:汉惠帝五年,即前190年。(22)谥:指古代帝王、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一种名号。(23)精:一作“靖”。(24)二十四年:指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即前166年。(25)十二年:指汉景帝前元三年即前154年。(26)三十一年:指汉武帝元朔六年即前123年。(27)坐:因(犯罪或犯法)。淮南王:即刘安。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①,起宛朐。攻济陽。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②,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首二十八级,捕虏五十七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为骑都尉。

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候各四人③,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④,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⑤,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身得说都尉二人⑥,司马、候十二人,降吏卒四千一百八十人。破楚军荥陽东。三年⑦,赐食邑四千二百户。

别之河内⑧,击赵将贲郝军朝歌⑨,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陽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将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攻下邯郸。别下平陽,身斩守相⑩,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饟道?,起荥陽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陽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13),生致之雒陽,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14),剖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

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15),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16),别击陈豨丞相敞(17),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18)。

高后五年(19),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20),坐事国人过律(21),孝文后三年(22),夺侯,国除。

①中涓:帝王亲近的侍从官员,似“舍人”。涓,洁。主宫中清洁扫除。②骑千人将:率号称千人的骑兵长官。③候:军候。④楚:指西楚霸王项羽。⑤略:夺取。⑥身:亲自。⑦三年:指汉高祖三年,即前204年。⑧之:到。⑨赵:指秦楚之际的赵国。赵歇为王。⑩守相:代理相国。临时任官或代理官职均可称“守”。?兵守:带兵的郡守。?饟(xiàng,向)道:运输粮饷的通道。(13)江陵王:指临江王共敖之子共尉。(14)楚王信:指淮陰侯韩信。汉王于前203年立韩信为齐王,第二年即调封楚王。(15)韩信:指韩王信,时为代王。非淮陰侯韩信。(16)梁、赵、齐、燕、楚:均指汉初高祖时所封诸侯。车骑:战车和骑兵。(17)敞:即侯敞。(18)二千石、五百石:均为官吏俸禄的等级。(19)高后五年:即前183年。(20)二十一年:指汉文帝后元二年,即前162年。(21)事:役使,使用。过律:超越律令规定。(22)孝文后三年:即前161年。后,指后元。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常为高祖参乘①,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食邑池陽。东绝甬道②,从出度平陰③,遇淮陰侯兵襄国,军乍利乍不利,终无离上心。以緤为信武侯,食邑三千三百户。高祖十二年④,以緤为蒯成侯,除前所食邑。

上欲自击陈豨,蒯成侯泣曰:“始秦攻破天下⑤,未尝自行。今上常自行,是为无人可使者乎?”上以为“爱我”,赐入殿门不趋⑥,杀人不死。

至孝文五年⑦,緤以寿终,谥为贞侯。子昌代侯,有罪,国除。至孝景中二年⑧,封緤子居代侯。至元鼎三年⑨,居为太常,有罪,国除。

①参乘:又称“陪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御者在中,另一人在右,叫陪乘。即如后来的警卫。②甬道:两侧筑墙的通道。这里指运粮通道。③度:同“渡”。渡过。④高祖十二年:即前195年。⑤始:从前。秦:指秦始皇。⑥趋:小步快走,以示尊敬。⑦孝文五年:即前175年。⑧孝景中二年:即前148年。中,指中元。⑨元鼎三年:即前114年。元鼎:汉武帝年号。

太史公曰:陽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皆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杀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蒯成侯周緤操心坚正,身不见疑①,上欲有所之,未尝不垂涕,此有伤心者然,可谓笃厚君子矣②。

①见:被。②笃厚:忠诚厚道。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七 文三王传第十七·班固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陈寿
  志第二十九 经籍三(子)·魏徵
  卷二百四 表四十四·赵尔巽
  君臣鉴戒第六·吴兢
  两汉刊误补遗卷四·吴仁杰
  卷之八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六十五·佚名
  卷十·吕中
  一六二 北大感旧录八·周作人
  元延明传·李延寿
  李晟传·欧阳修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一·高宇泰
  卷二十五·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吴兢

    ○日重光,月重轮。  右:为汉明帝乐人所作也。明帝为太子时,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轮》,三曰《星重辉》,四曰《海重润》。汉末丧乱,後二章亡。旧说云,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规轮如月,光耀如星,霑润

  • ◆卫□□仁近(敬聚斋稿)·顾嗣立

    仁近,字叔刚,一字子刚,华亭人。好学绩文,书法学《黄庭经》,自有一种风流酝藉侠才子气。至正间,尝游吴兴,守将候见之,送饩米百斛,既举幕官,并辞。张太尉辟延宾馆,币使聘焉。亦谢免养高。授书里中,年四十七卒,有《敬聚斋诗稿》。子刚

  • 玎玎珰珰盆儿鬼·臧懋循

    玎玎珰珰盆儿鬼杂剧(元)无名氏撰●玎玎珰珰盆儿鬼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咿咿哑哑乔捣碓 正名 玎玎珰珰盆儿鬼楔子〔冲末扮孛老杨从善上诗云

  • 卷二百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黙堂集陈渊字知黙一字防叟南剑州沙县人了翁瓘之犹子也儿时动止不凡瓘器之谓能任重致逺者后从山杨时传二程之学绍兴间以荐知枢密院编修官召对赐进士出

  • 第六回 方氏骂官·蒲松龄

    秀才衣巾上咳!军门把公呈审坏,又听说追究那做呈子的。有一个亲戚在刑房当差,对我说道:"今日院票来到县里了。"想是就要拿人。张鸿渐是个好人,俺悄悄的对他说着,他也好安排。不免急走则个。呀!来到庄里,天有半夜,待俺叫门。把

  • 卷十六 明帝·王夫之

      〖一〗  人才之靡也,至齐、梁而已极。非尽靡也,尸大官、执大政者,靡于上焉耳。明帝之凶悖,高、武之子孙,杀戮殚尽而后止,而大臣谈笑于酒弈之閒自若也。乃晋安王子懋之死,其防閤陆超之、董僧慧先与子懋谋举兵者,独能不昧

  • 清世祖实录选辑·佚名

    ●顺治元年(一六四四、甲申)夏四月初八日(乙丑),上御笃恭殿,赐摄政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大将军敕印。敕曰:『我皇祖肇造丕基、皇考底定弘业,重大之任,付于■〈耳少〉躬。今蒙古、朝鲜俱已归服,汉人城郭土地虽渐攻克,犹多抗拒。念当此

  • 卷十六·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戌(一六四六)秋七月乙巳朔唐王世子琳源生。群臣表贺,有「日月为明,止戈为武」之语;王大称赏。大赦覃恩,手诏进郑芝龙泉国公、郑鸿逵漳国公,郑氏厮养俱得三代诰;撰敕及织轴者,日不暇给。寻改芝龙平国

  • 董士元、董士选传·宋濂

    董士元一名不花,字长卿,董文炳之长子。出生后不久母亲去世,数岁从名儒为师,长大善于骑射。宪宗征蜀时,士元二十三岁,随叔父董文蔚率邓州一军西行。蒙古军至钓鱼山,宋军坚守,士元请求代文蔚攻打,率所部先登,奋战许久,因后续部队未

  •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佚名

    【提要】 知伯即智瑶,晋国权臣。他作了韩、魏等国联合军队首领,可是由于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驾御其他国家,所以没有作好领导。 【原文】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

  • ●皇朝通典卷六十一·佚名

    禮二十一 ○禮二十一 凶一 △凶一 (臣)等謹按杜典凶禮一門所載喪制於唐以前具見梗槩矣臣等續纂五朝禮典即用其例有者補之無者闕之而雜議之有關喪制者亦依類附錄以資考證伏維我朝以孝治天下列聖以來慎終之典備極周詳所有

  • 卷一百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八 朱批孙文成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杭州织造【臣】孙文成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前奉 圣旨着令【臣】估看磬山情形巳经具摺奏 闻【臣】随唤各匠人等商酌务将百年旧刹重壮观瞻其山门

  • 转识论(从无相论出)·佚名

    陈代真谛译识转有二种。一转为众生。二转为法。一切所缘不出此二。此二实无。但是识转作二相貌也。次明能缘有三种。一果报识。即是阿梨耶识。二执识。即阿陀那识。三尘识。即是六识。果报识者为烦恼业所引故名果报。

  • 卷第八·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八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菩萨璎珞庄严品第六之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四璎珞义。而说偈言。 大智慧者四璎珞  庄严最上第一乘 净戒三昧智慧门  胜妙真言决定说 无嗔众生皆爱乐 

  • 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上)·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上)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颰陀以化城请佛及见佛欲灭化不能一  ·阿难邠坻井出珍宝二·贤直窃珠不款获赐三·慈罗放鳖后遇大水还济其命四  ·千那佣画得

  • 卷第三十·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三十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书(三) 复邢梅阳孝廉 贫衲方息慈时。即闻令先师居京邸说法。服膺豪杰。摧折慢幢。如雷如霆。可喜可惧。因侍受业师南询。不遑亲聆教益。迄今渴慕

  • 成吉思汗传·冯承钧

    此传是成吉思汗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且与众不同的一个。作者简要的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身世、崛起及对蒙古诸部落的整合。对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平西夏与过世,作者相对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却也并非赘述。此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

  • 毛诗集解·佚名

    佚名编。(宋)李樗、(宋) 黄櫄撰,(宋) 吕祖谦释音 李樗,字若林,闽县人。尝领乡贡。著《毛诗详解三十六卷》。黄櫄,字实夫,龙溪人,淳熙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剑州教授,终宣教郎。著《诗解二十卷》、《总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