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2

理宗宝祐四年六月,蒙古诸王亦孙哥、驸马也速儿等请伐宋。蒙古主命诸王阿里不哥居守和林,阿蓝答儿辅之,自将南侵,由西蜀以入。先命张柔从忽必烈攻鄂,趋杭州,塔察儿攻荆山。又诏兀良合台自交、广引兵会

鄂,李全子璮进攻海州、涟水军等处。蒙古主进次六盘,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入。蒙古主由陇州趋散关,诸王莫哥由洋州趋米仓,万记孛里叉由潼关趋沔州。

六年二月,蒙古纽璘将前军,欲会都元帅阿答胡于成都。蒲择之遣安抚刘整等据遂宁江箭滩渡,以断东路。纽璘军至,不能渡。自旦至暮,大战,整等军败,纽璘遂长驱至成都。择之命杨大渊等守剑门及灵泉山,自将兵取成都。会阿答胡死,纽璘率诸将大破大渊等于灵泉山,进围云顶山城,扼其归路。择之军溃。城中食尽,亦杀主将以降。成都、彭、汉、怀、绵等州,威、茂诸蕃,悉降蒙古。

十月,蒙古主渡江陵江至白水,命总帅汪德臣造浮梁以济,进次剑门。至苦竹隘,守将张实死之。

十一月,蒙古兵进围长宁山,守将王佐、徐昕战败。蒙古进攻鹅顶堡,城降,佐死之。由是青居、大良、运山、石泉、龙州,俱降于蒙古。

十二月,蒙古兵渡马湖入蜀。诏马光祖移司峡州,向士璧移司绍庆府,以便策应。光祖、士璧以兵迎蒙古师,战于房州,败之。蒙古主取隆、雅州,又取阆州,杨大渊以城降。

开庆元年春正月己酉,蒙古兵攻忠、涪州,渐薄夔境。诏“蒲择之、马光祖,战守调遣,便宜行事。”

丁卯,以贾似道为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移马光祖为沿江制置使,似道寻兼督江西、二广军马。蒙古军破利州、隆庆、顺庆诸郡。

蒙古兀良合台率四王兵三千,蛮、僰万人,破横山,徇内地,乘胜破宾州,入静江府,连破辰、沅。官军断其归路,兀良合台潜出官军后,命其子阿术横击于前,官军退走,遂壁潭州城下。

二月,蒙古主遣降人晋国宝招谕合州,守将王坚杀之。蒙古主遂命大将浑都海以兵二万守六盘,乞台不花守青居山,又命纽璘造浮梁于涪州之蔺市以杜援兵。蒙古主自鸡爪滩渡,直抵合州城,俘男女万馀。坚力战以守,蒙古会师围之。

六月,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帅兵攻涪浮梁,力战,得入重庆,遂率艨艟千馀,溯嘉陵江而上。蒙古史天泽分军为两翼,顺流纵击,文德败绩。

秋七月,蒙古兵围合州,自二月至于是月,守将王坚固守力战,蒙古主屡督诸军攻之,不克。前锋将汪德臣选兵夜登外城,坚率兵逆战。迟明,德臣单骑大呼曰:“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语未既,几为飞石所中,因得疾死。会天大雨,攻城梯折,后军不克进,俱退。蒙古主蒙哥卒于合州城下,或传中飞矢死。诸王大臣用二驴,蒙以缯槥,负之北行。合州围解。捷闻,加坚宁远军节度使。

八月,蒙古忽必烈遣王惟中、郝经宣抚荆湖、江,淮将归德军先至江山。经言于忽必烈曰:“经闻图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已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遂,是尤难也。国家奋起朔漠,灭金源,并西夏,取荆、襄,克成都,平大理,躏跞诸夷,奄征四海,垂五十年而一之以兵,遗黎残姓,游气惊魂,虔刘劘荡,殆欲歼尽,自古用兵未有若是之久且多也。且括兵率赋,朝下令,夕出师,阖国大举,以之伐宋而图混一,以志则锐,以力则强,而术则未尽也。苟于诸国既平之后,创法立制,敷布条纲,任将相,选贤能,平赋足用,屯农足食,内治既举,外御亦备。今西师之出,久未即功,兵连祸结,底安于危。王宜遣人禀命行在,宜谕宋令降名进币,割地纳质,偃兵息民,以全吾力而图后举。禀命不从,然后传檄,示以大信,使知王仁而不杀之意。一军出襄、邓,一军出寿春,一军出维扬,三道并进,东西连衡,王处一军,为之节制,使我兵力常有馀裕。如是,则未来之变或可弭,已然之失或可救也。议者必曰,三道并进则兵分势弱,不若并力一向则莫我当也。曾不知取国之术与争地异,并力一向,争地之术也。诸道并进,取国之术也,昔之混一者皆若是矣。晋取吴则六道进,隋取陈则九道进,宋之于南唐则三面皆进,未闻有一旅之众而能克国者。或者有之,侥幸之举也。昔秦王问王翦以伐荆,翦曰:非六十万不可。秦王曰:将军老矣。命李信将二十万往,不克,卒以兵六十万畀翦,而后举楚。盖众有所必用,事势有不可悬料而幸取者,故王者之举必万全,其幸举者,崛起无赖之人也。若直前振迅,锐而图功,一举而下金陵,入临安,则可也。如兵力耗敝,役成迁延,进退不可,反为敌人所乘,悔何及乎。固宜重慎详审图之。”乃会兵渡淮,忽必烈由大胜关,张柔由虎头关,分道并进,官军皆遁。时忽必烈得沿江制置司榜,有云“今夏谍者闻北兵会议,取黄陂民船系筏由阳逻堡以渡,会于鄂州。”忽必烈曰:“此事前所未有,愿如其言。”及至黄陂,渔人献舟,且为乡导。

九月,宗王莫哥自合州遣人以蒙古主凶讣告忽必烈,请北还以系人望。忽必烈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自登香炉山,俯瞰大江。大江之北曰武湖,武湖之东曰阳逻堡,其南岸即许黄州,官军以大舟扼江渡,军容甚盛。董文炳言于忽必烈曰:“长江天险,宋所恃以为国,势必死守,不夺其气不可。臣请尝之。”乃帅死士数十百人当其前,令其弟文用、文忠载艨艟,鼓棹疾趋,叫呼毕奋。锋既交,文炳麾众趋岸搏战,官军大败。明日,遂帅诸

军渡江,进围鄂州,中外大震。

蒙古兵至临江。时,制置使徐敏子在隆兴,顿兵不进。知军事陈元桂力疾登城,坐督战,力不能敌。有欲抱而走者,元桂曰:“死不可去。”左右俱遁。兵至,元桂瞠目叱骂,遂死之,悬其首于敌楼。蒙古兵遂入瑞州,知府陈昌世治郡有善政,百姓拥之以逃。

诏诸路出师以御蒙古,大出内府银币犒师,前后出缗钱七千七百万,银、帛各一百六万两、匹。冬十月,以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军汉阳以援鄂。

时边报日急,临安团结义勇,招募新兵,增筑平江、绍兴、庆元城壁,朝野震恐。内侍董宋臣请帝迁都四明,以避敌锋。军器大监何子举言于吴潜曰:“若上行幸,则京师百万生灵,何所依赖。”御史朱貔孙亦言:“銮舆一动,则三边之将士瓦解,而四方之盗贼蜂起。必不可。”会皇后亦请留跸以安民心,帝遂止。宁海节度判官文天祥乞斩宋臣,不报。

十一月,蒙古围鄂州,都统张胜权州事,以城危在旦夕,登城谕之曰:“城已为汝家有,但子女玉帛皆在将台,可从彼取。”蒙古信之,遂焚城外民居,将退。会高达等引兵至,贾似道亦驻汉阳为援,蒙古乃复进攻。遣苫彻拔都儿领兵同降人谕鄂州使降,抵城下,胜杀使者,以军出袭苫彻拔都儿,战败死。达恃其武勇,殊易似道,每见其督战,即戏之曰:“巍巾者何能为哉。”将战,必须似道亲劳始出,否即使兵士哗于其门。吕文德谄事似道,使人诃曰:“宣抚在此,何敢尔耶?”曹世雄、向士璧皆从在军,事未尝关白。似道由是衔三人而亲文德。

时诸路重兵咸聚于鄂。蒙古兵由永、全至潭州,江西大震。吴潜用御史饶应子言,移贾似道于黄州,黄虽下流,实当兵冲。孙虎臣以精骑七百送之,至蘱草坪,候骑言前有北兵,似道大惧,谓左右曰:“奈何?”虎臣匿似道,出战。似道叹曰:“死矣,惜不光明俊伟尔。”及北兵至,乃老弱部所掠金帛子女而去者,江西降将储再兴骑牛先之。虎臣出擒再兴,似道遂入黄州。

十二月己亥,贾似道私与蒙古议和。时蒙古攻城益急,城中死伤者至万三千人,贾似道

大惧,乃密遣宋京诣蒙古营,请称臣纳币,忽必烈不许。会合州守臣王坚使阮思聪踔急流走鄂,以蒙古计闻,似道再遣京往。忽必烈亦闻阿蓝答儿等谋立阿里不哥,遣脱忽思括民兵,因召群臣议事。郝经曰:“《易》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国家自平金以来,惟务进取,老师费财,三十年矣。今国内空虚,塔察、旭烈诸王观望所立,莫不觊觎神器,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令脱里察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称遗诏,便正位号,下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愿大王以社稷为念,与宋议和,割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定疆界、岁币,置辎重,率轻骑而归,直造燕,都则彼之奸谋,冰释瓦解。遣一军逆大行灵舁,收皇帝玺。遣使召旭烈、阿里不哥、莫哥诸王会丧林。差官于诸路,抚慰安辑。命王子真金镇守燕都,示以形势,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忽必烈以为然。会宋京至,请称臣,割江南为界,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忽必烈许之,遂拔砦而去,留张杰、阎旺,以偏师候湖南兀良合台之兵。贾似道奏鄂州围解,诏论功行赏。

蒙古兀良合台攻潭州甚急。向士璧帅潭,极力守御,既置飞江军,又募斗弩社,朝夕亲自登城抚劳。闻蒙古后军且至,遣王辅佑帅五百众觇之。遇于南岳市,大战,蒙古少却,会忽必烈遣迈铁赤将兵来迎,兀良合台遂解围,引兵趋湖北。

景定元年二月,蒙古张杰、阎旺作浮梁于新生矶,兀良合台曰兵至,杰等济师北还。贾似道用刘整计,命夏贵以舟师攻断浮梁,进至白鹿矶,杀殿卒百七十人。辛酉,蒙古遣偏师取道大理,由广南抵衡州。向士璧合刘雄飞兵逆战于道,败之,获还俘民甚众。

三月,贾似道匿议和称臣纳币之事,以所杀获俘卒殿兵,上表言:“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帝以似道有再造功,诏入朝。

夏四月,进贾似道少师,封卫国公。帝手诏曰:“贾似道为吾股肱之臣,任此旬宣之寄隐然殄敌,奋不顾身,吾民赖之而更生,王室有同于再造。”及似道至,又诏百官郊劳,如文彦博故事,奖眷甚至。诸将士悉进官:吕文德检校少傅,高达宁江军承宣使,刘整知泸州兼潼川安抚副使,夏贵知淮安州兼京东招抚使,孙虎臣和州防御使,范文虎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向士璧、曹世雄各加转有差。初,似道恶高达在军中尝侮已,言于帝,欲杀之,帝知其有功,不从,故论功以吕文德为第一,而达居其次。

似道既相,引荐奔竞之士,受纳贿赂,置诸通显,又引外戚子弟为监司郡守。进倡优傀儡,奉帝为游燕,台臣有谏者,宣谕使裁去,谓之节帖。权倾中外,进用群小,变更法制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欧阳修
  卷四十六·志第二十二·地理七·张廷玉
  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四·柯劭忞
  臧榮緒晉書卷十六·汤球
  卷二十三·谷应泰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四十八·乾隆
  两汉刊误补遗卷三·吴仁杰
  三十一 江宁织造曹寅奏陈盐课积欠情形摺·佚名
  卷十二·朱轼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二·来保
  卷一百十八·张守节
  卷六十四下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 第三十四下·班固
  六五、齐康公二十一年乃田侯剡立非桓公午立辨·钱穆
  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佚名
  中兴战功录·李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三华集卷十五明 钱仲益 撰锦树集五五言排律赋得七星岩送曾侍读使安南【岩在肇庆府端溪出砚处】迢递交州路风流翰府人诏颁金殿晓香散玉堂春疏爵绥遐壤抡才选近臣庆逢千载会化浃万方民捧册严将命乘槎逺问

  • 卷十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六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羽翼【上】崔颢【唐殷璠云颢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调风骨澟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可与鲍照并驾也】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 唐风集巻三·杜荀鹤

    唐 杜荀鹤 撰今体五言七言絶句凡五十二首感寓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春闺怨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马上行五里复五里去时无住时日将家渐逺犹恨马行迟钓叟茅屋深湾里钓船横竹门

  • 列传第十五 穆崇·魏收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

  • 列传第三十三 齐高帝诸子下·李延寿

    临川献王映字宣光,高帝第三子也。少而警悟,美言笑,善容止。仕宋位给事黄门侍郎、南兖州刺史,留心吏事,自下莫不肃然,令行禁止。高帝践阼,爲荆州刺史,加都督,封临川王。尝致钱还都买物,有献计者,于江陵买货,至都还换,可得微有所增。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王称

    宦者传一百三  宦者之祸见于前载者尚矣太祖开基所用宦者不过五十人但掌宫掖之事未尝令采他事也尝有中黄门因祷祠山川于洞穴中得怪石形类羊者取以为献太祖曰此墓中物尔何以献为命碎其石杖其人其不受佞也如此厥后宰相

  • 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战亡身 雷有终火攻平匪·蔡东藩

      却说真宗即位,所有施赏大典,已一律举行,只王继恩、李昌龄等谋立楚王,应该坐罪,特贬昌龄为行军司马,王继恩为右监门卫将军,安置均州,胡旦除名,长流浔州。到了改元以后,吕端以老疾乞休,李至亦以目疾求罢,乃均免职,特进张齐贤、

  • 卷之十九·佚名

    丙午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出兵自马马犬沙流窥江阴守将以闻 上亲督水军及马步兵往救之比至镇江寇已焚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康茂才等出大江追之别命一军伏于江阴之山麓翌日茂才追至浮子门遇寇舟五百余艘遮海

  • 卷一·邱濬

    ○治国平天下之要△正朝廷▲总论朝廷之政臣按: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格物致知之要”既有所谓“审治体”者矣,而此“治国平天下之要”又有“正朝廷”而“总论朝廷之政&

  • 卷九·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九    宋 袁燮 撰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观孟子闻诛一夫纣之言武王之杀受也明矣汤武之征伐只是诛其君而吊其民武王既杀受而复立受之子盖受得罪于

  • 卷十三·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十三     宋 范处义 撰 国风 桧 桧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郑语云祝融之後八姓惟妘姓桧者处其地案世本会人即桧之祖会人者祝融之弟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四曰会人也王

  • 公食大夫礼第九·佚名

    【题解】 《公食大夫礼》记述主国国君以礼食招待来小聘的大夫的礼仪。篇中首先对如何通知主宾,如何摆放待宾之物,宾至如何迎接的礼节仪式作了详细说明。接着记述如何设俎,如何为宾设正馔、加馔。宾如何祭馔,公如何侑宾,宾

  • 宣公·宣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师救陈。

  • 卷八·佚名

    尔时会中释梵护世。见与波旬授菩提记。一切皆生奇特之心。叹言希有甚奇世尊,彼等诸魔於佛善说法毗奈耶。而作魔事犹见如来。福不唐捐皆蒙授记。当证无上正等菩提究竟涅槃。世尊岂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善信心入於佛法。所

  • 全南洋佛教组织之希望·太虚

    ──十七年八月在星洲中华佛教会讲──星洲为太虚旧游之地。昔年之来此,为时虽短,然感星洲各界人士与信佛之热烈;印象深入心脑,永难忘却。此次赴欧,道经星洲,又得与诸公欢聚,欣幸何如!然前此来星洲,尚无佛教团体之组织,今则已有

  • 宗镜录卷第八十四·延寿

    夫妄心虚假。诸圣同推。此执坚牢。故须具引。又约经论。有三种假。一因成假。因前境对。方乃生心。二相续假。初心因境。后起分别。念念相续。乃至成事。三相待假。如待虚空无生。说心有生。又计于有心待于无心。如短

  • 词苑丛谈·徐釚

    十二卷。清徐釚(1636—1708)撰。徐釚,字电发,号虹亭、拙存,晚号枫江渔父,吴江 (今属江苏) 人。徐釚为“慎交社”成员,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后乞归故里,著书为事。有《菊庄乐府》、《南洲草堂集》、《词

  •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智旭

    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议也。所言法者。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也。莲华者。譬权实法也。良以妙法难解。假喻。易彰。况意乃多。略拟前后。合成六也。一为莲故华。譬为实施权。文云。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