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八、鹖冠子辨
《汉志》道家《鹖冠子》一篇,班云:“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隋志》三卷。韩愈《读鹖冠子》十六篇。陆佃《鹖冠子序》:“自《博选》至《武灵王问》凡十九篇,退之云十六篇者非全书。”沈钦韩曰:“其中庞煖论兵法,《汉志》本在兵家,为后人傅合。”王闿运曰:“道家《鹖冠子》一篇,纵横家《庞煖》二篇,《隋志》道家有《鹖冠子》三卷,无《庞煖》书,而篇卷相适合,隋以前误合之。凡庞子言皆宜入煖书。”近人顾实(《汉书艺文志疏证》。)云:“兵家《庞煖》三篇,汪刻本《汉书》作二篇,合此《鹖冠子》一篇,正符三篇之数。本志兵权谋家原有《鹖冠子》言兵之篇,此亦后世所以误合兵家《庞煖》为一欤。”今按《鹖冠》书《世兵篇》多同贾谊《鵩赋》,显出后人剿袭。柳宗元《辨鹖冠子》谓其:“尽鄙浅言,好事者伪为其书,而用贾谊《鵩赋》文饰之”,是也。(《四库提要》谓:“古人著书,往往偶用旧文,引证亦往往偶随所见。如谷神不死四语,今见《老子》,而《列子》以为黄帝书。克己复礼一语,今在《论语》,而《左传》仲尼称志有。元者善之长也八句,今在《文言传》,《左传》记为穆姜语。”以此为《鹖冠》辨护。其所称引是非姑勿论。然贾谊《鵩赋》,与《鹖冠?世兵》,文字大段相合,则非《提要》之例。苟两文并读,非谊袭《鹖冠》,即《鹖冠》袭谊,无所谓引用旧文也。既非贾生窃先秦成书为己赋,则为后人攘贾赋饰伪书,决矣。崔述《考古余说》亦谓:“贾谊感鵩而赋,明不剽窃。”)韩愈颇称其《博选篇》五至之论,然亦袭《燕策》郭隗对昭王语。(吴师道注《国策》,已有此论。)则《鹖冠子》既明为伪书,更何纷纷论篇卷之多寡哉?抑余复有疑者。据今书鹖冠为庞煖师,而汪氏注语不之及。《注》曰:“楚人,居深山”,而本书未之有。书中可见其为楚人者,惟《王鈇篇》言柱国令尹,然文意均袭《管子》。郡县之名,虽秦前已有,然废封君而全国以郡县相统属,其制始于秦,未必楚人先有其制。盖后人见《汉志》有鹖冠楚人之说而妄托者耳。(《困学纪闻》十谓:“《鹖冠子?博选篇》用《国策》郭隗之言,《王鈇篇》用《齐语》管子之言,不但用贾生《鵩赋》而已,柳子之辨,知言哉。”已先余言之。)《后汉书?续舆服志》:“鹖雄雉,为武冠。”《淮南?主术训》:“赵武灵王贝带鵕[寿鸟]而朝,赵国化之。”《玉篇》:“[寿鸟],南方雉名。”然则雉冠乃赵之武服。庞煖而赵将,《汉志》兵缺谋有《庞子》,岂煖书有论及鹖冠者,而后人因伪为《鹖冠子》,遂以为庞煖所师耶?将庞煖著书别题《鹖冠》,如范蠡书之名《计然》,而后人亦遂以计然为范蠡师者耶?今其书所传既不足信,秦汉间又少知有鹖冠子其人,则此一卷书者,纵在,固无大观,姑置勿论可尔。(又庞煖仅详居赵,未见其国籍。春申合从以庞煖为将,岂煖与楚人固自有渊源者耶?)
猜你喜欢 ◎民政四·徐天麟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五)·陈寅恪 卷一百六十六·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四·陈衍 通志卷一百二十二·郑樵 学史卷三·邵宝 台湾日记与禀启卷一·胡传 清乡所见·沈从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佚名 卷五十二、捻事之起灭·黄鸿寿 明初的学校·吴晗 李煜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