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语译

能了解别人乃是智慧,能了解自己才是清明。能够战胜别人乃是有力,能够克服自己才是坚强。能够知足淡泊于财货的就是富裕,能够勤行大道而恒久不息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根基,能常处于道的,才能长久。

人既能以道为处所,自然也能和它同长久;既能以道为依归,则虽死却能与道同存,这才是真正的长寿。

老子在本章就知识、学习、力量、财富和长寿各方面,谈了不少至理名言,其中的“死而不亡者寿”非常接近他的“不朽”观。当然,在此他只是点到为止,所谓寿或长命百岁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最高明的贺辞了。

像所有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一样,庄子比老子更感叹生命之短促,特别对“死”的感触最深,他最好的作品几乎都接触到生死的问题。反观老子,倒很少提到这方面的观点,不但少,可说是不曾提及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第二十四章已说明得极为详尽。

论财富与贫穷

《庄子》之《让王》《天地》

原宪住在鲁国一栋小房子里,这间房子的屋顶是用青草盖的,蓬草编成的大门破损不堪,他用桑木做门槛,破瓮做窗户,粗布隔房间。每逢下雨,屋顶滴水,地上潮湿时,他便端坐而歌,毫不为意。

有一天,子贡骑骏马,着蓝里白衫去见原宪,到了巷口却进去不得,他只好步行而入。一眼瞧见头戴桦树皮帽,脚拖没有后跟的破鞋,手扶藜木杖,亲自来迎接的原宪,便大叫道:“天哪!你怎么啦?是病了吗?”

原宪回答说:“我哪有病?你没听说:没有财叫做贫,读书不能实行叫做病?我现在是贫,不是病啊!”

子贡顿感不安,露出羞愧的神色。于是,原宪又笑说道:“你可知有些事是我极不愿做的?比方:行动迎合世俗,牵亲攀戚,结交朋党,为别人求学,为自己教人,假托仁义去做坏事,盛饰车马以炫耀富有。”

“知足的人不因为钱财而劳苦自己。”

尧到华这个地方去参观,华地的封疆官对他说:“欢迎圣人到此,特祝圣人长寿。”

尧推说:“不敢当。”

封疆官又说:“祝圣人多富。”

尧回说:“不敢当。”

封疆官再说:“祝圣人多男子。”

尧又推说:“不敢当。”

封疆官迷惑道:“多福多寿多男子,是每个人渴求的,你却不愿接受,是什么道理?”

尧回答说:“多男子就多恐惧,多财富就多闲事,多福寿就多耻辱,这三种不是养德的东西,我怎敢接受?”

封疆官说道:“我原以为你是圣人,现在才知道,你只是个君子而已。天生万民,各有其职,多男子就多给他们事做便是,有什么恐惧的?富有了就分给别人,何来多事了。”

“再说,那圣人居无定所,食如母鸟哺育的小雀,行如鸟飞没有形迹可寻;天下有道,与万物同存,天下无道,便隐居而养心,千年后,当他厌倦了尘世的生活,便离世而进入仙界,驾白云而到仙都。这三种忧患根本不会降临在他的身上,也别无灾祸可言,更别说什么受辱了。”

说完,封疆官便转身离去。尧跟在他身后说道:“我可以跟你谈谈吗?”

封疆官答道:“你还是走吧!”

这可能跟道家“不怕事”的想法有关。所以他们主张,人不应丢弃财富。在庄子的作品中,老子一度被描写为丰足的大谷仓。

下面我为各位收集了一部分庄子论“死”的格言。至于他的“生死谈”,另于第五十章内详述。

骷髅

《庄子》之《至乐》

庄子到楚国的途中,看见一个骷髅,枯干了,但仍保有形状,于是,庄子拿着马鞭在上面敲了敲说:“你是因为生前贪生怕死,行为不合法,被人杀死的呢,还是因为国破家亡被人害死的?是因为生前行为不好,怕连累父母妻儿受苦自杀的呢,还是穷困饥寒而死?或者是你寿品已尽,不得不死呢?”

说完这席话后,庄子把骷髅拿了过来,枕在头下睡了过去。到了半夜,庄子梦见骷髅向他说:“刚才你谈话的神情,好像是辩士。至于你所说的内容,大多是活人的系累,死了就没有这些了。你想听听死后的情形吗?”

庄子答道:“好啊!”

骷髅说:“死后,上面没有国君,下面没有臣子,也没有春夏秋冬四时的转变。人在那里无拘无束,更可与天地同终始,即使是帝王的快乐,也不能与此相提并论。”

庄子不相信,说道:“假如我请掌管生命的神灵,恢复你的形体,再生你的肌肤骨肉,让你重回故乡,和你的父母、妻儿、亲戚、朋友团聚,你愿意吗?”

骷髅听了,皱眉蹙额,忧愁地说:“我怎能抛弃这帝王般的快乐,再去受人间的劳苦?”

庄子妻死

《庄子》之《至乐》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吊丧,看见庄子蹲坐地上,边敲瓦盆边唱着歌,惠子生气地说道:“妻子跟你生活多年,替你生儿育女,跟你吃苦受罪,现在年老身死,你不哭倒也罢了,居然大唱起歌来,不太过分了吗?”

庄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当她刚死的时候,我怎会不悲伤?可是仔细一观察,她原无生命;不但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非但没有形体,甚至连气息都没有。以后掺杂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中间,才变化成有气息,有气息而有形体,有身体而有生命,现在再由生命变化成死亡。”

“这种演变的过程,就像春夏秋冬四时的循环一样。想她此刻正安睡在天地的大房间里,我却在旁边哇哇地哭泣,实在是不明生命演变的过程,所以才停止了哭泣。”

庄子将死

《庄子》之《列御寇》

庄子快死的时候,弟子商议要厚葬他。但是庄子说:“我用天地做棺木,日月做美玉,星辰做葬珠,万物来送葬,这不是一个很壮观的葬礼吗?我还有什么可求的?”

弟子说:“我们是怕老鹰来吃先生啊!”

庄子答道:“在地上会被老鹰吃,在地下又会被蚂蚁吃。把我从老鹰那里抢过来给蚂蚁吃,你们不是太偏心了吗?”

老子死

《庄子》之《养生主》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只哭几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问他:“你不是我老师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啊!”

弟子又问:“那么你是来吊祭他,应当表示悲伤才对,怎么反而这样草率?”

秦失回答:“这样就可以了。起初我还以为他是凡人,现在才知道他不是。刚才我进去的时候,看见许多老人像哭自己孩子一样地哭他,许多年轻人像哭自己母亲一样地哭他。他们情不自禁地说出话来,不期而然地流下眼泪,乃是违反天理,倍增依恋的表现啊!他们已忘了受之于天的本性。古时候称这种情形为‘遁天之刑’——违反天然之理,被世俗的感情所束缚,像受到刑罚一样。”

“你们的老师应时而生,顺理而死,有什么好悲泣的?若能安于时机的进展,顺着自然的变化,把生死置之度外,所谓的痛苦欢乐也就不能闯进心怀了。古时候把这种情形叫做‘解脱’。”

四友谈生死

《庄子》之《大宗师》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个人在一起谈话。其中一人突然说:“谁能把虚无当做头,生存当做脊梁,死亡当做尾椎骨?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本属一体的,就是我们的朋友。”四人相视而笑,乃成了莫逆之交。

不久,子舆生了病,子祀去探望他。子舆却说道:“看哪!那造物者多伟大,居然能把我的身体弄成这般形态,既弯又巧,真是妙极了!”

原来他的腰已弯曲,背骨突出,头藏在肚脐底下,肩膀高出头项,发髻直冲天空,甚至连阴阳二气也不调了,可是他的心情却平静如昔。他支起身子走到井边,照了照自己的影子,说道:“造物者竟把我的身体弄得这么巧啊!”

子祀问他说:“你嫌恶这个形态吗?”

子舆回答:“我为什么要嫌恶?假如我的左臂变成了鸡,我就叫它报晓;假如我的右臂变做弹丸,我就用它去打鸟,然后烤鸟来吃,假使把我的尾椎骨变做车,精神变做马,我就坐着这辆马车到处游玩,哪里还用得着另外去找交通工具呢?”

“并且,生是应时机的,死是顺天命的,若能安守时机,随顺天命,那么哀乐的情感,也就进不了我的胸中,这就是古时候所说的解脱 。如果不能解脱,就是被外物束缚了。人本胜不过天,我虽形体如此,又有什么好嫌恶的?”

不久,子来生病,气息急促,已成弥留状态,他的家人围着他不停地哭泣。这时子犁来探望他,看到这种情形就对他的妻儿道:“快走开吧!不要惊动了这将要变化的人。”说完,便靠在门旁对子来说:“伟大啊!天地的主宰又要把你变成什么呢?要把你派到什么地方去?你想他会把你变成什么呢?要把你派到什么地方去?你想他会把你变做鼠肝呢,还是虫臂?”

子来气息微弱地答道:“父母命儿子往何处去,无论东西南北,他都听从命令,而阴阳对于人,就好像父母对儿子一样,并没有多大区别。它如果要我死,我就得死,要是不听从,就是忤逆不顺。这一切的罪过都须我来承当,它却毫无过错可言。”

“天地给我形体,让我壮时劳苦,老时清闲,死后安息。既以生为善,也要以死为善啊!”

“譬如:有一个铁匠在化铁,突然铁跳起来说道:‘我一定要做成莫邪宝剑。’你以为铁匠还会认为这是吉祥的铁吗?现在,我若偶然成了人形,就想世世做人,请求造物说:‘让我做人!让我做人!’造物者一定会以为我是不祥的人。假若现在我把天地看做化铁的大炉子,造物为铁匠,那又何必担心死后会到哪里去呢?”

然后子来陷入平静的沉睡中。没多久,居然精神抖擞地醒了过来。

三友谈生死

《庄子》之《大宗师》

子桑户、孟子反和子琴张三人交友,谈道:“谁能以仿佛不曾在一起的模样相处在一起?谁能彼此帮助,却又能做到好像没有互助的样子?谁能在云雾里遨游,在无极中跳跃,既不喜欢生存,也不厌恨死亡呢?”三个人相视而笑,乃成了莫逆之交。

不久,子桑户死了,还未下葬,孔子便命子贡去帮忙料理丧事。可是,子贡一到那儿,就看到孟子反和子琴张两人,一个在编曲,一个弹琴,嘴里还不住地唱道:

来吧,桑户啊!

来吧,桑户啊!

你已回返了本真!

我们却仍在受人体的束缚。

子贡急忙走上前问道:“你们这样对着尸体唱歌,合理吗?”

两人相对一笑,无视子贡的存在,说道:“这个人哪里知道礼的意义?”

子贡回去后,把所看见的事都告诉了孔子,并且说:“他们是什么啊?不用礼教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把形体置之度外,对着尸体唱歌,竟然能面不改色,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称呼他们。还是请教老师吧!”

孔子说:“他们是超脱世俗的方外人,我却是寄托在世俗里的方内人。方内、方外是不相通的。我差你去吊唁,实在是我不曾考虑到这点,要怪我见识浅了。”

“他们自认是造物者的伴侣,遨游于天地之间,并与气合为一;他们把生看做肉瘤,把死当做溃破的疮,如此一来,怎能知道生死先后的区别呢?他们把形体看做精神寄托的异物,无所谓寄托成何种形体,所以能忘却形体内的肝胆,还有那形体外的耳目。”

“他们把生死看做循环往复: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他们茫然徘徊于尘世之外,逍遥于无为的事业中。像他们这种人怎能拘守世俗的礼节,且把它表演给人们看呢?”

子贡又问:“那么,你是依哪一种道呢?”

孔子答道:“我是受天诅咒的人。虽然如此,我还是愿和你共同追求那方外之道。”

子贡说:“请问如何追求?”

孔子说:“鱼的生活依赖水,人却需道而生活。依赖水生活的,掘个水池就足够活命了,依赖道生活的,得了道,性情也就会安定。所以说:鱼游于江湖,自在逍遥,便忘记了一切;人得了大道,性情安定,也忘去了一切。”

子贡跟着又问:“请问奇人是什么人?”

孔子答道:“奇人乃是异于世俗、合于天理的人。所以说:天眼中的小人,乃是人间的君子,世人眼中的君子,便是天所认为的小人。”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郑玄
  卷第十二·董仲舒
  天方性理图传卷首·刘智
  提要·朱熹
  卷十四·沈棐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卷一·李琪
  卷二·史浩
  卷六·朱熹
  卷四十·魏了翁
  卷十二·顺治
  释果想品第十一·佚名
  如来赞叹·佚名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降胎品第三·佚名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五十 张易 送许鲁斋归山 语相累累入省闱先生何事独西归心随道隐贫非病老得身闲古亦稀行色一杯燕市酒春风二月楚山薇到家已及蚕

  • 卷二百四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五饭类五言古蔬饭          【宋】朱 松蕨拳婴儿手笋解箨龙蜕荐羞杞菊间采斸烟雨外嗟予饭藜藿咽塞舟泝濑朝来二美兼一饱良巳泰充肠我诚足染指客应嘅平生食肉相琴

  • 卷六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三十一张贲张贲字润卿南阳人登大中进士第唐末为广文博士尝隐于茅山後寓吴中与皮陆游诗十六首旅泊吴门一舸吴江晩堪忧病广文鲈鱼谁与伴鸥鸟自成羣反照纵横水斜空断续云异乡无限思尽付酒醺

  • 列传第一百三十·刘昫

    ○硃克融 李载义 杨志诚 张仲武 子直方张允伸 张公素 李可举李全忠 子匡威 匡筹 硃克融,贼泚之从孙也。祖滔,父洄。克融少为幽州军校,事节度使刘总。总将归朝,虑其有变,籍军中素有异志者,荐之阙下,时克融亦在籍中。宰

  • 卷一百八十七·毕沅

      ◎元纪五 ∷起旃蒙作噩正月,尽柔兆掩茂十二月,凡二年。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至元二十二年年   春,正月,戊寅,发五卫军及新附军浚蒙村漕渠。   庚辰,诏毁宋郊天台。   僧格言:“嘉木场喇勒智云:‘会稽有

  • 卷五·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五晋 常璩 撰公孙述刘二牧志先王命史立典远则经纪人伦三材炳焕品物章矣然而有志之士犹敢议论於乡校之下刍荛之人加之谣诵於林野之中管闚瞽言君子有采所以综核羣善休风惟照也公孙述刘牧二主之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杨仲良

      太祖皇帝   收复江南   建隆元年正月甲辰,太祖即位。戊申,赐唐主李景诏,谕以受禅意。   三月丙辰,唐主景遣使来贺登极。丁巳,复遣使来贺长春节。   九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反,遣使来求援于唐[1],唐主不敢纳。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正德七年二月丙子朔○丁丑□奠先师孔子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费宏行礼○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彭泽同咸宁伯仇钺提督军务御马监太监陆訚监督军务司设监太监尹生监管神枪时河南贼刘三赵风子邢老虎等连破州县亲王及守臣

  •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吕思勉

    世界是无一息不变的,人,因其感觉迟钝,或虽有感觉而行为濡滞之故,非到外界变动,积微成著,使其感觉困难时,不肯加以理会,设法应付,正和我们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扫除,以致尘埃堆积,扫除时不得不大费其力一样。这话,在第一章中,

  • ◎段芝贵妙语天下·宣南吏隐

    奉张于改组靳阁之际,入都,并要求特赦段芝贵、曲同丰、陈文运、刘询四人,亦为与直派难堪。迫人走险之一事,按段芝贵字香岩,合肥人,在清季结拜天津盐商王锡瑛,以重金购杨翠喜,加赠奁资万两,献之庆亲王奕助长子载振。振眩于色,遽授

  • 高叔嗣传·张廷玉

    高叔嗣,字子业,祥符人。十六岁做《申情赋》近万言,凡读过这篇赋的人莫不惊奇。十八岁乡试中举,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后改吏部主事,又任稽勋郎中。出任山西左参政,审明冤案十二件,人称为神。调湖广按察使,年三十七岁而

  • 近思録集注卷一·江永

    婺源江永撰【朱子曰此卷道体】防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朱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而实造化之枢纽品彚之根柢也故曰无极而太极非太极之外复有无极也】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隂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隂分阳两仪立

  • 第十七章 10·辜鸿铭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辜讲孔子有一次对儿子(伯鱼,即孔鲤)说:“你应当专心研习《风》《雅》《颂》的前两章,学习《诗经》的前两部分。如果没有学习这两

  • 卷五·许谦

    钦定四库全书诗集传名物钞卷五    元 许谦 撰小雅二传○郑氏诗谱小雅十六篇为正经六月之後谓之变雅○释文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二篇皆正小雅六篇亡今唯十六篇○语録问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所系者小大雅所繋者大呦

  • 卷五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五目録周易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右中允【臣】朱良裘侍讲【臣】冯秉仁编修【臣】张若需监察御史【臣】金 溶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侍读【臣】周玉章编修【臣】孙人龙

  • 卷二十五·佚名

    △精进苦行品下尔时净饭大王盛春时至。游戏观看。见诸园林。新出枝叶。种种杂卉。众花开敷。清净庄严。遍满其内。水中鹅雁。鸿鹄鸳鸯。充溢诸池。树上复有鹦鹆鹦鹉。及拘翅罗。或诸孔雀。迦罗频伽命命鸟等。自相娱乐

  • 卷七十七·佚名

    释梦誓品第六十一之下【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rdquo;佛告须菩提:&ldquo;如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相。&rdquo;须菩提白佛言:&ldquo;世尊,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

  • 宗门尊祖议·善月

    沙门 志盘 述如来圣人以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之道化天下后世者谓之佛佛弟子以次传道为世宗主者谓之祖其实一道尔故如来之将息化也以无上大法付之饮光饮光任持二十年以付庆喜庆喜持法宣化亦二十年以付商那下而至於十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