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增荦

杨增荦,号昀谷,江西新建人。前清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以候补知府分发四川。启程时,京中名流赋诗饯别者百余人,传为韵事。张鸣岐督粤,邀入幕。黄花冈之役,杨瞿然曰:“乱将作,清其不腊乎?”

废然弃职,卜居汉皋。革命后,其乡人张勋拥雄师镇兖州,遣使迎之至再,杨曰:“吾生平疾恶如仇,军营中良莠杂处,倘有所获咎,转为绍轩累。”

固辞不往,举南海弟子潘若海自代。潘倚势谋复辟,杨闻之,悔曰:“吾误绍轩矣。共和政体,大势所趋,冒天下之不韪者,徒取败辱耳。”

乃北上谒张,痛陈利害。时赣同乡刘廷琛等为座上客,皆劝张复兴清室,愤然与杨抗辩,张不能解。杨谓张曰:“吾曩荐潘君,重其学问也。闻潘别有怀抱,吾不忍误公,请遣之。”

张踌躇曰:“潘君无过失,吾为转介于华甫何如?”

潘入冯幕,密谋益力,复辟既成,不崇朝而瓦解,张匿居交民巷。时杨已移寓北京,张频邀过谈,悔不能早用其言,杨善言慰之。

杨清介绝俗,久居京师,潜修佛乘,诗文皆擅绝艺,海内舍陈散原外,无望其项背者。不乐与人游,居古寺中,不三月撤席去,恶人知其处也。主赣政者,先后有陈光远、蔡成勋等,慕其名,聘征数至,不顾也。曾一度回乡,迳投荒山败寺中,妻女过寺访询,始获一见,迎归不可。

徐世昌当政,与杨有世谊(徐伯父曾服官赣省,其从弟皆就学于杨),屡欲官之,辞不就,与谈诗文则畅话终日。

后段祺瑞亦从之学,一日不见,则爽然自失。知其淡心宦途也,遣心腹王揖唐、曹汝霖等尊以师礼,终执政之任,不敢以爵秩相挽,杨视段亦犹恒人。居京时,喜与屠贩游。武丑张黑以技击闻于时,杨与之友善。

杨亦擅武功,尝寓古刹,盗疑为富豪,纠众数十人毁门入,捉腕系足,杨猝然踣地,群盗亦踣,杨振衣起,鞋底麻索寸寸断,盗辟易而散,其武勇如此。然绝口不谈,外间鲜有知者。杨仆死已数年,瘗之郊外,某日杨过之,恶其洼下,尽出囊金千余元,为别营窀穸。仆家无壮丁,杨按时给值,如仆生前。

杨精于八股文,民国后,穷数月之力,选辑八股名篇,自天(启)、崇(祯)迄雍(正)、乾(隆),裒然成帙。十六年,与樊樊山、郑叔进、杨皙子、夏午诒等,举文会于京师,杨撰八股三章,题为“颜渊季路侍”,对孔门大同精义,阐发无隐,传诵一时。杨诗幽清峭,独辟蹊径,无一句闲笔,论者比之于孟(东野)、梅(圣俞)。

惟杨孤芳自赏,不欲以诗文问世,除朋友雅集外,有誉之者辄艴然掩耳,与世之沽名者相背驰,故其名不彰,而文坛中自有口碑也。杨生平布衣蔬食,出必徒步,躬亲操作,自食其力。近年移居津门,体力已不如前,今春以疾去世,年七十有四。王揖唐经纪其丧,海内耆宿,无不震悼。夫杨以一遗老而不苟同于复辟,与徐、段游而终身无所染。高风亮节,翘然异于众,孰谓今人不及古人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欧阳修
  执辔第二十五·王肃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蔡东藩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蔡东藩
  卷第四十五·徐鼒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杨士奇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哭庵传译文·易顺鼎
  第一卷 名宦 一·缪荃孙
  崔涣传·刘昫
  张觉传·脱脱
  《元史》简介·宋濂
  冯胜传·张廷玉
  “社会贤达”钱牧斋·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四决明类五言古种决明         【宋】黄庭坚后皇富嘉种决明注方术耘耡一席地时至观茂密缥叶资芼羮缃花马蹄实霜丛风雨余簸簸场功毕枕囊代曲肱甘寝听芬苾老眼愿力余

  • 跋·乐雷发

    雪矶丛稿跋愚闻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谓不朽夫德藴诸身心功成於事业言见於着述有内外相须体用合一之道焉今岐而言之岂有修诸身不见诸事施於事不见诸言者乎要之人各有长而兼尽为难其有得乎是者诚君子之异于人能

  • 卷三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三十六·脱脱

        向子諲 陈规 季陵 卢知原 陈桷 李璆 李朴 王庠 王衣   向子諲,字伯恭,临江人,敏中玄孙,钦圣宪肃皇后再从侄也。元符三年,以后复辟恩,补假承奉郎,三迁知开封府咸平县。豪民席势犯法,狱具上,尹盛章方以狱空觊赏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三·杨仲良

      真宗皇帝   丁谓事迹   天禧三年正月丙戌,知江宁府丁谓言:『启承天节道场,甘露降。』仍献五言诗。有诏褒答,有和诗赐焉。   四月丁酉,知江宁府丁谓言:『中使雷允恭诣茅山投进金龙玉简,设醮次,七鹤翔于坛上。』上作

  • 林灵素传 全文·赵与时

      林灵素,初名灵噩,字岁昌。家世寒微,慕远游,至蜀,从赵升道人游数载。赵卒,得其书,秘藏之,由是善妖术,辅以五雷法。往来宿、毫、淮、泗间,乞食诸寺,僧多厌之。  政和三年,至京师,寓东太乙宫。徽宗梦赴东华帝君召游神霄宫,觉而异

  • 卷第四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三孙嘉绩(补) 熊汝霖(俞元良、陈希文、陈希友)钱肃乐(弟肃范、肃遴、肃典、肃绣、从弟光绣)沈宸荃 张肯堂(苏兆人、汝应元)孙嘉绩(补)熊汝霖(俞元良、陈希文

  • 明光宗贞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泰昌元年时盖万历四十八年也礼未踰年不改元而今称泰昌元年者何盖八月之诏既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而九月之诏又以明年为天启元年于是廷臣议年号者不一 今上下其议部臣侍郎孙如游请集众论论定上<锍-釒>曰窃闻历数代更有

  • 田承嗣传·刘昫

    田承嗣,平州人,世代服役于卢龙军镇,任副将。田承嗣开元末年担任军使安禄山手下的前锋兵马使,俘获斩杀奚人、契丹人,积累战功,补缺为左清道府帅,升任武卫将军。安禄山叛乱,田承嗣和张忠志等担任先锋,攻陷河洛。安禄山失败,史朝义

  • 杨少川·佚名

    杨少川先生小传杨先生晟字少川广东东莞人童年即具大志旋赴日本留学未几回国入北京同文馆肄业在校勤奋向学每试辄冠其侪为校师所器重毕业后任农工商部侨务专员旋奉命派赴德国学习法政及陆军光绪二十年回国任京师大学堂

  • 长夜漫漫路迢迢·尤金·奥尼尔

    《长夜漫漫路迢迢》为奥尼尔最后一部作品,根据作者要求在其死后才能上映,该剧被作者自认为和公认为其最好的作品,并再次获得普利策奖。 1939年夏天,大战阴影笼罩的旧金山,在一座俯视着湾区、名为“道庵”的房子里,已经获得

  • 吴中水利书·单锷

    太湖流域水利专著之一。北宋单锷著。单锷一生关心太湖水利,在苏、常、湖等州调查三十多年。书中概述时人对太湖水灾的主要看法;分析太湖洪水成因;提出对太湖洪水以拦排为主的意见,即所谓上阻、中分、下泄三策。上阻,即修

  •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

  • 求古录·顾炎武

    一卷。明顾炎武撰。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曾自署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清之际思想家、著名学者。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

  • 疏香阁词·叶小鸾

    词集,叶小鸾撰,小鸾,明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字 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沈宜修三女,张立平聘妻。娴雅 贞静,甘于俭素。工于诗律,词笔哀怨无端,意境幽婉清隽,胜于朱淑真,被誉为李清照、徐湘萍之亚。婚前五日病卒。著有《

  • 四朝闻见录·叶绍翁

    宋叶绍翁著。五卷。全书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零九条,每条各有标题。记叙了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朝章国政、名物制度以及时人轶事,尤其是对韩侂胄由得幸到被诛的缘由经过,记述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书

  • 春秋胡传考误·袁仁

    一卷。明袁仁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其中如谓周月非冠夏时、盟宿非宿君

  •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佚名

    凡二卷。宋代施护译。略称为佛顶放光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于密教杂密经轨之成就法。本经之缘起,系佛于睹史多天宫时,为救济忉利天摩尼藏无垢天子之苦恼,乃为诸天子宣说二则陀罗尼及其成就法。

  • 禅门要略·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禅门要略》是智顗大师就摩诃止观所作八本经疏之一,即:一、摩诃止观,二、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三、六妙门,四、四念处,五、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六、禅门章,七、禅门口诀,八、禅门要略。《禅门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