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荦
杨增荦,号昀谷,江西新建人。前清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以候补知府分发四川。启程时,京中名流赋诗饯别者百余人,传为韵事。张鸣岐督粤,邀入幕。黄花冈之役,杨瞿然曰:“乱将作,清其不腊乎?”
废然弃职,卜居汉皋。革命后,其乡人张勋拥雄师镇兖州,遣使迎之至再,杨曰:“吾生平疾恶如仇,军营中良莠杂处,倘有所获咎,转为绍轩累。”
固辞不往,举南海弟子潘若海自代。潘倚势谋复辟,杨闻之,悔曰:“吾误绍轩矣。共和政体,大势所趋,冒天下之不韪者,徒取败辱耳。”
乃北上谒张,痛陈利害。时赣同乡刘廷琛等为座上客,皆劝张复兴清室,愤然与杨抗辩,张不能解。杨谓张曰:“吾曩荐潘君,重其学问也。闻潘别有怀抱,吾不忍误公,请遣之。”
张踌躇曰:“潘君无过失,吾为转介于华甫何如?”
潘入冯幕,密谋益力,复辟既成,不崇朝而瓦解,张匿居交民巷。时杨已移寓北京,张频邀过谈,悔不能早用其言,杨善言慰之。
杨清介绝俗,久居京师,潜修佛乘,诗文皆擅绝艺,海内舍陈散原外,无望其项背者。不乐与人游,居古寺中,不三月撤席去,恶人知其处也。主赣政者,先后有陈光远、蔡成勋等,慕其名,聘征数至,不顾也。曾一度回乡,迳投荒山败寺中,妻女过寺访询,始获一见,迎归不可。
徐世昌当政,与杨有世谊(徐伯父曾服官赣省,其从弟皆就学于杨),屡欲官之,辞不就,与谈诗文则畅话终日。
后段祺瑞亦从之学,一日不见,则爽然自失。知其淡心宦途也,遣心腹王揖唐、曹汝霖等尊以师礼,终执政之任,不敢以爵秩相挽,杨视段亦犹恒人。居京时,喜与屠贩游。武丑张黑以技击闻于时,杨与之友善。
杨亦擅武功,尝寓古刹,盗疑为富豪,纠众数十人毁门入,捉腕系足,杨猝然踣地,群盗亦踣,杨振衣起,鞋底麻索寸寸断,盗辟易而散,其武勇如此。然绝口不谈,外间鲜有知者。杨仆死已数年,瘗之郊外,某日杨过之,恶其洼下,尽出囊金千余元,为别营窀穸。仆家无壮丁,杨按时给值,如仆生前。
杨精于八股文,民国后,穷数月之力,选辑八股名篇,自天(启)、崇(祯)迄雍(正)、乾(隆),裒然成帙。十六年,与樊樊山、郑叔进、杨皙子、夏午诒等,举文会于京师,杨撰八股三章,题为“颜渊季路侍”,对孔门大同精义,阐发无隐,传诵一时。杨诗幽清峭,独辟蹊径,无一句闲笔,论者比之于孟(东野)、梅(圣俞)。
惟杨孤芳自赏,不欲以诗文问世,除朋友雅集外,有誉之者辄艴然掩耳,与世之沽名者相背驰,故其名不彰,而文坛中自有口碑也。杨生平布衣蔬食,出必徒步,躬亲操作,自食其力。近年移居津门,体力已不如前,今春以疾去世,年七十有四。王揖唐经纪其丧,海内耆宿,无不震悼。夫杨以一遗老而不苟同于复辟,与徐、段游而终身无所染。高风亮节,翘然异于众,孰谓今人不及古人耶?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 忠义上·欧阳修 执辔第二十五·王肃 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齐王毕命 中诈降计李特败亡·蔡东藩 第七回 指御座讽谏无功 侍帝榻权豪擅政·蔡东藩 卷第四十五·徐鼒 宋史全文卷二十五下·佚名 卷二百四十七·杨士奇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哭庵传译文·易顺鼎 第一卷 名宦 一·缪荃孙 崔涣传·刘昫 张觉传·脱脱 《元史》简介·宋濂 冯胜传·张廷玉 “社会贤达”钱牧斋·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