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徐九思传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年间授句容知县。初理政事,谦虚谨慎,似乎不大胜任工作。一次,有吏盗窃县印盖在空白公文纸上,九思揭发其奸诈行为,依法论罪。郡吏为此人叩头说情,九思坚决不允,于是人人敬畏。他对于孤老贫困者,加倍抚恤,而对豪猾之人管制严厉。凡来投诉者,责打不过十下。征收赋税,预先规定交纳日期,过期只令里老逮捕问罪,衙役不敢进入乡村。县东西大路七十里积尘土三尺厚,每逢雨雪,烂泥达数尺深。九思想法节省官府开支,将节余款项用来修路,方便行人旅客。朝廷多次派遣权势宦官在三茅山打醮求神,县民深受供应之苦。九思清查旧时公文,见有盐引金久存贮于府库中,便奏请用此作为求神所需经费,使百姓不再受侵扰。当年年成歉收,谷价猛涨,巡抚发放仓谷数百石,以平价出售。九思认为,“来买粮的都是富豪,虽平价贫民也无力购买”。于是将其一半按时价出售,以偿还官府,其余煮粥以赈饥民。远在山谷中的贫民,则就近向富家贷谷,官府代为偿还。因此使许许多多人免于饿死。九思曾说“:即使天子施大恩于民,哪能人人都可以减免赋役,关键是在于我们这些做官的,在施行时能否斟酌缓急而已。”后来,因与应天府尹不合,为巡抚所弹劾,而吏部尚书熊浃知他贤能,特令他留任。

九思在句容为官九年,期满升任工部主事,又升为郎中,奉命治理张秋河道。漕运河道与盐河相近,但不相通,漕河水涨则泛滥成灾。九思提议在沙湾修建分洪渠,勾通漕河与盐河,漕河水涨则可流入盐河,排泄入海,不致淹没田地,水落也不致干涸。此项工程的完成,使该地永久受益。当时工部尚书赵文华巡视东南,路经这里,九思不出来迎接,只派一吏拿着公文去拜见,被文华骂走。时逢九思升任高州知府。文华怀怨在心,回京后与吏部尚书吴鹏合谋陷害九思,九思被迫辞官。句容百姓为他建祠于茅山。九思辞官后在家闲居二十二年,八十五岁病故。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二 表十二·赵尔巽
  第八十九回 排后族魏阉谋逆 承兄位信邸登基·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通志卷三十·郑樵
  五三八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不能早为查出徐述夔逆书着卽速明白回奏·佚名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目録·章冲
  三国志补注卷一·杭世骏
  卷九·吴师道
  卷十九·杨士奇
  李文襄公奏疏与文移卷首·李之芳
  卷一百七十六之四·雍正
  卷九十八水道·冯煦
  163.杜甫写“诗史”·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外扮包待制引丑张千祗从上)(张千喝科,云)喏,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包待制云)法正天心顺,伦清世俗淳。笔题忠孝子,剑斩不耳人。老夫姓包名拯字希文,乃庐州金斗郡四望乡老儿村人也。幼年间进士及弟,累蒙擢用。皆因老夫秉性

  • 卷五十·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五十明 高棅 编七言絶句五接武【上之二】刘方平乌栖曲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春怨二首纱牕日落渐黄昬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朝日残

  • 云中纪变·孙允中

    嘉靖甲申,云中抚臣建议添五堡御虏,处置乖宜,参将贾鉴督工苛刻,以营私犯众怒。杀鉴于工所,分必死,谋叛入虏,凡三日未决。抚臣命大同知县往谕曰:“吾弗汝究,速入城。”是夕悉入。抚臣捕把总指挥关山,下狱究所由。众惧,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通志卷六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刑法略第一歴代刑制 肉刑议 赦宥歴代刑制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虞舜圣徳聪眀建法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

  • 卷二十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二十三乌喇地方纳喇氏达尔汉      阿布泰图达理      罗萨满都布禄     常住莽监台齐     谟尔浑布哈纳      喀克锡爱音谷鲁     博瑚察那秦 

  •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一乐考【十七】乐歌三行幸铙歌大乐章乾隆七年定大清朝第一大清朝景运隆肇兴俄朶奄有大东鹊衔果神灵首出壹戎衣龙起云从【一解】雷动奏肤功举松山拔杏山如卷秋蓬天开辰白云地蹙凌河

  • 卷九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职官考【十四】封阶文职正一品光禄大夫   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   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   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

  • 朱子学的目录·邱濬

    卷之上下学第一持敬第二穷理第三精蕴第四须看第五鞭策第六进德第七道在第八天德第九韦斋第十卷之下上达第十一古者第十二此学第十三仁礼第十四为治第十五纪纲第十六圣人第十七前辈第十八斯文第十九道统第二十

  • 提要·黄宗羲

    【臣】等谨案孟子师説二巻国朝黄宗羲撰宗羲受业于刘宗周以宗周于论语有学案于大学有统义于中庸有慎独义独于孟子无成书乃述其平日所闻着为是书以补所未备其曰师説者仿赵汸述黄泽春秋之学题曰春秋师説例也宗周之学虽标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八·周祖谟

    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虎食物值耳即止,以触其讳故。)或谓之于□。(于音乌,今江南山夷呼虎为□,音狗窦。)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俗曰伯都事抑虎说。)貔,(狸别名也。音毗。)陈楚江淮之间谓之□,(音来。)北燕朝

  • 永明智觉禅师·惠洪

    智觉禅师者。讳延寿。余杭王氏子。自其儿稚。知敬佛乘。及冠日一食。诵法华经。五行俱下。诵六十日而毕。有羊群跪而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尝舟而归钱塘。见渔船万尾戢戢。恻然意折。以钱易之。放于江。裂缝掖。

  • 卷八(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一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俱。四万二千菩萨。八万四千一切大圣。神通以达。各在十方异佛国会。故来集此。皆得法忍。至不退转一生补处。逮致总持。辩才无碍周流十方无数佛土。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鄂守熊祠部(叔雅)近世士大夫多欲学此道。而心不纯一者。病在杂毒入心。杂毒既入其心。则触途成滞。触途成滞。则我见增长。我见增长

  • 受十善戒经·佚名

        后汉失译人名  十恶业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林须达长者美称夫人精舍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以慈梵音告舍利弗。今为汝等说除十恶不善业报。谛听谛受。一心忆持慎莫忘失。十

  • 法华经传记卷第七·佚名

    转读灭罪第九书字救苦第十之一&middot;仁孙子一&middot;苏长妾二&middot;隋彦武三&middot;韩睦之四&middot;释净藏五&middot;蒙逊王六&middot;隋慧缘七&middot;释僧融八&middot;天竺僧九&middot;竺沙弥十&middot;大乘

  • 东山杂记·王国维

    《东山杂记》与《二牖轩随录》是王国维辛亥以后旅居日本京都时所写的学术札记,未收入《王国维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