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游记旧

宋 曾纡 

庆历中,贾昌朝镇北都,因奏韩魏公治恩、[异]〔冀〕河流,断赵征[侍]〔村〕冈势,不利国姓,致皇嗣未立。仁宗即日中批付侍御史知杂吴中复亟往按治,一日受内降至七封。中复固请对乃〔行〕。既对,以所授内降面乞尽付中书、门下行出,乃敢奉诏。上初甚咈,吴固争不已,乃从之。时人谓之「铁面御史」。

旧制:游幸宴赏惟学士陪扈。太宗好文艺,诏知制诰并扈从,惟吊丧问疾不赴。

掖垣牒御史台连字(俗谓之撩头牒),自李宗谔始。中丞吕文仲论奏不当。宗谔引台阁故事复奏云:宰相政事堂礼,上两省官谒于堂上,中丞率百官班于堂下。盖两省官长,言尊则位居四辅,叙位则礼絶百司。今御史掖垣近司,使同寺监统摄,乱堂陛等威之分,侮黩宪章,取诮中外。朝廷直宗谔之论,从之。自是为例。

中书、门下班分东西向,谓之「蛾眉班」。自王溥始得罢。

王介甫以次女适蔡卞。吴国夫人吴氏骤贵,又爱此女,乃以天下乐晕锦为帐。未成礼而华侈之声已闻于外。神宗一日问介甫云:「卿大儒之家,用锦帐嫁女?」介甫谔然无以对。归问之,果然,乃舍之开宝寺福胜阁下为佛帐。眀日再对,皇惧谢罪而已。

熙宁中,韩子华自邓州再入相,韩持国方在翰苑,遂当制,缙绅荣之。元丰中官制行,曲阜公除天官,南丰先生为西掖行词。元符末,[曾]〔鲁〕公拜相,曲阜以学士草制。曲阜对便殿,以亲嫌辞。上曰:「禁中已捡见韩维故事,乃批旨:兄弟迭居词禁,兄行弟词,弟草兄制。」是日,以天宁〔节〕前二日,枢密院罢〔散〕斋筵,[曾]〔鲁〕公押宴,曲阜居席,面会[出]〔彻〕,宣召锁院。[曾]〔鲁〕公拜相,荣耀一时,又非韩氏之比。

南丰先生病中,介甫日造卧内。邸报蔡京召试,介甫云:「他如何做得知制诰?一屠沽耳。」又云:「除修注,诰词是子固行当,待便当论缴。」时南丰已疾革,颔之而已。

永州张子发秀才云:「昔人皆有所祖述,如廉颇慕蔺相如,近世如韩持国祖述晏公之类。蔡京祖述教坊使丁仙,现无所不为,以取人主一解颜而已。」

绍[兴]〔圣〕中,遥华既废,判大宗正、仪〔同宗〕景乃乞以妾杨氏为夫人,乞免宣系及不召媒保。中批依所乞。许冲元在中书,遂依已得指挥过门下。章子厚大怒而责冲元云:「小白葵丘之盟,诸侯以妾为妻者天下共诛之,惇头可得,此命不可下。」翌日极谏罢[景宗司]〔宗景〕,仍夺仪同。时论皆以为得防微杜渐之意。后三年,乃乞建立元符,至托以东朝之命,自草诏检,何本末相戾也。

李端愿宫保,文和长子。治园池,延宾客,不替父风。每休沐,必置酒高会,延侍从,馆阁率以为例。至夜分寝阁,什物供帐皆不移具。元丰中,会佳客坐中,忽召学士,将鎻院。孙巨源适当制,甚怏[快]〔怏〕,不欲去。李饬侍妾取罗巾,求长短句,巨源援笔欲书,从者告以将掩门矣,草作数语云:「城头尚有三冬鼓,何须抵死催人去。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回头肠断处,却更廉纤雨。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李邦直在坐,颇以卒章非佳语。巨源是夕得疾于玉堂,后六日卒。

黄实自言平生有二事:元丰甲子为淮东提举常平,除夜泊汴口,见苏子瞻植杖立对岸,若有所俟,归舟中以扬州厨酿二尊、雍酥一奁遗之。后十五年为发运使,大暑泊秦淮楼下,见米芾衣犊鼻自涤研于淮口,索箧中一无所有,独得小龙团二饼,急遣人送之,趁其涤研未毕。有此二事,颇自慰云。

〖佚文〗

绍圣中,因蔡时正母击登闻鼓,云二年五投牒,乞追复子官爵,皆不得行。蔡元度在政府,以此为倾安厚卿、李邦直计,遂具元宰执三人姓名取旨,安、李落职,章子厚虽在相位,亦降旨放罪。议者以为太不均。然明日章门谢于崇政殿屏外。自昔宰相无放罪门谢者,合门老吏亦笑之,较其屈辱,过于落职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元符元年七月庚午引曾氏《南游记旧》。按,此段后有李焘语:「《记旧》盖布子纡着其父之言也。」〗

学士及舍人院最重题名,学士及舍人赴职之日,本院设具,应佗学士、给、谏、丞郎、待制皆预会,以是日题名于石,玉册官刊字。后有拜宰相者,即其名下刊相字。其家遣子弟赍宴具,就本院召学士、待制以上皆集,最为盛礼。自元丰行官制之后,一切废罢矣。

刘子仪在南阳,以翰林学士召,中途改成都。弥年又召为学士,至西京,复加两学士,知郑州。谢表云:仙山已到,屡为风引而还;长安甚遥,岂觉日边之近。

故事:皇子出阁,以翰林学士一员掌笺表。南丰先生以中书舍人掌延安郡王笺表,出于一时之选也。〖以上三条见洪遵《翰苑遗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翰苑群书》卷十二),原注:「右三事曾纡《南游记旧》。」〗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 徐陵子俭 份仪弟孝克·姚思廉
  列传第四十 外戚·李百药
  卷四百二十二 列传二百九·赵尔巽
  卷十九·朱熹
  北平录·佚名
  辽史拾遗卷二十·厉鹗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六百六·佚名
  二百八十七 上谕范时绎奏摺吉内务府总管明日题奏·佚名
  一二九六 寄谕两江总督书麟等各严饬所属悉心查察应禁各书·佚名
  郭彦传·令狐德棻
  清河王拓跋绍传·李延寿
  周纪四 赧王中十八年(甲子、前297)·司马光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高晋
  陆贽·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罙(仲愈集)·顾嗣立

    彭□□罙 【一作□□釆。】 字仲 【一作宗。】 愈,广陵人。无书不读,学通五经,性行纯谨,言笑侃侃,陈敬初深敬事之。来吴中授举子业,户外之屦常满,江左硕儒也。诗见《玉山雅集》。 送粹上人还天台养母读书 送丁好义 寄沈鼎

  • ●卷第一百六十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九。   起绍兴六年正月,尽九月。   绍兴六年正月车驾驻跸临安府。   张浚出视师。   行状曰:以虏(改作敌)势未衰而叛臣刘豫复据中原为谋叵测不敢甯处於朝奏请亲行边寨部分诸将以观机会上即许焉即

  • 宋本传·宋濂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童年时日夜攻读经史诸书,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曾随从在江陵做官的父亲宋祯。江陵王奎文深懂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前去向他求教,造诣日深。善长古文,文义简洁深刻,且多用

  • 有言者不必有德·孔子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善言,有善言的人不一定有德行。有仁猛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读解】 这几句话说来

  • 卷一百五十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四  宋 卫湜 撰冠义第四十三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世本云黄帝造火食旃冕是冕起於黄帝也但黄帝以前则以羽皮

  • 卷十五·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十五易学启防二原卦画第二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逺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

  • 卷一百二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六亲桑享先蚕蕙田案周礼内宰仲春诏后帅外内命妇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此与天子亲耕南郊以供粢盛同义祭统云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

  • 卷二十·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宋 杨复 撰诸侯迁庙 祭礼四成庙将迁之新庙君前徙三日斋祝宗人及从者皆斋【谓亲过高祖则毁庙以昭穆迁之春秋谷梁传曰作主壊庙有

  • 八识规矩颂奘注序·太虚

    玄奘大师之八识规矩颂,曾否自为颂注,未见著录。丁卯夏,小住云林灵隐,有谈玄堂主者,湘人也,博闻笃学,藏有明刻八识规矩增钞本,载唐三藏法师玄奘颂注,明鲁庵法师普泰补注,明紫柏禅师达观详解,菩萨戒弟子李驭芳增钞,同戒友谢璠、林有

  • 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佚名

    (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世尊。与侍者阿难。在耆阇崛山顶大经行处。遥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善说菩萨最胜精进方便法门。如汝所说。赞此语时其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应说回向义及说方便义。云何回向义。云何方便义。答曰。若回余处善根功德向佛菩提。是名回向。又依佛菩提起修行心。无量种门于一切时于一切处集诸善根。

  • 十地经论 第十二卷·佚名

    十地经论 第十二卷天亲菩萨造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论曰。菩萨于九地中已作净佛国土及化众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觉满足。此是胜故。此地中有八分差别。一方便作满足地分。二得三昧满足分。三得受位分。四入

  • 卷第五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五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三 【论】第四随文释义者於此品经中长科四段一序分二正说三动地兴供四说颂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书翰復茆坡燕居兄古宿云:「凡接東山師兄書,未嘗言世諦事。」今接茆坡師兄書,未嘗言佛法事,似出古人一頭地也。敬復。與破一禪人竹笻飛過關嶺,幾被雁陣所羈,偶聞上座有結制解制之言,不知為誰之活計耶?適居易薛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一·丈雪通醉

    嗣法門人徹綱等編住成都府白牛山雪居寺三門,云:「者箇所在,多少人忽略過了,山僧今日到來,雖則挨身直入,要且拄杖頭放伊不過。」敲門限三下便入。上堂,拈香云:「此瓣香自從觸碎,今古歷然,爇向爐中,供養本師釋迦文佛,及西天此土歷代

  • 隋史遗文·袁于令

    明代通俗长篇历史小说。袁于令编撰,刊印于崇祯六年(1633)。全书十二卷六十回。今存名山聚藏板本,全称《剑啸阁批评秘本出像隋史遗文》。本书说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和唐代开国的故事。《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

  • 岩下放言·叶梦得

    三卷。北宋末南宋初叶梦得撰。叶梦得自崇庆节度使致仕,退居乌程弁山,每日读书著述,潜心钻研儒家经典以外,亦究心佛老等诸家之言,每有心得,记录成篇,因成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谓此书一卷,清修《四库全书》时,采进本为三卷。

  • 金刚般若论会释·窥基

    一部分三。初敬所师。叙标作意。次科宗义。正释经文。后叹愚深法成隐灭。初中三颂分二。初二颂半归敬所师。后半颂叙标作意。初中复二。初二颂别显三宝。后半颂总礼所师。初中复二。初一颂半唯敬法。后半颂敬佛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