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四县四至陆路里数

凤山县东至港西里五十五里,南至河马矶头三百七十里,西至打鼓港十里,北至二赞行溪台湾县界八十里。

台湾县东至罗汉门内门六十五里,西至海三里,南至二赞行溪凤山县界二十里,北至曾文溪嘉义县界三十里。

嘉义县东至大武垄山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曾文溪台湾县界七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化县界五十里。

彰化县东至南北投山二十里,西至海二十里,南至虎尾溪嘉义县界五十里,北至大甲溪淡水厅界四十里。

淡水厅东至南势山十里,西至海七里,南至大甲溪彰化县界一百零五里,北至大鸡屿二百七十五里。

凤城北至二赞行溪界八十里,台湾城南至二赞行溪界二十里。

烧港以南属台协水师右营管,北属左营管辖。

台城至海三里。

台城北至曾文溪界三十里。嘉城南至曾文溪界七十里。嘉城至海三十里。

彰城北至大甲溪交界四十里。淡城南至大甲溪交界一百零五里。

彰城至海二十里。  

各项规费银数

计开:

六属盐贩户应缴新任典规银三千元。

安平协应缴新任礼五百元。

艋舺营应缴新任礼二百元。

又每年三节,二寿辰每次二百元。

又每季应缴口费四百元,共一千六百元

鹿耳门口费(春六百元,夏八百元,秋三百元,冬五百元),共二千二百元。

镇中营应缴征收拷潭九间厝租银一千八百二十元(按月匀算)。

又缴征收庄息盈余贴精兵费银一千元(按月匀算)。

又缴征收庄息盈余贴精兵费银一千元(按月匀算)。

又缴领司库赏号四百两(应扣减平,按月匀算)。

又缴赏号银三百元(南巡缴八十元,北巡一百二十元),银牌袍套共折一百元

城守营应缴庄息盈余二百元。

台湾府应缴精兵费一万元(作四季)。

又三节、二寿辰每次二百元。

五厅、四县三节二寿辰每次一百五十四元(内巡捕十元,上实得一百元,其余系门包)。

凤山县巡规银五百元。

嘉义县巡规银一千元或八百不等。

彰化县巡规银一千元或八百不等。

淡防厅巡规银一千元。

噶玛兰厅巡规银八百元,或六百元(上年四百元)。

南路营操费银三百元。

下淡水营操费银二百元。

嘉义营操费银五百元(前六百元,上年送五百元)。

此路中营操费银四百元。

北右操费银六百元(上年送五百元)。

艋舺营操费银六百元(上年送五百元)。

鹿港操费银四百元(上年三百元),另缴一千元。

噶玛兰营操费银四百元(上年送二百元)。  

猜你喜欢
  杂传第二十八·欧阳修
  东都事略卷十四·王称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刘若愚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七 列传一百六十七·纪昀
  五一一 军机大臣奏贵州解到应毁书籍并再将原单呈览片·佚名
  读例存疑卷十六·薛允升
  琅邪王高俨传·李延寿
  孙傅传·脱脱
  王善传·宋濂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宋濂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作邑自箴卷第五·李元弼
  卷三十七俸饷一·冯煦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八·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六一诗话全文·欧阳修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回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所谓三降王者,广南刘鋹、西蜀孟昶及江南李后主是也。若五朝上帝则误矣。太祖建隆尽四年,明年初郊,改元乾德

  • 幽灵·胡也频

    ——独幕剧——说明因为人类中有一种罪恶。这罪恶就是为了自私的满足而妨害别人的自由!所以在一瞬间便有无数的生命,在这种权力底下颠沛,毁灭,但是这些人各因他所受的压迫而存在他自己的灵魂,并且从这

  • 卷六百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十四皮日休怀华阳润卿博士三首先生一向事虚皇天市坛西与世忘环堵养龟看气诀刀圭饵犬试仙方静探石脑衣裾润闲链松脂院落香闻道徵贤须有诏不知何日到良常冥心唯事

  • ●卷二十二·赵翼

    ○五代枢密使之权最重唐中叶以后,始有枢密院,乃宦官在内廷出纳诏旨之地。昭宗末年,朱温大诛唐宦官,始以心腹蒋元晖为唐枢密使,此枢密移于朝士之始。温篡位,改为崇政院,敬翔、李振为使,凡承上之言,皆宣之宰相,宰相有非见时而事当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佚名

    弘治三年四月癸未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乙酉初民有自宫者六百二十六名皆充军或为民至是命发南海子编充海户巡抚湖广都御史郑时及巡按御史史简奉例考察请黜岷府等府老疾等官长史向明等二十员吏部覆奏从之

  • 钦定续通志卷十九 后梁纪·纪昀

    太祖末帝 ○太祖 太祖皇帝姓朱氏讳晃宋州砀山午沟里人也本名温其父诚以五经教授乡里生三子曰全昱曰存曰温诚卒三子贫不能为生与其母 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全昱无他材能然为人颇长者存温勇有力而温尤凶悍唐僖宗干符中黄巢

  • 宦游偶记·徐一士

    石埭陈惟彦《宦游偶记》,凡一册,分上下二卷,戊午(民国七年)五月在北京排印行世,弁以民国六年六月张謇书后。丁巳(民国六年)秋九月陈澹然题词,丁巳严修序,癸丑(民国二年)自序,卷末缀以丁巳六月弟惟庚、丁巳秋弟惟壬各一跋。自序云:&l

  • 卷二·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乐 协律郎一人幞头红罗袍荔枝带皂靴手执麾 旛 乐生六十二人服绯袍展脚幞头

  • 第二节 武、宣朝局·吕思勉

    唐自代宗以来,立君多由宦寺,而武宗之立,尤不以正。初,敬宗五子:长曰晋王普,次第二子梁王休复,次第三子襄王执中,次第四子纪王言扬,次第五子陈王成美。晋王,《旧书》云:文宗欲建为储贰,《庄恪太子传》。而以太和二年(828年)薨。年五

  • 学记·戴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敎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 卷三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三十四宋 王昭禹 撰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媺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传张恋反遽其庶反使色吏反难乃旦反焉故书作夷郑司农读夷使为

  • 墨子卷十四·墨子

    墨子卷十四备城门第五十二禽滑釐问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鳯鸟之不出诸侯畔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釐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湮水穴□空洞蚁传轒輼轩车服问守

  • 卷二十八·赜藏主

      ○舒州龙门(清远)佛眼和尚语录(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圣节上堂:“皇帝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父子一体天下一家。王爱于民民敬于王。爱敬既同王道无外。所以佛言。如民得王。”又云:“如民之王。且王外无民民外无

  • 居士学佛之程序·太虚

    ──十五年元旦在浙西弥勒阁作──比年以思想学说之混乱、及军争政变之频仍,民生益以凋敝,人心陷于烦闷;觉世间之无怙,谋解脱之不遑,种种似宗教非宗教之旁门邪道,遂渐繁兴,而夙具善根者因之发心学佛亦非少数。风气一开,从习弥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五·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於諸眾生。起大慈普遍心。起大悲潤澤心。思惟相續。曾無間斷。福德智慧具足莊嚴正見圓滿。離諸塵垢。證法平等心無高下。隨順悟入一切智道。

  •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一卷)·善导

    比丘僧善导撰  敬白。一切往生知识等大须惭愧。释迦如来实是慈悲父母。种种方便发起我等无上信心。又说种种方便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若见闻有人行善者。即以善助之。

  • 续小儿语·吕坤

    吕坤的父亲吕得胜为了使儿童诵习有教育意义的儿歌,写了《小儿语》。吕坤觉得义犹未尽,还有话可说,便写了《续小儿语》。此书形式与《小儿语》相同,仍分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不过内容比《小儿语》更成人化了。宣传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