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傅传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考中进士,又考取词学兼茂科,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蔡袺不听。升任秘书少监,又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议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他意,以职论事而受到指责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贬,靖康元年(1126),受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上章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他,孙傅说:“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间法度有利于奸臣。”当时认为是名言。十一月,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读到丘浚的《感事诗》时,有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在市民中访得无忌,在龙卫兵中访得郭京。好事者说京能施六甲法,可以生擒二将而将金人扫荡无余,其法要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朝廷深信不疑,任命他为官,赐给他数万金帛,让他自己招募兵士,不问兵士的技艺如何,只选择那些年命合六甲的人。招募到的都是些市井中游手好闲的无赖,十天后招足人数。有些武臣想任偏将,郭京不同意,说:“你虽然有才有勇,但明年正月会死,恐怕连累我。”他的妄诞就像这样。

敌人围攻越发急迫,京谈笑自如说:“择日出兵三百,可以得到太平,直至袭击到阴山方停止。”孙傅与何..尤其尊信,倾心等待。有人上书给孙傅说:“自古从未听说像这样成功了的。如果要听从他,暂且少给些兵士验证,等有些功劳,才稍稍升迁。现在对他委任太过份,恐怕一定会导致国家的耻辱。”孙傅怒道“:京几乎是应时而生,战争细节无不通晓。幸好你是对我讲这些话,如果告诉别人,会落个动摇军心之罪。”作揖让他出去。又有人自称“六丁力士”、“天关大将”、“北斗神兵”,大都仿效郭京的做法,有识之士深感危险。郭京说:“不到危急时,我军不得出战。”何..几次催促他,他再三延期,才打开宣化门出兵,戒令守城墙的人都下去,不得偷看。郭京与张叔夜坐在城楼上。金兵分从四面鼓噪而攻,郭京军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关闭了。郭京急忙跟张叔夜说“:必须亲自下去作法。”于是下城,带领残兵向南方逃走。当天,金兵攻进城里。

靖康二年(1127)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钦宗十多天还不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乞请放回钦宗。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我只知道我们君主可以统治中国,如果立异姓为帝,我就死去。”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囚犯,把他们的头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相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自杀。”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孙傅说“: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金人虽然不求索我,我应当与太子同行,求见两位敌帅当面责斥他们,也许万一可以成功。”孙傅住在皇城司值班,他的儿子来看望他,他叱骂他的儿子道:“让你不要来,却竟然来了!我已经决心为国殉难,即使你们来一百个人又有什么改变!”挥手让他赶快离开。他的儿子也哭着说:“大人以身殉国,儿还有什么说的。”孙傅于是把留守事托付给王时雍而跟从太子出城。到南薰门时,范琼极力劝阻他,守城门的金兵说:“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预?”孙傅说:“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死从。”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为忠定。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七十八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通鉴续编卷二十三·陈桱
  卷十七·佚名
  ●卷六·姚元之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十六·佚名
  提要·邵泰衢
  四 《浙江潮》撰文·许寿裳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柳浑传·刘昫
  室利佛逝传·欧阳修
  卷一百十一·佚名
  卷六·徐天麟
  政学录卷三·郑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三出 诀谒·汤显祖

    【杏花天】〔生上〕虽然是饱学名儒,腹中饥,峥嵘胀气。梦魂中紫阁丹墀, 猛抬头、破屋半间而已。“蛟龙失水砚池枯,狡兔腾天笔势孤。百事不成真画虎, 一枝难稳又

  • 第四折·高文秀

    (刘备引卒子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谁想徐庶师父,果有神机妙策破曹兵。今日班师回程也,安排下筵席,等待师父。小校,辕门首觑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贫道徐庶是也。被某则一阵,大败曹仁,生擒斩首。这一场交

  • 卷一百四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卷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四十八卤簿类五言排律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   【唐】张 筥万国来朝歳千秋觐圣君辇迎仙仗出扇匝御香焚俯对朝容近先知曙色分冕旒开处见钟磬合时闻影动承朝日花攒似庆云蒲葵那

  • 卷二十三·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三李白【四】近体诗【四】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秖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曽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劒直爲斩楼兰骏马似风飇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赵尔巽

      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洪秀全据金陵,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奏鸿章自助。咸丰三年,庐州陷,鸿章建议先

  • 卷五十·毕沅

      ◎宋纪五十 ∷起著雍困敦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庆历八年辽重熙十七年   夏,四月,己巳朔,封曩霄子谅祚为夏国主,以祠部员外郎任颛等为册礼使。

  • 卷四十六·毕沅

      ◎宋纪四十六 ∷昭阳协洽九月,尽阏逢涒滩七月,凡十一月。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庆历三年辽重熙十二年   九月,丁卯,召辅臣及知杂御史以上于天章阁,朝谒太祖、太宗御容及观瑞物。既而

  • 宋史全文卷二十六上·佚名

    宋孝宗五甲午淳熙元年春正月庚子,上宣示文字一纸云:蔡洸具到衢州守臣并本路监司措置会子,申缴文历比他州稽缓。守臣可恕,所专责者监司,其提刑赵彦端特降两官[1]。曾怀奏:『赏信罚必,要当如此。』上曰:『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

  • 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一下·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二十一下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律历志第一下 统母 日法八十一【孟康曰分一日爲八十一分爲三统之本母也】元始黄钟初九自乘一龠之数得

  • 六、台湾之收服·汪荣宝

    郑氏占领以前台湾之历史台湾自郑氏占领以前,为马来种生番所据,未尝受中国之统治。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尝一至彭湖,东向望洋而返。「宋史」谓彭湖东有毘舍那国,即其地也。元置巡司于彭湖,明初废之。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和兰人

  • 九·沈从文

    这活泼滑稽随风逐浪的精神,原不是中华民族本来的性格,然而一个文学发展史的叙述者,却可以把这种性格的形成,解释为“海派才情”与“商业竞卖”结合后当然的结果。“说明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的堕落

  • 卷二十一·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二十一   元 程端学 撰襄公十年春公防晋侯宋公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伯小邾子齐世子光防吴于柤【庄加切】防吴见防于钟离柤张氏曰后汉彭城国阳县有柤水左氏曰防于柤

  • 卷一百二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即位改元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六月丁卯设坛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策曰皇帝臣?敢用?牡昭告皇天后帝晋帝以卜世告终歴数有归钦若景

  • 卷第二·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二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释摩男咒一首 阿难比丘咒一首 普贤菩萨咒一首 文殊师利菩萨咒一首 定自在王菩萨咒一首 妙眼菩萨咒一首 功德相严菩萨咒一首 善名称菩萨咒一首 宝月光明菩萨咒一首 北辰菩萨妙见咒

  • 松源和尚语录序·松源崇岳

    宗师提唱。各有语录。丛林故事也。或曰释迦掩室於摩竭。净名杜口於毗耶。祖师西来。单传直指。果何取於言语文字之间差乎。道一而已。或语或嘿。何间焉。宗门诸大老说法如云如雨。后之学者因其言而有省者。多矣。且以

  • 续修台湾府志·余文仪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

  • 乐律表微·胡彦升

    八卷。清胡彦升(生卒年不详)撰。彦升字竹轩,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雍正庚戌(1730)进士,官至定陶知县。是书有《度律》二卷、《审音》二卷、《制调》二卷、《考器》二卷,多为纠正古人之错误,其论述十分正确,在清代讲乐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