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鲁浑萨理传(附岳柱传)

阿鲁浑萨理,畏兀族人。祖父阿台萨理在太祖定西域回来时,随蒙军至燕,后又西还,精于佛学。父乞台萨理,精通佛学之经、律、论三藏。至元十二年(1275)为佛教都总统,拜正议大夫、同知总制院事,又加资德大夫、统制使,年七十而卒。

阿鲁浑萨理为乞台萨理的次子,幼聪敏,因其父一名“万全”,因以全氏为姓。拜国师八哈思巴为师,不仅精通佛学,且知蒙古及其他国语言。世祖知阿鲁浑萨理为才子,令他学习中国汉学,所以他又通晓经、史、百家及阴阳、历算、图纬、方技之学。后侍奉裕宗,入宿卫军,日受器重。

至元二十年,有西域僧人自称能知天文,但翻译都不懂天文,有人推荐阿鲁浑萨理。世祖召他与僧人辩论问答,僧人佩服其学问,世祖十分高兴,留在宫内任宿卫。有江南人说宋朝宗室谋反,朝廷派使去逮捕。阿鲁浑萨理忙上朝谏阻说“:此话不确实,是谎言,不能派人去逮捕。”世祖问他何以知道是谎言,阿鲁浑萨理从容回答道:“如果宋宗室真的谋反,郡县为何不知。谋反消息不由郡县上报,而是由一般人来报告朝廷,这必是公报私仇。江南刚刚平定,人心未服,一旦听信小人谎言而逮捕宋宗室,恐因此人人自危,中造谣者之计。”世祖猛醒,立即召还使者,并令郡县审问那造谣生事的人,果然是因曾没借到钱而进行诬告。世祖深有感慨地说:“若不是卿指出,几乎误事,但恨用卿晚了。”自此以后,阿鲁浑萨理常侍奉于世祖左右。

至元二十一年,升阿鲁浑萨理为朝列大夫、左侍仪奉御。阿鲁浑萨理劝世祖用儒术来治理天下,为此,应广招隐居深山江湖有学问的人,以备需要时任用。世祖采纳这一意见,遣使求贤,设立“集贤馆”。是年九月,任阿鲁浑萨理主持集贤馆事宜。阿鲁浑萨理辞谢道“:陛下初次设立集贤馆来招待贤士,应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以新天下人耳目。”他推荐司徒撒里蛮。世祖同意,但还是任阿鲁浑萨理为中顺大夫、集贤馆学士,并兼太史院事及左侍仪奉御。他又向世祖建议:“国学,人材之本,立国子监,置博士弟子员,对他们的待遇从优,使来学的人日多。”世祖允准。二十二年六月,升嘉议大夫。二十三年,晋为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

至元二十四年春,设立尚书省,桑哥当权,世祖诏命阿鲁浑萨理一同视事。他力辞未准,授为资德大夫、尚书右丞。后又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桑哥当政,专横跋扈,植党营私。阿鲁浑萨理多次恳切劝诤,与桑哥不合,只有自持廉正。桑哥奏请设立征理司,清理天下百姓所欠赋税。派出去征税的人相望于道,监狱中关满了被他们逮捕的平民,路上行人只相望而不敢交谈。恰逢北京发生地震,阿鲁浑萨理借此上书,奏请撤废征理司以回答上天的惩戒。朝廷撤废征理司诏书宣布之时,百姓奔走相庆。不久,桑哥败,阿鲁浑萨理亦受到牵连,家产被没收。世祖问他:“桑哥为政暴虐,卿为何不说一句话?”他回奏道“:臣不是没有说过,只是未采纳我的意见而已。陛下正十分信任桑哥,而桑哥所忌恨的就是我。臣多次进谏都未听取,若再谏有如抱柴救火,只是使之更加暴虐,不如进行一些补救工作,使国家根本不受大的损害,久而久之,陛下自必明白。”世祖也认为只能这样,诏令归还所没收的财产,并遣张九思赐他金帛。阿鲁浑萨理辞谢不受。

二十八年秋,朝廷批准阿鲁浑萨理辞去平章政事和太史院的职务,但留任集贤大学士。司天监刘监丞奏,阿鲁浑萨理在太史院时,多次谈论国家灾祥事,是大不敬,请治罪。世祖大怒,认为刘监丞是诽谤大臣,当治以诬告之罪。阿鲁浑萨理忙叩头奏道:“臣不才,赖陛下含天容地之大德而蒙任用,虽万死莫报。然要将指责我的人治罪,臣恐从今以后再没有人敢进谏了。”经他的力争,刘监丞终被开释。后来阿鲁浑萨理虽不在其位,但若召他入朝论事,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至元三十年,再度奉命主持太史院事。三十一年,世祖驾崩,这时成宗尚在北边,裕宗太后一面写信去催成宗回朝即位,一面命阿鲁浑萨理率翰林、集贤及礼官做新皇帝登基大典的准备工作。成宗即位后于元贞元年(1295)春,加阿鲁浑萨理为守司徒、集贤院使,主持太史院事。早在皇太子裕宗去世时,世祖欲再立皇太子,但不能决定立谁,询问阿鲁浑萨理。阿鲁浑萨理提出成宗,称赞他仁孝恭俭,应为太子。于是世祖决定立成宗。这件事成宗和裕宗皇后不知道。成宗在北边抚军,世祖遣阿鲁浑萨理奉皇太子大印送给成宗。这是他第一次到成宗府邸。成宗即位后对阿鲁浑萨理说:“朕即位之前,谁人不想来巴结我,只有卿虽召请也不肯来,今天朕才知卿真正有大臣的体统。”从此以后,成宗召他问话,不呼其名,赐坐,与诸侯王地位相当。并常对左右说:“像全平章(即阿鲁浑萨理)这样的人,是真正全材,今天几乎无人可以同他相比。”

大德三年(1299),复拜为中书平章政事。大德十一年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延..四年(1317),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定”。有子三人:长子岳柱,次子久著,三子买住。

岳柱是阿鲁浑萨理长子,字止所,一字兼山。自幼容貌言行端庄,禀性聪敏,有远见卓识。八岁观画师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指陶母手上的金镯子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何用剪发卖钱?”何澄大惊,认为他与众不同。长大入学,能日记千言。十八岁时随丞相答失蛮入宫为宿卫。

至大元年(1308)授集贤学士,官阶正议大夫,以荐贤举能为己任。皇庆元年(1312),升中奉大夫、湖南道宣慰使,每日接见儒生,向他们访察民间疾苦。延..三年(1316)进资善大夫、隆禧院使。七年,授太史院使。泰定元年(1324)改任太常礼仪院使。四年,授礼部尚书,主持会同馆事。不久又授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天历元年(1328),进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

至顺二年(1331),任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有人诬告富民欠永宁王官钱八百余锭,中书省派人去征收。使臣到了江西,岳柱说这是诬告,不能奉命执行。还说:“人民是国家根本,伤本就会激起人民的怨恨,也不是宰相之福。”命使臣把这话去转告朝廷。当时,燕帖木儿为丞相,闻岳柱之言才醒悟,命刑部审问告状者,弄清果是诬告。桂阳州百姓张思进等聚众二千余人对抗官府,广东宣慰司请发兵去逮捕,岳柱说:“当地官府不能安抚边民,还要兴兵,是要害民吗?不能派兵。”他派千户王英去向张思进等讲明利害祸福。抗拒官府的百姓说“:迫使我们反抗官府者只是两巡检司,我等怎敢有异心。”大家复业。三年,调任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不久,因军事至扬州。第二年十二月病卒,年五十三岁。

岳柱天资孝友,尤其好读经、史,天文、医药之书,无不深入研究。度量广大,有人欺他,他不在意。有子四人。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张廷玉
  平定三逆方略卷三十八·佚名
  ●卷十一·赵翼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徐乾学
  ●海外恸哭记·黄宗羲
  卷之六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佚名
  第二卷 田赋表·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八 独行传二·纪昀
  清代学人列传三·佚名
  耶律重元传·脱脱
  张俭传·脱脱
  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序·陈廷敬

      词之有图谱,犹诗之有体格也。诗本于古歌谣,词本于周诗三百篇,皆可歌。凡散见于《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者,班班可考也。汉初乐府亦期协律,魏晋讫唐,诸体杂出,而比于律者盖寡。唐之

  • 第四折·关汉卿

    (外扮王府尹引祗从上,诗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提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老夫王府尹是也。今有温学士亲事一节,老夫奏过官里,特设一宴,叫做水墨宴,又叫做鸳鸯会,专请学士同夫人赴席。筵宴中间,则教他两口儿和

  • 卷五百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四郑巢郑巢与姚合同时诗一卷泊灵溪馆孤吟疎雨絶【一作外】荒馆乱峰前晓鹭栖危石秋萍满败船溜从华顶落树与赤城连已有求闲意相期在暮年瀑布寺贞上人院林疎多暮蝉

  • 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隐逸·刘昫

    ○王绩 田游岩 史德义 王友贞 卢鸿一 王希夷 卫大经 李元恺 王守慎 徐仁纪 孙处玄 白履忠 王远知 潘师正 刘道合 司马承祯 吴筠孔述睿 子敏行 阳城 崔觐 前代贲丘园,招隐逸,所以重贞退之节,息贪竞之

  • 卷十二·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十二     无锡浦起龙撰外篇古今正史【第二○旧注总十八条四字按之不合削之】易曰上古结绳以理後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儒【疑当作传盖指注经者】者云伏牺氏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

  • 宋史全文卷二十九上·佚名

    宋宁宗一乙卯庆元元年。上,光宗皇帝第三子也,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在泰邸,慈懿梦日队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孝宗乾道四年十月丙辰秋分而生上,五年正月赐名。十一月乙丑,授右千牛卫大将军。淳熙五年十月戊午,除明州观察使

  • ◎黄天党之黑幕·李定夷

    自对德抗议以来,德人以种种阴谋,期破坏我地方秩序。受其运动,蠢然思逞者,日有所闻。如山东招远县境潜伏之黄天党,有排外意旨,将兆义和团巨变。该匪党根据地有二处,一在招远县赤村,一在掖县朱桥镇。两处相距不过数十里,故能声气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三·纪昀

    儒林传元 【二】○元二董朴韩性【程端礼 端学】周仁荣【仔肩 孟梦恂】宇文公谅巴延舒苏董朴韩性 【程端礼 程端学】周仁荣 【周仔肩 孟梦恂】宇文公谅巴延舒苏△董朴董朴字太初顺德人自幼强记比冠师事乐舜咨刘道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二百三十三·纪昀

    列传金 【十一】○金十一图克坦克宁宗浩襄 【思烈】 瓜尔佳清臣瓜尔佳衡完颜安国裕尔伯特图克坦克宁宗浩襄瓜尔佳清臣瓜尔佳衡完颜安国裕尔伯特△图克坦克宁图克坦克宁本名锡馨其先金源县人徙居北古土之地后徙置明安

  • 一○三四 军机大臣为奉旨致撤写过各分《内则衍义》并将刻本查出销毁事致武英殿交片·佚名

    一○三四 军机大臣为奉旨致撤写过各分《内则衍义》并将刻本查出销毁事致武英殿交片乾隆四十九年七月初十日交武英殿:所有《内则衍义》一书,现在奉旨,着将写过各分四库全书内查出,将卷首序文照《实录》内开截原文照改,其表

  • 卷四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四十兵制志九军器【军器   武具 火器 火药 帐房战船】凡给发军器金鼔以示进退之节海螺以定朝昏之聚散旗纛以一瞻视甲胄以卫身器械以制敌各营兵

  • 七年·佚名

    (丁卯)七年清嘉慶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癸卯朔,詣孝安殿,行正朝祭晝茶禮。○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下勸農綸音曰:予聞之,民者國之本也,食者民之本也。故《洪範》三八政,一曰食。食之所出、衣之所資,在於農之一事,農之

  • 松阳讲义卷五·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曰道之以政章这一章分别政刑徳礼之效与人看盖为当时専尚政刑者发欲其知所重也人君为治未有不欲民之善恶民之不善者故无不有以道之亦无不有以齐之但操术不同功效各异路头一差而风俗由之而殊气

  • 卷二十二·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二十二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防服第十一之一郑目録云天子以下死而相防衣服年月亲疎隆杀之礼不忍言死而言防防者弃亡之辞若全存居于彼焉已亡之耳疏曰按防服之制在

  • 世界宗教会成立之希望·太虚

    五月十二日,世界宗教会在上海新法界宝昌路南吕班路山东会馆大成殿开成立大会,因未预会,以文代讲。仆忝堕佛教之数,得为世界宗教界中之一份子,请摅所知,略贡微言。窃宗教之名,佛教素有之,凡属于言论者则曰教,属于观行者则曰宗,盖

  • 卷第一百一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害生纳息第三之二颇有业不善顺苦受异熟未熟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义显己义故。谓或有说。无有中有。或复有说。虽有中有

  • 大乘起信论广释卷第四·昙旷

    显无明缘起之由。后显缘起染心之相。此初也。是□上言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之言虽染而有染心常不变作能所念染。故以念染释其不变。一以自性常明洁故而不变。作能念之染。二以自性非可取故而不变。作所念之染。故新论云

  • 方舟集·李石

    诗文别集。又称《方舟先生集》。二十四卷。宋李石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为正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未著录,知传世不多。《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为一部四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