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协律郎一人幞头红罗袍荔枝带皂靴手执麾

乐生六十二人服绯袍展脚幞头革带皂靴乐器

编锺十六  编磬十六

琴十    瑟四

?拊四   敔一

柷一    埙四

箎四    箫四

横笛四   笙八

应鼔一

舞士一人幞头红罗袍荔枝带皂靴手执节舞生一百二十八人

文舞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各执羽龠服红袍展脚幞头革带皂靴

舞生六十二人服红袍展脚幞头革带皂靴手执羽龠

武舞六十四人

引舞二人各执干戚服绯袍展脚幞头革带皂靴

舞生六十二人服绯袍展脚幞头革带皂靴手执干戚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圜丘乐章

迎神

昊天苍兮穹隆广覆焘兮厖洪建圜丘兮於国之阳合黄太夹太南林黄南夹林太黄黄太夹黄黄林南林黄衆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林南林林夹太黄黄太南黄夹太黄南林太南黄黄太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乘云驾风顾南郊兮昭格望夹黄黄林南林夹林南林夹太黄南夹林南林夹太夹至尊兮崇崇

林南林太黄

奠玉帛

圣灵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将穆穆崇严神黄林南林太林夹黄太林黄太黄南太林太林南林林妙难量谨兹礼祭功微是惶

夹太黄林南太林夹太南黄

奉牲

祀仪祗陈物不于大敢用纯犊告于覆载惟兹菲荐恐林太南林太林夹黄太林南林黄太南林太南黄太黄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其欢

林南林太黄夹太南黄夹林

初献

眇眇微躬何敢请于九重以烦帝聪帝心矜怜有感而林南夹太太南仲林南太林南夹林南太夹太夹林南通既俯临于几筵神缤纷而景从臣虽愚蒙鼓舞懽容林南太夹太林南夹太南林夹林南林夹太南太夹太乃子孙之亲祖宗酌清酒兮在锺仰至德兮玄功林南太南林太林南林太夹林南无太夹太南林

亚献

荷天之宠睠驻紫坛中情弥喜臣庶均懽趋跄奉承我仲黄夷仲仲太夷黄太黄夷仲林太林仲仲太夷黄太心则寛再献御前式燕且安

仲太黄太黄仲林黄林太仲

终献

小子于兹惟父天之恩惟恃天之慈内外殷懃何以将仲太林仲夷仲林夷仲仲夷黄太黄夷黄太黄夷仲林之奠有芳齐设有明粢喜极而拚奉神燕娭礼虽止於仲夷黄太夷夷仲太黄太仲太夷仲林太仲夷黄仲林三献情悠长兮远而

仲太仲太黄林太仲

彻豆

烹饪已陈荐献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羣臣骏奔彻太姑太南太姑太南姑太应南林南林太林太姑南姑兹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太应南姑太南太林黄林太

送神

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灵从兮後先卫神驾黄太姑林姑黄黄南姑林南林姑林姑太南黄南黄姑兮囘旋稽首兮瞻天云之衢兮渺然

林姑黄林姑林南林黄南林太南黄

望燎

焚燎于坛粲烂晶荧币帛牲黍冀彻天京奉神于阳昭黄南姑黄姑林南林南黄南姑姑林姑黄姑林黄林姑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太南黄姑林黄太黄南太黄

国朝皇帝冬至亲祀圆丘仪注

斋戒前期皇帝散斋四日致斋三日陪祀官执事官并斋五日

告天下神祗 散斋第五日於圆丘壝外之东设坛置天下神祗位西向皇帝亲诣坛所具酒脯

告庙致斋之第一日皇帝备法驾出宫百官具服前导诣太庙奏告于仁祖淳皇帝室行一献之礼

省牲先祭二日设皇帝大次于壝外东门内道北南向省牲位于内壝东门外先祭一日导驾官导引车驾诣大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通天冠绦纱袍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省牲位执事者各执事廪牺令率其属牵牲自东西行过御前省讫牵牲诣神厨执事者取毛血实于豆太常卿奏请诣神厨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至神厨太常卿奏请视鼎镬请视涤濯遂烹牲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陈设先祭一日陈设如图仪

銮驾出宫前一日太常司告示文武官具公服乘马导从兵马司洒扫御道侍仪催整班行和声郎备乐金吾卫备兵仗拱卫司备仪仗车辂典牧所备仗马撃鼓初严内使监陈御舆於谨身殿前南向拱卫司设繖扇于御舆之左右设黄麾仗於丹墀中道之东西设玉辂于奉天门外正中南向和声郎设乐于午门外金吾卫陈仗于午门外东西相向陈金鼔队於御道前东西相向舍人催文武官各具朝服撃鼓二严侍仪版奏中严舍人引文武官分立於御道前文东武西撃鼔三严侍仪奏外办皇帝御谨身殿御用监令跪奏服冕服兴皇帝服冕服讫侍仪奏请升舆皇帝升舆侍仪同导驾官导引御舆至丹墀仪仗前导至奉天门外侍仪跪奏降舆皇帝降舆侍仪奏升辂皇帝升辂侍仪跪取旨勅文武官上马舍人传旨?文武官上马文武官上马讫侍仪跪奏进发玉辂进发前金鼓队分左右行次旗仗分左右行次百官前导分左右行次护卫次仗马次仪仗次侍仪导驾官次将军次内使擎执各分左右行次内使监拱卫司光禄寺御用监官扈从於玉辂之後次鼔吹次旗帜次兵仗各後扈从驾将至兵仗周围於大次文武官下马侍立於御道之左右金鼔仗马大乐仪仗分列於大次之南东西相向驾至大次前囘辂侍仪跪奏降辂皇帝降辂侍仪与导驾官导引皇帝入大次侍仪跪取旨勅文武官各还斋次

正祭祭日清晨太常少卿率执事者各实尊罍笾豆登俎簠簋又实帛于篚加玉置于酒尊所祝版置于上帝配帝位之右乐生舞生入就位诸执事入就位太常卿奏请中严皇帝服衮冕太常卿奏外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自左南门入至位北向立

迎神赞礼唱迎神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奏中和之曲赞礼唱燔柴郊社令升烟燔全犊于燎坛【乐六成止】赞礼唱请行礼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玉帛赞礼唱奠玉帛太常卿奏请诣盥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诣盥洗位太常卿赞盥曰前期斋戒今晨奉祭加其清洁以对神明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司执洗者奉盥进巾太常卿奏盥手帨手出圭皇帝盥手帨手出圭太常卿奏请升坛赞曰神明在上整肃威仪升自午陛太常卿奏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司玉帛者奉玉帛以俟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奏肃和之曲导驾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北向立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举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玉帛者奉玉帛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玉帛奠于昊天上帝神位前太常卿奏出圭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太常卿奏请诣仁祖淳皇帝神位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司帛者捧帛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帛奠于仁祖淳皇帝神位前太常卿奏出圭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进熟赞礼唱进俎斋郎举俎至坛前进俎官举俎升自午陛协律郎俛伏举麾奏凝和之曲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昊天上帝神位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进俎官以俎进于皇帝之右皇帝以俎奠于昊天上帝神位前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仁祖淳皇帝神位前进俎官以俎进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以俎奠于仁祖淳皇帝神位前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初献赞礼唱行初献礼太常卿奏行初献礼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执爵官又以爵进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坛至酒尊所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执爵司尊者举羃酌泛齐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奏夀和之曲武功之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昊天上帝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捧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执爵官捧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乐舞止】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读祝官取祝版於神右跪读讫【乐舞作】太常卿奏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舞止】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司尊举羃酌泛齐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请诣仁祖淳皇帝神位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司香官奉香跪进于皇帝之左太常卿奏上香上香三上香皇帝上香上香三上香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读祝官取祝板于神位之右跪读讫太常卿奏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亚献赞礼唱行亚献礼太常卿奏行亚献礼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执爵官又以爵进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坛至酒尊所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司尊举羃酌醴齐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舞止】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司尊举羃酌醴齐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请诣仁祖淳皇帝神位前【乐作】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舞止】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终献赞礼唱行终献礼太常卿奏行终献礼请诣爵洗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爵洗位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坛至酒尊所太常卿奏搢圭皇帝搢圭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司尊举羃酌盎齐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奏熙和之曲文德之舞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舞止】太常卿奏请诣酒尊所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酒尊所执爵官以爵进皇帝受爵司尊举羃酌盎齐皇帝以爵授执爵官太常卿奏请诣仁祖淳皇帝神位前【乐作】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神位前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执爵官奉爵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爵太常卿奏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皇帝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太常卿奏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出圭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分献赞礼俟行终献时唱分献官行礼赞引各引分献官诣盥洗位赞搢笏赞盥手司盥者酌水分献官盥手赞帨手司巾者以巾进分献官帨手赞出笏分献官出笏赞请诣爵洗位赞引引分献官至爵洗位赞搢笏分献官搢笏执爵官以爵进分献官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者赞引赞出笏分献官出笏赞请诣各从祀神位前赞引引分献官至神位前赞跪搢笏分献官跪搢笏司香者以香跪进于分献官之左赞引赞上香上香三上香分献官上香上香三上香赞引赞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执爵官以爵跪进于分献官之右分献官受爵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赞引赞出笏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分献官奠爵出笏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引赞复位分献官复位饮福受胙赞礼唱饮福受胙太常卿奏请诣饮福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升坛至饮福位北向立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跪搢圭皇帝跪搢圭奉爵官酌福酒跪进于皇帝之左赞曰惟此酒肴神之所与赐以福庆亿兆同沾皇帝受福酒祭酒饮福酒以爵置于坫奉胙官奉胙跪进于皇帝之右皇帝受胙以胙授执事者执事跪受于皇帝之右太常卿奏出圭皇帝出圭太常卿奏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俯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太常卿奏请复位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复位

彻豆赞礼唱彻豆协律郎跪俛伏举麾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彻豆【乐止】赞礼唱赐胙太常卿奏皇帝饮福受胙免拜赞礼唱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送神赞礼唱送神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奏安和之曲太常卿奏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帝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传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皇太子以下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望燎位读祝官取祝奉币官奉币掌祭官取馔及爵酒诣柴坛置炉上【乐止】

望燎赞礼唱望燎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至望燎位赞礼唱可燎东西面各二人以炬燎火柴半燎太常卿奏礼毕导驾官同太常卿导引皇帝还大次解严銮驾还宫卤簿导从如来仪大乐鼓吹振作

国朝奏告圆丘皇帝亲祀仪注同冬至郊天礼

遣官奏告圆丘仪注【方丘同】

斋戒前期告官及陪祀官执事官斋三日散斋三日宿於公廨致斋一日於祭所

陈设前一日郊社令设昊天上帝神位於坛上正中【方丘则设皇地祗神位後并同】南向设告官拜位於坛下正中北向陪祭官位於告官之南北向赞礼二人位于告官拜位之北东西相向酒尊位於【阙】

爵洗位於【阙】   盥洗位【阙】司尊司爵洗司盥洗执爵官位各於其所

正祭其日清晨执事者陈玉币香脯实酒尊设祝版於帝位之右赞引引告官陪祀官各服法服自南西偏门入至位皆北向立赞礼唱请行礼赞引诣告官前曰有司谨具请行事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告官及衆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玉币 赞礼唱奠玉币赞引引告官诣盥洗位赞引赞搢笏告官搢笏赞引唱盥手司盥者酌水告官盥手赞引唱帨手司巾以巾进告官帨手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赞引赞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司玉币者奉玉币从行赞引引至神位前赞跪搢笏告官跪搢笏赞引赞上香上香三上香司香以香跪进于告官之右告官上香上香三上香司玉币者跪奉玉币进于告官之右告官受玉币奠于神位前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赞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引赞复位引告官复位

酌献赞礼唱行酌献礼赞引引告官诣盥洗位赞引赞盥手司盥者酌水告官盥手赞引唱帨手司巾以巾进告官帨手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赞引赞告官请诣爵洗位赞引赞搢笏告官搢笏执爵者以爵进赞引赞受爵涤爵拭爵告官受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爵者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赞引赞请诣酒尊所引至酒尊所赞引赞搢笏告官搢笏执爵者以爵进告官受爵司尊者举羃酌酒以爵授执爵官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赞引赞请诣昊天上帝神位前赞引赞跪搢笏执爵者以爵跪进於告官之右告官受爵赞引赞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告官祭酒祭酒三祭酒奠爵赞引赞出笏告官出笏读祝官取祝版於神右跪读讫赞引赞俛伏兴平身稍後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引赞复位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告官及在位官皆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望燎赞礼唱望燎【方丘则唱望瘗】司祝奉祝司币奉玉币掌祭官奉酒脯诣燎所【方丘则诣瘗所】赞引引告官至望燎位【方丘则唱瘗位】赞礼唱可燎燎至半【方丘则唱可瘗】赞引唱礼毕引告官在位者以次出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卷二>

明集礼卷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皇后·令狐德棻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逆臣·脱脱
  安边第三十六·吴兢
  卷七·佚名
  ●卷十·刘一清
  卷之九十九·佚名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吕思勉
  卷四十六·傅恒
  刘峻传·姚思廉
  卷十四下·沈枢
  一·钱穆
  卷二·顺治
  卷十六·佚名
  卷一百六·佚名
  大理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阮阅

      ●卷四十五&middot;伤悼门  雷有终自平蜀后,人为立祠。又尝以私财犒士,贫不能足,贷钱以给,比捐馆舍时尚欠三万缗,章圣特出内帑钱偿之。故魏仲先悼有终诗曰:&ldquo;圣代贤臣丧,何人不惨颜!新祠民祭祀,旧债帝填还。卤簿尘

  • 第六出 奸囮·李渔

    〖梨花儿〗(净上)和尚般般都快活,身边只少个消闲货,要好还须真老婆。嗏!徒弟毕竟当不过。我是空当初不曾出家,在京师做光棍的时节,一日闯上几十条胡同,一夜宿上两三个俵子。酒肉只愁醉饱不过,门户只愁应付不来。何等风流,何等快

  • 第七十八回 庆升平十彩笔题成·陈端生

    第七十八回庆升平彩笔题成诗曰:家齐国治庆升平,历叙才猷节烈贞。君圣臣忠千古乐,父慈子孝五伦明。讲到刘侯夫妇到了雁门关奎光衙署内,儿媳颇能孝养,倒也安心乐意,无愁无虑。刘捷心中虽记挂着女儿燕玉,然在京时见皇甫府这样

  • 第一折·佚名

    (丑扮店小二上,诗云)别家做酒全是米,我家做酒只靠水。吃的肚里胀膨脝,虽然不醉也不馁。在下店小二的便是。在这上蔡县北关外十里店,开着个小酒务儿。但是南来北往,推车打担,做买做卖的,都到俺小铺来买酒吃,晚间就在此安歇。今

  • 丙集第一·钱谦益

    李少师东阳古乐府一百一首、古体诗五十六首◎拟古乐府谢铎、潘辰评何孟春注(拟古乐府引曰:“予尝观汉、魏间乐府歌辞,爱其质而不俚,腴而不艳,有古诗言志依永之遗意,播之乡国,各有攸宜。嗣是以还,作者代出

  • 卷十·王十朋

    钦定四库全书 东坡诗集注卷十 宋 王十朋 撰 简寄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於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次公是岁仁宗皇帝嘉佑六年也先生生於丙子时年二十六以颍滨遗老传考之先生与子由俱以贤科中第?除签书

  • 五集卷六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六十三古今体六十六首【辛亥三】河东总河李奉翰催漕御史和琳奏啓微湖济运事宜诗以志慰微湖积水运河资储蓄无方遂失宜【江南邳宿一带运河每岁藉微山湖积水以济漕运乃因司河者储蓄无方遂致河水

  • 鉴识第二十六·浦起龙

    夫人识有通塞,神有晦明,毁誉以之不同,爱憎由其各异。盖三王之受谤也,值鲁连而获申;五霸之擅名也,逢孔宣而见诋。斯则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欲求铨核得中,其唯千载一遇乎!况史传为文,渊浩广博,学者苟不能探赜索隐,致远钩深,乌足以辩其

  • 第九辑·佚名

     曾静遣徒张倬投书案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缴回朱批档  陕西总督臣岳钟琪谨奏为冒昧密陈恳祈恩凿事窃臣于九月二十六日巳刻拜回署署前西街有人持书趋向臣舆被从人呵止臣见其形貌不似投书官役令接书入舆阅封面题

  • 序·锁绿山人

    尝读明史,自神宗、熹宗时,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创造宏业,启辟疆宇,迨庄烈帝季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而世祖章皇帝统一天下,江南、闽粤、滇黔以次皆归版图,明之所以亡,大清之所以兴,其迹灿然着也。昔周之先,太王、王季、文王累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乐考【十九】乐舞【臣】等谨按周礼以六舞大合乐自後历代因之制之沿革不同皆所以和神人而象功德也我朝舞制亦仍前代之旧而斟酌尽善损益得中盖列圣相承文德武功度越前古周礼六代之

  • 194.沈括出使·林汉达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

  • 己身品第二十三·佚名

    常习善语言,沙门思坐起。一坐而所乐,欲求於息心。一坐而一卧,独步而无伴。当自降伏心,自乐居山林。千千而为敌,一夫能胜之。莫若自伏心,便为战中胜。自胜而为上,如彼众生心。自降为大士,众行则具足。非天彦达嚩,非魔及梵天。弃

  • 中观论疏卷第三(本)·吉藏

    释吉藏撰因缘品第一以此二偈叹佛下第二次明释八不。开为二。第一青目释八不。第二龙树自释八不。就初为二。第一总释两偈意。第二别释二偈。初问答释第二偈。从不生者以下释初偈。以此二偈者标二偈也。叹佛略说第一义

  • 卷之四·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四 第七世祖 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 襄王乙酉十五年。 第七世祖婆须蜜尊者嗣宗统(四十七年)。 丙戌十六年。 祖住世传法。 丁亥十七年。 戊子十八年。 己丑十九年。 庚寅二十年。 辛卯二十一年。 壬

  •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魏齐贤

    全名为《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文总集。宋魏齐贤、叶棻编。一百一十卷。所收录皆宋代之文,其中骈文占十之六七。题曰五百家,卷首序目所列姓氏实为五百二十家。文章大多为仕宦应用之作,分为贺表、谢启、制诰奏状

  • 胎息秘要歌诀·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作者及写作时代不详,或为唐代作品,一卷。歌诀凡九首,依次为:闭气、布气、六气、调液、饮食所宜、饮食杂忌、休粮、慎守、九载功变,或五言,或七言。末附静坐咽津法短文一篇。内容大体与《幻真先生服内元

  •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陆玑

    二卷。三国吴陆玑撰。陆玑字元恪,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仕吴为太子中庶子、乌程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俱着录,皆谓三国吴陆玑撰。然明北监本《诗正义》所引作陆机,明毛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