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台湾兵备手抄

台澎各营在职员弁名单

镇标中营

游击洪金升〔苏桂森〕

守备李连枝

千总辛省三(己授札付)

把总左哨二司翁茂春(授督委)〔于炳新拔〕林雄魁(未督委)

右哨头司林品先(授督委)

外委左哨张廷辉左哨二司林昌年

右哨阮廷珍右哨二司许章隆(三员已督委)

额外林捷山(授督委)王肇辉

镇标左营

游击传廷玉〔□国先(下淡水都司)〕

守备林鸿钧〔〕

千总林鸿钧(授札付)

把总左哨头司王英〔〕

右哨二司邱连兴(俱授督委)

外委左哨陈鹏举(授督委)

右哨头司陈麒星右哨二司于炳

额外陈松年萧青龙(授督委)

新改道标

都司柯昌元

千总吴兴旺(授督委)

把总左哨二司王连恩

右哨头司吴金标右哨二司郑超英(俱授督委)

外委左哨许长隆

右哨陈燕麟右哨二司程济川

额外宋金标赵长桂

城守营

参将林鹏程

左军守备赵品〔姚建章(督委)〕

千总张得升(授督委)

把总头司李捷升(授札付)二司何飞龙(授督委)〔林昌年(新拔)〕

外委新添朱金仙(奉督委)头司孔聿昭(奉注册)二司林盛茂〔王得□〕

额外周安邦

右军守备刘魁〔梁朝安(镇委)〕

千总刘文华〔李□□〕

把总头司杨奇珍二司蒲振辉(俱授札付)

外委新添郑寿祥曾荣高(新换)头司苏锡标二司林提成(授督委)

〔〕

南路营

参将文麟

守备余朝升〔〕

千总姚良兴(授札付)

把总左哨头司宋超左哨二司刘元升(授督委革)

外委左哨二司彭士标左哨头司刘鹏飞右哨二司施得魁(俱授督委)

额外林朝升(授督委)郑清江李长安

下淡水营〔下淡水分县衙门在阿猴街,至凤山三十里。□里有大树溪,雨多水大不能走;水小有十余溪可走〕。

都司傅廷玉

千总高福标(授督委)

把总杨金标许玉泉(俱授督委)

外委左哨头司李金涛(授督委)林吉茂(授督委)林得卿(新换)

额外李宗汉(新换)

嘉义

参将洪金升

斗六门

都司李连枝

守备蒋福胜

千总欧阳升(新添,授督委)

把总左哨头司邱淑霖(授督委)左哨二司张栋梁右哨头司姜得龙

陈全科(奉督委)

外委右哨翁丹诏(授督委)左哨头司苏日懋郭占鳌(新添,奉督委)

左哨二司江应波(新换)右哨头司陈庆麟(四起班满)

额外曾瑞春张国显柯振清(授督委)

北路协

副将林珠〔〕

北路中营

都司周梦渭〔古春□〕

千总右哨杨得铨

把总左哨头司林拔元左哨二司何人烈右哨二司沈龙安(俱授督委)

外委左哨吴志元(新换)左哨头司董明标张朝宗(新添)左哨二司

吴拔高王朝国(新添,头起班满)

额外李国春(台募)陈登辉

北路右营

游击练锋

大甲汛守备叶连标〔谢荣彰(督委)〕

千总右哨林金安(授督委)

把总右哨二司郑飞熊大甲汛左哨□司许芳标(授札付)

外委左哨宋禹年左哨头司陈廷超左哨二司吴日升(授督委)右哨

陈维礼右哨头司蔡高魁右哨二司刘夺雄(授督委)

额外黄遇云(授督委)邱吉标(班满留台)

艋舺营

参将李荣升

陆路守备朱拔高

千总毛锦新(授督委)

把总头司陈崇忠二司徐得高

外委二司吴得全陈锋(新添)左哨头司曾连升

额外黄奇成(二起班满未换)陈臻龄

沪尾水师

守备林元勋(故)〔陈成勋(督委)〕

把总二司黄浴沂(授札付)

外委头司黄东成黄华国(班满留台)

额外黄清玉

噶玛兰营

都司陈光华〔〕

千总苏锡升(授督委)

把总陈龙标(授督委)伍云升黄胜宝(俱授札付)

外委张飞雄(新换)〔赵长桂(新拔)〕柴成安(新添)

额外张步瀛(新换)

台协水师

副将胡桂清

新改台协中营

都司杨嵩生〔〕

千总陈步云(授督委)〔林胜标〕

把总左哨头司林胜标(授督委)

外委吴振超(班满)吴成荣(授督委)〔□□□(镇委)〕

额外锺庚明

台协左营

游击熊兆飞

守备李鸿高(参革)〔〕

千总李捷升(授札付)

把总左哨二司潘晋德(授督委)

外委左哨徐元芳(二起班满)

额外许恒象

台协右营

都司徐毓恒

千总右哨黄庆中(授督委)

把总左哨头司吕德生(授督委)右哨二司王从义(授督委)

外委左哨头司刘振香左哨二司林天滋(新换)

额外李则忠

澎湖协

副将吴奇勋

新改澎左营

都司黄昌贵〔郑干就(督委)〕

千总右哨何邻芳(授札付)

把总左哨二司戴有荣(授督委)左哨头司陈世修(授札付)

右哨头司王建功右哨二司吴宗泮(授督委)

外委左哨头司魏沈光(新换)左哨二司徐鹏冲(新换)

额外蔡得胜

新改澎右营

都司苏桂森

千总左哨崔锺霖(奉督委)

把总左哨二司翁翼飞(授札付)右哨二司翁维能(奉督委)

外委右哨头司温启英(新换)右哨二司李树锦

额外颜仰西(新换)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七·列传第十四·宋濂
  卷二百八十 列传六十七·赵尔巽
  东都事略卷六十三·王称
  东都事略卷五十七·王称
  第四十三回 充华产子嗣统承基 母后临朝穷奢极欲·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二三六 河南巡抚徐绩奏遵旨照江西之法办理遗书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三·阿桂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五·裴骃
  永泰·周绍良
  先二伯父文典公家传·林献堂
  十国春秋卷六十·吴任臣
  宗炳传·姚思廉
  萧思温传·脱脱
  卷十六·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庠·唐圭璋

      庠字养直,丹阳人。生治平二年(1065)。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不赴。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不传。   临江仙   席上赠张建康   本是白蘋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

  • 古今滑稽联话四·范左青

    蜀南北山隐者,有挽袁世凯联三十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无一泛语懈笔,健才亦史才也。兹摘录如下:“天下殆哉,溯人民国家四年以来,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先生休矣,问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子曰如之何,如之何。”“一世之雄,今

  • 文选顔鲍谢诗评卷四·方回

    元 方回 撰杂诗七月七日夜咏牛女一首谢惠连落日隠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款顔难久

  • 七言巻六十五·洪迈

      七言  酬人寄簟        鱼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七·宋濂

        彻里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

  • 卷三百三十九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詔:「內外官司見行敕、律、令、格、式文,有未便於事理應改者,並申尚書省議奏。輒畫旨衝革者,徒一年。即面得旨,若一時處分應著為法,及應衝改者,隨所屬申中書省、

  • 李泌传·欧阳修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徒何弼的第六代孙,后迁居京兆,七岁时就能写文章。玄宗开元十六年(728),朝廷广召天下能讲论佛教、道教、孔子学说的人同到宫里辩论。有个名叫员亻叔的,九岁登上讲坛,辩论出言流畅尖锐,在座的人全都折

  • 卷第廿五·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五 天萬豐日天皇 孝德天皇天萬豊日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同母弟也。尊佛法輕神道。〈■生國魂社樹之類是也。〉爲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賎。頻降恩勅。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六月庚戌。《十四》天豐

  • 第五章 中学院·梁启超

      一、凡人自十一岁即离小学而入此学,至十五岁而出学。此时纯为学龄,一生之学根本于是。  一、此学可习高等普通学,各视其人资禀之敏钝好尚以为学级学类,随时增议。  一、入此院时,知识日开,当大同教化美备之时,人类

  • 卷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三     宋 吕祖谦 撰僖公士蒍筑蒲与屈【五年】晋侯伐屈夷吾不守盟而行乃之梁【六年】自僖元年至卷终试举数段论之士蒍筑蒲与屈一段可以见重耳夷吾识度广狭远近一人终於霸诸侯一人终於失

  • 一个人的生活·梁漱溟

    生活是最普泛最寻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鸟兽也生活,小孩子疯颠白痴诸般神经病者也生活。他们的生活都很容易——并不是说他们很容易生存,是说他们生活的时候很没什么疑难。因为什么没有疑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用不着

  • 叹无为品第三十·马鸣

    於时从空中,天宝宫照耀。驾以千象车,悬虚而在上。敬心熟视佛,舍命卧身形。怀感而悲叹,因说是辞曰:处在大生死,一切皆无常。始生现兴盛,卒衰损灭亡。回旋向所乐,便生种种苦。都灭尽诸苦,无为第一快。生死杂种薪,烧令无有馀。慧炎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三·念常

      (辛酉) 武帝炎改会昌(穆宗第五子。母韦太后。仇士良临死谓同类曰。天子奢泆不道。勿令读书亲儒者。后服丹药。其性躁急喜怒不常。年三十四而崩。在位六年)帝自幼稚不喜释氏。是年正月即位。七月桂州马生三足驹。

  • 先觉宗乘卷一·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维摩大士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於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於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

  • 王祯农书·王祯

    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

  • 本草经百种录·徐大椿

    本草著作。1卷。清徐大椿 (灵胎)撰。刊于乾隆元年(1736年)。作者欲阐发《本经》药品蕴义,然因“耳目所及(药品)无多”,“若必尽全经,不免昧心诬圣”,遂择取《本经》药百种,仍依三品予以笺释。于乾隆元年(1736)从《神

  • 对山医话·毛祥麟

    医话著作。四卷。补篇一卷。清·毛祥麟撰于1903年。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心得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现有1905年铅印本、《三三医书》本和《中

  • 五阴譬喻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沫、泡、焰、蕉、幻,五喻也。出杂阿含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