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个人的生活

生活是最普泛最寻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鸟兽也生活,小孩子疯颠白痴诸般神经病者也生活。他们的生活都很容易——并不是说他们很容易生存,是说他们生活的时候很没什么疑难。因为什么没有疑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用不着拿意思去处理的,若是一个人的生活就难得很。

他是一个人,你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人,我们都是一个人,不是不是人,不是一个以上两个三个的人,也不是一个以下大半个小半个的人。倘然是一个人,这很难很难处理的事就加在了我们的头上,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怎么样去生活?

我怎样去生活?倘然我没有打好主意,我一步都走不了。我应当到大学来作教习不应当?很是疑问。岂但如此,我今天的饭应当吃不应当吃?

很是疑问。我的眼应当睁开看天看地不应当?很是疑问。并不是不成问题。

我看见一位伍观淇先生,他说总没有打好了这个主意,不知道哪个主意好?一旦得到了这个主意,即或是要他拿刀杀人,他就去拿刀见人便杀,决不迟疑。现在最苦的事只为没打好这主意。伍先生的精神我们实在佩服。我愿意大家,我尤愿意我们少年,都像伍先生这个样子:第一是打主意,第二是打了主意就去行。我大声告我少年道:切莫走闭眼路!

但是伍先生要我们给他一个主意,我们没有主意给他;我们要大家开眼觅路时,我也没一条路给大家。质言之:“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没有唯一不二的答案,我们只能告诉人去觅他的路,觅了路如何走而已。大约这要觅路,如何觅路,如何走路,是大家可以共得的;其路则不须共也。

大约这“我怎么样去生活”的问题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人都打量过一番了。因为我们已经标明了奋斗的字样,就这组织“少年中国学会”的事已是奋斗的实现,大家对于大家本身的生活都不是提起问题加以处理了的么?奋斗不是处理的积极进行么?所以不必再要大家去提起问题。“提起问题”这件事不过是我们对于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希望的罢了。我常听见人说要建设民本政治,要改良社会,要提倡新思想,我觉得很难办。因为什么?因为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是不拿意思去处理他的生活的,都是不发问的,虽非白痴疯颠也就几希的,你就是把民本政治等等东西送到他面前,他是不睬的呀!必须他发问他怎么去生活,然后才好告诉他如此如彼。故此启牖他的思想要他发问在这一般人最为紧要急切。

我们现在已然在奋斗,用不着启牖发问,但是怎样去实行还是很要紧。因为我们的答案并没答完毕;或是只答我目前如此如此,完整的人生观还没建立,或我以为完全解答了,他日意思变动了又生疑问。所以一边觅路一边走路,一边走路一边觅路,是大家的通例,也是很没错的法子。

如此说来,我们就要问怎样觅我们的路?怎样走我们的路?这无别的道,就是诚实,唯一就是诚实。

你要晓得你是已经起了疑问,你对于你的疑问不容不应付,你那唯一应付的法子再无第二,只有诚实。你如不然,就会有大危险,不是别人加危险于你,是你自己已经违离了宁帖。小则苦恼,大则致精神的变态,如癫狂心疾之类,并非故甚其辞,大家默察可也。头一层,我问我怎样去生活?我须诚实的作答。未诚实去答,我一定不信赖这个答,那疑问岂不是始终悬在眼前,皇皇然没个着落么?所以非诚实的答不可。如果诚实的去答了,无论这个答圆满不圆满,也不得而知他圆满不圆满,但是在我已经是唯一不二的了。并不是他一定对,是因我所有的唯有诚实。我没能力可以越过我的诚实,所以我可以信赖的也不能再过于我这诚实的解答。即或自知未圆满也是信赖的,因现在我没有法子信赖别的。有一个信赖的答就过得今天的生活。换言之,倘然我不诚实的答我的问,我就过不得今天的生活。第二层,既答了就要行,觅着了路就要走,走路必须诚实。诚实的去走一条路,就是积极,就是奋斗。倘然不积极不奋斗,就不满我对我自己的要求。因为我问而得答的时候,我就要求如所答的生活,这个要求不是要求别人给我如此一个生活,是我要我如此去生活。如果我去,如果我积极的去,就满了这要求。如果我不去,我不积极的去,就不满这要求。

不满这要求就没应付当初的疑问。已经答应了他,又不应付他,比未答应他时还要苦恼。(大家要晓不一定手脚齐忙是积极是奋斗,凡是一人对自己意思为断然处置的都是积极,都是很激烈的奋斗)已经答应了他,又不应付他,在“一个人”不应当有这种事,所以这样的生活即不能算“一个人的生活”。又诚实的去走路才不会走出两岐的路来。唯诚实的走路乃走一条路,一条逼直的路,唯走一条路乃为“一个人的生活”。倘然走出歧路来,一只脚往东一只脚往西,或者南辕北辙,岂不是一个以上或一个以下的人了么?那不得为“一个人的生活”也甚明。既看见了路又走差路,其当如何悔恨?不积极的走路,不过消极的未满自己的要求,走了差路是积极的乖反自己要来,其将如何的苦痛?

自从起意思的那一天——就是发问的那一天——一个人的生活便已开始,唯有诚实的往前,不容休息休息,不容往左往右往后,永无歇止,只有死而后已。不是我不容你,你倘然当初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小孩子白痴那很容易办。你已然是一个人,再要他恢复到小孩子白痴已是不可能了。

你已然起了意思,你要在恢复没起意思状态已是不可能了。这生活开始以后,只有诚实的答问,诚实的走路,一分不诚实立刻就是一分的疚憾。无论你跑到什么地方,他总追到你,你没有法子解脱他,除非诚实。不为别的,但缘你已是有意思的人了,不然是白痴了。

我同你、同他、同我们所有少年中国学会的人,不是已经拿意思去处理自己的生活了么?从此以后,无有休止的时候,也无有休止的地方了,只有诚实的往前:我往我看见的那个前,你往你看见的那个前,他往他看见的那个前,俗话叫做“各自奔前程”。除非这“一个人的生活”完了的时候,方才拱手一声“告别了!”

猜你喜欢
  卷七·郑玄
  卷四十二 杂记下第二十一·郑玄
  卷九·班固
  第二章 全地通同·梁启超
  春秋管窥卷一·徐庭垣
  礼经会元卷一下·叶时
  卷十七·胡广
  卷七十三·秦蕙田
  二十九  非命(1)中·墨子
  吴侵陈(1)·戴圣
  田子附录·田骈
  功德品第三十九·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八卷·宝亮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龙川词·陈亮

    宋 陈亮 撰水调歌头【送章徳茂大卿使金】不见南师乆谩説北羣空当塲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藳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挽雕弓万里烽烟如许千古英灵安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雍正

      十六、你曾静自命为济世英才,你真的有“宰相之量”,还是心怀异谋,图为不轨呢?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湘湾陈梅鼎,识见气节,乡人中罕见。某为他侄婿,一日某到,他迎接某,吾岳翁出见,乃大声指

  • 第十八回 创新仪太后联婚 报宿怨中宫易位·蔡东藩

      却说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及都统谭泰两军,俱已奏捷清廷,郑亲王且奉旨还朝,独博洛尼堪,出征大同,尚与姜瓖相持不下,且四处接到警耗,统是死灰复燃的明故官,招集数百人,或千人,东驰西突,响应姜瓖。博洛不得不分兵堵御,一面遣人飞报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九卷 太仓州 镇洋 嘉定 宝山 崇明·缪荃孙

    太 仓 州经 部四声类韵二卷 宋·郏升卿诗传通证 明·陈 济书传补注 陈 济周易传义会通十五卷 张 洪尚书补传十二卷 张 洪诗正义十五卷 张 洪春秋说约十二卷 张 洪礼记纂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四·阿桂

    九月癸巳上谕军机大臣曰奎林至询及阿桂在当噶尔拉撤兵事所言甚详阿桂于此事措置得宜从容中度可谓善于经理至贼酋索诺木屡次差人报禀并差贼目丹巴沃杂尔来营欲求官兵让出阿桂因将计就计全师而出所办必当如此彼时贼意欲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溥仪

    紫禁城中的早晨,有时可以遇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处于深宫但能听到远远的市声。有很清晰的小贩叫卖声,有木轮大车的隆隆声,有时还听到大兵的唱歌声。太监们把这现象叫做“响城”。离开紫禁城以后,我常常回忆起这个

  • 裴植传·李延寿

    裴植,字文远,叔业的兄长叔宝的儿子。少小酷好读书,博览经史,尤长于佛教经典,善于谈论佛家义理。跟随裴叔业在寿春任上。叔业病卒,席法友、柳玄达等共同推举裴植监理州事。封锁叔业丧事的消息,下达命令,处理政事,都出于裴植的主

  • 卷五·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五兴文教顺治九年壬辰九月辛卯上视学癸巳赐衍圣公及五经博士四氏子孙祭酒司业学官等袍防监生银两乂赐敇勉励师生敕曰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赖之以致治

  • 卷一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七上林苑监永乐五年置上林苑监正五品衙门设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左右监丞典簿所属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氷监典察左右前後十署每署设典署署丞録事职专苑囿蕃牧种植等事洪熙元年本监止存左监丞

  • 晏子乞北郭骚米以养母骚杀身以明晏子之贤第二十七·晏婴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苇,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

  • 平书订卷十三 刑罚第九·李塨

    平书曰:唐虞三代之五刑,墨、劓、剕、宫、大辟。自汉除肉刑,递轻以至隋唐而迄于今,遂为笞、杖、徒、流、死,世愈降刑愈轻,而愈不足以治天下。盖明刑所以弼教,不严则人不畏而犯者多,不简则动触法网而犯之者众。夫宽而繁,至陷狱不

  • 序·姚际恒

    春秋通论 清 姚际恒春秋通论序(前阙)书之旨亦隐而弗彰,不亦过与!妄夫目春秋为朝报,而春秋隐;愚夫尊之过高、求之过深,而春秋愈隐。然则春秋一经,有不亡于妄且愚之目者几希!故诸经之亡,皆亡于传注,而春秋为尤甚。何则?一经而有

  •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上·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泰誓上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爲有天下之号史记后稷封于邰公刘子庆节国于豳古公亶父止于岐下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其南有周原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愚按周室王业之兴始于太王大于文王成于武王

  • 第六 忤合 3·王诩

    【原文】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①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②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③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④,故归之不疑也。【注释】①忤合:逆合。《

  • 卷七十四·佚名

    △初分观行品第十九之五时舍利子,问善现言:何缘故说色等入不二无妄法数耶。善现答言:舍利子,色不异无生灭。无生灭不异色。色即是无生灭。无生灭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无生灭。无生灭不异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即是无生灭。无

  • 卷三十四·佚名

    △出现光明会第十一之五尔时世尊,当入城时,以不思议。神通之力,於虚空中,出微妙声。演说种种,陀罗尼行,令诸大众。闻如是言,是陀罗尼,於眼尽边。生边边际,寂静流转,乃至寂灭。如是诸法,皆能通达,究竟安祝以布施力,究竟摄取,以持戒力

  • 菩萨诃色欲法经·佚名

    全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菩萨诃色欲经、菩萨呵色法经、呵色欲法。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谓女色为世间之枷锁、重患、衰祸等;劝诫世人远离女色,勿受其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