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萧思温传

萧思温,乳名寅古,宰相萧敌鲁之族弟忽没里之子。通晓经史。

太宗时为奚秃里太尉,娶燕国公主,为群牧都林牙。思温在军中,器量狭小,过于拘泥小节,又爱修边幅,手下属官都说他不是个将帅之才。不久为南京留守。

起初,周人进攻扬州,皇上派思温追踪其后,思温怕热不敢前进,攻下沿边数城而回。后来周军又来进犯,围冯母镇,兵势十分嚣张。思温请求增加人马。皇上回复说:“敌人来了,就与统军司合兵同他们拒战;敌人走了,就从事耕作,不要让人马太烦劳了。”适逢敌军进入束城,我军退渡滹沱河驻扎。思温统兵缓缓而行,周军数日按兵不动。思温与诸将商议说:“敌人兵多而且精锐,交战不利就会有后患。不如按兵不动以疲老其师,再从后攻击,可以必胜。”诸将从之。于是与统军司之兵马会合,找别的借口请求军队渡河。周人退兵,思温也撤军回。

不久,周主又北侵,与其将领傅元卿、李崇进等分路并进,包围了瀛州,攻陷益津、瓦桥、淤口三关,将要进逼固安。思温一筹莫展,只是说皇上早晚就会到了;手下将士争先请求作战,思温不从。不久,周军攻陷易、瀛、莫等州,京师百姓都震恐无比,很多人逃到西山去了。思温因边防失利,恐怕朝廷定自己的罪,上表请皇上亲征。适逢周主柴荣因病收兵,思温退兵至益津,假称不知周军在何处。遇到步兵两千人前来拒战,败之。同年,听得周有国丧,燕京百姓这才安心,于是班师。

当时穆宗沉溺于饮酒又嗜好杀人,思温作为近亲参预朝政,没有起什么匡救、扶助的作用,士论有微辞。十九年(969),春猎,皇上射熊射中了,思温与夷离毕牙里斯等人进酒上寿,皇上醉酒回宫。当天夜里,为厨子斯奴古等人所杀。思温与南院枢密使高勋、飞龙使女里等人立景宗。

保宁(969~979)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又命其子孙世代可任其职。皇上册封思温女为皇后,加思温为尚书令,封魏王。随皇上田猎于闾山,为贼人所杀。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上·脱脱
  卷一百十五 志九十·赵尔巽
  ●崇禎長編卷之之五十·汪楫
  ●卷三。除授二·梁章钜
  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九·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第六卷 清进士 (二)·缪荃孙
  清德宗实录选辑二·佚名
  志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八十·郑麟趾
  魏纪一 世祖文皇帝上黄初元年 (庚子、220)·司马光
  四四 我们的“家长”·邹韬奋
  卷十二 礼七(嘉礼 )·龙文彬
  卷三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宇文佥事公谅(纯节先生集)·顾嗣立

    公谅,字子贞,京兆人,占籍归安。年少时,尝馆授巨室,其闺爱中夜来奔,坚拒不纳,明日,托以他故,敛书告别。初领乡贡,入浙省试院,头场占一席舍,其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后试官考卷,以文不中式,将黜之,时坐主龙麟洲,江西老儒也,年八十余,始

  • 列传第十六 谢瞻 孔琳之·沈约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年六岁,能属文,为《紫石英赞》、《果然诗》,当时才士,莫不叹异。初为桓伟安西参军,楚台秘书郎。瞻幼孤,叔母刘抚养有恩纪,兄弟事之,同于至亲。刘弟柳为吴郡,将姊俱行,瞻不能

  • 卷之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三 江宁织造曹玺进物单·佚名

    江宁织造理事官 加四级臣曹玺恭进。 计呈: 轿一乘、铁梨案一张、博古围屏一架、满堂红灯二对、宣德翎毛一轴、吕纪九思图一轴、王齐翰高闲图一轴、朱锐关山车马图一轴、赵修禄天闲图一轴、董其昌字一轴、赵伯驹仙山逸

  •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解惠全张德萍译注【说明】夏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相传是由包括夏在内的十多个部落联合发展而来的,与古代其他部落交错分布于中国境内。到唐尧、虞舜时期,夏族的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取得了帝位,并传给其子启,从而建立了我国历史

  • 李元忠传·李百药

    李元忠,赵郡柏人人氏。曾祖父灵,魏定州刺史、巨鹿公。祖父恢,镇西将军。父显甫,安州刺史。元忠年轻时有志操,居丧以孝义闻名。袭爵平棘子。魏清河王元怿为司空,辟元忠作士曹参军;元怿升任太尉,又启奏朝廷,让他为长流参军。元怿

  • 周经传·张廷玉

    周经,字伯常,是刑部尚书周蠧的儿子。天顺四年(1460),考中进士。为庶吉士,授检讨职。成化年间,历任侍读、中允等官职,侍奉东宫太子即后来的孝宗。讲解《文华大训》,太子站立听讲,阁臣怕太子劳累,商议坐着听。周经与诸讲官都不同

  • 靖郭君将城薛·佚名

    【提要】 靖郭君,即田婴,是齐威王之子,封于薛地。他喜欢养士,门下有众多门客,在战国政治舞台上也算一个人物。他与齐王是兄弟关系,所以许多事情处理起来很是微妙。 【原文】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 宋纪十三 太宗明皇帝上之下泰始二年(丙午、466)·司马光

    宋纪十三 宋明帝泰始二年(丙午,公元466年) [1]春,正月,己丑朔,魏大赦,改元天安。 [1]春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魏宣布大赦,改年号天安。 [2]癸巳,征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为抚军将军,以巴陵王休若代之。 [2]癸巳(初五),刘宋明帝刘征召会稽

  • 浮邱子卷十·汤鹏

      训吏上  浮邱子曰:天下之政曷弊乎?曰:弊于因意而用法,因法而用例,因例而用案。  天下之权曷归乎?曰:不归于君,不归于相,不归于有司百执事,而归于吏胥。天下之吏胥曷为而权是归乎?曰:用法则吏胥擅周内,用例则吏胥擅苛比,用案

  • 卷十一·朱熹

    时氏本拾遗或问:「老子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如何?」曰:「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也。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非也。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仁也。天地何意于仁。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则仁,此其为能弘道也

  • 卷十一·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十一    元 程端学 撰僖公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御公羊谷梁作御】左氏曰桓公卒愚谓此为宋子出会葵邱起也○髙氏曰不书葬者宋子出会诸侯故诸侯并与天王之葬皆

  • 内篇·德充符第五·庄子

    [题解]《德充符》以义名篇。“德充符”中的德本为得,进而指德行,充为充实,符为符合。德能充实于内,物能充实于外,从而使内外相符合。《德充符》主要说明了庄子的道德观,全篇写了王胎、叔山无趾、申徒嘉,支离

  • (十二)子路篇·钱穆

    樊迟问仁章。 朱子曰:“孟子言存心养性,便说得虚。孔子教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语,则就实行处做工夫,如此则存心养性自在。”今按:此条分说《论》《孟》极有味。《论语》言心,多归之行。《孟子》论行,多本之心。陆王家言多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不可思议

    零妙寺僧释不可思议撰供养仪式品第三将释此品亦四门分别。谓初释名。二品来意。第三宗趣。四释文。初释名者。行者供养合圣海。圣海欢喜受。初供一供种种供养满圣海。故言供养仪式品。所谓供养有三。一者外供养。谓香

  • 卷六·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六楚雄门人宗煓编历代祖图真赞始祖释迦牟尼佛王宫非不贵爱彼雪岭月可惜烂冬瓜杂此乾矢橛曹山说不如济北何曾别洞水既逆流一翳着不得遥指殿里的笑杀称麻伯引

  • 文章精义·李涂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

  • 胡适留学日记·胡适

    这本札记是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期(1910-1917)的日记和杂记。全书共分成十七卷,胡适先生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思想演变都写成札记,或者把和朋友谈论的问题,或通信、或面谈的大概写在其中,有时也将自己想的问题、思想的材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