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叹无为品第三十

於时从空中,天宝宫照耀。驾以千象车,悬虚而在上。

敬心熟视佛,舍命卧身形。怀感而悲叹,因说是辞曰:处在大生死,一切皆无常。始生现兴盛,卒衰损灭亡。

回旋向所乐,便生种种苦。都灭尽诸苦,无为第一快。生死杂种薪,烧令无有馀。慧炎德称烟,流遍天世间。

无常水忽至,灭佛盛光明。犹如野猛火,卒遇大暴雨。复有天仙人,敏善心调良。止处净居宫,清净除诸欲。

见佛甚爱敬,啼泣如雲雨。意重如须弥,便发是言曰:世间终不有,生而不死者,自古来未曾,生而有长存。

上中下究畅,决定无不知。是尚不得免,其馀难长在。是世间大导,去邪示正路。慧眼最第一,观世转上下。

如是世慧灭,当还往邪导。犹如盲无目,迷失平正路。弟子天眼最,号名阿难律。爱憎意已竭,劳尽生死断。

见佛已灭度,世间当闇冥。诸根寂意灭,便叹是辞言:处在大生死,慧义不得畅。世间如雾气,斯须空不现。

无常金刚杵,击佛宝须弥。忽然尽崩坏,今坠堕于地。生世何轻脆,无一可恃怙。恍惚无坚要,躁动合则散。

普世灭亡法,如梦无吾我。佛师子能伏,尘劳象自堕。未逮道迹者,何能不畏是。观世叵恃怙,如朝露聚沫。

佛号天人师,金刚之大柱。忽然坏在地,其力安所在。六种生五枝,一萌五果实。俱溉是三株,劳意固难伐。

佛大力之象,突坏尘劳树。碎散令无馀,然後自堕地。千目执金刚,天帝蒙时雨。立之於正法,灭其苦清凉。

德称弥弘广,普覆於世间。诸圣贤之师,寂然而隐灭。名德无不周,微妙法澹润。犹如秋时雨,法水满江河。

天师垂济护,自意王营从。授以无为道,潜身如日没。兴雲降是雨,秋冬雨雪霜。炽火之炽炎,莫之为之灭。

如祠竟火灭,今诸天师火。霍灭寂无光,世间永长冥。断解脱者望,违本愿失欢。善名德流布,周遍满十方。

怀四等大慈,愍众如赤子。莫不蒙其善,如何寂然灭。得妙无著道,诸佛之所生。无碍诸善法,寂然而自觉。

以神足轻举,觉身是苦灭。以是故速疾,舍身安无为。除一切心冥,如日千光明。灭心之淫垢,如雨掩地尘。

不复遭众苦,不为恼所迫。已度广无边,无涯底海渊。出兴显于世,坏诸苦毒患。愍伤於世间,欲求寂灭者,

众好甚明曜,寂如梵天王。大智慧普备,为世天人师。转众生以善,练尘劳离恶。昼夜增诸善,如月之初生。

每长养众善,德称弘广普。在家时已解,况其舍家後。乃往古自誓,当为尘劳战。愍诸贫贱者,誓充其所愿。

佛以平等心,食不卻疏恶。亦无所专著,於精细美味。惠施难放舍,人所不能者,不受取於人,亦不求利益。

相好大名称,自然如乡应。广采众善意,决定於善听。故现相姿好,见者三垢灭。发言成法律,长益众生善。

以行忍相明,与尘劳为怨。积功德无量,不免於无常。所生积功德,受报无有限。决定得正道,如薪尽火灭。

示众生善道,伐尽尘劳林。制御於一切,生死缚著者,舍八胜五趣,睹见於三趣。伐三审尽三,因得净三眼。

隐一觉知一,逮一至重七。散令无有馀,乃誓於无碍。以甘露充世,言辞断瞋恚。用善染众生,世间难悟者,

每殖众善本,不施恶於恶。建立正法幢,於一切世间。鹿野转法轮,普喜悦世间。成就诸解脱,净诸自爱者,

见所未曾见,普与清净合。觉诸难觉事,诸未曾觉法。告世以无常,所生辄有苦。告世以无我,无彼长迷惑。

建立法幢幡,坏破贡高山。犹如七宝柱,於祠祀中崩。面毁不怀恨,不悦於叹誉。厌生受天福,方便求不生。

自度生死海,又度脱一切。自以慧逮觉,又觉悟众生。如觉时润雲,如山林薮花。脱见如日出,又授以正见。

虽生於世间,不染於世事。涉世之险路,不同其所趣。心未曾犯非,得善道尚灭。普世遭艰难,无恃怙可伤。

愚痴蔽其眼,终无所顾虑。不思设方便,求出生死要。生老病死苦,迫世间无免。唯佛能救苦,授之以甘露。

往昔天魔兵,不能胜天师。自然无常力,无常忽胜之。世尊耳所听,三千世界声。神足然昇降,乃至梵居天。

觉众生心念,下至无择狱。诸生死起灭,悉审谛见了。天师从始生,轮转所周更。谛忆如面见,尽生死漏原。

具足六通慧,备悉觉决定。今尽罢舍置,弃身馀寿行。世爱流生死,谁说法令息。世俗愚无智,谁当觉慧灭。

犹如车无御,江海船失师。笃病离良医,如何当自持。如言离诚信,无觉意求智。王者失容饰,行善不忍辱。

已离是四事,其功不显现。今佛舍世间,无济难成事。如夏五六月,清净无风雲。亢阳相薄烧,及至诸虫物。

众生应度者,今当普遭难。世尊舍寿命,何一甚苦痛。时天怀悲心,慈愍说是辞。淫怒痴薄故,叹师毁生死。

弟子未脱者,悲痛??啼哭。已得解脱者,谛计兴衰数。声流闻诸国,拘夷诸力士。悲勇速驰赴,集诣双树间。

哀踊自投壁,种种叹佛德。其声甚悲痛,如群鹄遇鹰。倒见佛无光,寂灭叵复觉。同声悲啼叫,宛转如旱鱼。

见佛奄然卧,支体皆展直。犹转轮王崩,诸国靡不??。人民无央数,出城诣佛所。诸男女长幼,怀悲毒狂乱。

或掣裂衣裳,痛感口自啮。或自搣头发,爬爴坏面目。又复无数人,懊恼自投掷。椎胸向天??,叹佛德无量。

呜呼天人师,众生所仰赖。相舍弃何疾,永绝无复望。大众悲啼哭,各尽所堪任。诸力士之王,毒痛??叹言:

觉法悟世师,已卧不复起。犹如大军罢,大幢不复现。所办事已办,应觉佛已觉。於世犹如眼,今奄然长眠。

佛是度苦桥,以济駃流江。大桥卒破坏,因何度苦痛。佛慧光照曜,心明精进晖。昔佛日现耀,令天地普明。

今便隐光潜,无为之大山。世间便当还,奄入长衰冥。或悲??■语,或怀闷熟视。或有尽声哭,或有面掩地。

众生怀恼毒,啼哭形不同。莫不怀恋慕,疼痛心惕灼。於是七宝挍,象牙之辇舆。诸力士舆佛,擎置宝辇上。

华香之杂珍,种种众奇妙。诸力士??哭,供养佛舍利。诸贵姓少女,体婉手柔弱。执持七宝幔,微妙如天缯。

明珠挍宝盖,或持宝垂珠。或捉宝拂扇,供养佛舍利。诸力士擎舆,啼哭眼皆赤。空中雷震声,称耳悦意乐。

天散诸意花,续下如淋雨。诸天堕花地,鲜明始如敷。诸天塞虚空,众宝供养佛。畅发悲楚辞,追叹佛功德。

诸执乐神女,洒栴檀香汁。散璎珞宝衣,供养佛舍利。诸力士擎舆,携至城中央。天人恭敬礼,追慕而啼哭。

缯采宝幢幡,严饰其城郭。华香及伎乐,供养尊舍利。供养擎宝舆,从城西门出。至城西便度,宝底流江水。

上於甘树下,以种种香木。积为大薪?,及若干种香。若干种花香,及种种泽香。各各秉炬火,欲烧佛薪?。

三烧佛薪?,火终不肯燃。众人咸怀疑,不知其缘故。大迦叶不远,怀慈往见佛。时火以是故,共吹终不然。

时迦叶速至,礼敬佛?已,於是佛薪?,即时自然燃。尘劳不损佛,今为火所燃。肌体虽然尽,骨如故不燋。

尔时诸力士,以乳浇灭火。以香汤洗骨,金瓶盛舍利。犹往昔天帝,欲烧金刚山。以其功德大,故火不能烧。

今以大炽火,不能烧佛骨。诸力士展转,说此喻相谓。四等心所生,灭除淫欲火。尊骨寂清凉,我等心燋燃。

诸天神力士,不能胜佛身。忽今遭无常,我以能担行。佛力强无比,声流闻十方。如何便恍惚,盛之在金■。

佛辉辉喻日,未曾以贡高。遭遇无常火,唯留其神骨。以金刚慧杵,坏尘劳强山。遭苦不舍忍,心坚定不动。

断尽诸苦本,灭不更受身。如是之妙体,永终於火中。力士每所至,力伏令人啼。人来归伏者,能慰沃使悦。

假其遭艰难,恃力未曾泣。念慈敬佛德,啼哭担舍利。力强勇武备,志精怀自大。啼哭还入城,意谦除贡高。

幡盖授大殿,施七宝高座。

舍利置其上,一切礼供养。

猜你喜欢
  第九十章 奇奢那耶婆夫人以下八王·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八·佚名
  卷之四·密云圆悟
  如净禅师语录目次·文素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下·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三·虚舟普度
  卷第五·本谧
  大乘义章 第二十卷·慧远
  卷二十二·赞宁
  照明品第四十一·佚名
  增辑丹霞淳禅师语录·丹霞子淳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智顗
  究竟一乘宝性论 第四卷·佚名
  卷三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 逆桧南归·冯梦龙

    【越调引霜天晓角】[小净扮兀术,旦、丑扮侍妾,小生、末扮军卒随上][小净]云雷绕阵,身跨追风,要把中原困窘,成和议暗须人。[集句]一身能擘两彤弧,日对云山演阵图。惯习干戈事鞍马,不劳心力讲兵符。自家大金兀术四太子是也。族先(韦

  • 卷三十一·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一目録古蹟类桃源图【唐韩愈】和桃源图【宋王十朋】题桃源图【宋魏了翁】题桃源图後【元王恽】跋武陵图【元王恽】桃源图【元王恽三首】题桃源

  • 志第十七 历三·欧阳修

    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诏特进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次为《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玄宗顾访者则称

  • 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二百九·外国二·张廷玉

        ◎外国二   ○安南   安南,古交阯地。唐以前皆隶中国。五代时,始为土人曲承美窃据。宋初,封丁部领为交阯郡王,三传为大臣黎桓所篡。黎氏亦三传为大臣李公蕴所篡。李氏八传,无子,传其婿陈日炬。元时,屡破

  • 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二十八·赵尔巽

      潘祖荫 李文田 孙诒经 夏同善 张家骧 张英麟 张仁黼 张亨嘉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大学士世恩孙。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迁侍读,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除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劾,召对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七○八 浙江巡抚李质颖奏查缴违碍书籍并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佚名

    七○八 浙江巡抚李质颖奏查缴违碍书籍并缮清单呈览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初八日浙江巡抚臣李质颖谨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浙江省先后查缴过违碍书籍一十八次,节经奏明解送军机处查收,分别销毁在案。臣

  • 卷第八·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八文德紀八文德天皇起齊衡三年正月,盡天安元年正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遷山城國葛野郡月讀社于松尾南山文德天皇三年春正月,乙巳朔 ,停朝賀。以陰雨也。帝御南殿,賜宴侍臣如舊

  • 非儒下第三十九·墨子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也。其《礼》曰: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亲者多而疏者少矣,是妻、后子与父母同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

  • 卷十九·冯复京

    <经部,诗类,六家诗名物疏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十九  明 冯复京 撰国风王二君子阳阳篇簧传云簧笙也○说文云簧笙中之簧也笙十三簧象凤之身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释名云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竹之贯匏以瓠爲之

  • 书经集传卷四·蔡沈

    宋 蔡沈 撰周书【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三十二篇】泰誓上【泰大同国语作太武王伐殷史録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编书者因以泰誓名之上篇未渡河作后二篇既渡河作今文无古文有○按伏生二十八篇本无泰誓

  • 卷二十九·佚名

    △沙门品第三十三比丘乞求,以得无积。天人所誉,生净无秽。比丘乞求以得无积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遗馀计为财货。设有遗馀寻施与人不留遗长。如佛律禁所说,父母年迈老病着床。及同学比丘久抱重患

  • 卷四百九十一·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应远离我执乃至见者执。善现,若菩萨摩诃萨观我乃至见者毕竟非有。所以者何。以我乃至见者自性不可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常应远离我执乃至见者执。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常应远

  • 宗门玄鉴图·佚名

    夫信迹者。先圣之蘧庐。后人之龟镜也。苟昧其源。焉能发明於大事哉。恐后学之流以金沙混用玉石同观。既迷宾主之谈。莫究尊卑之理。由是采古圣机玄之妙。总其纲要作十二门。从流列派各有所归。自浅及深俱无异趣。名曰

  • 卷第十四·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题赞文殊大士像文殊大智作狮子吼。脚踏青莲华。如意执在手。翻思毗耶城中老居士。到底不如合却口。又(华山见月律师写)文殊大士作狮子吼。

  • 上清太上八素真经·佚名

    《八素真经》为六朝上清经,但本经多有后人掺入的内容。述上真之道七经目、太上之道三经目、中真之道六经目、下真之道八经目,劝人存思、服符,修飞登五星之道。又有《太虚真人口诀》,述服天光,消三尸炼七魄之道。

  • 钵兰那赊嚩哩大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除恶魔鬼神,及消除灾害疾疫。

  •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佚名

    一卷,赵宋慈贤译。依经具说课诵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