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元忠刘元父语

孙元忠刘元父语

此书舛误特多率一岁再三读略以意属之而已比刘原父云吾老当得定本正之否耶【以上皆依姚本】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緫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後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谓叔坚之论今他书时见一二旧本有未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南丰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阳刻本皆祖南丰互有失得余顷於会稽得孙元忠所校於其族子慤殊为疎略後再扣之复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标出钱刘诸公手校字比前本虽加详然不能无疑焉如用埊?字皆武后字恐唐人传写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窦苹作唐史释音释武后字内埊字云古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云然然埊乃古地字又埊字见亢仓子鶡冠子或有自来至於?字亦岂出於古欤幽州僧行均作切韵训诂以此二字皆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孙旧云五百五十籖数字虽过之然间有谬误似非元书也括苍所刋因旧无甚增损余萃诸本校定离次之总四百八十余条太史公所采九十余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太史公用字每篇间有异者或见於他书可以是正悉注於旁辩灓水之为渍水集字之为语助与夫必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碣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後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之类略可见者如此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初见秦厉人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後人不可得而质矣秦古书见於世者无几而予居穷乡无书可检閲访春秋後语数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觊博采老得定本无刘公之遗恨绍兴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声父题

顷岁予辩正鲍彪战国策注读吕子大事记引剡川姚宏知其亦注是书考近时诸家书录皆不载则世罕有蓄者後得於一旧士人家卷末载李文叔王觉孙朴刘敞语其自序云尝得本於孙朴之子慤朴元佑初在馆中取南丰曾巩本参以苏颂钱藻刘敞所传并集贤院新本上标钱刘校字而姚又会稡诸本定之每篇有异及他书可正者悉注于下因高诱注间有增续简质谨重深得古人论撰之意大与鲍氏率意窜改者不同又云访得春秋後语不为无补盖晋孔衍所着者今尤不可得尚赖此而见其一二讵可废邪考其书成当绍兴丙寅而鲍注出丁卯实同时鲍能分次章条详述注说读者眩於浮文往往喜称道之而姚氏殆絶无足怪也宏字令声今题伯声甫待制舜明廷辉之子为删定官忤秦桧死大理狱弟寛令威宪令则皆显于时其人尤当传也余所得本背纸有宝庆字已百余年物时有碎烂处既据以校鲍误因序其说于此异时当广传写使学者犹及见前辈典则可仰可慕云至顺四年癸酉七月吴师道识

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笃论时尚存今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印本存者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详所谓延笃论今亡矣其未曾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其浙建原小本刋行者皆南丰所校本也括苍耿氏所刋卤莽尤甚宣和间得馆中孙固孙觉钱藻曾巩刘敞苏颂集贤院共七本晩得晁以道本并校之所得十二焉如用埊?字皆武后字恐唐人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不可解窦苹作唐书释武后用埊字云古地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坔乃古地字又埊字见亢仓子鶡冠子或有自来至於?字幽州僧行均作切韵训诂以此二字云古文岂别有所见邪太史公所采九十三事内不同者五韩非子十五事说苑六事新序九事吕氏春秋一事韩诗外传一事皇甫谧高士传三事越絶书记李园一事甚异而正文遗逸引战国策者司马贞索隐五事【豫让击襄子之衣衣尽血吕不韦言周凡三十七王白圭为中山将亡六城还拔中山马犯谓周君马犯谓梁王云王病愈作癒字】广韵七事【晋有大夫芬质音抚文切芉干者着书显名安陵丑雍门周中大夫蓝诸晋有亥唐赵有大夫?贾音肇训门也齐威王时有左执法公旗蕃】玉篇一事【骥仰而喷鼓鼻也】太平御览二事【涸若耶以取铜破?山而出锡廊庙之椽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志】元和姓纂一事【引风俗通云晋大夫芸贤】春秋後语二事【赵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平原君躄者注云躄挛跛之名】後汉地理志一事【东城九门注云碣石山在县界】後汉第八赞一事【亷颇为人勇鸷而好士】艺文类聚一事【苏秦为楚合从元戎以铁为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北堂书钞一事【楚人以弱弓微缴如归鴈之上者】徐广注史记一事【韩兵入西周令成君辩说秦求救】张守节正义一事【碣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旧战国策一事【罗尚见秦王曰秦四塞之险利於守不利於战】李善注文选一事【苏秦说孟尝君曰秦四塞之国高诱注云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皆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子初见秦书厉怜王引诗乃韩诗外传既无古书可以考证第叹息而已某以所闻见以为集注补高诱之亡云上章执徐仲冬朔日会稽姚寛书

右此序题姚寛撰有手写附于姚注本者文皆与宏序同特疏列逸文加详考其岁月则在後乃知姚氏兄弟皆尝用意此书寛所注者今未之见不知视宏又何如也因全录着之左方以俟博考者吴师道识

刘勰文心雕龙云从横之世史职犹存秦并七王而战国有策盖录而不叙故即简为名也

刘知几史通云从横互起力战争雄秦兼天下而着战国策其篇有东西二周秦楚燕齐三晋宋卫中山合十二国分为三十三卷夫谓之策者盖录而不序故即简以为名或云汉代刘向以战国游士为之策谋因谓之战国策至孔衍又以策所书未为尽善乃引太史公所记参其要删彼二家聚为一录号春秋後语除二周及宋卫中山其所留者七国而已始自秦孝公终於楚汉之际比於春秋亦尽二百余年始衍撰春秋时国语复撰春秋後语勒成二书各为十卷今行于时惟後语存焉又云左传後经传不作于是文籍唯有战国策及太史公书而已至晋着作郎鲁国乐资乃追述二史撰为春秋後传其书始以周贞王续前传鲁哀公後至王赧入秦文王之继周终至二世之灭合三十卷

 

猜你喜欢
  张法滕冯度杨列传第二十八·范晔
  卷一百五十二 慶曆四年(甲申,1044)·李焘
  台湾郑氏始末卷六·沈云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六 高丽史一百十三·郑麟趾
  卷七十七·司马迁
  凡例·许寿裳
  一六 杂谈翻译·许寿裳
  杜牧传·欧阳修
  金朝兴传·张廷玉
  卷三十七·佚名
  第十二卷·冯梦龙
  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二十二·柯劭忞

      答阿里台蒙力克 脱架伯人儿 阔阔出 豁儿赤兀孙 察合安不洼纳牙阿   答阿里台斡赤斤,把儿坛之少子,太祖季父也。答阿里台始从泰亦赤兀中归太祖,答兰捏木克格思之役,与阿勒坛、忽察儿违命掠塔塔儿所弃辎重,太祖夺其所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三·佚名

      康熙十九月八月庚申,命量撤福建大兵。上谕兵部:厦门、金门诸处,悉设兵防守;福建大兵,宜量行撤还。将军拉哈达、副都统马思文率千人守福州,副都统吉勒塔布、沃伸巴图鲁率千人守漳州,两军悉令拉哈达统辖;余兵一千,令尚书介山

  • 稽古録卷十三·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汉光武帝【秀】建武元年【汉刘盆子建世汉卢芳成龙兴元○夏帝即位于鄗○隗嚣逃还天水○赤眉立刘盆子为帝○秋赤眉克长安杀更始○冬帝都洛阳○邓禹入闗至栒邑○窦融起河西○刘永公孙述安定卢芳皆称帝】二

  • 四八 祖父之丧·周作人

    我于壬寅癸卯年间,曾经三次回到家里,却没有遇着祖父大发雷霆骂人的事情,好像是脾气已经改过了,或者是对于跑出在外的孙子辈表示严厉,没有什么意思了吧。但是这时候没有了“挑剔风潮”的人,也是一个大的原因。在壬寅十一月二

  • 偏安排日事迹卷六·佚名

    十月乙卯〔朔〕,升尚宝司卿钱元悫太仆寺卿。荫内臣李国辅弟、侄锦衣卫千户。以郑芝龙为总兵官,镇守福建等处。升罗■〈日兼〉芳前府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贵州、铜仁等处。丙辰,起补右通政梁云构添设兵部右侍郎。后降北,复

  • 卷九职制律·窦仪

    【八门】律条二十四并疏令敕条三暑置官过限贡举考课刺史县令私出界在官不直不上之官限满不赴从驾稽违祭祀合和御药误御膳御幸舟船乘舆服御物外膳漏泄大事禁玄象器物制书稽缓错误署置官过限贡举考课诸官有员数而署置过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 洪武十四年夏四月丙辰朔,诏改建国子学于鸡鸣山下,命国子生兼读刘向《说苑》及律令。上谕祭酒李敬曰:“士之为学,贵于知古今,穷物理,圣经贤传,学者所必习。若《说苑》一书,刘向之所论次,多载

  •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左丘明

    僖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伯次于聂北,救邢。夏六月,邢迁于夷仪。齐师、宋师、曹师城邢。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楚人伐郑。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 卷六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三宋 陳祥道 撰九族書堯典曰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以睦高祖玄孫之親】臯陶謨曰惇叙九族庶明勵翼仲虺之誥曰志自滿九族乃離詩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棄其九族

  • 卷十三·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十三宋 叶梦得 撰僖公外公子弑其君未有不书而庆父弑闵公则不书外大夫杀未踰年君之子未尝不书而公子遂弑子赤则不书虽曰内大恶讳也然二人之罪遂没而不见乎春秋未有终没其事而不见者盖闵公之弑当

  • 刀仗品第十八·佚名

    昔有一国名曰贤提。时有长老比丘。长病委顿羸瘦垢秽。在贤提精舍中卧无瞻视者,佛将五百比丘往至其所。使诸比丘传共视之为作糜粥。而诸比丘闻其臭处皆共贱之。佛使天帝释取汤水。佛以金刚之手。洗病比丘身体。地寻震动

  • 佛说心明经一卷·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五百比丘四部众俱。佛以晨旦著衣持钵。往至一县而行分卫。诸天龙神追于上侍。到梵志馆门外而住。佛放大光普照十方。时梵志妇执爨炊饭。见光照身身得安隐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二·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初篇盗戒第二将释此戒十门同前。初制意者。略辨十种。一业道重故。谓非理偷劫障道尤深。负此重愆岂堪入道。二坏禁法故。古来诸国无不同制盗为重罪。佛教道俗大小乘戒悉制为重。三生恼深故。谓财即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一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一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诸会真净究竟理  超圣行海升彼岸证得一切法自在  善权化导不思议无量希有胜功德  自他并利所依止敬礼如是大觉尊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五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五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五等无间缘者。谓中无间隔。等无间故。同分异分心心法生。等无间故。是等无间缘义。中无间隔等无间者。不必刹那中无间隔。

  • 海岛算经·刘徽

    中国最早的测量学专著。刘徽撰。公元263年刊行。原名《重差》,附于《九章算术注》之后。唐代改为单印本。因书中第1题为测算海岛高远,故此得名。唐代有李淳风注本。宋元丰七年(1084)后收刻入《算经十书》、《丛书集成初

  • 道德经异同字·佚名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 四喜记·谢谠

    明代传奇剧本。谢谠作。《曲品》著录。写北宋宋郊、宋祁兄弟的故事。久旱逢雨,宋郊到碧玉台散步,见数十万蚂蚁飘于水上,便将枯竹剖开,造桥渡蚁,因此,后来应试连中三元。本事见祝穆《事文类聚》。宋祁与兄同榜登第,游览禁苑,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