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 杂谈翻译
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译书,和其弟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其是弱小民族的作品,因为他们富于挣扎、反抗、怒吼的精神。鲁迅所译安特来夫的《默》和《谩》,迦尔洵的《四日》,我曾将德文译本对照读过,觉得字字忠实,丝毫不苟,无任意增删之弊,实为译界开辟一个新时代的纪念碑,使我非常兴奋。其《序言》所云“第收录至审慎,迻译亦期勿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这实在是诚信不欺之言。第一册出版以后,我承惠赠了好几册,但我还特地到东京寄售处购买一册,并且时时去察看,为的怕那里有不遵定价、额外需索的情形,所以亲去经验,居然画一不二,也就放心了。不过销路并不好,因为那时的读者,对于这样短篇新品,还缺少欣赏的能力和习惯。我那时正有回国之行,所以交给上海寄售处的书,就由我带去的。
鲁迅译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时,曾对我说:“这是一部有独创力的文学论,既异于科学家似的玄虚,而且也并无一般文学论者的繁碎。作者在去年大地震里遭难了。我现在用直译法把它译出来。”我照例将原文对照一读,觉得鲁迅的直译工夫较前更进步了。虽说是直译的,却仍然极其条畅,真非大手笔不办。他深叹中国文法的简单,一个“的”字的用处,日本文有“の”“處”“的”等等,而中国文只有一个“的”字。于是创造出分别来:“其中尤须声明的,是几处不用‘的’字,而特用‘底’字的缘故。即凡形容词与名词相连成一名词者,其间用‘底’字,例如Social being为社会底存在物,Psychische Trauma为精神底伤害等;又,形容词之由别种品词转来,语尾有tive,tic之类者,于下也用‘底’字,例如Speculative,romantic,就写为思索底,罗曼底。”本书中所引英诗的翻译,我曾效微劳,他在《引言》中还特别提到。
鲁迅译《小约翰》也是一部力作。本书的著者荷兰望·蔼覃(全集卷十四,题下,荷兰误作德国,全集卷一总目内没有错),本来是研究医学,具有广博的知识,青年著作家的精神的领袖,鲁迅的学力很有些和他相似,所以生平爱读这部象征写实的童话诗。有意把它译成中文,发愿很早,还在留学时代,而译成则在二十年以后。初稿系在北平中央公园的一间小屋内,和吾友齐寿山二人挥汗而作;整理则在翌年广州白云楼,那时我和他同住,目睹其在骄阳满室的壁下,伏案工作,手不停挥,真是矻矻孜孜,夜以继日。单是关于动植物的译名,就使他感到不少的困难,遍问朋友,花去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他书后附有《动植物译名小记》,可供参考。至于物名的翻译,则更难,因为它是象征,不便译音,必须意译,和文字的务欲近于直译已大相反。小鬼头Wistik之译作“将知”,科学研究的冷酷的精灵Pleuzer之作“穿凿”,小姑娘Robinetta之作“荣儿”都是几经斟酌才决定的。
至于鲁迅译果戈里的《死魂灵》,更是一件艰苦的奇功,不朽的绝笔。他受果戈里的影响最深,不是他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就和八十多年前,果戈里所写的篇名完全相同吗?“但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里的忧愤深广……”当鲁迅卧病的时候,我去访问,谈到这部译本,他告诉我:“这番真弄得头昏眼花,筋疲力尽了。我一向以为译书比创作容易,至少可以无须构想,那里知道是难关重重!……”说着还在面孔上现出苦味。他在《“题未定”草(一)》有云:
……“苦”字上头。仔细一读,不错,写法的确不过平铺直叙,但到处是刺,有的明白,有的却隐藏,要感得到;虽然重译,也得竭力保存它的锋头。里面确没有电灯和汽车,然而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菜单,赌具,服装,也都是陌生家伙。这就势必至于字典不离手,冷汗不离身,一面也自然只好怪自己语学程度的不够格。
又在同题二有云:
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日本文的译者上田进君,是主张用前一法的。他以为讽刺作品的翻译,第一当求其易懂,愈易懂,效力也愈广大。所以他的译文,有时就化一句为数句,很近于解释。我的意见却两样的。只求易懂,不如创作,或者改作,将事改为中国事,人也化为中国人。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其实世界上也不会有完全归化的译文。倘有,就是貌合神离,从严辨别起来,它算不得翻译。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我是不主张削鼻剜眼的,所以有些地方,仍然宁可译得不顺口。(《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总之,鲁迅对于翻译的理论极其实际,都是成功的,开辟了大道,培养的沃壤,使中国的新文艺得以着着上进,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汉臣传第十八·欧阳修 卷一百十六 景祐二年(乙亥,1035)·李焘 卷七十九 蜀录四·崔鸿 第四回 毁贼船用火破卢循 发军函出奇平谯纵·蔡东藩 建康实録卷十五·许嵩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五·张岱 卷之五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外集卷十四·宋名臣言行录 卷十九·傅恒 陈详传·姚思廉 谓秦王·佚名 卷五十七·宋敏求 奚萼衔·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