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年

(乙丑)二年清同治四年

春正月

===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二〉初一日,丁酉。詣眞殿,行茶禮。

詣孝文殿,行晝茶禮。

大王大妃敎曰:「今當月正元日,乃聖主御極之第二年也。予有誕告在廷之諭矣。蓋聞聖人之訓:『道之以政,不如道之以德;齊之以刑,不如齊之以禮。何也?民免而無恥,不如有恥而且格也。』向日初元以來,予旣勉御簾帷,則念國勢之艱虞,哀生民之疾苦,凡於中外臣工,政令以董責之,刑章以懲畏之者,皆不得已也。予豈樂爲之哉?人而無恥則無所不爲;人而有恥,則有所不爲。如欲國治而民安,莫如使人有恥,而人人有所不爲也。德禮道齊之方,非予婦人所能言之。惟在賢士大夫之相與講磨勸勉。咸思奮發淬礪,持身行己,各自如金如玉,淸白修潔,無所瑕累,則上而爲朝廷之利,下而爲身家之福矣。不亦美哉?事之可恥,亦云多矣,某事某事,不必歷擧。玆以丁寧之訓,爲此諄複之諭。凡我在廷,咸須知悉,諧底大道,同此太平。是予之望也。」

下勸農綸音于八道、四都。

賜老人與儒賢別歲饌,仍命存問。

大王大妃敎曰:「是年是月,卽我貞純王后諱辰一回甲也。追惟往昔,愴慕曷任?今十二日元陵酌獻禮,遣大臣攝行。」又敎曰:「鰲興府院君內外祠版,遣承旨致祭。」

又敎曰:「放逐鄕里罪人白樂莘、權命奎、金厚根、高濟煥、徐相岳、具性喜、林昺默、洪翰周、金魯鳳、任憲大、金東壽、李世輔、徐相復、朴希淳,竝放。」

以李經在爲藝文館提學,特除李載冕爲承政院同副承旨。

1月2日

初二日。大王大妃敎曰:「金龜柱罪名爻周,復其官爵。」

又敎曰:「金始淵犯贓之罪,卽國人之所共誅也。而尙貸一縷者,爲渠先故而然耳。近聞其老母,日夜涕泣,眼爲之廢。當者不孝,已無更論,而渠雖負國,其在體下之道,亦不可不念。放逐鄕里,俾母子相逢可也。」

院議啓〈都承旨李載元、左承旨李容直、右承旨金元性、左副承旨李鍾淳、右副承旨李冕熙〉:「金龜柱、金始淵兩罪人,俱不可特恕也。臣等職忝惟允,敢此陳達,仰稟東朝亟爲還收。」批曰:「慈敎各有斟量。何必如是?卽爲頒布。」

兩司聯箚〈大司憲朴珪壽、大司諫尹秉鼎、司諫蔡東述、掌令李基東、金瓊、獻納趙性鶴〉,略:「臣等伏見喉院議啓批旨下者,知有金龜柱罪名爻周、復官爵,金始淵放逐鄕里之命。一則名在丹書,一則罪著黷貨,擧一國而共誅者也。伏乞亟收成命。」批曰:「金龜柱事,不無參酌者存焉。而今年異於他年,則慈哀起感,有此特敎矣。凡在廷諸臣,孰不仰體乎?不宜復煩爭執者也。金始淵事,島陸之間,其爲棄物則同矣。何足紛紜乎?」

玉堂聯箚〈應敎閔升鎬、副應敎李應夏、校理李基鎬、李雲翼、副校理南一愚、黃仁夏、修撰李啓魯、尹致和、副修撰洪淳學、兪初煥〉,略:「金龜柱復其官爵,金始淵放逐鄕里之命,曲貸雖出於好生之德,不可壞者王章也。伏乞亟命還收。」批曰:「已諭於兩司之批。勿煩。」

以姜時永爲吏曹判書,金炳冀爲兵曹判書,閔致久爲廣州府留守。

大王大妃敎曰:「統營自是三道水軍都督之所也,其爲管轄,與他迥別。而非但有皇朝八賜,又旣以節旄特授,則其職任之重,雖內之五營,無以加此。從今以往,統制使一依總戎使例,以外登壇施行,朔數久近,如京營大將,定式。」

1月3日

初三日。特擢李鼎在爲工曹判書,以李宜翼爲議政府左參贊,曺錫雨爲禮曹判書,李參鉉爲藝文館提學。

時原任大臣聯箚〈領府事鄭元容、領敦寧金興根、判府事金左根、領議政趙斗淳、判敦寧李景在、左議政李裕元、右議政任百經〉:「金龜柱前後罪狀,國人之所共討也。到今鐵案已錮,丹書不泐,何可遽議於疏蕩之典?且金始淵辜負國恩,忝墜家聲,尙今暇息於海島之中,已是失刑之大者。而今特降宥赦之恩,卽我大聖人好生之德,而其柰義理之攸關、贓汙之莫嚴何哉?伏乞還收兩罪人處分。」批曰:「昨於臺箚,已有洞諭。卿等亦當仰體慈哀之追感於是年矣。何必更煩乎?金始淵事,又非爲其罪之已勘、其罰之足懲。擧國之人,所共棄之,則島陸之間,有何差殊乎?特出於念故之恩望。卿等勿復固執焉。」

1月4日

初四日。敎曰:「太廟春享,璿派入參,甚盛事也。參班儒武,當於明日春塘臺,親臨試取矣。試官以璿派文臣擬入。武士,總戎使試取於丹楓亭。」

敎曰:「統制使,旣以外登壇施行,則節制之方,亦當與前有異。時原任將臣,就議于廟堂,商確歸正以聞。」

命兵判姑未交龜,侍衛節目、別侍衛一體,以次堂擧行。

1月5日

初五日。敎曰:「自今爲始,時原任大臣、閣臣承候入侍時,宗正卿同爲承候事,著爲定式。」

御春塘臺,行參班璿派儒生應製。詩,幼學李承洙、李潤壽,竝直赴殿試。

敎曰:「旣承慈敎矣。今番入格人中,七十一歲人幼學李輝復,一體直赴殿試。」

1月6日

初六日。以林永洙爲司憲府大司憲,睦仁培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7日

初七日。敎曰:「慈敎成命,今至多日。而徒因臺閣之紛紜,尙未擧行,萬萬未安。兩司諸臺,卽爲牌招,卽刻停啓。」

1月8日

初八日。議政府啓:「式科大小初試日字,漸近矣。依近例,都事勿爲差送,以除廚傳之弊,令道臣主試事,爲先星火行會何如?」允之。

備邊司啓:「謹依成命,與時原任將臣面商,則以爲『統制使位地,旣與總戎使一例,則將任首幕,不可以一虞候如前差送。依喬桐、會寧例,以嘉善及折衝中,曾經兵梱人,隨宜擬望,稱曰統制中軍。若係新資,則十朔前徑遞者收資。而上營衙門旣高,中營職務,與虞候時不同,不可數遞,以二周年爲瓜限。三南所在統營穀,一切令統營句管,勿許三道巡營關涉,使名與實不相乖盭。至於新陞中軍餼廩之添派及統使之於京外各衙門各營門、關牒文移等節,自政府參互,行關於該營。餘外瑣細條例之合行釐改者,令該營成節目上送,反貼下送,以爲永遵何如?』」允之。

1月9日

初九日。領敦寧金興根陳疏,乞致仕。賜批許之。

以李寅奭爲司憲府大司憲,金漢淳爲判義禁府事。

1月10日

初十日。大王大妃敎曰:「元陵參奉作窠,以鰲興府院君嗣孫金商休擬入。」

大王大妃敎曰:「德興大院君第宅,因嗣孫零替,未能隨毁隨補,將至頹壓之境。追惟往昔,寧不痛傷?此宮所重,與他迥別,不得不修葺乃已。而見今度支經用,尙患苟艱,只以御甲冑錢五千兩,特爲劃下。自戶曹卽速修改,而此外不足之數,宗府諸堂爛加商確,從長措處,俾爲竣役事,分付。」

給茂長縣渰死人恤典。

1月11日

十一日。以金大根爲弘文館提學。

行春到記于仁政殿。講,幼學申錫淵,製述賦,進士李龍雨、洪大鍾,竝直赴殿試。

議政府啓:「頃以關西還弊矯捄之方,令道臣從長啓稟之意,行會矣。卽見該監司洪祐吉狀啓,則『戶結排斂及時存穀執錢,竝與城餉、火稅等擧行條例,另具節目上送,請令廟堂禀處』矣。今此更張,卽不得已之擧,而戶結排斂,亦出於民者也。尙曰令便,從前糶糴之爲民膏肓,可知矣。節目條例,俱極贍據。竝依此施行何如?」允之。

1月12日

十二日。設人日製于泮宮。賦,幼學李敎鉉、金永珯,竝直赴殿試。

1月13日

十三日。知事金炳學疏略:

國朝所以宗功紀勞列于五祀,寔效歷代懿規,而特其篤棐王室,同心同德之臣,必施以從與享之典,亦禮也。昔在仁祖際,有若綾原大君,孝友天植,忠義日炳。南漢圍急,矢以決死,世子出質,請以身代,卓樹偉節,懍乎可想。而主仁獻王后喪,攝奉元宗邸祀,虔恪不懈,厥有成績。亦惟麟坪大君,以寧陵介弟,當丙、丁艱虞之會,三入瀋館,九使燕京,翊護儲君,救解忠臣。奠國步於旣危,明大義於將墜,當時連策兩勳,列朝屢擧追揚。逮夫南延君,忠貞日篤,詩禮是襲,受知特達,義共休戚,秉執終始,裨益弘多。況長發誕聖之祥,啓佑緜祿之基,慶流本支,功存社稷,在今日崇報之禮,尤當別焉。至若豐恩府院君,膺心膂託付之重,處肺腑近密之列,忠勤勳勩之大,寅協匡濟之美。身佩安危,餘二十年所,甲午一疏,肇定世獻,儀文有光于先烈,茂績可紀於太常。顧以此四前修之功之德,尙闕列朝庭餟之典,恐是未遑之事。雖年代稍久之後,克擧追配,亦有已行之成憲。臣謂綾原之於仁祖,麟坪之於孝宗,南延、豐恩之於純祖,俱宜配食於當室廟庭。伏願聖明仰稟東朝,下詢大庭,亟行曠典,千萬顒祝。

批曰:「卿弟之年前典禮疏,已是欽歎,而卿又以我家未遑之事,懇懇爲言,予心誠有所犂然。入稟東朝,旣承下敎矣。時原任大臣、館閣堂上,命招會議。」

以洪鍾應爲判義禁府事,金炳學爲工曹判書。

賓廳啓:「臣等與應參諸臣,來會收議。則領府事鄭元容以爲:『重臣疏請,卽盈庭大同之論,而國朝未遑之典也。綾原大君之臨危節義,麟坪大君之翊儲誠忠,自昔竹帛鼎彝之所紀美而垂耀也。南延君之秉忠篤棐、毓慶啓佑,豐恩府院君之忠勤勳勞、一心王室,在今縉紳黎庶之所躬覩而景仰也。伏願亟降明敎,以副群望焉。』領敦寧金左根以爲:『從與享,所以紀功宗也。今以宗英偉茂之績、國舅篤棐之忱,配腏胥及之列,《禮》所云「有其擧之」者也。區區於此,無容他見矣。』領議政趙斗淳以爲:『綾原大君偉烈,重之麟坪大君勳勞之,有大造;粤若南延君之謹篤受知,式至于今日休矣。宗英與享,若義安之於太祖,益安之於定宗庭,厥有我家禮。豐恩國舅之迪棐忱恂,鞠瘁王室,今於鬷假之所,倂陪侑腏之列,則係是宗功之典也。伏惟裁允。』判敦寧李景在以爲:『重臣疏,三宗英、一國舅從享之請,俱以忠藎篤棐,尙此未遑,特有以禮至重、揀至愼也。雖有年代之久近,俱合配食於廟庭。以臣淺見,無容他議。伏惟上裁。』左議政李裕元以爲:『綾原之貞忠偉烈,麟坪之勳勞積德,粤若南延君仁厚長發,式克今休,豐恩國舅忱恂勤勩,允合於追腏之列。我家典禮,厥有可據。伏願裁允。』右議政任百經以爲:『宗英偉茂之烈,國舅篤棐之忱,尙闕追腏者,卽我家未遑之典。今此追配之議,寔出於大同之論。伏惟上裁。』以下諸議略同。」敎曰:「今已詢同,依議施行。」

賓廳啓:「仁祖廟庭配享功臣,綾原大君貞孝公俌;孝宗廟庭配享功臣,麟坪大君忠敬公㴭;純祖廟庭配享功臣,南延君忠正公球、豐恩府院君忠敬公趙萬永。」

1月15日

十五日。敎曰:「副護軍李載冕,享官加差下。」

1月16日

十六日。詣太廟,展謁。仍詣景慕宮,展拜。春謁也。

敎曰:「禮遇之勤,固不在於爵祿之縻,而林下宿德之登崇,亦予延竚之道也。祭酒宋來熙,正卿;副護軍金炳駿、趙秉悳,亞卿;司直任憲晦、李敏德,通政階。竝特授。」

1月17日

十七日。詣景祐宮,展拜,仍歷拜南延君祠宇。

敎曰:「今日展拜,卽予嗣服後初行之禮也。追惟往事,愴慕冞切。仰體昔日聖念,且承慈敎,副司果朴齊寬、洪承億,竝特爲加資。」

1月18日

十八日。以宋來熙爲司憲府大司憲,李建春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19日

十九日。召見奉朝賀金興根,宣麻。大王大妃敎曰:「卿之忠勤貞亮,恒所欽歎。今此告退,予懷悵缺,無以形喩。卿雖致仕,凡關民國大事,時節起居,種種登筵,以輔我沖王。是所望也。」興根曰:「臣立朝四十年,積受恩遇,一無裨補,今當告退,下懷不勝缺然。區區愛戴之忱,豈敢以進退有間?若値慶賀之時,謹當趨班,粗伸微悃矣。」大王大妃曰:「卿於歲新後,今始登筵。仰瞻天顔可也。」興根起立仰瞻。訖,奏曰:「聖姿之粹美,比前尤勝,萬萬慶祝矣。」

翰圈:洪鍾學、李昌鎬、丁觀燮、南錫淵、李裕承、趙康夏、南商龍、金永奭。

特擢李源祚爲漢城府判尹。

1月20日

二十日。次對。大王大妃曰:「賓對,國家大事也。此後則捕將,雖不兼備堂,同爲入參之意,以爲定式可也。」領議政趙斗淳曰:「月正元日,十行慈綸,牖我群工,董之誨之,寔如在天之日月。惟聖明仰體慈念之切摯,俯答群情之顒禱。典學以懋緝熙,勤政以求明習,爲今日萬事萬化之源。而信賞必罰,所以立紀綱也;制節謹度,所以裕財用也。實事實政,不出此數事,惟聖明留神焉。」敎曰:「所陳甚好,當服膺矣。」又曰:「先大王御製編次,旣承成命。而見今春晷向舒,涓吉始工,恐好。」允之。又曰:「外道定配人之迤到秋曹,一與該掌吏,聚首綢繆,輒圖出直放關文,而不有方伯決處,益見其罪上添罪。自今以後,一或現發,該掌吏刑配,該堂上請施以譴罷之典。」允之。又曰:「贈都憲臣任聖周,其學於天人造化之奧、理氣無間之妙,以至象數之賾、經典之變,論撰甚多。故同知臣金相岳,早歲廢擧,專門《大易》,著書數十萬言,其鑽硏包羅之功,近世諸家之所未有。而蒲輪束帛,徵禮未及,士論至今齎鬱。任聖周特贈正卿,金相岳曾是壽職資憲,贈以正卿實銜,竝施易名之典爲好。」允之。又曰:「故將臣申鴻周,當壬申西匪時,始以寧邊府使,力於招輯,旋制營梱,凡大陣饋餉調輸、兵丁徵發,始終管轄,得奏膚功。故總管臣金爔,以其時宣川府使,城與邑之堅守,鐵山賊之剿捕,綽有可紀之勞。前後追奬之見漏,實屬未遑。申鴻周超贈一品職,金爔超贈正卿,庸寓紀常之典,恐好。」允之。又曰:「勳府堂上及宗正卿陞輔國,則皆以上相,貤贈其考。雖非勳堂、宗卿,輔國以後拜判敦寧之人,階與爵,宜無異同。一體施行之意,定式似好。」允之。又曰:「統虞候,今陞爲統制中軍矣。以今折衝之積滯,合有變通之擧。喬桐水營有自辟中軍,以此爲折衝職,曰統禦中軍,許用守令階梯;以海州中軍爲新資窠,補統虞候之代爲好。而係是官制,下詢登筵大臣、銓臣、時原任將臣處之何如?」敎曰:「大臣、銓臣、時原任將臣之意何如?」左議政李裕元、右議政任百經議同。吏曹判書姜時永、兵曹判書李景夏、刑曹判書李圭徹、知中樞府事申觀浩、御營大將任泰瑛,皆曰:「大僚所奏,備極變通之道矣。」敎曰:「依此施行。」

上護軍趙得林疏略:「日者重臣疏陳,宗英偉茂之績、國舅篤棐之忱,竝請三朝廟庭追餟之擧。此晠典也,猶有所闕典之不容不迨此竝擧者,卽讓寧、孝寧兩大君是已。兩大君卽周之泰伯、仲雍也。潛光鞱跡,翊儲歸德,至今竝耀史乘,而獨於太室配侑之典,尙未稱焉。値此盛會,讓寧大君、孝寧大君,俱宜配食於世宗廟庭。伏願聖慈仰稟東朝,下詢大庭,亟行曠典。」批曰:「兩大君德業勳庸,尙闕從享之典,卽未遑然也。不必照例會議,只以單子擧行。」

賓廳啓:「世宗廟庭配享功臣,讓寧大君剛靖公褆、孝寧大君靖孝公補。」

大王大妃敎曰:「貞明公主曁淑善翁主,俱予尊屬,各有所重。而淑善之孫洪承億,前旣出繼於貞明之后,大倫已定,復豈有貳議?而但此人,卽正廟外裔血脈也。其兄承榦早夭無嗣,今若捨此而求他,入繼於淑善,則正廟在天之靈,豈不惕然傷感乎?此所以屢回存商,亦不宜守經而止矣。洪承億,以兄亡弟及之義,還歸本房。」

翰林召試取洪鍾學、李昌鎬、南錫淵、趙康夏。

1月21日

二十一日。以閔奎鎬爲吏曹參議。

1月22日

二十二日。敎曰:「國舅之例授輔國,有欠尊敬。自今爲始,國舅與資窮宗親儀賓,竝以上輔國崇祿下批,大君、王子夫人外,一依文武命婦例施行事,定式。」因吏曹參判李升洙疏請也。

給富寧府渰死人恤典。

1月23日

二十三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議政府啓:「以守令遞易後,債帳有無及反庫登聞事,曾有定式。伊後亦有筵飭,至於前冬,特敎辭旨截嚴。而今見湖西道臣報辭,則忠州前官挪移入用者,至爲八千餘兩之多。言念法意,萬萬駭然。前牧使李彙廷,令該府拿問嚴勘,所犯數爻,自秋曹捉囚家僮,以爲如數徵捧何如?」敎曰:「本州積弊,實由於吏輩犯逋。而爲官未幾,其所挪用,若是夥多,其何以禁吏逋而察民隱乎?況前後提飭,不啻申嚴,而此倅之有此犯科,尤極駭惋。令該府拿囚,所犯條,刻期準捧。」

1月24日

二十四日。以任承準爲成均館大司成。

1月25日

二十五日。敎曰:「領相今日入耆社云。遣史官,存問以來。」

1月26日

二十六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1月27日

二十七日。以金永爵爲弘文館提學。

議政府啓:「本府卽政本重地也。曠置旣久,廨宇傾頹,殆不辨堂陛之分。言念事體,關係不少,不得不修擧處,則不可以力詘擧贏論。爲先使之始役,容入物力,以包蔘稅錢中,隨所用取次拮据事,分付戶曹何如?」允之。

1月28日

二十八日。以林永洙爲司憲府大司憲。

命北兵使李南軾特爲加資,限一年仍任。以公廨、城堞改建修補勞也。

1月29日

二十九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以嚴錫鼎爲吏曹參判。

命平安兵使吳吉善特爲加資,限一年仍任。因道臣襃啓也。

1月30日

三十日。以兪鎭五爲吏曹參判。

以金炳學爲議政府左贊成,鄭基世爲議政府右贊成。

戶曹、餉廳、惠廳、兵曹、訓局、禁營、御廳、總廳,進甲子會計簿。〈時在黃金一百一兩三錢五分,銀子八萬七千九百八十五兩二錢五分零,錢文三十五萬二千八百二十七兩六錢五分,綿紬八十五同七疋三十三尺,木二千七十四同三十二疋六尺零,苧一百十二同十一尺,布二百七十八同三疋十一尺零,米十一萬六千八百二石七斗二升零,太一萬九千六百七十四石一斗八升零,田米六千一百七石五斗一升零,皮雜穀四萬一千八百八十三石六斗。〉百歲老人四十六人加資,直超崇政。〈京畿,金仁得;公忠道,趙鼎鎬等三人;慶尙道,金玲等八人;黃海道,趙宗建等六人;江原道,崔光輝、金達鼎等五人;咸鏡道,朴京天等十三人;平安道,金正淑、鄭義奎等十人。〉

二月

2月1日

初一日,丁卯。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2月2日

初二日。勸講。

召對。

議政府啓:「以公納督捧事,伏承截嚴之慈敎矣。戶惠衙門當捧一萬五千五百餘石,其間所捧爲九千二百餘石,而未捧餘數,方使之嚴督矣。第念歲前百日特展,寔我慈聖天地大德,求其生於必死之中者也。渠輩雖甚愚頑,豈不知死生之爲大而若是愆拖乎?見今限日漸迫,若更展三十日之限,如復頑拒,到其日直請用律。自外邑捉上之漢,今若以就囚京廳之日爲始,計其百三十日而嚴督,則其於完逋之方,亦恐無妨。在逃之方龍珠等,令左右捕廳,刻期捕捉。外道逋吏窮覈用律事,成命之下,訖無動靜。今方措辭行關,而必勿踰來三月之意,申飭何如?」敎曰:「當有東朝處分矣。」大王大妃敎曰:「公納督捧之過限用律,非不知人命攸關,極係難愼。而必欲行之者,予豈樂爲而然哉?實出於萬不獲已也。今此政府所啓,至請三十日退限,其在待大臣之道,不可不勉從矣。然而旣至屢退,亦不必三旬爲期,特以五十日更展,另加董督,期於畢捧。又若拖過此限,更勿啓請,直用一律。」

以徐臣輔爲吏曹參議,申觀浩爲工曹判書,尹致定爲判義禁府事,李參鉉爲慶尙道觀察使,徐憲淳爲藝文館提學。

2月3日

初三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敎曰:「今日卽府大夫人晬辰也。令左承旨問候以來。」

2月4日

初四日。勸講。

召對。

2月5日

初五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2月6日

初六日。勸講。

召見回還三使臣。〈正使徐衡淳、副使趙熙哲、書狀官鄭顯德。〉禮曹啓:「卽接綏陵參奉所報,則『本陵祭器、香盒、錚盤、匙箸,正月二十六日夜,爲偸漢所失』云。莫重之地,有此偸竊之患,極爲驚悚。器皿令該曹改造。入直官員不謹守護之罪,在所難免,見失旬餘,今玆報來,萬萬稽緩。當該參奉,令該府拿問嚴勘;守僕員役等,令該曹照律嚴繩;偸竊之漢,令捕廳跟捕事,分付何如?」批曰:「聞甚驚駭。左右捕廳從事官發牌,偸竊之漢,不日跟捕。」

召對。

2月7日

初七日。勸講。

召對。

以趙熙哲爲吏曹參判,徐衡淳爲漢城府判尹,洪鍾序爲禮曹判書,曺錫雨爲弘文館提學,金學性爲藝文館提學。

2月8日

初八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以李世宰爲吏曹參議。

大王大妃敎曰:「今此式年監試,卽聖上御極後,初次大比也。尤當精白考取,簡拔俊髦,以大慰京鄕多士之心矣。聞鄕儒之赴試入京者,比前尤盛云。文風之蔚興,固所嘉歎,而念其不赴鄕試,爭赴京試,必有所以然之故耳。近來科場之弊,不可勝言,而都在公與不公,則未知鄕試之擧皆循私,而其果京試之一切秉公乎?前後申飭,非不嚴重,而爲試官者,不念設科之本意,徒避循私之爲嫌,佳製精寫,都不經眼,潦草亂筆,必爲留心。物色於早晩,而早呈者被黜;甄別於工拙,而工文者見斥。及其榜出,萬目咸覩,而京士之宿著聞望、鄕儒之衆所推詡者,無一見參,而孟浪無實之類,莫不掛名。從而稱之曰:『今榜公道,前所未有也。』此果秉公乎?濟私乎?罔念國試之大體,姑取一時之虛譽,其爲蔑法循私,反不甚歟?試體之乖亂如此,則鑽刺關節之外,僥倖�覬之習,每經一科,越添數倍。有識之士,抱才之人,相與傷心太息,則其何以慰悅多士,激勸人才乎?深究弊源,有此洞諭。今番試官,以亞卿各別擇差,其各極意對揚,無復如前日之徒取虛名,竟無實效之意,自廟堂另加申飭。而其所謂秉公之弊,旣如是矣,況其循私者乎?不必索言。且觀擧職如何之意,竝爲嚴飭。」

2月9日

初九日。勸講。

召對。

大王大妃敎曰:「向者,大臣有政府重修之請,已蒙允下矣。此實許久未遑之事,而今欲修擧,則不宜草草重修而止者也。政本重地,中外具瞻,而龍蛇以後,尙未營建。聞其崇臺華礎,廢在田間,而今所欲修葺者,只不過堂上廳舍云。緬想熙朝盛會,明良輔弼登庸翺翔之日,寧不慨然而興感乎?噫!輔相之重,顧何如也?堂陛等威之別,儀文節目之間,亦不無今不如古之歎,則論道經邦,統百僚而振綱維,豈可若是其苟艱乎?相國無坐衙之地,不可聞諸隣國。內下錢二萬兩,爲先出付度支。自大臣廳舍,以至舍人之中書堂,一新重建,悉復舊觀事,分付。今此興作,或不無時絀擧贏之疑。而予之苦心所在,大夫卿士,皆應諒知矣。豈不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詩乎?君子之居此府也,殫誠盡忠,訏謨平章,以匡輔我沖王,以鞏固我萬億年丕丕基,予於是厚有望焉。自政府重建以後,凡有賓對,三公必先期坐衙,商確筵奏事務,可否相濟,稍復舊規。而左右贊成、參贊,亦令例兼備堂,赴坐同參廟務事,定式。」

敎曰:「政府重建事,今下慈敎,不勝萬萬欽仰。重建時各處扁額,當以御筆書下矣。」

議政府啓:「犯逋船漢之在囚者,方刻期督捧。而船漢犯逋,厥有源委,卽邸債也,米邊也。邸債事,已爲關飭,而至於米邊,其弊不下於邸債。此不嚴防,是斬草而留根也。無論依據有無,米邊名色,一切勿施,所有文記,一一爻周,行關兩湖、嶺南,各別禁斷。如或頑拒隱匿,嚴刑遠配何如?」敎曰:「邸債、米邊,俱是私債,則何敢除捧於公穀乎?此乃法綱不立之故也。近日船漢輩犯逋,皆由於此。迨此時,如不痛禁,今雖準捧,將來之弊,不可勝言。星火行會於三道,所謂邸債,一竝蕩減,而至於米邊,亦爲蕩減,兩條文券,搜呈廟堂,爻周以聞。而如是之後,復若有放債捧債之人,外而鎭營內而兩捕廳,一一捉得,以國穀偸竊律施行。」

2月10日

初十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2月11日

十一日。勸講。

大王大妃敎曰:「綏陵祭器之見失,卽一變怪也。主上自聞此報,歷日驚惋,蹙蹙未安,沖年誠孝,良可感歎。固當到底盤覈,施以當律,而但事出不意,迨近无妄之過。該陵官,特爲分揀,姑令戴罪擧行;員役輩,旣未能卽地摘發,多日滯囚,不可不念,自秋曹,竝決笞五十度,懲勵放送。跟捕事,校卒之貽弊民間,實爲可悶,今姑撤捕,徐圖譏詗事,分付。」

召對。

2月12日

十二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2月13日

十三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2月14日

十四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2月15日

十五日。勸講。

召對。

全羅監司鄭健朝以「濟州牧使梁憲洙牒報,以爲『前判官白基虎到任以來,專事貪饕,謂以貶下,肩印手狀,稱冤營庭,至發痛哭。』其罪狀,令攸司稟處」啓。敎曰:「此是大變怪,豈可無嚴處?罪人白基虎,拿囚完營獄。全羅監司鄭健朝,同義禁加設差下,開坐於布政門,嚴刑一次,黑山島定配。」

給濟州牧渰死人恤典。

2月16日

十六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以金學初爲成均館大司成。

2月17日

十七日。勸講。

召對。

兵曹啓:「向因大臣筵奏,黃海中軍爲新資窠,統禦中軍新設,許用守令階梯矣。瓜朔合有定制,而履歷中軍與守令階梯中軍,朔數各自不同。黃海中軍定以二十四朔,統禦中軍定以三十朔,何如?」允之。

2月18日

十八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議政府啓:「稅穀裝發,各有程限,而挽近翫愒成習,凡虧欠乾沒之弊,年滋歲殖。伊來船主犯逋之項背相續,殆無紀極,況又再運之晩,以致氷泊。苟究其失,不但爲穀主官及添載地方官之罪而已。前春提飭以後,三道擧行,不無其效,而今此令申,出於必信之義。萬一有踰越當限過期不納處,則考其裝發日字,一一糾摘;當該穀主官及添載官,竝拿問重勘之意,請行會。」敎曰:「稅穀法意,本自嚴重。而挽近犯逋之項背相續,卽不用一律之故也。今番則當別般用律矣。」

召對。

2月19日

十九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以朴臣圭爲吏曹參議。

2月20日

二十日。未時,太白見於巳地。

勸講。

召對。

注薦:沈相穆、權好淵、李裕承、嚴世永、趙秉肅、李世翊、金永奭、趙晩和。

敎曰:「予於潛邸,已聞宗親府荒涼頹圮,意甚慨然。國朝盛時,豈如是哉?本支百世,振振公族,氣像之熾昌,可以想朱芾葱珩,爛其盈座,花樹湛樂,皆在此府,則豈任屋宇之不修至此乎?自予踐阼,意欲重新而未遑矣。惟我大院君,亟擧修葺,悉復舊觀,輪奐之美,比昔有勝。而本宮衣襨之封進,旣復舊規;天潢派譜之編輯,亦將告成。此府之綦重於百司,其誰不知乎?從此麟趾、螽斯之詩,不獨專美於周家。於千萬年,與國同休,是予祈祝之情也。宗親府扁額,當親書以下矣。」

以李

猜你喜欢
  志第九 舆服·萧子显
  卷二百六·列传第九十三·叛臣·宋濂
  东都事略卷十三·王称
  卷三十二·张廷玉
  卷九十九·国朝·蒋一葵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卷之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一·佚名
  司马彪续汉书卷一·周天游
  阳休之传·李延寿
  耶律唐古传·脱脱
  卷一百四十九·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一·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一(明)童轩 撰○四言古诗望云思亲卷为史侍御赋白云悠悠在天之陬陟彼岵兮我心则忧 白云靡靡在天之隅陟彼屺兮我心则思 我思伊何父母孔耆匪无莱衣莫克娱之匪无寸禄逺莫持之 王事靡盬不遑宁处

  • 卷之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九十一·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闰三月。甲戌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癸卯皆如之。内记注  ○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纶奏、塔境窜贼情形。并赴金顺行营会商

  • 二百八十八 内务府咨内阁请照例发给绥赫德织造敕书·佚名

    雍正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总管内务府衙门咨内阁:为请发给敕书事。 案据江宁织造.郎中绥赫德呈称:奉旨补放绥赫德为江宁织造郎中,已於雍正六年二月初二日接任。惟应发给敕书一张,尚未发给,恳请王、大人咨行该管衙门,请照例发给。

  • 一三六九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五部折·佚名

    一三六九 陕西巡抚秦承恩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五部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陕西巡抚臣秦承恩跪奏,为查明汇奏事。窃照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应于年底汇奏,陕西省自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四年据各属陆续缴到《纲目

  • 一三二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办理文渊阁书匣章程事致纪昀函·佚名

    一三二六 军机大臣为奉旨办理文渊阁书匣章程事致纪昀函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启者:大人奏到那改文津阁书匣一折,本日面奉谕旨:此项书匣增改较多,兼有续入之《一统志》、《平台纪略》、《万寿盛典》、《通志》等书,卷

  • 十国春秋卷五十七·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十列传周仲明胡韫 虞洮周仲明未详其世系居成都以术数擅名明徳元年髙祖病且危司空赵季良召仲明问髙祖夀几何仲明曰帝合为真王食蜀中二十年既登九五于夀无益季良曰可为金滕乎曰此天数也非人力可为季良

  • 江式传·魏收

    江式,字法安,陈留济陽人。他的六世祖江琼,字孟琚,晋朝冯翊太守,擅长虫篆、训诂。永嘉年间大乱,江琼弃官投奔凉州刺史张轨,从此子孙就定居在凉州,书法、训诂作为家业世代相传。江式的祖父江强,字文威,太延五年(439),凉州平定之后,

  • 虞世基传·李延寿

    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父亲虞荔,《南史》中有传。  虞世基自幼恬淡安静,喜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学识广博,才能超人,兼长草书、隶书。陈朝中书令孔奂见到虞世基,赞叹说:“南方杰出优秀人才中崇贵的人,就属于这个人了。

  • 吕蒙正传·脱脱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其父吕龟图,是起居郎。吕蒙正在太平兴国二年(977)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上辞行时,皇上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

  • 卷一百四十九·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寜宗时卫泾论人才六事上奏曰臣闻人材盛衰系国隆替国之将兴则朝多隽良精神可以折冲及其将卑士气销弱缓急不可倚仗此为国远虑者所当忧也然材之盛衰不同非天

  • 卷九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一内务府都虞司凡内府三旗之制护军营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护军统领各一人护军参领各五人副护军参领各五人护军校委署参领各三人护军校各三十三人

  • 第三十六卦:《明夷卦》·佚名

    明夷:利艰贞。【白话】《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白话】《象辞》说:《明夷卦》

  • 卷三百七十九·佚名

    △初分无杂法义品第六十七之二菩萨摩诃萨於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行无得无说无示。於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何以故?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乃至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皆不可行得说示故。菩萨摩诃萨於地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丹本摩诃上有小品二字)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初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如调象王,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心得自在,唯除阿难。尔时佛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八大集经以守护正法为宗者。为此经在于欲界向上色界向下。安立宝坊集诸人天。上下二界天人魔梵。及八部鬼神龙等。及他方菩萨。皆就宝坊。诸鬼神等有不往者。四天王放热铁轮。遂之令往至佛所。如来悉

  • 山村遗集·仇远

    元代诗文别集。1卷。仇远撰。仇远另撰有《金渊集》,内容与本集并不重复。《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为清人项梦昶据墨迹及各种有关书籍所编,并非原本。卷首有方回序,牟巘序,方凤序,戴表元序,

  •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佚名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