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

四八八 闽浙总督钟音奏查缴应销各书解京折(附清单一)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新授礼部尚书 闽浙总督 署福建巡抚臣钟音谨奏,为查缴应销各书,恭折具奏事。

窃照一切违碍书籍及逆犯王锡侯所辑之书,前经设局收阅,并委员妥查,先后奏缴在案。

兹臣复饬各属,晓谕缙绅士庶,并派委丞倅敎职,分路查收。据陆续缴到有违碍全部书九十九种,共三百七十四部,计五千本;又残缺书九十二种,计二千一百七十八本;《名山藏》板片一千二百五十九块:又逆犯王锡侯所辑《字贯》一部计四十本,《唐诗试帖详解》十七部计一百零八本,《诗观》一本,《唐人试帖详解》五本并诗板一百九十六块,给咨委员一并解京缴销。

仍饬再加收查,期无遗存外,理合恭折具奏,并缮清单敬呈御览,伏乞皇上睿鉴。谨奏。

朱批:览。

附 书目清单

谨将违碍全部书籍及残缺书籍、板片各名目开列清单,恭呈御览:

计开《潜确类书》十三部,共八百九十三本。 《苍霞草》十一部。共二百三十七本。《纶扉奏草》三部,共六十三本。

《续奏草》九部,共六十一本。《苍霞诗草》九部,共五十八本。

《苍霞续草》八部,共八十八本。《苍霞余草》六部,共四十二本。

《奏草》六部,共九十五本。《纶扉尺牍》五部,共二十二本。

《皇明大事纪》一部,一百本。《古今议论参》九部,共一百七十七本。

《删古今议论参》一部,四本。《名山藏》七部,共二百八十本。

《四书讲义》二十二部,共一百七十五本。《四书语录》八部,共七十八本。

《天盖楼偶评》二部,共二十五本。《数马集》四部,共六十本。

《羣书典汇》五部,共六十七本。《登坛必究》四部,共一百一十八本。

《列朝诗集》四部,共一百四十九本。《古今治平略》五部,共一百零九本。

《博物典汇》七部,共四十九本。《明纪全载缉略》十六部,共一百一十五本。

《石仓诗稿》二部,共三十二本。《高阳集》二部,共四十本。

《崇相集》三部,共六十四本。《天镛子集》二部,共二十本。

《广东新语》八部,共一百零五本。《羣书备考》十九部,共一百零三本。

《皇明通纪》二部,共一十八本。《明通纪纂》二部,共十本。

《历朝捷录》二十二部,共八十九本。钱牧斋《有学集》二部,共三十二本。

钱牧斋《初学集》三部,共九十六本。《钱牧斋尺牍》四部,共一十四本。

《钱牧斋初学集诗注》一部,八本。《夕阳寮》二部,共十二本。

《李氏焚书》十部,共五十四本。《已吾集》三部,共十三本。

《吾学编》三部,共四十二本。《屈翁山诗集》四部,共一十八本。

《寒枝初集》十部,共九十五本。《寒枝二集》三部,共十六本。

《隐秀轩集》五部,共三十七本。《两朝从信录》四部,共六十四本。

《大义觉迷录》一部,四本。《避园拟存》一部,十二本。

《山晓阁文选》六部,共一百四十五本。《明纪编年》三部,共一十六本。

《三藩纪事》四部,共一十本。《文娱》五部,共三十五本。

《顾亭林集》四部,共四十本。《四六新书》四部,共三十四本。

《翰海》二部,共十二本。《王忠端公集》二部,共二十二本。

《武备志》一部,共一百本。《瓯安馆集》一部,十本。

《岭南三家诗》三部,共十七本。《李卓吾文集》二部,共十六本。

《白毫庵诗集》二部,共五本。《白毫庵外编》一部,一本。

《眉公杂录》一部,十六本。《白石樵》三部,共二十二本。

《晚香堂》三部,共十六本。《续秘籍》二部,共二十本。

《状元策》一部,六本。《边塞考》一部,二本。

《四夷考》一部,一本。《武经七书》一部,二本。

《广东文选》一部,十二本。《一木堂》二部,四本。

《无梦园》一部,九本。《周忠毅奏议》二部,共十本。

《孤树裒谈》一部,十本。《兰台遗集》一部,一本。

《田间诗文集》一部,六本。《明法传录》一部,十四本。

《自广斋集》一部,二十四本。《明经济文辑》二部,共十六本。

《阃外春秋》一部,十六本。《惭书》二部,共三本。

《三朝要典》一部,六本。《鸿猷录》一部,八本。

《明书》一部,五十二本。《明纪统宗》一部,十二本。

《闇然堂》一部,六本。《蘧编》二部,八本。

《皇明经世编》一部,六十本。《翁山诗外》一部,十四本。

《雪庐读史快编》一部,二十本。《皇明馆课》一部,八本。

《明纪会纂》一部,六本。《古今名将传》一部,六本。

《皇明经济文录》一部,二十二本。《七录斋》一部,八本。

《质亡集》一部,八本。《诗钞》一部,三本。

《杨忠烈文集》二部,十三本。《辽志录》三部,共四本。

以上九十九种,共三百七十四部,计五千本。

违碍残缺书籍名目:《潜确类书》二百五十六本。

《苍霞余草》四本。《苍霞续草》十本。

《苍霞奏草》九本。《苍霞续奏草》十三本。

《苍霞草》二十六本。又《苍霞草》、《续草》、《余草》、《诗草》共七十二本。

《纶扉奏草》十本。《纶扉尺牍》一本。

《皇明大事纪》五十九本。《古今议论参》九十四本。

《名山藏》二百零四本。《四书讲义》六十八本。

《四书语录》三十四本。《天盖楼偶评》一十二本。

《数马集》五十六本。《羣书典汇》二十七本。

《登坛必究》五本。《列朝诗集》一百三十九本。

《古今治平略》一百零九本。《广古今治平略》二本。

《博物典汇》三十本。《明纪全载辑略》二十三本。

《石仓诗选》一十九本。《崇相集》一本。

《天佣子集》九本。《广东新语》二十三本。

《明通纪纂》五十二本。《列朝捷录》七本。

《羣书备考》三本。钱牧斋《有学集》五本。

《钱牧斋尺牍》一本。《夕阳寮》一十四本。

《李氏焚书》八本。《已吾集》二本。

《吾学编》四十四本。《屈翁山诗集》三本。

《寒枝集》一十九本。《隐秀轩》三十本。

《两朝从信录》三十五本。《避园拟存》二本。

《山晓阁明文选》二十八本。《山晓阁古文选》六十三本。

《明纪编年》八本。《三藩纪事》一本。

《文娱》一十本。《顾亭林集》二本。

《四六新书》三十一本。《翰海》二十三本。

《王忠端集》一本。《明资治通纪》一十三本。

《武备志》四十一本。《瓯安馆》二十四本。

《岭南三家诗》八本。《万历集》二十二本。

《天启集》八本。《万历诗略》八本。

《陈眉公集》三本。《续秘籍》二本。

《状元策》一十四本。《七录斋》一十一本。

《四夷考》一本。《天外谈》三本。

《续说郛》三十五本。《福堂寺贝余》一本。

《无梦园》三本。《明法传录》二本。

《皇明疏钞》七本。《明经济文录》二十二本。

《容台集》二十本。《世法录》六十三本。

《澹园集》四本。《皇明馆课》一十三本。

《皇明实纪》六本。《直省人物考》五十本。

《邱维屏文集》六本。《独漉堂》二本。

《颂天胪笔》一本。《邹忠介奏疏》一本。

《刘氏鸿书》一本。《江左三家诗钞》一本。

《广古今议论参》二十四本。《存笥稿》三本。

《芑山文集》一十本。《白毫庵诗》一本。

《订正武经》二本。《秋士偶编》一本。

《读史纲》一十四本。《皇明通纪》六本。

《几亭全书》七本。《鹤草》一本。

《清署小草》六本。

以上九十二种,计二千一百七十八本。《名山藏》板片一千二百五十九块。

逆犯王锡侯所辑书:《字贯》一部,四十本;《唐诗试帖详解》十七部,计一百零八本;又不全《试帖详解》五本;《诗观》一本。以上三种,共一百五十四本,诗板一百九十六块。(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新五代史考·欧阳修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八·汪楫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八·李心传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一·乾隆
  名山藏卷之二·何乔远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九·佚名
  卷十六·郝经
  第七卷 唐·缪荃孙
  卷二·司马迁
  二一 袁文薮与蒋抑卮·周作人
  梅尧臣传·脱脱
  高起潜传·张廷玉
  卷八十六·佚名
  卷二百九上·雍正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吴景旭

      戊集中之上  汉魏六朝  褦襶  程晓嘲热客诗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呉旦生曰玉篇广韵不载二字艺文类聚作襶集韵褦音柰襶音戴炙毂子云褦襶笠子也冯元成云凉笠也以竹为胎蒙以帛暑时戴之以遮日今暑中谒客称

  • 第五十八回 掌上明珠方入手 天边破镜又重圆·萧晶玉

    却说镇国王此时尚未安歇,同公子双印父子二人在灯下观看古书,讲些旧典。只见安宁走进来,把方才之事回了一番。高公说:“把他二人带来!”安宁答应,将二人带进,战战兢兢跪在面前。高公问道:“那一位是翰林公的如

  • 张养浩·隋树森

    张养浩(一二六九——一三二九),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幼有才名,长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以为奇。累辟御史台丞相掾,擢监察御史,疏时政万余言,累官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天历二年(一三二九),关中大旱, 特

  • 词余丛话 卷二·杨恩寿

    原 文明曲《天宝遗事》,相传为汪太涵手笔。当时传播艺林。以余观之,不及洪昉思远甚。《窥浴》一出,洪作细腻风光,柔情如绘,汪则索然也。备录如左。持月旦评者,当不河汉斯言。汪作:【醉花阴】腻水流清涨新绿,洗尽胭凝粉聚。斗

  • 五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四卷之二十七丁未元旦元旦试笔咏和阗玉如意陆远岁朝喜庆图题和阗玉七佛鉢命加赈上年被灾之淮安扬州二府所属各州县诗以志事命加赈安徽去岁被水十五州县诗以志事

  • 卷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六沈佺期立春日内出彩花应制合殿春应早开箱彩预知花迎宸翰发叶待御筵披梅讶香全少桃惊色顿移轻生承剪拂长伴万年枝晦日滻水应制素滻接宸居青门盛祓除摘兰喧凤野浮藻溢龙渠苑蝶飞殊懒宫莺

  • 卷六·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六      宋 喻良能 撰五言律诗 次韵外舅黄虞卿为爱山园好八首 为爱山园好芒鞵步步高緑针撏露韭碧箸翦春蒿但得林泉趣谁能州县劳何惭王孝伯痛饮读离骚为爱山园好芳篱占一涯自耘三径草不

  • 明名臣琬琰续录卷十五·徐紘

        (明)徐纮 撰    懐逺伯襄毅山公神道碑铭  王伟    书曰天惟纯佑命则商实诗曰维狱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是则上天眷佑人君必赉以非常之佐然后可以成莫大之功有若故特进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山公殆

  • 一一一一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将《河防述言》一书录入四库全书·佚名

    一一一一 谕内阁着四库馆总裁将《河防述言》一书录入四库全书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年九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前命阿弥达前往青海迤上穷溯河源,旋京具图呈览,随御制河源诗文,并令馆臣编辑《河源纪略》,录入四库

  • 元江土司传·张廷玉

    元江,是古代西南夷所居的最边远之地,称为惠笼甸,又叫因远部。南诏的蒙氏将该地交给银生节度管辖,把白蛮中的苏、张、周、段等十大姓迁来戍守该地,还开拓了威远等地,设置威远目炎。后来和泥人侵扰并占据了该地。宋朝时,侬智高

  • 秘书志卷二·王士点

      禄秩设官任贤,赋 称事,所以厚臣邻也。秩有高下,禄之隆杀定焉。因岁时之丰约,物直之低昂,增俸给粟,屡形诏旨,会计多少,具牍以书。至元十年十月初九日,秘书监蒙太保大司农省会,十月初七 【[一] 七,钞本作九。】 日一同于皇城

  • 率性篇第八·王充

    【题解】本篇着重论述人的本性是可以通过引导改变的。王充认为,人性是人承受了具有仁、勇的气形成的,“禀气有厚泊(薄),故性有善有恶”。但他更强调人的善恶本性是可以改变的,“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

  • 卷三十一·盛世佐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编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三十一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既夕礼第十三之三记敖氏曰此上下二篇之记也郝氏曰士丧既夕本通一篇故记起自始死世儒欲割记附二篇谬也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注曰将

  • 学蔀通辨卷之十·陈建

    终编上此卷所载心图心说明人心道心之辩而吾儒所以异于禅佛在此也此正学之标的也心:仁义礼智德性义理道心虚灵知觉精神气禀人心虞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张子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愚按性即道心也知觉即人心也此论心之的也

  • 第十二 符言 9·王诩

    【原文】 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①。故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德生于和,和生于当②。右主名③。 【注释】 ①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指名实相符则会政治清明,名实不符则会政治混乱

  • 佛说较量寿命经·佚名

    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苾刍众言。众生寿命。较量长短。汝等谛听。诸苾刍言。世尊我等乐闻。  尔时善逝为诸苾刍

  • 日涉编·陈堦

    十二卷。陈堦撰。陈堦,字升也,应城(今属湖北省)人。该书采录与时令相关的故实、诗歌,按时令编次。每月一卷,先叙月令、节候,再以三十日依次叙列,故实居前,诗歌继后。书前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巩昌知府文安纪元重刻序,指其书

  • 修昆仑证验·天休子

    养生类著作。天休子撰。不分卷。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 (1846) 。首为揉积论,(即按蹻气血凝聚、经络阻滞之积),引证 《黄庭经》、《庄子·外物篇》 等书中有关论述,说明 “尺宅寸田可治生”,即按蹻头部于人体至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