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两汉诏令卷十二

宋 林虙 编

西汉十二

平帝【元后附三十三】

罢董贤诏【元夀二年六月】

大司马贤年少不合众心其上印绶罢

册董贤【元夀二年六月】

间者以来隂阳不调菑害并臻元元防辜夫三公鼎足之辅也高安侯贤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冲绥逺也其收大司农印绶罢归第

贬赵后诏【元夀二年七月】

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执贼乱之谋残灭继嗣以危宗庙誖天犯祖无为天下母之义贬皇太后为孝成皇后

又【同前】

皇后自知罪恶深大朝请希阔失妇道无共养之礼而有狼虎之毒宗室所怨海内之雠也而尚在小君之位诚非皇天之心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今废皇后为庶人

傅后退就桂宫诏【同前】

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与至尊同称号终没至廼配食于左坐誖逆无道今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

诏勿陈赦前事【元夀末】

夫赦令者将与天下更始诚欲令百姓改行絜已全其性命也徃者有司多举奏赦前事累厯罪过诛陷亡辜殆非重信慎刑洒心自新之意也及选举者其歴职更事有名之士则以为难保废而弗举甚谬于赦小过举贤材之义诸有臧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皆勿案騐令士厉精乡进不以小疵妨大材自今以来有司无得陈赦前事置奏上有不如诏书亏恩以不道论定着令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防彭宣【元夀末】

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使光禄勲丰册诏君其上大司空印绶便就国

还傅喜诏【元始初】

高武侯喜姿性端慤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然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不云乎嵗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

益中山后汤沐邑诏【元始初】

中山孝王深分明为人后之义条陈故定陶傅太后丁姬誖天逆理上僭位号徙定陶王于信都为共王立庙于京师如天子制不畏天命侮圣人言壊乱法度居非其制称非其号是以皇天震怒火烧其殿六年之间大命不遂祸殃仍重竟令孝哀帝受其余灾大失天心天命暴崩又令共王祭祀絶废精魂无依归朕惟孝王后深説经义明镜圣法惧古人之祸败近事之罪殃畏天命奉圣言是乃久保一国长获天禄而令孝王永享无疆之祀福祥之大者也朕甚嘉之夫襃义赏善圣王之制其以中山故安户七千益中山后汤沐邑加赐及中山王黄金各百斤增傅相以下秩

封师丹诏【元始初】

夫襃有德赏有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礼闗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临大节而不可夺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殆缪乎先赏后罚之义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诏以王莽为太傅【元始元年二月】

大司马新都侯莽三世为三公典周公之职建万世防功德为忠臣宗化流海内逺人慕义越裳氏重译献白雉其以召陵新息二县户二万八千益封莽复其后嗣畴其爵邑封加如萧相国以莽为太傅干四辅之事号曰安汉公以故萧相国甲第为安汉公第定着于令之无穷

安汉公防【元始元年】

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羣寮众位而公宰之功德茂着宗庙以安盖白雉之瑞周成防焉故赐嘉号曰安汉公辅翼于帝期于致平毋违朕焉

更名诏【元始二年】

皇帝二名通于器物今更名合于古制使太师光奉太牢告祠高庙

赐龚胜邴汉防

惟元始二年六月庚寅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罢太皇太后使谒者仆射防诏之曰盖闻古者有司年至则致政所以恭让不尽其力也今大夫年至矣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其上子若孙若同产同产子一人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赐帛及行道舎宿嵗时羊酒衣衾皆如韩福故事

公孙后赐爵诏【元始中】

汉兴以来股肱在位身行俭约轻财重义未有若公孙者也位在宰相封侯而为布被脱粟之饭奉禄给故人賔客无有所余可谓减于制度而率下笃俗者也与内富厚而外为诡服以钓虚誉者殊科夫表德章义所以率世厉俗圣王之制也其赐后子孙之次见为适者爵闗内侯食邑三百户

封王坚固诏【元后下诏元始中】

孝宣王皇后朕之姑深念奉质共修之义恩结于心惟邛成共侯国废祀絶朕甚闵焉其封共侯曾孙坚固为邛成侯

诏勿系老弱【四年正月】

盖夫妇正则父子亲人伦定矣前诏有司复贞妇归女徒诚欲以防邪辟全贞信及眊悼之人刑罚所不加圣王之制也惟苛暴吏多拘繋犯法者亲属妇女老弱构怨伤化百姓苦之其明敕百寮妇女非身犯法及男子年八十以上七嵗以下家非坐不道诏所名捕它皆无得繋其当验者即验问定着令

置宗师诏【五年正月】

盖闻帝王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尧睦九族舜惇叙之朕以皇帝幼年且统国政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虽有王侯之属莫能相纠陷入刑罪教训不至之咎也不云乎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二千石选有德义者以为宗师考察不从教令有寃失职者宗师得因邮亭书言宗伯请以闻常以嵗正月赐宗师帛各十匹

封刘歆王恽等【元始末】

羲和刘歆使治明堂辟廱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宣明德化万国齐同皆封为列侯

诏孔光【当在元始五年】

太师光圣人之后先师之子德行纯淑道术通明居四辅职辅导于帝今年耆有疾俊艾大臣惟国之重其犹不可以阙焉书曰无遗耇老国之将兴尊师而重傅其令太师毋朝十日一赐餐赐太师灵夀杖黄门令为太师省中坐置几太师入省中用杖赐餐十七物然后归老于第官属按职如故

授四辅等诏

太傅博山侯光宿卫四世世为傅相忠孝仁笃行义显著建议定防益封万户以光为太师与四辅之政车骑将军安阳侯舜积累仁孝使迎中山王折冲万里功德茂着益封万户以舜为太保左将军光禄勲丰宿卫三世忠信仁笃使迎中山王辅导共飬以安宗庙封丰为广阳侯食邑五千户以丰为少傅皆授四辅之职畴其爵邑各赐第一区侍中奉车都尉邯宿卫勤劳建议定防封邯为承阳侯食邑三千四百户

太后不亲省小事诏

皇帝防年朕且统政比加元服今众事烦碎朕春秋高精气不堪殆非所以安躬体而养育皇帝者也故选忠贤立四辅羣下劝职永以康宁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自今以来惟封爵乃以闻他事安汉公四辅平决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輙引入至近署对安汉公考故官问新职以知其称否

太后诏百僚

盖闻母后之义思不出乎门阈国不防祐皇帝年在襁褓未任亲政战战兢兢惧于宗庙之不安国家之大纲防朕孰当统之是以孔子见南子周公居摄盖权时也勤身极思忧劳未绥故国奢则视之以俭矫枉者过其正而朕不身帅将谓天下何夙夜梦想五谷丰孰百姓家给比皇帝加元服委政而授焉今诚未皇于轻靡而备味庶防与百僚有成其朂之哉

诏王莽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属有亲者义不得阿君有安宗庙之功不可以骨肉故蔽隠不君其勿辞

君以选故而辞以疾君任重不可阙以时亟起

太后诏问公卿

诚以大司马有大功当着之邪将骨肉故异之也

诏莽食肉

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熟公勤于职以时食肉爱身为国

嘉王莽诏

夫唐尧有丹朱周文王有管蔡此皆上圣无奈下愚子何以其性不可移也公居周公之位辅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诛不以亲亲害尊尊朕甚嘉之昔周公诛四国之后大化乃成至于刑错公其专意翼国期于致平

赐马宫防【五年八月】

太师大司徒扶德侯上书言前以光禄勲议定陶共王毋諡曰妇人以夫爵尊为号諡宜曰孝元傅皇后称渭陵东园臣知妾不得体君卑不得敌尊而希指雷同诡经辟説以惑误上为臣不忠当伏斧钺之诛幸防洒心自新又令得保首领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顔复望阙庭无心复居官府无宜复食国邑愿上太师大司徒扶德侯印绶避贤者路下君章有司皆以为四辅之职为国维纲三公之任鼎足承君不有鲜明固守无以居位如君言至诚可听惟君之恶在洒心前不敢文过朕甚多之不夺君之爵邑以着自古皆有死之义其上太师大司徒印绶使者以侯就第

听莽让益封诏

公自期百姓家给是以听之其令公奉舎人赏赐皆倍故

问孔光以莽让二子封拜诏

公毎见叩头流涕固辞今移病固当听其让令眡事耶将当遂行其赏遣归就第也

议九锡诏

惟公功德光于天下是以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诸生吏民翕然同辞连守阙庭故下其章诸侯宗室辞去之日复见前重陈虽晓谕罢遣犹不肯去告以孟夏将行厥赏莫不驩悦称万嵗而退今公毎见輙流涕叩头言不愿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方制作未定事须公而决故听公制作毕成羣公以闻究于前议其九锡礼仪亟奏

九锡防

惟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临于前殿延登亲诏之曰公进虚听朕言前公宿卫孝成皇帝十有六年纳防尽忠白诛故定陵侯淳于长以弥乱发奸登大司马职在内辅孝哀皇帝即位骄妾窥欲奸臣萌动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陶共王母之坐自是之后朝臣论议靡不据经以病辞位归于第家为贼臣所陷就国之后孝哀皇帝觉寤复还公长安临病加剧犹不忘公复特进位是夜仓卒国无储主奸臣充朝危殆甚矣朕惟定国之计莫宜于公引纳于朝即日罢退高安侯董贤转漏之间忠防輙建纲纪咸张绥和元夀再遭大行万事毕举祸乱不作辅朕五年人伦之本正天地之位定钦承神祗经纬四时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天下和防大众方辑诗之灵台书之作雒镐京之制商邑之度于今复兴昭章先帝之元功明着祖宗之令德推显严父配天之义修立郊禘宗祀之礼以光大孝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渐化端冕奉珍助祭寻旧本道遵术重古动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于神明祖考嘉享光耀显章天符仍臻元气大同麟鳯龙众祥之瑞七百有余遂制礼作乐有绥靖宗庙社稷之大勲普天之下惟公是頼官在宰衡位为上公今加九命之锡其以助祭共文武之职乃遂及厥祖于戯岂不休哉

遗诏

皇帝仁惠无不顾哀毎疾一发气輙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

两汉诏令卷十二

西汉诏令后序

西汉诏令凡四百一章旧西汉文所载尚多阙略吴郡林德祖虙实始采括志参之本纪断章析简掇之无遗方荟蕞在纸未遑诠録间以示余余因取其具藳以世次先后自高祖至平帝人别为篇又差攷嵗月纂而成书且叙其末曰古之盛王与道为一故其酬酢之间理言遗事皆足以为万世法是以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而书之所自唐虞夏商周上下千数百载间而存则今之五十八篇而巳由秦汉以来置学官弟子诵説硏究至有白首没身莫能诣其极者大哉王言盖圣人之防表也自五十八篇而后起衰周至五代之末又千数百载间其为诏令温醇简尽而犹时有三代之遗法者唯西汉为然其进退美恶不以溢言没其实其申饬训戒皆至诚明白节缓而思深至丛脞大壊之余其施置虽已不合古道当人心然犹陈义恳到雍容而不迫此其一代之文流风未泯顾犹不可及又况文实兼盛哉昔者文中生以圣人之重自任廼始断自七制之主列为四范以续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然其书世不传莫得而述故备载如彼德祖以学行名搢绅方将以文词为时用方今昭回之章丝纶之美固以轹絶中古陋汉唐而莫称是书也虽未能比唐虞夏商周之隆庶其或者亦足为王言之斧藻尚书之鼓吹云大观三年嵗次已丑十月壬申朔信安程俱叙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刘昫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张廷玉
  ●卷一百八十八·徐梦莘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七·朱国祯
  第二二六切结状光绪十四年二月初十日一一五○八--五·佚名
  一一〇 北京大学·周作人
  七六 台门的败落·周作人
  《今生今世》序言·胡兰成
  六 办杂志 译小说·许寿裳
  陆襄传·姚思廉
  王珍国传·姚思廉
  张建封传·刘昫
  梁纪五 高祖武皇帝五天监十八年 (己亥、519)·司马光
  卷二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二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九古今体八十九首【丙寅一】丙寅元旦摄提首纪月惟寅一岁甄陶物两春应律璿枢临太乙膺图珠斗奉元辰庆烟糺缦笼青琐淑景和誾丽紫宸王会千官锵剑佩敷予膏泽万

  • 卷二十七·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七     休宁孙默编王士祯衍波词上盖闻之弇州曰花间者世说之靡也草堂者文选之变也而余以为不然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是昌谷之靡也草堂音协

  • 卷五百十一 列传二百九十八·赵尔巽

      ◎列女四   长山铺烈妇 胡二妻 唐之坦妻曹李岸妻焦 方引耍妻毛 林其标妻韩 冯云勷妻李 曹邦杰妻张 林守仁妻王 张四维妻刘 李长华妾吴 周兆农妻王 陈国材妻周 吴廷望聘妻池 李正荣聘妻霍 项起鹄妻程于某妻蔡

  • 卷之二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敘·高廷瑶

    今之稱愛民者曰好官好官何盡心焉而己何謂盡心視民之困苦冤抑如身受為之甦其困乎其冤使民各得其所而已雖然疇不願做好官而盡心恆難者利誘之而心移威脅之而心懾於是心有所顧惜而不能盡者多矣故欲做好官必自盡心始欲盡心

  • 今献备遗卷三十六·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邹智邹智字汝愚四川合州人也年十二能文章登成化丁未进士选庻吉士孝皇朝御史汤鼐当侍班纠仪智造其私第告曰祖宗朝御史纠仪得面陈政务得失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之情所由间隔不通也公以言官奏对幸值大政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五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王莽篡汉王莽居摄元年春正月王莽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大射养老之礼 三月己丑立宣帝孙为为皇太子号曰孺子婴广戚侯之之子也年二歳托以为卜相最吉立之尊皇后曰皇太后 以王舜为太傅左辅甄丰为太阿右拂甄

  • 汉高帝·苏辙

    高帝之入秦,一战于武关,兵不血刃,而至咸阳。此天也,非人也。秦之亡也,诸侯并起,争先入关。秦遣章邯出兵击之。秦虽无道,而其兵方强,诸侯虽锐,而皆乌合之众,其不敌秦明矣。然诸侯皆起于群盗,不习兵势,陵藉郡县,狃于亟胜,不知秦之未可

  • 卷一八·邱濬

    ▲择民之长 《周礼》:大司徒施教法于邦国(外而邦国)、都鄙(内而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 第十五章 10·辜鸿铭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傻人殆。”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颜渊)问,帝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制度来治理国家?孔子回答:“可以使用夏朝的历法;引用殷朝的马车使用制度;

  • 卷三十五·吴澄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三十五    元 吴澄 撰学记【记古者建学教人之事】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衆就贤体远足以动衆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謏音小闻去声】【发与内则发虑同虑谓心所计画

  • 成公·成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

  • 卷六十·佚名

    △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五善现,过去布施波罗蜜多。过去布施波罗蜜多空。未来布施波罗蜜多。未来布施波罗蜜多空。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现在布施波罗蜜多空。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过去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 第一(元本三卷今为八卷故安此题)·宗鉴

    释门正统第一(元本三卷今为八卷故安此题)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世尊本纪诸佛应世。并有体用三身。一曰清净法身。体也。梵语毗卢遮那。此曰徧一切处。二曰圆满法身。亦曰胜应。亦曰尊特。梵语卢遮那。此曰净满(自报)。亦曰

  • 第四十八章 六王章·佚名

    &hellip;&hellip;彼易得要品建住院,又罗质尼提波伽[精舍]亦施与法喜部。(一)彼[王]于摩诃内多提波提伽[精舍]设境界,施于彼等寇多瓦多地方之提婆沙伽村。(二)彼于摩诃陀罗村建名加丹波构那[精舍],同于提婆利村建造吉利乌哈那伽罗精舍

  • 涧泉日记·韩淲

    三卷。南宋韩淲撰。韩淲字仲止,号涧泉,家世居开封雍丘,后徙信州上饶。参政韩亿后裔,吏部尚书韩元吉之子。韩淲淲生平事迹不详,唯戴复古《石屏集》有 “挽韩仲止”诗云:“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隐居溪上宅,清酌涧中泉。慷慨

  • 灵宝净明院行遣式·佚名

    署“净明院嗣演教师周真人编”。述仙府公文格式。

  • 大方等陀罗尼经·佚名

    凡四卷。北凉法众译。又作方等檀持陀罗尼经、檀持陀罗尼。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佛应文殊师利之请问,说诸种陀罗尼功德。分初分、授记分、梦行分、护戒分、不思议莲华分等五部分,详明修忏行道、灭罪增寿、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