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完颜元宜之变

海陵天德元年冬十二月,以完颜元宜为兵部尚书。元宜本名阿里,一名伊德讷,本姓耶律氏。父慎思,天辅七年,宗望追辽主至天德,慎思来降,且告夏人以兵迎辽主,将渡河去。宗望移书夏人,谕以祸福,夏人乃止。赐慎思完颜氏,官至仪同三司。元宜便骑射、善击球。皇统元年,充护卫,累迁额勒本群牧使,入为武库署令,转符宝郎。至是,海陵篡立,擢兵部尚书,复姓耶律氏。

正隆六年秋九月庚寅,南侵宋,以元宜为神武军都总管。先是,元宜由尚书出为节度使,历顺义、昭义二军,再入为兵部尚书、劝农使,从军以本官领都总管。诏以大名路骑兵万余益之。前锋渡淮,拔昭关,遇宋兵万余于柘皋,力战却之。至和州,宋兵十万来拒,元宜麾军力战,抵暮而罢。宋人乘夜袭营,元宜击走之。黎明追及宋军,斩首数万,以功迁银青光禄大夫。海陵增置浙西都统制,使元宜领之,督诸军渡江,佩金牌,赐衣一袭。是时,世宗已即位于辽阳,军中多怀去就。海陵军令惨急,亟欲济江,众思亡归,决计于元宜。明安唐古乌页曰:“前阻淮渡,皆成擒矣!比闻辽阳新天子即位,不如共行大事,然后举军北还。”元宜曰:“待王祥至,谋之。”王祥者,元宜子,为骁骑副都指挥使,在别军,元宜使人密召之。既至,遂约诘旦卫军番代即行事。元宜先绐其众曰:“有令,尔辈皆去马,明日渡江。”众皆惧,乃以举事告之,皆许诺。

冬十月乙未黎明,元宜、王祥与武胜军都总管图克坦守素、明安唐古乌页、穆昆鄂勒博、罗索、温都长寿等率众犯御营。海陵闻乱,疑宋兵奄至,揽衣遽起,箭入帐中,取视之,愕然曰:“乃我兵也。”大庆善曰:“事急矣,当出避之。”海陵曰:“将安往?”方取弓,已中箭仆地。延安少尹纳哈塔鄂勒博先刃之,手足犹动,遂缢杀之。骁骑指挥使大磐整兵来救,王祥出语之曰:“无及矣。”大磐乃止。军士攘取行营服用皆尽。乃取大磐衣巾,裹其尸焚之。遂收李通、郭安国、图克坦永年、梁珫、大庆善,皆杀之。元宜行左领军副大都督事,使使者杀太子光英于南京。诸军北还。

世宗大定二年春,元宜入见,拜御史大夫,诏以高桢勉之。未几,进平章政事,封冀国公,赐玉带、甲第一区,复国姓。往泰州规措契丹事。元宜使忠勇校尉李荣招斡罕,被害,诏追赠荣官四阶。未几,契丹平,元宜还朝,奏请益诸群牧铠甲,从之。复请益临潢戍军士马,诏给马六百匹。久之,罢为东京留守,乞还所赐甲第,许之。赐以袭衣、吐鹘、厩马、“海东青”鹘。寻致仕,卒。遣使致祭,赙赠甚厚。

子萨尼雅布,官符宝祗候,世宗令还本姓。大定十一年,尚书省奏拟纳哈塔鄂勒博除授,帝曰:“昔废海陵,此人首入杀之,人臣之罪,莫大于是,岂可复加官赏?其世袭穆昆,姑听仍旧。”十八年,济噜海上言:“凡为人臣,能捍灾御侮者,宜录用之。今弑海陵者,以为有功,赏以高爵,非所以劝事君也。宜削夺,以为人臣之戒。臣在当时亦与其党,如正名定罪,请自臣始。”帝曰:“济噜海自请其罪以劝事君,此亦人之所难。”使充赵王府祗候郎君。

猜你喜欢
  杂传第三十五·欧阳修
  卷六十六·毕沅
  卷五十九 后秦録七·崔鸿
  东都事略卷九十·王称
  卷八·杨士奇
  稽古录卷二十·司马光
  稽古録卷一·司马光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纪昀
  卷之七十·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阿桂
  卷一百十三·司马迁
  杨炎传·欧阳修
  来知德传·张廷玉
  卷一百三十四·雍正
  卷第六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世模·唐圭璋

      世模字范。与张孝祥交游。绍兴三十年(1160)卒。   瑞鹧鸪   席上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   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搔头。   晴云片雪腰支袅,晚吹微波眼色秋。   清露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

  • 提要·安磐

      (臣)等谨案颐山诗话一巻明安盘撰盘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讹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于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

  • 惜香乐府卷九·赵长卿

    南乡子楚楚窄衣裳。腰身占却,多少风光。共说春来春去事,凄凉。懒对菱花晕晓妆。闲立近红芳。游蜂戏蝶,误采真香。何事不归巫峡去,思量。故来尘世断人肠。南乡子月转水晶盘。楼上初闻一鼓残。又是去年天气好,栏干。风动梅梢

  • 卷十五·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十五苏寓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独坐理戎行,安边策最长。霜台雷电振,云汉翼箕张。决策威千里,除妖静一方。林峦开罨画,泉石韵宫商。戍罢泾川外,烽闲句水阳。肃清淮海后,谁不咏时康。 【见嘉庆十一年刊洪

  •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佚名

    四二九 广西巡抚吴虎炳奏遵旨查明实无应留应还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广西巡抚臣吴虎炳跪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六月廿三日钦奉谕旨,令总裁等查检应发还各书,开单行知该督抚,酌委便员赴翰林院领回,给还本家,永远珍藏

  • 卷六十七·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六十七 唐 张守节 撰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史记六十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顔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子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僻【音癖】参也鲁

  • 董宋臣传·脱脱

    董宋臣,是理宗朝宦官。淳..中,他由睿思殿祗候特转为横行官。宝..三年(1255),兼任干办佑圣观。侍御史洪天锡弹劾他,皇上没做答复,洪天锡获罪,降为大理少卿。开庆初年,大元兵驻屯江上,京城恐慌。董宋臣赞成皇上迁到宁海军,签判文

  • 一个老战兵·沈从文

    当时在补充兵的意义下,每日受军事训练的,本城计分三组,我所属的一组为城外军官团陈姓教官办的,那时说来似乎高贵一些.另一组在城里镇守使衙门大操坪上操的,归镇守使署卫队杜连长主持,名份上便较差些.这两处皆用新式入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七·佚名

    通謚節愍諸臣(中)兵部尚書長興伯吳昜,吳江人;初為史可法監軍,徵餉江南。後募兵屯長白蕩,師敗被獲,死。父承緒,投水死,妻沈氏及女亦殉(見明史及輯覽)。監紀推官江天一,歙縣人;金聲門人。與聲舉兵,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江山知縣方

  • 十六、释鱼·佚名

    鲤。 鳣,鰋鳀。 鳢。 鲩。 鲨,鮀。 鮂,黑鰦。 鳛,鳅。 鲣,大鲖,小者鮵。 魾,大鳠;小者鮡。 鰝,大虾。 鲲,鱼子。 鱀,是鱁。 鱦,小鱼。 鮥,[1234]鲔。 鯦,当魱。 {列鱼},鱴刀。 鱊鮬,鳜鯞。 鱼有力者,[1234]。 魵,虾。 鮅,鳟。 鲂,魾。 [12

  • 卷二十·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   宋 程公说 书二厯书第二庄公元年戊子【气余二千 归余八万七 千朔余二千四一十  二七百四十  一百三十】正月癸亥大【一壬辰冬】   闰月癸巳小二

  • 卷六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八庄公元年考异永懐堂注且别于内女也于作于下女于同释文鄑子斯反【四叶】元文斯作斳疏始念之也【四叶左六行】宋板念作人谨按作人为是谷梁传注始

  • 春秋左传小疏·沈彤

    呉江沈彤撰隠公元年经春王正月 书王正月乃列国史官记事之常法否则嫌于不禀正朔矣周时月并改而此不去王春者春天时不可系于王也然王在春下正上则时月亦兼统之古书法有如此者郑伯克段于鄢 段固强大隽杰而以出奔共未见

  • 卷十一·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一    明 夏良胜 撰九经之义【敬大臣 体羣臣 子庶民】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朱熹曰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圣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臣良胜曰干之道易知也

  •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佚名

      世亲菩萨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说一切有部)    世亲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分别界品第一(四十四颂)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

  • 阴翳礼赞·谷崎润一郎

    《阴翳礼赞》是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创作的随笔,发表于1933年底至1934年初。 打破常规的再认识造就了具有反抗性的主体性的重生,使得“阴翳”这一概念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因此,这一审美的升华,以作者自己的知觉、情感以及判

  • 明道编·黄绾

    明学者黄绾撰。黄绾(1480~1554),字宗贤,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早年宗程朱理学,后转向王阳明心学,晚年又批评王学。其子黄承德将其所撰《久庵日录》八卷与学生听讲所记《习业录》四卷合并为十二卷,总名《明道编》。今

  • 一髻尊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略称一髻尊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首述持诵真言之十种利益及四种果报,次说三种陀罗尼、七日作坛灌顶法、坛法、护摩、根本印等,并详载结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