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十六

宰相十六 罢免二

王钦若罢相除太子太保归班制天禧三年六月甲午

门下。承弼之臣。寄任尤重。所以运动枢机。感会于天人。镇静邦家。亲附于黎献。苟或显膺柄用。寖历岁时。宜有均劳。式昭同德。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王钦若。才术精敏。机虑研深。擢秀儒科。飞名俊域。早由慎柬。历践荣途。顾待非常。宠灵殊等。枢庭任职。常参帷幄之谋。台席代工。遂委燮谐之寄。载司衡轴。能率典彝。言念勤庸。俾谐优逸。命傅储禁。聿隆表仪。无忘壮猷。往践厥位。可太子太保归班。

寇准罢相太子太傅归班封莱国公制天禧四年六月丙申

王者倚注相臣。必举畴咨之命。体貌旧德。乃推优协之恩。惟望实以素隆。在眷怀而斯厚。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上谷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二百户、食实封三千七百户寇准。宏材博达。敏识周通。久于践扬。茂著风采。尝内干于机密。亦出总于蕃宣。气序屡更。宠任尤重。洎再谋于揆政。实专委于国权。恪居枢会之司。益显勤劳之志。矧以诏令所出。朝廷式瞻。既久洽于和平。亦重烦于蓍艾。爰加霈渥。俾解鸿钧。升宫傅之崇资。启国封于宁宇。仍移美号。益表隆恩。于戏。辅相之宜。邦之攸赖。用舍之际。朕安敢私。往践厥官。毋忘恭顺。可特授太子太傅归班、制封莱国公、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翊戴功臣、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丁谓罢相授户部尚书归班制天禧四年十一月戊辰。辛巳。遣入内都知张景宗副都知邓守通传诏。送谓赴中书。依旧视事。

朕慎重名器。眷待钧衡。矧首领于谟明。固常加于体貌。黜陟之际。典章系焉。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济阳郡开国公丁谓。粤自儒流。夙逢嘉会。备更重职。素有能名。参宰辅之告猷。陟斋坛而授律。来朝丹陛。再列近司。亟正枢庭。遂冠台衮。朝夕纳诲。方深于倚毗。宠辱若惊。宜循于轨范。遽致周列。面兴训辞。实骇予闻。有伤国体。俾解调元之任。尚居显列之崇。汝惟钦哉。荷此申警。可户部尚书归班。

李迪罢相授户部侍郎归班制天禧四年十一月戊辰

衡轴之司。栋干攸寄。所以昕夕延见。动静咨访。苟爽民瞻。必伸朝宪。金紫光禄大夫、行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迪。策名殊等。奋迹亨涂。亟擢隽于深严。极为儒之荣遇。未踰一纪。参预近廷。勤力自强。能名亦著。采其懿望。宾于东朝。载陟台阶。是司大柄。宜尊礼范。用镇时风。当旅对之扬廷。忽抗言而兴愤。骇予闻听。厥有彝章。爰罢宰司。式存宽典。尔惟循省。无益悔尤。可户部侍郎归班。

丁谓罢相谪太子太保分司西京敕乾兴元年六月

上宰之司。财成于百度。大臣之举。稽正于四方。其或理道有亏。修身寡慎。比周非类。玷辱具瞻。当我至公之朝。难居鬷假之令。具官丁谓。夙承委遇。遂极显荣。而罔念图猷。密交孽寺。致山园之擅易。曾靡敷陈。形简札以潜通。备彰款昵。私营器用。窃役工徒。证左甚明。违辟斯显。宜从黜免。用肃群伦。俾降秩于春坊。仍分曹于洛邑。犹存进退之礼。且示含容之怀。噫。戚实自贻。智不虑远。未为窜谪。无忘省循。可降授金紫光禄大夫、守太子太保、分司西京。

张士逊罢相出知江宁府制天圣七年二月丙寅

入干万机。以总代天之职。出倡九牧。以宣美俗之风。维时辅弼之贤。迭为朝廷之任。其颁明制。以告治庭。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特进、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张士逊。识用冲深。器怀沈远。早从朝路。既陪东学之游。肆翼天飞。遂正中阶之列。秉节在位。宣劳有年。念经邦务之烦。庸寄藩符之佚。天台之峻。司寇帅于五刑。泽国之饶。秣陵都于一会。载更显序。往布宽条。于戏。君之遇臣。要始终而尽礼。下之报上。无出处而或渝。允迪乃休。以服朕命。可特授刑部尚书、知江宁府、兼管内劝农使、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

张士逊罢相刑部尚书知江宁府制与实录不同重载于此

万机之会。任切于国钧。六官之卿。秩崇于朝著。惟出处之更践。表恩礼之周隆。仍委翰垣。益彰眷遇。推忠协谋佐理功臣、特进、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张士逊。中和夷粹。乐易敦方。蕴智用以惟精。蔼德名而逾劭。夙因时选。荐著官成。朕曩在藩储。宾延儒彦。振春华之望。久侍于铜楼。参昼访之谋。旋升于丹地。逮于缵嗣。弥厚宠嘉。擢从近枢。对执魁柄。聿茂虔恭之节。载申叶赞之谋。以其自列弼臣。预闻机事。便蕃左右。贸易岁时。备观陟恪之勤。式示褒优之旨。天台之峻。司寇率于五刑。泽国之饶。秣陵处乎都会。俾迁华序。往布宽条。资息偃以攸宁。赖抚绥而有谧。于戏。君臣之义。期笃于初终。台宰之司。攸深于体貌。解其重务。服在大僚。不亦美欤。无忘钦率。可特授刑部尚书、知江宁军府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封、勋、食实、如故。

王曾罢相知兖州制天圣七年六月甲寅

朕绍膺丕绪。临抚群元。内资辅弼之良。外倚蕃宣之重。君臣之遇。出处攸同。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太原郡开国公、食邑六千户、食实封二千三百户王曾。学洞圣机。识穷物表。早冠伦于多士。荐宣力于先朝。逮予缵承。尤所倚属。爰定谋于枚卜。遂擢寘于冢司。眷言灵宫。总在宰职。追惟文考之奉。具有列圣之祠。妖焰挻灾。一夕而既。俾纾劳于鼎路。且赋政于师垣。矧惟累牍之陈。时乃素怀之遂。于戏。事君尽礼。维旧德之靡违。观过知仁。亦至公之难废。勉膺明命。往惟钦哉。可特授依前行吏部尚书、知衮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及管勾兖州仙源县景灵宫太极观公事、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翊戴功臣。

吕夷简罢相授使相判澶州制明道二年四月

门下。我国家钦崇宝命。抚育绵区。必求绝俗之才。以副经邦之寄。其有久居政府。夙冠台司。著绩用以滋多。执谦冲而愈甚。俾遂蕃宣之志。用均劳逸之宜。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东平郡开国公、食邑八千户、食实封三千三百户吕某。道本中和。行存端厚。早负弥纶之业。每彰优裕之声。尹正邦畿。继闻善治。参裨宰府。屡进忠言。逮膺命相之求。弥显致君之略。动遵旧典。静守常规。山甫保躬。不违明哲。弱翁行事。罔失便宜。岁月逾深。谋猷益著。以至刊修诏令。裁成国书。营缮宸居。弼谐缛礼。事光简策。名播华戎。何宠利之不居。惟恬和而是务。斯用升节旄于近镇。视帝傅之崇资。并增采邑之封。仍改褒功之号。俾临巨屏。用示优恩。于戏。入辅出藩。尽贤人之美事。进礼退义。协圣典之格言。服我徽章。无忘励翼。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充武胜军节度、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判澶州军州事、管内河堤劝农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翊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

张士逊罢相判河南府制明道二年十月戊午

辅相之官。盖专国政。蕃宣之寄。以牧民彝。惟逸劳之是均。岂出处之为异。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二百户、食实封三千五百户张士逊。学贯通变。行笃忠沈。傅羽翼于初潜。契股肱之一德。秉节据正。允蹈忠臣之风。经事造微。能成天下之务。宠至而心益戒。望高而气愈冲。宜升揆路之华。听守留都之重。于戏。文昌百僚之长。既属于老成。洛邑四方之中。寔资于保治。往绥厥位。以服予恩。可特授尚书左仆射、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群牧劝农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

张士逊罢相授使相判许州制士逊以左仆射罢告射坐杨崇勋□□改命使相衔当新除左仆射乃用旧衔设

门下。上相之文。炳太微之右。诸侯之秩。分列土之封。傥全德之著称。则兼荣而咸事。畴兹硕望。诞布湛恩。告于王庭。光斯阃寄。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特进、行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九千二百户、食实封一千五百户张士逊。言成轨范。气禀中和。行积厚而表伦。文含英而华国。夷险一致。出入三朝。自朕主鬯之辰。资乃为宾之助。洎历枢衮。逮授麾旄。入居台阶。雅为邦柱。锡尔爵秩。车与服而以庸。冠乃崇公。名将实而相辅。总因山之卜吉。行舍爵而策勋。谦引居多。寅恭可亮。是用付之将钺。兼以鼎司。殿襄汉之巨藩。加圭辕之常赋。饰之美号。重以维师。简自朕心。协兹耆德。于戏。注安危之意者。在乎所任。被富贵之崇者。戒乎执规。况夙践于要司。今复更于剧委。往服丕训。永保令猷。可特授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襄州诸军事、行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襄州管内节度处置等使、判许州军州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管勾开治沟洫河道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主者施行。

李迪罢相进刑部尚书知亳州制景祐二年二月戊辰

朕统临寰区。审求辅相。倘式昭于物议。难久处于台司。宜告在廷。俾从罢秩。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百户李迪。早逢昌会。式展嘉猷。尝参护于储宫。遂延登于政路。乃姻联之内。险诈相朋。靡先事而上言。颇为臣而有隐。岂可更居衮职。以肃朝章。且出守于便藩。尤加荣于宪部。仍陪多赋。以礼旧臣。于戏。其代天工。当绝近私之蔽。乃心王室。毋怀去任之嫌。往而省思。尚克祗服。可特授刑部尚书、知亳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仍改赐推忠保德翊戴功臣。

吕夷简罢相判许州制景祐四年四月甲子

持衡宰路。以裁万化之宜。授节斋坛。以总元戎之略。岂出入之有异。盖劳逸之是均。爰择刚辰。诞告列位。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申国公、食邑一万二千户、食实封四千九百户吕夷简。黄中通理。明允笃诚。克肩一心。以广庶绩。佐时论道。十有六年。顷从价藩。还冠台席。方兹倚赖。同底治平。而岁期之间。囊封十上。愿解要剧。以图便安。宜加将钺之崇。兼视师垣之贵。褒功益赋。崇示宠休。于戏。中外迭居。莫如将相之重。终始一节。实契君臣之知。勉率训词。益宣令问。可特授检校太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陈州刺史、充镇安军节度、陈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判许州、兼堤堰桥道劝农使、及开治沟洫河道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守正忠亮翊戴功臣。

王曾罢相授大资政判郓州制同前

朕绍膺丕构。统御庶邦。用览万几之繁。并建四辅之职。其有久任国事。屡奏囊封。宜解近司。用昭美志。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沂国公、食邑一万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千八百户王曾。诚存方格。识蕴精微。感遇先朝。践扬膴仕。逮缵承于大绪。寻擢正于台衡。实赖嘉谋。共熙庶绩。顾闵劳于政路。宜钧逸于藩符。进长中台之班。兼荣秘殿之职。褒功易号。疏邑陪封。式是茂恩。以复优顾。于戏。仪刑百辟。协宣左右之劳。体貌大臣。务全进退之礼。往祗明命。姑徇私怀。可特授行尚书左仆射、充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同群牧使、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仍赐推诚保德崇仁守正协恭忠亮翊戴功臣。

宋大诏令集卷第六十七

宰相十七 罢免三

王随罢免建节制宝元元年三月戊戌

秉钧之府。既咨上宰之谋。经武之才。亦仗元戎之略。式颁明制。诞告外廷。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脩国史、上柱国、琅琊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四百户、食实封一千户王随。器业宏深。才猷敏达。自赞襄于衮职。旋总领于星枢。简于朕怀。付以魁柄。繇厉精而宣力。久结疾以愆和。叠上奏函。恳辞政路。谦徽滋至。夷退可嘉。靡欲机务之烦。重劳耆旧之德。是用择于近屏。建以高才。兼荣台铉之司。仍视师臣之秩。于戏。辞隆释重。聊遂于素怀。味道养恬。勉绥于吉履。祗服渥命。益宣令猷。可特授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曹州诸军事、曹州刺史、充彰信军节度、曹州管内处置观察等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

陈尧佐罢相建节判郑州制同前

亮采奋庸。方委持衡之重。避荣逊宠。宜推从欲之私。诞举徽章。孚告列位。推忠协谋佐理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頴川郡开国公、食邑五千户、食实封二千户陈尧佐。冲和挺质。懿厚脩身。视履存乎时中。力学采乎古始。内外更践。滞荣相参。间自近司。出临巨屏。载图旧德。擢正中阶。协调台鼎之和。对掌神机之务。遽因灾异。继有奏陈。援汉家赐策之文。徇申伯于蕃之志。屡形诏谕。固执确衷。仍疏宠于斋坛。俾兼荣于将绂。陪京右地。姑以优。于戏。君子得进退之宜。用符于终吉。大臣无出处之间。要尽于一心。往阜吾民。实均于倚。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充淮康军节度、蔡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判郑州军州、兼管内河堤劝农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

张士逊致仕制康定元年五月壬戌

秉钧当国。进以仪于官师。告老于朝。退以厚于风俗。去就以礼。古今所难。宜推高怀。诞布列位。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脩国史、上柱国、邓国公、食邑一万二千户、食实封五千一百户张士逊。志尚恬约。器涵冲深。逮事真朝。参辅朱邸。忠嘉一节。夙夜无渝。导命枢庭。慎翊万微之要。调元宰路。翕宣庶政之和。乃恳上于印章。愿退休于田野。载旌茂节。以傅龙光。用居师臣之班。仍恢国土之胙。岁时之会。朔望以朝。恩数便蕃。实出朕意。于戏。功成身退。盖本道家之常。宪老乞言。尚希惇史之益。往绥德履。俾介寿期。可特授太傅致仕、进封邓国公、加食邑七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守正功臣。宜朝朔望及大朝会。并缀中书门下班。

吕夷简守太尉加恩制庆历三年九月戊辰

同寅协恭。和衷则帝谋遂远。功成名遂。身退乃天道之常。眷言耆哲之臣。屡形高尚之请。特推异数。以示群伦。推诚保德宣忠亮节崇仁协恭守正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监脩国史、守司徒、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许国公、食邑一万八千六百户、食实封七千三百户吕夷简。当世杰才。为国重器。逮自圣考。服在迩联。肆予冲人。延登上宰。出入中外。勤劳夙宵。间以几务之烦。寖婴疾恙之剧。恳陈封奏。愿解钧衡。拒之再三。确然不已。姑循靖退之节。以厉恬淡之风。于戏。臣享全名。得进退之道。君明大义。贵终始之恩。并保至和。以终遐寿。可特授守太尉致仕、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宜朝朔望及大朝会。并缀中书门下班。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晏殊罢相工部尚书知颍州制庆历四年九月庚午

夫乾台之任。鼎足承君。奋时谟明。均国休戚。朕既不敏。委政辅臣。冀成断金之情。以济涉渊之惧。苟昧兹道。畴为协恭。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上柱国、临淄郡开国公、食邑一万五百户、食实封三千一百户晏殊。夙有雅才。被遇文考。实参储采之选。因附天鳞之华。程其器能。与我朝柄。或间守屏翰。或主领剧烦。比缘枢省之劳。遂正冢司之总。属边埸日骇。调攘烦兴。老师留屯。旰食焦虑。而罔念艰疚。颇图晏安。广营产以殖私。多役兵而规利。致乃公论。达于予闻。永惟宰辅之方。思全进退之礼。俾上机政。改秩冬官。仍委州邦。且迩京邑。于戏。承弼未验。罢免所宜。眷旧人之弗忘。匪至公之获已。当体恩遇。毋怠省循。可特授行工部尚书、知颍州军州事、管内劝农使、管勾开治河道事、散官、勋、封、食邑、食实封如故。

杜衍罢相进左丞知兖州制庆历五年正月丙戌

天子不正责之辅。三公无备惟其人。其有师表百僚。践更二府。虽夙夜之匪懈。眷春秋之已高。以至公而升。以至公而退。宜作明命。以告大庭。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尚书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三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杜衍。夙以盛明。历于膴仕。孤风足以镇浮俗。远识足以造机微。若时奋庸。亦既滋久。烦以蕃宣之绩。入参帷幄之畴。嘉尔奉职之勤。助予厉精之治。而自居鼎辅。靡协岩瞻。颇彰周比之风。难处咨谟之治。顾群议之莫遏。岂旧劳之敢私。文昌纲辖之资。曲阜麾持之寄。俾特膺于出守。仍改赐于褒功。当体素怀。尚祗优数。于戏。公台之位。本上代于天工。岳牧之臣。亦下及于民泽。往帅乃职。厥惟钦哉。可特授行尚书左丞、知兖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管勾兖州仙源县景灵宫太极观公事、改赐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仍放辞谢。

章得象罢相授使相判陈州制庆历五年四月戊申

朕稽载籍之明训。见君臣之大方。进惟尽忠。既勤夙夜之力。退必由礼。将笃始终之恩。矧兹师尹之臣。久处岩廊之地。屡陈恳素。祈解钧衡。爰以刚辰。告于列位。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亮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昭文馆大学士、监脩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八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八百户章得象。器怀中裕。风度外高。遍历仕涂之华。雅通治道之要。自进登于宰席。仍总决于枢庭。有经远之术可以怀异俗。有厚生之功可以阜齐民。方隆嘉靖之风。益赖耆明之德。而乃慎持谦节。确避宠名。既谅由衷之言。莫留俞往之命。俾将牙之分阃。仍相绂之仪朝。虽徇雅怀。岂忘厚遇。于戏。义形许国。固出处之一心。材足济时。自文武之兼用。勉绥贤履。茂对邦休。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行陈州刺史、充镇安军节度、陈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判本州事、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守正忠亮翊戴功臣。

贾昌朝罢相使相判大名府制庆历七年三月乙未

丞相之任。方国是毗。入以赞国之万机。出以副邦之九牧。中外更处。靡有间然。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常山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食实封六百户贾昌朝。敏识造机。冲器贯道。自参□于朝路。颇宣力于王家。以至讲道露门。代言西省。正尹畿甸。执法台端。绰有诤臣之风。居稔良肱之赖。乡与谋于柄府。旋进斡于斗枢。遂旌乃庸。联陟上下。夙夜一致。勤劳百为。览剡奏之累陈。嘉抗怀之莫抑。其领元帅之节。仍兼丞相之章。出殿留都。且迩还服。易上公之美号。陪旧食之真封。褒是宠光。副我眷赖。于戏。公槐鼎铉。既极岩廊之崇。齐钺路车。更分方岳之寄。恩礼之重。其有拟乎。可特授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邓州诸军事、行邓州刺史、充武胜军节度使、邓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

陈执中罢相除兵部尚书知陈州制皇祐元年八月辰戌

宰物调元。久属三台之老。阜名宣化。亦系四岳之良。爰以明伦。告于列位。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尚书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八百户、食实封一千四百户陈执中。方厚特立。敏强内融。谔谔昌言。率皆社稷之计。琅琅治行。遂蔼搢绅之闻。逮登秉于政几。寔罄输于忠力。向以河防溃溢。民版流移。露章上陈。恪守不易。用是躐进省坐之秩。择守辅蕃之封。顾于旧臣。岂易忘德。于戏。君臣之际。惟大义之是先。出处之间。要令名之所保。姑循素欲。其谅菲怀。可特授行兵部尚书、知陈州、仍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翊戴功臣。

宋庠罢相进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加恩制皇祐三年三月庚申

君臣谋国。本同体以协心。朝廷遇贤。岂重内而轻外。虽在倚毗之重。且均劳逸之宜。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广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九百户宋庠。性禀融明。行推沉厚。温如清庙之器。挺然大厦之材。达于在邦。敏而好古。而自参综大务。屡闻旨言。进领枢衡之司。旋升鼎轴之路。百度修举。三辰昭华。间延对而沥衷。累抗章而引谢。再加敦谕。固守靖夷。宜保治于洛师。主留司于言钥。仍峻中台之秩。兼荣秘殿之班。衍食褒功。允为异数。于戏。麟符分宠。一都之寄甚雄。天邑居中。四方之瞻是则。当勤恤隐。益励奋庸。可特授行刑部尚书、充观文殿大学士、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事、畿内劝农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崇仁忠亮功臣。

文彦博罢相进吏部尚书观文殿学士知许州制皇祐三年二月庚子

尧之四岳。出总诸侯。周有三公。外倡九牧。盖咨承弼之重。以分方镇之忧。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光禄大夫、行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上柱国、平阳郡开国公、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文彦博。气识宏深。风德高劭。才足以经世务。谟足以鬯帝猷。夙夜劳于百为。夷险蹈乎一节。荐申奏述。恳避宠荣。其听改于近司。且往临于辅郡。载嘉勤瘁。俾遂偃休。于戏。居则谐鼎味之和。行则寄国藩之宪。股肱心膂。惟体貌之所均。社稷人民。匪忠良而安属。勉祗厥服。用究乃功。可特授行吏部尚书、观文殿学士、知许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桥道劝农使、仍管勾开治沟洫河道兼同群牧事、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仍改赐推诚保德忠亮翊戴功臣。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班固
  大事记续编卷五·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一·佚名
  卷之九·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通志卷四十八·郑樵
  六五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鲍士恭等进到书籍办竣后仍给还各本家·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司马迁
  康福传·薛居正
  掌禹锡传·脱脱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司马光
  130.说实话的高允·林汉达
  125.谢安东山再起·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荣发·李渔

    〖西地锦〗(旦带副净上)夫婿看花得意,教人顿展愁眉。泥金虽到人犹滞,梦魂夜夜先归。奴家刘藐姑,自与谭郎回到故里,正好遇着秋试之期,且喜乡、会两场俱已报捷,只是未曾补官,还在京师候选。这几日求签问卜,都说他补了外缺,眼下就

  • 卷七·方夔

    钦定四库全书 富山遗稿卷七 宋 方夔 撰 七言律诗 杂兴 世奕奔趍若决河谁将独力障颓波指衣太守存唐苦循发将军负汉多薜芷不芳甘自变白圭有玷尚堪磨是非勿与时人说爲就重华述九歌 闵忠【美文天祥】 弱冠知名动紫宸两

  • 皇明诗选卷之六·陈子龙

    李雯舒章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七言古诗二薛蕙杨慎左国玑屠应峻王省曾唐顺之许应元皇甫涍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卢柟于慎行冯琦袁宏道◆薛蕙 【再见】龙虎山歌送范同年汝和○龙虎

  • 卷四百九 列传一百九十六·赵尔巽

      塔齐布毕金科 多隆阿孙寿长 鲍超宋国永 娄云庆 谭胜达唐仁廉 刘松山   塔齐布,字智亭,陶佳氏,满洲镶黄旗人。由火器营鸟枪护军擢三等侍卫。咸丰初,拣发湖南,以都司用,署抚标左营守备。以长沙守城功擢游击,署中军参将。

  • 卷六十四·宋(辽金)·蒋一葵

    【东丹王突欲】 〔辽太祖阿保机长子,史名倍,次曰尧骨,后改名德光。〕 后唐天成初,辽主灭渤海,改为东丹国,以其长子倍为东丹王,其后,述律后立次子德光。东丹王曰:“我危哉!不如适他国以成泰伯之名”。遂立

  • ●绎史摭遗卷十五·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列女列传顾母王氏(昆山顾炎武母)伯商夫人(故苏松巡抚祁彪佳配)(仲商夫人、祁氏诸妇、诸女附)史八夫人(督辅弟可经妻)女将军沈氏云英、刘氏淑英李氏(故靖南将军毛有俶配)鲍氏(故职方主事钱肃遴配)陆氏(故检讨华夏

  • 卷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卷二十二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晋中军表周制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本大国自曲沃武公以支子夺宗庄公十六年僖王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从小国之制至闵公元年晋献公始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

  • 第十一章 武学研究会·冯玉祥

    我对于满清政治不满,对于革命抱着同情,已非一日。但有了行动的决心,这是我到新民府第二年的事。那时《中日安奉铁路协约》刚签订,接着又发生了关岛问题(吴禄贞抵抗日军,其英勇义烈使我深受感动)。这些问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

  • 刘义传·欧阳修

    刘义也是一个有节操的士人。他年轻时放纵自己行侠义,酒后杀人逃亡。遇到赦免,他回来了,竟改变志向读起书来,并擅长写诗歌。他倚仗过去的抱负,不肯屈事权贵,常常穿着木屐、破衣裳。听说韩愈招纳国内的士人,他步行归附韩愈,写了

  • 四代第六十九·戴德

    公曰:“四代之政刑,论其明者,可以为法乎?”子曰:“何哉?四代之政刑,皆可法也。”公曰:“以我行之,其可乎?”子曰:“否,不可。臣愿君之立知而以观闻也,四代之政刑,君若用之,则缓急将有所不节;不节,君将约之;约之,卒将弃法;弃法,是无以为国家

  • 孟子集编卷六·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防宜若可为也【王去声○陈代孟子弟子也小谓小节也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枉尺直寻犹屈己一见诸侯而可以致王霸所屈

  • 卷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天官上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言商之建国翼翼然乃四方之中正也惟王建极以立国设六官分六职以为民极极者度也中也天生民而予之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圣人因之而制

  • 原序·王应电

    周礼传原序天地之道贞观焉而变易者五气之行也日月之道贞明焉而往来者所乗之机也帝王之治贞一焉而损益者所值之时也粤稽古羲黄而上未尝先天以开人成周而下亦不能为太古之无事故五帝不同礼三王不相沿乐而其所以贞夫一者

  • 《尸子·广泽》白话译文·尸佼

    原文:自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丘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非明益也,势使然也。夫私心,井中也;公心,丘上也。故智载於私,则所知少;载於公,则所知多矣。何以知其然?夫吴越之国,以臣妾为殉,中国闻而非之;怒,则以亲戚殉一言。夫智在

  • 卷第四·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四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不起树王罗七处於法界者问若据经唯三天有不起之言何以今言罗七处耶答据实七处皆应有不起之言经中欲显异义故只约三天说也谓初二会相邻接故不假带前此三天中人天隔越故

  • 文心雕龙译注·陆侃如

    《文心雕龙》研究专著。陆侃如、牟世金合著,分上、下两册,由齐鲁书社出版。1962年陆侃如、牟世金合著了《文心雕龙选译》上下册,译注了《文心雕龙》25篇,后来牟世金以此为基础,补译全了其余25篇,对原来的译注也进行了

  • 易汉学·惠栋

    清惠栋撰。八卷。搜集自汉至三国时期孟 喜、虞翻、京房、荀爽等人的《易》说,“采辑遗闻,钩稽考 证,使学者多略见汉儒之门径”(《四库全书总目》卷六 《经部》易类六)。汉儒治《易》多讲阴阳灾异,以卦象配 自然、人事

  • 欢喜冤家·西湖渔隐主人

    即《贪欢报》、《欢喜奇观》、《艳镜》、《三续今古奇观》、《四续今古奇观》。白话短篇小说集。题“西湖渔隐主人”著。十二回并续十二回,共二十四回,每回演一故事,都属婚姻爱情悲喜剧。如第三回“李月仙割爱救夫”,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