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李通奸佞

〔张仲轲、梁珫附〕

海陵正隆三年秋七月甲申,以吏部尚书李通为参知政事。通以便辟侧媚,得幸于海陵。累官右司郎中,迁吏部尚书。请谒贿赂,辐辏其门,海陵尝戒谕之。至是,拜参政。海陵恃累世强盛,欲大肆征伐,以一天下。尝曰:“天下一家,然后可以为正统。”通揣知其意,遂与张仲轲、马钦、宦者梁珫,近习群小辈,盛谈江南富庶、子女玉帛之多,逢其意而先道之。海陵信其言,以通为谋主,遂议兴兵南侵。

四年春二月,海陵谕宰相曰:“宋虽臣服,有誓约而无诚实。比闻沿边买马及招纳叛亡,不可不备。”遣使籍诸军并括民马,造战船于通州。

六年春正月,命参政李通谕宋使徐度等曰:“朕昔从梁王尝居南京,乐其风土。帝王巡狩,自古有之。淮右多隙地,欲校猎其间,从兵不踰万人。汝等归告汝主,令有司宣谕朕意,使淮南之民,无怀疑惧。”

二月甲寅,以李通为尚书右丞,诏曰:“卿典领缮完兵械,今已毕功,朕嘉卿忠谨,故有是命。俟江南事毕,别当旌赏。”

秋九月,自将三十二总管兵侵宋,以太保昂为左领大都督,李通副之。昂系旧将,使帅诸军,从人望,实使通专其事。海陵恐粮运不继,命诸军渡江,无以僮仆从行,闻者皆怨嗟。将至庐州,见白鹿,驰射不中。既而,后军获之以进,大喜,赐以金帛。谓通曰:“昔武王伐纣,白鱼跃入舟中。今朕获此,亦吉兆也。”时梁山泺水涸,先造战船不得进,乃命通更造之。督责苛急,将士七八日夜不得休息。坏城中民居以为材木,煮死人膏为油用之。先是,诸军发南京,将士亡归者相属于道。哈斯罕明安福寿、东京穆昆金住等始受甲于大名,即举部亡归,从者万余,皆公言于路曰:“我辈今往东京立新天子矣。”

冬十月丙午,世宗即位于辽阳,数海陵过恶数十事。会济江兵败,郎中鄂博库等入白,遂召诸将谋北归,且分兵渡江。议定,通复入奏曰:“陛下亲师,深入异境,无功而还,若众散于前,敌乘于后,非万全计。若留兵渡江,车驾北还,诸将亦将解体。今燕北诸军近辽阳者,恐有异志,宜先令其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南北皆指日而定矣。”深然之。明日,遂趋扬州,会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济江。寻为完颜元宜等所弑。都督府以南伐之计,皆通赞成之,右监军图克坦永年乃其姻戚,刑部尚书郭安国,众所共恶,皆杀之。大定二年,削通官爵,人心始快。

同党张仲轲,幼名努尔,市井无赖,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海陵引之左右,以资戏笑。海陵封岐国王,以为书表,及篡立,为秘书郎。海陵尝对仲轲与妃嫔亵渎,仲轲但称死罪,不敢仰视。又尝令仲轲倮形以观之,侍臣往往令倮褫,虽图克坦贞亦不免此。完颜布琳、大兴少尹李惇皆以赃败,海陵置之要近。伶人于庆儿官五品,大氏家奴王之彰为秘书郎。之彰睪珠偏僻,海陵亲视之,不以为亵。唐古辩家奴和尚、家奴葛温、葛鲁皆置宿卫,有侥幸至一品者。左右或无官职,人或以名呼之,即授以显阶。尝置黄金裀褥间,喜之者令自取之,其滥赐如此。宋余唐弼贺登极,且还,海陵以玉带附赐宋帝。仲轲曰:“此希世之宝,可惜轻赐。”海陵曰:“江南之地,他日当为我有,此置之外府耳。”由是知有南侵意,益务逢迎。俄迁秘书丞,转少监。海陵尝召仲轲与右补阙马钦、校书郎田与信、直长实实入便殿,侍坐。海陵与仲轲论《汉书》曰:“汉之封疆,不过七八千里,今吾国幅员万里,可谓大矣。”仲轲曰:“本朝疆土虽大,而天下有四主,南有宋,东有高丽,西有夏,若能一之,乃为大耳。”海陵曰:“彼且何罪而伐之?”仲轲曰:“臣闻宋人买马修器械,招纳山东叛亡,岂得为无罪?”海陵喜曰:“向者,梁珫尝言宋有刘贵妃者,资质丰美,蜀之花蕊、吴之西施所不及也。今一举而两得之,俗所谓‘因行掉手’也。江南闻我举兵,必远窜耳!”钦、与信对曰:“海岛、蛮越,臣等皆知道路,彼将安往?”钦又曰:“臣在宋时,尝率军征蛮,所以知也。”海陵谓实实曰:“汝敢战乎?”对曰:“受恩日久,死亦何避?”既而曰:“朕举兵灭宋,远不过二三年,然后讨平高丽、夏国。一统之后,论功迁秩,分赏将士,彼必忘劳矣。”

四年三月,仲轲死。冬至前一夕,海陵梦仲轲求酒,既觉,嗟叹良久,遣奠其墓。

马钦,幼名韩哥。尝仕宋,海陵南侵,遂召用。自贵德县令为补阙,迁国子司业。大定二年,以巧佞除名。

同时,宦者梁珫,本大白大家奴,随元妃入宫,以阉竖事海陵。性便辟,善迎合,特见宠信。旧制,宦者惟掌掖庭事。天德三年始以王光道内藏库使,卫愈、梁安仁皆以宦官领内藏,以唐庄宗委张承业为比,宦者始预政事。而珫委任尤甚,累官近侍局使。及营建南京宫室,数命珫往视工役,或言其未善,虽已成,即尽撤去。丞相张浩亦曲意事之,与之均礼。

海陵欲侵宋,珫因极言刘贵妃绝色倾国。及将发,令县君高实古贮衾褥之新洁者,俟得即用之。议者言珫与宋通谋,劝侵宋以疲敝国中。海陵抵和州,闻珫与宋人交通有状,谓之曰:“闻汝交通宋国,传泄军情。汝本奴隶,朕拔擢至此,乃敢尔耶?若至江询得实迹,杀汝亦未晚也。”又谓校书郎田与信曰:“汝面目亦可疑,必与珫同谋。”皆命执之。及被弑,珫与与信皆为乱兵所杀。

猜你喜欢
  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三·赵尔巽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王肃
  自序·顾炎武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七·孙承泽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六十二·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世家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三十七·郑麟趾
  九七、齐因燕文王丧伐取十城乃威王非宣王辨·钱穆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朱斯莆·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㑇梅香骗翰林风月·臧懋循

    ■〈亻刍〉梅香骗翰林风月杂剧(元)郑德辉撰●■〈亻刍〉梅香骗翰林风月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挺学士傲晋国婚姻 正名 ■〈亻刍〉梅香骗翰林

  • 卷三百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四刘商怨妇净扫黄金阶飞霜皎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緑珠怨从来上台榭不敢倚阑干零落知成血高楼直下看古意达晓【一作连曙】寝衣冷开帷【一作门】霜露凝风吹昨夜泪一片枕前冰哭萧抡何处

  • 卷二百九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六张南史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奕棊其後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再召未赴而卒诗一卷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稍觉征帆上萧萧暮雨【一作五两】多沙洲殊未极

  • 南归·田汉

    人物:母 女 少年 流浪者时间:现代。布景:农家门前,井,桃树。〔老母坐井栏缝衣,少年农人持钓竿,提鱼串由右侧上。少年 伯母。母啊,李大哥,钓鱼来吗?(放下衣)少年 伯母,您瞧,今天运气不错吧。母哦呀,真是,拿回去可以大吃一顿了。少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三·焦竑

      南京翰林院(掌院事講讀學士 孔目)   ◆掌院事講讀學士   翰林侍講學士周公敘墓表(高穀)   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刑公寬傳   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吳公希賢傳   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靜觀吳公墓碑(林俊)   南京翰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三【起着雍敦牂七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秋七月乙酉朔秦桧请复遣王伦及蓝公佐如金定和议且申问讳日 録司马光曽孙伋补承务郎 辛亥彗出东方 

  • 卷之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九·阿桂

    七月癸丑舒常奏言【臣】于六月初九日接准阿桂来札密订于十二十三两日各路大兵防同进攻【臣】一面饬派舍卫格罗斯喀尔两路之侍卫进财保副将常泰将常保守备饶祥等令其如期潜进一面密札永平等选派日旁官兵亦如期协攻又

  •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孔子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③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①韫(yun)椟(du):藏在匣子里、韫,藏;椟,匣子。②贾(gu):商人。③沽:卖。 【译文】 子贡说:“有一块美玉在这里,是把

  • 卷二十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二十三元 汪克寛 撰襄公下【乙靈王二卯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晉平十二齊景二衛獻二十一蔡景四十六鄭簡二十曹武九陳哀二十三文四宋平三十秦景三十一楚

  • 卷二十七·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二十七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周颂 郑谱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其作在周公摄政成王即位之初颂之言容天子之德光被四表格於上下无不覆焘无不持载此之谓容於是和乐

  • 卷十四上·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十四上    元 吴澄 撰檀弓【旧本公仪子仲之丧檀弓免焉为此篇之第一章故摘檀弓二字名篇今更定章次檀弓章虽不在篇首而篇名则存其旧云】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

  • 卷二十·范处义

    <经部,诗类,诗补传> 钦定四库全书 诗补传卷二十    宋 范处义 撰 变小雅 四月大夫刺幽王也在位贪残下国构祸怨乱并兴焉周室在位之人以贪而致残则下国之远因乱而生怨幽王曾不加恤欲无祸得乎四月次於大东之後盖

  • 人生与知觉·钱穆

    人生最真切的,莫过于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知觉。知觉开始,便是生命开始。知觉存在,便是生命存在。知觉终了,便是生命终了。让我们即根据每一个人内心的知觉,来评判冲量人生之种种意义与价值,这应该是一件极合理的事。 请先就

  • 续高僧传卷第一·道宣

      译经篇初 本传六人 附见二十七人。   梁扬都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传一(曼陀罗 木道贤 僧法 道命)   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二(梁武帝 僧朗 梁简文 僧昭)   魏北台石窟寺恒安沙门释昙曜传

  • 韵府群玉·阴时夫

    类书。二十卷。宋末元初阴时夫撰,其兄阴中夫注。草创于其父阴竹野,撰有凡例九条。初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续成于延祐元年(1314年)。 阴时夫,名幼遇,时遇,字行,别字劲弦。生卒年未详。七岁登宋宝祐九经童科,入元不

  •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佚名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

  • 无门关·慧开

    一卷。全称《禅宗无门关》。宋代无门慧开撰,弥衍宗绍编。此书体例近似《碧岩录》,辑录古来著名公案48则,如“赵州狗子”、“百丈野狐”、“俱胝竖指”、“世尊拈花”等。每一则先举出“佛祖机缘”(即公案),然后在“无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