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七
通謚節愍諸臣(中)
兵部尚書長興伯吳昜,吳江人;初為史可法監軍,徵餉江南。後募兵屯長白蕩,師敗被獲,死。父承緒,投水死,妻沈氏及女亦殉(見明史及輯覽)。
監紀推官江天一,歙縣人;金聲門人。與聲舉兵,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江山知縣方召,宣城人;聞金華被屠,封印,冠帶向北拜,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夏完淳,松江華亭人;吏部主事允彝之子。被執,送江寧,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嘉興知府鍾鼎臣,新會人;大兵至浙,自縊死(見一統志)。
巡撫金衢二府兼督學御史、加太僕寺少卿王景亮,吳江人;衢州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衢州知府伍經正,安福人;衢州破,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衢州同知(一作推官)鄧巖忠,江陵人;衢州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都督洪祖烈,吳江人;從唐王走浦城,大兵至,被執,不屈死(見福建通志)。
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馬思理,福建長樂人;大兵平福州,自縊死(見福建通志)。
懷遠知縣江振鵬,泰寧人;福建破,不食死。子白龍、懷龍同殉(見福建通志)。
中書舍人鄭羽儀,閩縣人;福建破,殉節(見福建通志)。
戶部主事劉之謙,上杭人;延標子。福建破,死於難(見福建通志)。
建陽知縣崔攀龍,臨潁人;福建破,殉節(見福建通志)。
遊擊張兆鳳,長汀人;福建破,投井死(見福建通志)。
永定守備李國英,汀州衛人;有勦寇功。城破,殉難死(見福建通志)。
處州府知府汪宗明(初名景宋),泉州人;初官戶部主事,奏繳太倉庫羨八千餘。守處日,討平山寇,家居。起兵,兵敗,投水死。仲子載殉之(見福建通志)。
守備元體中,邵武人;屢有戰功,殉節死(見福建通志)。
汜水知縣胡海定,南昌人;南都亡,走平樂,率鄉勇與黃道周師合力,戰不勝,被執不屈,死(見江西通志)。
福建督糧道參議傅雲龍,籍貫未詳;大師入漳,死焉(見福建通志)。
兵科給事中郭符甲,晉江人;建寧兵敗,身被數創,抵永春,自經死(見福建通志)。
龍溪知縣涂世名,新城人,令龍溪。大師入漳,被執,死焉。子常吉同死,僕黃薛、黃揚、王亨、蔣山殉之(見江西通志)。
閩清知縣陳其禮,西安人;城破,被執不屈,死。子龍玉、媳吳氏、婿徐應宜,皆從死。男女死者十五人(見浙江通志)。
副使知興化府事劉永祚,武進人;御史熙祚弟。嘗擒賊曾旺,有功。大兵破城,仰藥死(見江南通志)。
延平知府王士和,金溪籍,臨川人。唐王走汀州,命之居守,城將陷,從容正衣冠,閉戶投繯死(見明史及輯覽)。
新城知縣李翔,邵武人;由貢生,唐王擢為令,擒殺叛黨,邑境賴以靖。大兵破城,兵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監察御史徐伯昌,新城人;與李翔守新城,兵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漳州同知金麗澤,武進人;廉靜有為。大兵入漳,死之(見福建通志)。
巡撫江西右僉都御史曠昭,遂寧人;初棄南昌,走臨江,後退屯萬安。大兵破城,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胡夢泰,鉛山人;唐王時,奉使旋里。大兵至,夢泰傾家募士守廣信,城破,夫婦俱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廣信右僉都御史周定礽,南昌人;守廣信數月,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署都督僉事充御營總兵官胡上琛,閩縣人;唐王被執,奔還福州,從容正衣冠,與其妾劉氏同飲藥酒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員外郎萬文英,南昌人;唐王命監黃道周軍,協守廣信。兵敗鉛山,舉家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湖東道副使胡奇偉,進賢人;守廣信,兵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廣信同知胡甲桂,昆山人;會黃道周以募兵至,同守廣信。兵敗力竭,城破被執,諭降不從,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員外郎盧觀象,贛州人;在籍。贛州破,悉驅男婦大小入水,遂自沈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常寺卿兼江西左布政使管南贛嶺北道事彭期生,海鹽人;守贛州,城破,冠帶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驗封主事龔棻(一作芬),南昌人;贛州破,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贛州府學訓導加銜監紀同知程必進,松陽人;與萬元吉守贛州。城破,死之(見浙江通志)。
內閣中書龍嘉震,泰和人;楊、萬守贛州,闢為參謀。城陷,自經死(見江西通志)。
巡撫廣東監軍御史姚奇允,錢塘人;令南海,有善政。後與郭維經同援贛州,城破,肅衣冠,縊於文廟。子端,死節於柳州(見浙江通志)。
湖東道姚生文,仁和人;於贛州殉節死(見江西通志)。
贛榆知縣高瀌,膠州人;城破,衣冠自縊死(見山東通志)。
監紀推官吳世安,歸安人;事母以孝聞。與楊廷麟等守贛州,城破,死之(見福建通志)。
副總兵徐(一作劉)必達,南昌人;守吉安,與大兵戰敗,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袁州同知署府事李時興,福清人;極力守城,袁州破,自縊於萍鄉官舍,一僕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撫州同知署府事高飛聲,長樂人;黃道周督師,邀與偕守。大兵下撫州,遣家人懷印走謁唐王,而己居守;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撫州訓導桂有煃,石埭人;大兵入城,自經死(見一統志)。
萬安知縣梁于涘,興化人;能文,負大節。叛將白之裔入萬安,正衣冠,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監軍道副使孫臨,桐城人;監楊文驄軍。兵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顧錫疇,昆山人;寓居溫州江心寺,唐王命以故官督師,為總兵賀君堯所殺(見江南通志)。
署兵備僉事彭錕,寧都人;寧都圍急,與其妻李氏自縊死(見江西通志)。
雲南臨安府通判楊燧,寧都人;里居。城破,冠帶自經死(見江西通志)。
以上唐王殉節諸臣共五十三人(附入祠士民八人)。
浙江副總兵黃斌卿,莆田人;從戎有功。甲申,率舟師入援,為馬士英所沮;後在舟山,為張名振所殺(見福建通志)。
兵部郎中(一作河南道御史)朱養時,江陰人;舟山破,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部主事林瑛(一作之瑛),福建人;江用楫,蘇州人。俱舟山破,殉節死,妻皆自縊(見明史及輯覽)。
禮部主事董元,會稽人;舟山破,自縊於學宮(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主事(一作職方員外郎)朱萬年,福建人;舟山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主事顧珍,長洲人;李開國,臨山衛人。俱舟山破,殉節死;開國母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主事顧宗堯,長洲(一作寧波)人;舟山破,同母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蘇兆人,蘇州人;舟山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營繕所所正戴仲明,鄞縣人;舟山破,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鄢正畿、御史林逢經,俱永福人;並里居。邑城破,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御史王恩及,長樂人;邑城破,服毒死;妻李氏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中軍都督府左都督、義興侯鄭遵謙,會稽人;以諸生倡眾起兵,從魯王至鷺門,投海死(見明史及輯覽)。
通政使(一作通政司參議)鄭遵儉,會稽人;舟山破,殉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給事中(一作禮部精膳司員外郎)林嵋,莆田人;興化破,自縊死--一云被執下獄死(見明史)。
莆田知縣都廷諫,杭州人;興化城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海澄知縣洪有文,籍貫未詳;海澄破,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督運清察糧務江西道御史沈履祥,慈谿人;魯王監國,奉命督餉臺州,城破,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給事中陳士京,浙江人;隨魯王之閩,死於同安之鼓浪嶼(見福建通志)。
翰林院編修徐復儀,上虞人;浙東破,泣奔蹲山,投空谷以死--一云拒抗死(見浙江通志)。
江西道御史傅巖,義烏人;為朱大典監軍,大兵破金華,被執不屈,死。子齡熙、齡發死之(見畿輔通志)。
職方郎中荊本澈,丹陽人;初為溫體仁所怒,免官。後監下江軍,沒於浙東(見江南通志)。
延安推官顧咸正,崑山人;與吳勝兆通謀事洩,被執,死於金陵。二子天逵、天遴,以藏匿陳子龍,死(見江南通志)。
監軍兼攝海寧縣事俞元良,海寧人;大兵破城,與兄元禮同殉節死(見浙江通志)。
以上魯王殉節諸臣共二十六人(附入祠士民五人)。
總督兩廣軍務兵部右侍郎林佳鼎,莆田人;迎立桂王,率兵拒聿■〈金粵〉,戰海口,不勝,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彭耀,順德人;為桂王奉使諭聿■〈金粵〉於廣州,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主事陳嘉謨,籍貫未詳;為桂王奉使諭聿■〈金粵〉於廣州,被殺(見明史)。
長沙僉事道趙廷璧,內鄉人;武岡破,及妻吉氏、子燝死,燝妻馬氏殉(見河南通志)。
荊南僉事邱懋樸,新添人;遇難死(見貴州通志)。
岳州知府周二南,蒙化人;闖賊餘黨突至長沙,率兵迎戰,敗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守下湖南道布政司參議劉佐,嶍峨人;大兵破寶慶,死之(見一統志)。
武岡總兵王景熙,攸縣人;大兵下湖南,抗節死之(見一統志)。
署臨武事教諭李興瑋,巴陵人;戊子岳州破,同父請兵,母止之,不顧;一家遇害。後隨巡撫章曠圖恢復,死節於衡陽(見明史及輯覽)。
肇慶同知趙三薦,全州人;由瑞昌令擢任,未行。城破,死之(見廣西通志)。
廣州衛指揮使加京營指揮楊可觀,廣州人;大兵入廣州,結陳子壯謀為內應;事洩,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左州知州梁若衡,順德人;初授永福令,為政有聲;後擢任,不赴。大兵定廣州,陳子壯謀舉兵,若衡應之;事洩,被執死(見廣東通志)。
蒼梧知縣巫如衡,寧化人;為令有惠政。大師平粵,持印不納,死之(見福建通志)。
巡按王基固、推官費長統,籍貫俱未詳;大兵下粵東,同死節(見一統志)。
遂西知縣喻萃慶,四川人;有政聲。大兵至,死之(見一統志)。
行人梁萬爵,番禺人;大兵破廣州,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國子監祭酒梁朝鍾,南海人;廣州破,自經死(見明史及輯覽)。
新城知縣廖翰標,龍門人,為令以廉名。大兵破龍門,從容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光祿寺少卿注皞,歙縣人;桂林破,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和平知縣李信(一作長信),揚州興化人;城破,死之。子泓遠、淑遠同殉(見明史及輯覽)。
南韶參將王猷,義烏人;廣東破,殉節死(見浙江通志)。
兵部郎中周官,臨川人;以諸生在粵西,薦授兵部郎,檄諸路召募義勇。城破,死之(見江西通志)。
廣西巡按御史楊鍾,吉水人;柳州城破,死之(見江西通志)。
蘇松兵備道參政余昆翔(一作監軍御史余鯤),辰溪人;與總督汪碩德等同在廣西被獲,死節(見江南通志)。
工部郎中饒元珙,進賢人;解組歸,避兵鶴山峰。被執,死之。子宇柟,不屈死(見江西通志)。
南川知縣楊樹烈,昆明人;里居。流寇陷城,北面再拜,自經死(見雲南通志)。
戶部主事劉摭,昆明人;流寇招之,授偽職,不屈,罵賊死(見雲南通志)。
參將劉昌應,右衛人;流寇入滇,倡義兵,屢戰不克,為賊所執,不屈,遇害(見雲南通志)。
銅梁知縣皇甫信,羅平人;致仕歸;流寇陷城,與其子俱被害(見一統志)。
光祿寺少卿高勣,紹興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司郎中金簡,山陰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江西道御史任國璽,福建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禮部侍郎楊在,餘姚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左軍都督府掌府事華亭侯王維恭,華亭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侍郎(一作尚書)鄧士廉,廣安州人;從桂王入緬,死難(見明史及輯覽)。
御史鄔昌期,都勻人;由柳州同知擢任。從桂王入緬甸,殉節(見貴州通志)。
防守武定府參將高其勳,曲靖人;由世襲指揮陞任。沙定洲反,守禦武定,力竭城陷,服毒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昌(一作大理)同知蕭時顯,籍貫未詳;丙戌沙定洲作亂,方陞任,以道阻未行;城陷,自經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州土司祿永命,沙州人;沙賊作亂,攻州城,永命守土,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寧州知州朱家梁,江寧人;沙定洲之亂,罵賊,殉節(見雲南通志)。
知府陳爰謀,昆明人;致仕家居。沙賊破城,逼降,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都司沐天澤,雲南人;黔國公天波弟;沙賊叛,率兵巷戰,被執,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指揮邵元齡,陸涼人;有能名。沙賊叛,其餘黨攻陸涼,城陷,罵賊不屈,死(見雲南通志)。
巴縣知縣陳于宸,蒙化人;致仕歸。沙賊陷城,死之(見雲南通志)。
應州知州王來儀,昆明人;流寇入滇,罵賊,死之(見雲南通志)。
知縣陳昌裔,富民人;時在籍。李定國陷富民,不受偽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巡按貴州御史郭承汾,晉江人;在官有能聲。孫可望劫降,不屈;羈民舍,餓死(見福建通志)。
寧前道兵備參議石聲和,平壩衛人;時在籍。孫可望陷安順,闔門死之。子生員吉同殉(見明史及輯覽)。
分守安平道副使曾益,臨川人;主事亨應之叔。孫可望寇定番州,與張耀集眾拒守,城陷,自經死(見明史及輯覽)。
定番知州陳新第,長壽人;孫可望寇定番州,新第誓眾堅守,殺賊數百,城破,縊死(見一統志)。
陝西關西道副使李公門、知州李世甲,俱貴陽人;率兵拒孫可望,被執,不屈死(見貴州通志)。
副將曹英,籍貫未詳;與巡撫馬乾守重慶。孫可望兵至,戰敗,死於江(見明史及輯覽)。
雅州指揮阮士奇,籍貫未詳;孫可望陷雅州,死之(見四川通志)。
掛征討將軍印、忠國公王祥,綦江人;守遵義。孫可望遣賊將白文選攻之,兵敗,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僉都御史朱壽■〈金林〉,魯府宗室;遇孫可望兵,脅降不從,題詩於壁,旋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南京戶部主事劉琯,貴陽人;在籍。孫可望攻貴陽,戰敗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同知楊元瀛,貴陽人;孫可望攻貴州,時在籍。與興寧令吳子騏同敗賊於滴清橋,賊悉眾至,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昌通判劉廷標,上杭人;攝府事。孫可望等入雲南,馳檄諭降,賦詩三章,自經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昌推官王運開,夾江人;攝金騰道事。孫可望等招之降,自經死。弟舉人運閎,時孫可望因重劉廷標及運開死節聘之,行至潞江,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平越知府黃應運,歸化人;有平苗功。孫可望攻平越,城陷,不屈,死(見福建通志)。
都司陳徵,常州人;孫可望破定番州,與張耀禦之,被執,罵賊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曲靖推官署道事夏衍虞,江津人;孫可望陷滇,衍虞貽巡按羅國瓛書,共討賊;事覺,闔門遇害(見四川通志)。
威遠衛守備陶世顯,籍貫未詳;孫可望攻定番州,世顯屢戰克捷,後以賊眾師寡,血戰而死(見一統志)。
姚州知州何思,籍貫未詳;孫可望等逼姚安,思與席上珍起義兵,城破,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呈貢知縣夏祖訓,秀水人;孫可望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御史李升德,西充人;桂王時,孫可望陷嘉定,與兄經略乾德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廖履亨,建水州人;孫可望等陷建水,冠帶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河間同知蔣勸善,清鎮人;在籍。城破,為孫可望所執,不屈死(見貴州通志)。
鄖陽同知張朝綱,廣通人;解職歸。孫可望陷城,與妻馮氏同自經。子生員耀,葬親畢,亦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曲靖知府焦潤生,上元人;修撰竑子。孫可望陷城,同御史羅國瓛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南寧知縣陳六奇,上元人;孫可望陷曲靖,與知府焦潤生同被執,闔門遇害(見江南通志)。
指揮陳夢熊,騰越人;孫可望據滇,其黨楊武迫脅夢熊,不屈,將杖之。子世培,懇以身代,父子皆死於賊(見雲南通志)。
以上桂王殉節諸臣共七十五人(附入祠士民八人)。
整飭榆林中路道僉事郭景嵩,籍貫未詳;崇禎四年,流賊陷葭州,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甘泉知縣郭永固(一作允圖),絳縣人;崇禎四年,流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副將張宏業,籍貫未詳;崇禎四年,從總兵曹文詔與流賊戰於中部,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李明輔,籍貫未詳;崇禎四年,從曹文詔與流賊戰於中部,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甘峪遊擊商從龍,籍貫未詳;崇禎四年,流賊犯涇陽,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山東右參政張光奎,澤州人,里居。崇禎五年,流賊至,與士民固守八日,援不至,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守備張光璽,澤州人;參政光奎兄。崇禎五年,流賊至澤州,與兄固守;城陷,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刑部主事張友程,遼州人;里居。崇禎五年,流賊至,佐知州李呈章守城,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行人楊于楷,遼州人;崇禎五年,奉使過家,流賊至,倡義守城,城陷,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沁水知縣焦(一作崔)鰲,籍貫未詳;崇禎五年,流寇至,督士民固守,力屈死(見一統志)。
褒城知縣安民,大寧人;崇禎五年,城陷,被執不屈,死之(見山西通志)。
武進士署商州防守事閻調化,商州人;崇禎六年,奉檄入雒勦賊,被執不屈,死(見陝西通志)。
整飭昌平道兵備副使樂(一作樂)濟眾,和順人;里居。崇禎六年,流賊陷和順,被執不屈,投井死(見山西通志)。
松江通判楊泰初,隆德人;里居。崇禎六年,賊陷城,與子生員善俱赴井死(見甘肅通志)。
參將(一作遊擊)陶希謙,籍貫未詳;崇禎六年,與闖賊戰武安,墜馬死(見明史及輯覽)。
四川石砫土司馬鳳儀,忠州人;崇禎六年,率兵從討闖賊,以孤軍戰沒於侯家莊。
參將楊遇春,籍貫未詳;崇禎六年,邀賊於林縣,中伏死(見明史及輯覽)。
遊擊丁孔應,寧夏人;崇禎七年,闖賊逼之,不屈,遇害(見甘肅通志)。
指揮李學牧,寧夏人;崇禎七年,賊授以官,不屈;與王風木等謀舉義,事洩,北向再拜,受刃(見甘肅通志)。
署麟遊知縣董時和,陽武人;崇禎七年,以扶風縣丞署任,守城。比陷,遇害(見陝西通志)。
守備史大勳,長安人;崇禎七年,率兵赴難殺賊,馬蹶,被執,為所殺(見陝西通志)。
昌平鎮將凌元機、胡良翰,籍貫俱未詳;崇禎七年,從總兵湯九州討賊河南,賊侵閿鄉,元機等率兵搜山,悉敗歿(見明史及輯覽)。
姚安知府簡而可,遂安人;崇禎七年,賊陷城,死之(見湖廣通志)。
房縣知縣黃從貴,元城人;崇禎七年,寇盜出沒,獨守城,比陷,罵賊死(見湖廣通志)。
夔州同知何承光,鎮遠人;崇禎七年,攝府事。獻賊由荊州來犯,各官遁走,承光率民固守,九竭城陷,賊殺之,投於江(見明史及輯覽)。
鳳陽通判趙士寬,掖縣人;駐潁州。崇禎八年正旦;詣郡;聞流賊至,一日夜馳三百里,返州。城陷,率家人巷戰,力竭,投烏龍潭死。妻李氏,攜三女登樓自焚,僕王丹亦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潁州衛指揮同知李從師、指揮僉事王廷俊,皆潁州人,衛隸河南。崇禎八年,流賊至,俱以守城戰死(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一作大理寺副)田之穎、光祿寺署正李生白,俱潁州人;崇禎八年,州城破,同死;生白妻韓氏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光祿寺署丞李元白,穎州人;州城破,與妻王氏同殉節(見江南通志)。
黃巖知縣(一作封黃巖知縣)劉道遠,潁州人;里居。崇禎八年,州城破,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會寧知縣楊南,潁州人;崇禎八年,殉寇難(見江南通志)。
福州通判戴廷對,霍邱人,里居。崇禎八年,城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徐州知州陳桂棟,鄰水人;崇禎八年,闖賊圍州城,殉節(見四川通志)。
無為知州張化樞,雲南永平人;崇禎八年,流寇陷城,被執,罵賊死(見雲南通志)。
太湖守備趙蔭,吳江人;崇禎八年,賊襲營,被執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太湖守備趙繼春,籍貫未詳;崇禎八年,與獻賊戰於洪家嶺,無援,死之(見江南通志)。
濟源知縣楊于階,保德州人;崇禎八年,闖賊陷城,不屈死。
四川總兵楊玉振,籍貫未詳;崇禎八年,統兵來雒勦寇,所殺甚多,後兵潰,遇害(見四川通志)。
山陽(一作鎮原)知縣董三謨,黎平人;署商州事。崇禎八年,闖賊陷城,與父嗣成、弟三元俱死之。其妻李氏,攜子女亦同死(見明史及輯覽)。
永城知縣王廷賓,澄城人;有治行,里居。崇禎八年,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陝西通志)。
永壽知縣薄匡宇,籍貫未詳;崇禎八年,流賊陷城,為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前鋒中軍劉宏烈,籍貫未詳;崇禎八年,與流賊戰陝西之亂馬川,被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隴西知州胡爾純,山東人;崇禎八年,闖賊至,率民固守五十餘日,賊陷城,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咸陽知縣趙躋(一作際)昌,解州人;崇禎八年,闖賊陷城,為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延長知縣萬代芳,遼東人;崇禎八年,流賊攻城,晝夜堅守,城破,死之。妻劉氏、妾梁氏,俱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扶風知縣王國訓,解州人;崇禎八年,賊犯城,固守兩日餘,援絕,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鄖西知縣曹同(一作同陞),巢縣人;崇禎八年,城陷,賊索印,大罵不與,賊擊之,骨肉糜爛以死(見江南通志)。
署上津縣事湖廣都司經歷龔懋澤,閩縣人;崇禎八年,攝上津篆,闖賊至,竭力捍禦,城陷,死之(見福建通志)。
麟游知縣呂鳴世,龍溪人;撫民有恩。崇禎九年,闖賊陷城,不忍加害,絕粒六日死(見陝西通志)。
總兵官解進忠,籍貫未詳;崇禎九年,撫賊於淅川,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知府饒可久,應城人;初知大興縣,以請更三朝要典謫光祿薄;後累官知府,以艱歸。崇禎九年,獻賊陷城,妻程氏及女先自縊,可久被執不屈,遇害(見明史及輯覽)。
昭化知縣王時化,江陵人;崇禎十年,闖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澠池知縣李邁林,完縣人;崇禎十年,流賊陷澠池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崇寧知縣劉旋,江寧人;崇禎十年,獻賊從廣元寇蜀,誓死守城,被執,大罵,剜目剔腎而死(見江南通志)。
鹽亭知縣李紹先,廣昌人;崇禎十年,流寇陷城,不屈死(見四川通志)。
守備寇士元,上津人;由諸生題授。崇禎十年,上津陷,力戰死(見一統志)。
寧羌知州周應泰,麻城人;崇禎十年,流寇陷城,以匿印罵賊,遇害(見陝西通志)。
隨州知州王燾,崑山人;嘗殲滅土寇李良橋。崇禎十年,禦賊,擊斬三百餘人;賊攻益力,援絕城陷,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瓊州通判江襟楚,潛山人;解組歸。崇禎十年,流寇執之,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劍州知州徐尚卿,南平人;崇禎十年,闖賊至,守城,援絕,繫印於肘,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鄧州知州孫澤盛,掖縣人;崇禎十年,獻賊陷城,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上津知縣屠紹皋,寧國人;崇禎十年,獻賊陷城,被執,不屈死(見江西通志)。
鄖西知縣劉元伯,籍貫未詳。崇禎十年,流賊攻城,城陷,死之(見湖廣通志)。
冀北道參議鍾希賢,清河人,歸里。崇禎十一年,闖賊亂,城陷,不屈死(見畿輔通志)。
靈璧知縣王茂遠,清河人;崇禎十一年,與鍾希賢同殉節(見畿輔通志)。
沙河知縣鄧永清,平陽人;守城有功。崇禎十一年,城陷,罵賊,被害,全家俱殉(見山西通志)。
保康知縣楊鏡,四川人;崇禎十二年,流賊破城,自經死(見湖廣通志)。
鄖西知縣王元會,遼東蓋州人;崇禎十二年,獻賊等夜襲城,死之(見湖廣通志)。
河南遊擊羅岱,籍貫未詳;崇禎十二年,為左良玉中軍;追獻賊至羅猴山,中伏被執,死之(見明史)。
荊州守將羅安邦,籍貫未詳;崇禎十二年,楊嗣昌檄救彝陵,由祚峪深入,遇賊香油坪,被圍,援絕,軍覆,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湖廣副將汪之(一作雲)鳳,籍貫未詳;崇禎十三年,獻賊圍張令於柯家坪,為所困;之鳳力解其圍,賊悉銳夾攻,戰久,山行飲水臥,血凝臆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竹溪知縣李孔效(一作孔效),遼陽人;崇禎十三年,闖、獻二賊先後圍城,悉力捍禦,城陷,被執不屈,死(見湖廣通志)。
威遠知縣(一作嘉定知州)張宏,廬江人;崇禎十三年,流賊至,遣長子振祚請援兵不至,城陷,被執死。子振祚被殺(見江南通志)。
順天府治中張讚,永寧人;四川巡撫論從弟。崇禎十三年,家居,與論同捍禦,論盡瘁卒;闖賊陷城,與子國學生祚延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永寧守備王正已,籍貫未詳;崇禎十三年,與和縣武大烈禦賊,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宜陽知縣唐啟泰,掖縣人;崇禎十三年,闖賊陷城,不屈,被害(見明史及輯覽)。
分守河南道副使王蔭長(一作允昌),吳橋人;由河南知府擢任。崇禎十四年,闖賊至,叛兵勾引來攻,城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河南知府亢孟檜,臨汾人;為洋縣令,有治績。崇禎十四年,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通許知縣費曾謀,鉛山人;少師宏之裔。崇禎十四年,闖賊攻城,懷印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尉氏知縣楊一鵬,河津人;為令,有聲。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陳州衛指揮孫紹武,本衛人。崇禎十四年,奉檄守沈邱,城陷,死之。子璉赴援,亦死(見一統志)。
商水知縣王化行,河西人;崇禎十四年,城陷,被殺(見明史友輯覽)。
商水知縣姚文衡,鍾祥人;崇禎十四年,前令王化行守城被害,文衡代甫數月,賊復陷城,攜印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僕寺卿魏持衡,密縣人;里居。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許州知州王應翼,京山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被殺。子國,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許州都司張守正,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與知州王應翼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登封知縣鄢延誨,永福人;崇禎十四年,流賊破城,抗節死(見福建通志)。
靈寶知縣朱挺,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城陷,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汝州知州錢祚徵,掖縣人;拊循警備,屢降賊魁;崇禎十四年,闖賊驟至,固守月餘,砲炸樓焚,城遂陷,罵賊死(見山東通志)。
汝州世襲指揮使錢繼美,汝州人;崇禎十四年,流寇陷城,守節不屈,死(見河南通志)。
郟縣知縣邵可(一作子)灼,建德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新野知縣韓醇,四川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葉縣知縣張我翼,涇陽人;崇禎十四年,闖賊破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南陽知縣姚運熙,籍貫未詳;崇禎十四年,闖賊攻南陽,與知府顏日愉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泌陽知縣姚昌祚,臨晉人;崇禎十四年,前令王士昌為賊所害,昌祚代之;獻賊再陷城,手軌數賊,力不支,死之。子在紳、姪在鈞同殉(見明史及輯覽)。
鄧州知州劉振世,豐潤人;崇禎十四年,闖賊再陷城,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內鄉知縣龔新,南昌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被執至葉縣,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皋平(一作樂平)知縣呂維袺,河南新安人;時居洛陽。崇禎十四年,城陷,與兄維祺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行人王明,洛陽人;里居。崇禎十四年,城陷,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辰州知府(一作同知)楊萃,洛陽人;里居。崇禎十四年,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平陽推官常克念,洛陽人;居官有聲,以艱去。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邯鄲知縣韓金聲,洛陽人;里居。崇禎十四年,城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昌樂知縣劉芳奕,洛陽人;慷慨負智略,解官歸。崇禎十四年,闖賊至,傾資募義勇守城,比陷,縊死西城戌樓(見明史及輯覽)。
臨汾知縣張質,商水人;丁艱家居。崇禎十四年,賊至,抗節死(見明史及輯覽)。
靜海知縣張映宿,信陽人;里居。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南召知縣尚用光,平慶州(一作膠州)人。崇禎十四年,闖賊陷城,執至南陽,設讌待之,不食,大罵而死(見山東通志)。
襄陽通判祝錫範,嚴州人;流賊蹂躪中原,廷議遣使招撫。崇禎十四年,盧象昇使錫範往,賊反勸之降,遂自縊於錫莪山(見雲南通志)。
石阡推官佘士泰,昆明人;崇禎十四年,上計,次襄陽,值獻賊至,城陷,死之(見雲南通志)。
榖城知縣李大覺,金谿人;崇禎十四年,署襄陽縣事。聞變,繫印於肘,縊死堂上(見湖廣通志)。
隨州判官佘塙,銅陵人;崇禎十四年三月,賊至,知州徐世淳殉節,七月賊再至,塙署州印,城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德陽知縣龔之安,澧川人;崇禎十四年,賊寇蜀,死守遇害(見一統志)。
墊江知縣荊偉,丹陽人;崇禎十四年,獻賊陷城,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清流知縣周敏中,益陽人;家居。崇禎十四年,賊陷城,被執不屈,罵賊死(見一統志)。
澤州知州韓洪鼎,瀘州人;致仕家居。崇禎十七年,獻賊破瀘州,父子罵賊死(見四川通志)。
以上寇難殉節諸臣一百十八人(附入祠九人)。
猜你喜欢 志第八 祭祀中·范晔 卷十一·张九成 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三 列传一百三十三·纪昀 通志卷一百四十八·郑樵 卷五十八·傅恒 评鉴阐要目録·乾隆 卷六十四下·班固 史记集解卷一百七·裴骃 赵元淑传·魏徵 杨继宗传·张廷玉 附录(二) 读崔述《洙泗考信录》·钱穆 卷一百二十二·宋敏求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钱穆 选举八·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