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稽古录卷二十

宋 司马光 撰

庆历元【正月壬戌遣使十五路安抚 范仲淹言乞留鄜延一路毋出兵以招元昊夏竦言如此则泾原兵难以独出议未决二月元昊冦渭州任福大败于好水川福及将佐死者甚众 己亥豫王昕薨 初令诸州募置宣毅军合十余万人 七月壬戌置万胜军二十指挥 戊辰元昊围麟州府八月退陷宁逺寨又围丰州乙未陷之杀知州王余庆初令陜西行铁钱未防并河东亦行之 闻契丹谋入冦十月初治河北诸州城 甲午罢陜西都总管经畧安抚招讨使分缘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命知秦渭庆延州者领之 十一月丙寅上祀圆丘大赦改元】二【二月初令河北大修边备 乙未诏选河北强壮为义勇三月乙夘选河东乡弓手为义勇敕陜西乡弓手为保防凡一百八十五指挥乙巳契丹遣其臣萧特刘六符来求闗南地 四月戊寅命贾昌等减省浮费 庚辰遣富弼使于契】

【丹 五月戊午以大名府为北京 契丹大集兵于幽州庚申置京东两路安抚使命知青郓州者领之七月癸亥遣富弼再使契丹不与闗南地岁増所遗银绢各十万两匹九月乙丑契丹遣其臣耶律仁】

【先刘六符来致誓书修好如初 闰月元昊冦镇戎军己夘葛怀敏将兵出御之壬辰怀敏大败于定州寨怀敏及诸将死者甚众虏深入至潘原大掠而去 十月诏将校战死妻女无依者养之禁中】三【正月辛未鄂王曦薨 癸巳鄜延奏元昊遣其臣贺从朂上书自称男邦尼鼎国乌珠曩霄上父南朝皇帝请通和朝廷以其名分未正遣著作佐郎邵良佐与从朂俱至其国更议之 五月丁夘朔日食 戊寅诏转运使皆领按察使岁具官吏能否以闻 丁亥初置武学于武成王庙 京东奏虎翼卒王伦等杀忻州巡检使朱进为羣盗转掠京东淮南州县七月甲戌初聴羣臣遭父母防不以文武品秩高下并解官持服 阁门祗候傅永吉等追讨王伦至和州斩之 九月丁夘上召知杂御史以上于天章阁问以御戎之防 十月戊戌光化军宣毅军校邵兴等逐知军韩纲帅众亡趣兴元 筑顺徳军水洛城十一月丙寅上清宫火 供奉 甲官陈曙等击邵兴于壻水擒之申】四【正月丙子南环州进】

【士欧希范立蛮酋蒙赶为王攻陷本州及镇宁州杀官吏 三月乙亥诏诸州皆立学以锡庆院为太学寻罢之 五月丙戍元昊始遣使称臣自号夏国王常宁蛮邓文志等冦桂阳监杀都监廵检六月文志等诣潭州降 丁未开寳寺塔灾 七月癸未契丹遣使来告以举兵讨元昊 八月甲午保州云翼军士杀知州通判奉都监韦贵为主乗城拒守命田况招谕且发旁近兵讨之甲寅城中兵皆出降况阬其难存者四百余人 朝廷许元昊称夏国主岁赐银绢茶防合二十五万五千元昊乃献誓表十月庚寅赐诏荅之 契丹驸马刘三嘏来奔甲午诏械送还之 十一月甲子监进奏院苏舜钦等坐宴防除名馆阁连坐者甚众 壬午上祀圆丘大赦 十二月乙未册命元昊为夏国主更名曩霄 筑原州细腰城】五【正月罢河东陜西招讨使 诏选汰诸路羸弱兵京东西淮南两浙荆湖福建诸州宣毅过三百人者毋得更募 三月广南西路转运使杜杞诱欧希范蒙赶及其党六百余人悉屠之 十月辛酉升荘献荘懿皇后附真宗庙大赦 以诸路按察使竞为苛察罢之 自真宗东封以来不复出猎直集贤院李东之言讲武不可废庚午上始校猎于杨村十一月欧希范余党唐和等冦桂阳监杀礼賔副使胡元 徐州人孔直温等谋反诛】六【三月辛巳朔日食 登州岠嵎山震十日不止 十一月广南东路奏唐和冦英韶州】七【正月行庆历编敕 五月唐和等请降 九月作广亲宅以处秦王子孙十一月戊戌上祀圆丘大赦 是日贝州宣毅王则执知州张得一杀官吏据城反自称东平王国号】

【安阳改元得圣十二月壬寅诏发旁近兵讨之庚戌以明镐安抚河北】八【正月辛未夏主曩霄为其太子宁陵噶所弑国人杀宁陵噶立其弟谅祚 丁丑以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闰月辛丑彦博奏克贝州擒王则送京师诛之 亲从顔秀等作乱夜杀军校入禁中斫伤宫人捕得诛之 三月甲寅上幸龙图天章阁问御史中丞以上以天下利病得失又御迎阳门召知制诰以下至台谏官问之 四月辛夘初置河北四路安抚使命知大名真定府定州者领之六月癸酉河决商胡 乙未初令陜西以大铜钱一当常钱三小铁钱三当常钱一七月并河东小铁钱如陜西用之 十月壬午以美人张氏为贵妃十二月乙丑朔诏改明年元 丁日诏河北縁边入刍粮者加给南盐谓之四法 是岁河北大水饥人相食流殍甚众】皇祐元【正月甲午朔日食 三月己未契丹遣使来告以再讨夏国 九月乙巳广南西路奏广源州蛮冦邕州 十二月壬戍诏陜西保防年五十以上及短弱者皆聴还农 是岁简汰天下羸兵无虑八万人】二【春男子冷青诈称皇子伏诛 五月丙申罢国信三番使臣 丁未广南西路奏交趾攻广源州蛮酋侬智高 九月辛亥上大飨明堂合祀天地祖宗并配从祀悉如圆丘大赦文武京朝官各迁一资 闰月丁巳诏两府两制太常礼乐官共定大乐 戊辰王举正留班諌张尧佐恩命大重】三【二月己亥诏河北縁边入刍粮者并给见钱于京师如景祐法 三月侬智高请内属弗受 七月辛酉河决舘陶郭固口十月己夘朔诏解盐聴通商】四【正月乙亥塞郭固河口二月又议开六塔河以分水势 四月侬智高袭陷横山寨五月乙巳朔陷邕州杀知州陈珙等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啓历引兵沿江东下癸丑陷横州丙辰陷贵州庚申陷龚州辛酉陷藤梧封州壬戍陷康州癸亥陷端州丙寅攻广州不克七月壬戌解围西还攻宾州不克与广南东路钤辖张忠战于白田忠败死九月戊申袭杀广南东路钤辖蒋偕于太平塲又败广南西路钤辖王正伦于馆门驿遂陷昭州庚午命狄青将兵讨智高丁丑智高陷賔州甲申复入邕州 十一月壬寅朔日食 交趾李徳政请发兵二万助官军讨侬智高 十一月壬申朔智高败广南西路钤辖陈曙于金城驿 壬辰王洙等献新乐】五【正月丁未诏止交趾毋出兵 己酉狄青至賔州斩陈曙丁巳防灵观火 戊午狄青与侬智高战于归仁铺大破之智高弃邕州奔大理 陜西转运使范祥城占渭州青唐羌恶之攻破广吴岭堡围哑儿峡寨命刘涣将兵击破之 甲子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于滁并澶三州神御殿闰月戊辰朔诏自今内侍黄门以上毋得过一百五十人 十月丙申朔日食 十一月己巳上祀圆丘大赦 以曹滑陈许郑州为辅郡 开封府田税永减三分 十二月丁酉广南西路奏获侬智高母及子弟 癸丑诏内侍都知押班须年五十以上歴任 甲无赃私罪乃得为之 午】至和元【正月癸酉贵妃张氏薨丁丑追册为温成皇后 三月庚辰改元 四月甲午朔日食 辛丑祥源观火】二【四月契丹主遣使以其画像来献求易御容以代相见笃兄弟之情 辛亥初罢诸乡里正豫以赀产排乡户衙前 侬智高死于大理六月乙巳诛其母及子弟 八月己丑契丹主宗真卒子洪基立 辰州蛮酋下溪州刺史彭仕羲之子师寳来奔荆湖北路转运使李肃之等以为乡导击仕羲不克自是仕羲数入为冦十月癸丑诏本路发兵讨之 李徳政卒十一月乙亥授其子日尊官爵十二月戊子命殿中丞李仲昌开六塔渠导河入横陇故道】嘉祐元【正月甲寅朔上不豫甲子大赦 二月甲辰小瘳御延和殿 四月壬子朔李仲昌等塞商胡河北流使悉东入六塔是夕复决如故自是朝廷但治西堤以衞北京及契丹国信路不复治东堤 诏罢乾元节奏防恩例自余亦省之五月京城大水折安上门闗壊官私府舍命两府分行诸门御水江河皆溢河北水灾尤甚 八月庚戌朔日食 罢陜西小铁钱 九月辛夘上恭谢天地于大庆殿大赦改元 癸夘诏作木岸以狭汴水】二【二月厐籍上言西夏累岁侵耕屈野河西地请禁河东陜西与之和市从之五月庚辰夏国冦府州败官军于断道桥求管勾麟府军马郭恩执走马承差黄道元既而遣还 壬寅初令文武京朝官毋得自乞磨勘岁满委审官三班举行 八月丁巳诏自今登制科者毋得引旧例超擢 丁夘初以户絶田所收置广惠仓以备穷乏 九月契丹复遣使以新主画像来求易御容许之 十月甲辰朔初颁历令十二月戊申诏自今间岁一开举塲初置明经科裁损进士高第人恩例】三【正月戊戌穿永通河于京城西 八月己亥朔日食 官军讨彭仕羲久不克遣使招谕之庚申荆湖北路奏仕羲归所掠请降 十一月己丑罢三司河渠司置都水监 庚寅初令汴船毋得出外江】四【正月丙申朔日食 丁酉诏以雪寒遣官赐京城贫民钱 二月己巳诏开江淮茶禁聴民自卖通商收税罢十三山塲六务 庚午广南西路奏交趾冦钦州 命官编校馆门书籍 癸未诏陜西大铜铁钱并当常钱之二癸酉诏以柴氏子为崇义公奉周祀 十月癸酉上祫飨太庙大赦 是岁初以诸坊监及诸军牧马所用余田赋贫民耕种】五【春韩防穿二股渠分河流入金赤河 四月丙戍诏均天下田税 五月丁酉置寛恤民力司 六月邕州蛮引交趾兵入冦 知唐州赵尚寛始劝民垦辟荒田诸路民多归之 八月甲申初置陜西盐马司 乙酉罢提防刑狱武臣】六【五月丙戍赐诸路所敦遣行义之士颜复等出身庚戍诏禁契丹于界河内捕鱼 六月壬子朔日食 九月丁丑城故丰州 十月壬辰以太宗曽孙右卫大将军岳州围练使宗实知宗正寺固辞不受】七【正月乙亥诏以太祖定配圆丘 四月壬午行嘉祐编敕 八月丙子诏以右衞大将军宗实为皇子复固辞不许辛丑始入宫 九月辛亥上大飨明堂祀昊天上帝以真宗配悉去圆丘从祀大赦 十月乙酉广南西路奏火峒蛮侬宗旦等请内属 乙未诏以钱一百万缗赐诸路常平仓为籴本】八【二月癸未上不豫三月辛未崩于福宁殿 四月壬申皇子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后为太皇后癸酉大赦文武京朝官各迁一资 乙亥上不豫己夘诏请太后权同聴政御内东门小殿两府奏事 己亥立皇后高氏 五月戊辰上御延和殿 六月癸酉复以疾不出 甲戌广太庙为八室 七月壬子上始御紫宸殿 十月甲午葬仁宗于永昭陵】

英宗【甲辰】治平元年【正月丁酉朔改元 辛酉以仁宗代真宗配明堂 四月甲午上始出幸寺观祈雨五月戊申上始日御前后殿视事如故事睦亲广亲宅敎授旧六员六月己亥増置讲书教授凡二十一员 夏国冦抄属羌 十一月乙亥诏刺陜西农民为义勇无虑十四万人】二【三月乙巳行明天历 八月京城大水入宫殿壊公私屋溺死者千五百余人 十月己亥唃厮啰卒子董氊袭位十二月壬申上祀圆丘大赦 甲申初聴娶宗室女者除文官委主婚者访问家世不复使内侍省覆】

【验】三【正月癸酉契丹改称大辽国 壬午台谏官吕诲等坐论执政欲追尊濮王事贬出者甚众三月壬午彗见西方其本大如月 九月壬子朔日食 癸亥初令待制以上六岁一迁官至议諌止京朝四岁一迁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监以七十为定员有缺则补其擢任及有功若特恩皆不用此法 夏国冦太顺城柔逺寨十月癸未遣西京左藏库副使何次公赍诏责之夏主谅祚谢罪称边吏所为 丁亥诏自今三年一开举塲 命郭逵宣抚西边 十一月戊午上不豫 十二月壬寅立颍王顼为皇太子癸夘赦天下 是岁天下户一千二百九十余万口二千九百余万】四【正月辛亥诏民间先私造寺观及三十间者悉存之赐名夀圣丁巳上崩于福宁殿太子即皇帝位遗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右臣于神宗皇帝时所进国朝百官公卿表大事记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二前 秦録十·崔鸿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七十七·杨仲良
  卷二十二·沈德符
  ◎活佛进香记·吴虞公
  ●梁序·杨捷
  提要·吕祖谦
  第二十六卷 待访目·缪荃孙
  二 会馆·周作人
  江悦之传·魏收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魏收
  速哥传·宋濂
  陈纪六 高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575)·司马光
  卷五·顺治
  卷十八·徐天麟
  第三节 后唐庄宗乱政·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至第三十三出·高濂

    第二十二出 促试【珠落索】〔老旦上〕凤只与鸾孤。两下悲离旷。星前暗许抱衾裯。好敎我难遮当。本是鸾凤宿有缘。空门一见两留连。若教露出当场事。败我从前学坐禅。我想陈妙常与我侄儿。两下靑春佳丽。意气相投。每

  • 第四折·佚名

    (净扮清江浦驿官上,诗云)我做驿宰忒伶俐,吃辛吃苦都不气。接了使客转回来,闲向官厅调百戏。自家是清江浦驿丞。打扫的这官厅干干净净,昨日报帖来说道,金御史老爷今日船到,须索迎接去。远运的望见,敢是金老爷来了也。(金御史

  • 卷三·詹安泰

    高阳台·病眼迷糊,若有所触,即就床沿书此,(上宀下索)解人不易得也灵鹊欹(土廧),春芳逝水,梨云梦远谁知。笑浅颦深,重门依约蛾眉。穿帘旧识双飞燕,渺天涯、似醒还痴。算输伊、片云幽懽,怎了心期。占人怀抱知多少,甚

  • 卷七·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七高宗皇帝李治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题从《全唐诗》】帝 【即高宗皇帝李治】  皇太子 【即章怀太子李贤】  霍王元轨 【高祖第十四子,封霍王,垂拱四年卒】  相王轮 【即睿宗皇帝李旦】 戴至德 【相

  • 卷八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二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一正始杜审言大酺毘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伐皷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梅花落处疑残雪桞叶开时任好风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守岁侍燕应制季冬除夜接新

  • 路史卷二十三·罗泌

    后纪十四疏仡纪夏后纪下帝啓曰会,一曰建。伯禹之治水也,娶于涂山,生啓于行荒。度土功,三过门而弗入。涂山氏能明训教,而致其化,以故啓知王事、达君臣义,持禹之功。禹崩,啓继世有天下。户氏不恭,信相失度,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帝乃迁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三·杨士奇

    宣德三年五月壬子朔行在礼部右侍郎李琦工部右侍郎罗汝敬等使交阯还黎利遣头目黎器何甫等随琦等奉表谢恩且告陈氏孙暠于今年正月初十日卒陈氏子孙并绝国人推利谨守其国以俟朝命○亦力把里使臣打剌罕马黑麻等以马来鬻有

  • 卷之五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四四 寄谕左都御史纪昀传旨申饬令将覆校各书务臻完善毋再舛误·佚名

    一四四四 寄谕左都御史纪昀传旨申饬令将覆校各书务臻完善毋再舛误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左都御史纪<昀>,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奉上谕:纪昀奏现在热河覆勘文津阁书籍,经部业将完竣,签出空白、舛误

  •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范晔

    (皇甫嵩、朱俊)◆皇甫嵩传,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皇甫规哥哥的儿子。父亲皇甫节,雁门太守。皇甫嵩少年时有文功武略之志,好《诗》、《书》,学习弓剑驰马。开始被举为孝廉、茂才。太尉陈蕃、大将军窦武相继征召,都不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六田赋考【六】水利田臣等谨按古者画井分田制为沟洫畎浍以逹於川广深寻丈俱有定式盖无在而非水利而稻人掌稼下地所谓畜水止水荡水均水舍水写水之法即後代言水利者之权舆也自阡陌既开而引渠

  • 卷三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三十八礼部祠祭清吏司大祀二凡祭地之礼兆隂位於北郊曰方泽其制二成四周以方坎蓄水岁以夏日至祭皇地只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配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啓运

  • 景公问贤君治国若何晏子对以任贤爱民第十七·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穷,从邪害民者有罪,进善举过者有赏。其政,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不从欲以劳民,不修怒而危国;上无骄

  • 卷八·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八     元 程端学 撰庄公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公羊作省】赵氏曰肆放也眚过也孙氏曰肆大眚辠恶无不赦之辞也康侯胡氏曰舜典曰眚灾肆赦易曰君子以赦过宥辠周官

  • 提要·陈祖范

    (臣)等谨案经咫一卷国朝陈祖范撰祖范字亦韩亦字见复常熟人雍正癸卯会试中式举人未及殿试乾隆辛未荐举经学特赐国子监司业衔是书皆其说经之文名经咫者用国语晋文公咫闻语也祖范膺荐时曽録呈御览此其门人归宣光等所刋凡易

  • 卷第一·佚名

    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等编住山西古尧霍山广胜禅寺顺治丁酉孟春既望就本寺受洪洞县大苑马炳奎宋护法及本寺耆宿请主院事。上堂吹毛利刃露堂堂觌体分明遍界彰风送百花香满院尘尘总是法中王以拂

  • 释摩男本四子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中阿含苦阴经下之别译也。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四卷。是唐佛陀多罗译《圆觉经》的注释书。据书首裴休序,宗密疏解《圆觉经》“凡大疏三卷、大钞十三卷、略疏两卷、小钞六卷、道场修证义十八卷,并行于世”。此书即是“略疏两卷”,因每卷又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