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九、吕不韦著书考

《吕氏春秋?谨听篇》:“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今之世当之矣。”高《注》:“周厉王无道,流于彘而灭,无天子十一年,故曰已绝。”毕沅曰:“秦昭王五十二年西周亡,十年而始皇帝继为王。又二十六年,始为皇帝。所云天子已绝者,在始皇未为皇帝之时。《注》未是。”今按《史记?吕传》:“秦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乃使其宾客人人著所闻,号曰《吕氏春秋》。”其《自序篇》曰:“维秦八年,岁在涒滩。”黄氏《周季编略》谓:“《吕传》书作《春秋》于始皇七年前,八盖六之讹也。近毕氏校《吕氏春秋》引钱竹汀《超辰说》。(按毕氏所引乃《钱塘溉亭说》,竹汀之说见《十驾斋养新余录》卷上,文繁不具引。)严铁桥以八为四之讹。四年太阴在申,皆未是。”姚文田(《邃雅堂集》,《吕览维秦八年岁在涒滩考》。)云:“超辰之说,起于汉人,当时亦未一行,安得强先秦以就我法?又读者据太初元年岁称丁丑,溯而上之,遂改始皇为乙卯,因欲并改《吕览》之八年为六年。不知班《史》实以邓平历为本,实不足为确据。考淮南王安封于孝文之十六年,子长著之《史记》,孟坚仍其旧文。计孝文十六年下至太初改元,六甲适一周,则是年亦当为丁丑。《淮南子》云:淮南元年冬,太一在丙子。太一即太岁,与班《史》显差一岁。上推始皇元年,实为甲寅。不韦死于始皇十二年,后十五年而秦有天下。不韦著书以前,昭襄、孝文、庄襄世及相继,安得断自始皇直书曰秦。其称秦者,必在庄襄既灭二周之后。《秦本纪》昭襄五十六年卒,孝文王立。即位后三日卒,庄襄王立。在位四年。《六国表》分一年入孝文,故庄襄仅三年。又记昭襄之立,在周赧王九年,下推赧王五十九年,岁在甲辰,(后来作乙巳者,从《汉志》改。)乃昭襄之五十一年。又五年而卒。孝文嗣位一年,明年为庄襄元年,岁在辛亥。《纪》《表》皆云是年灭二周,置三川郡。《周本纪》亦云:王赧五十九年,西周倍秦,与诸侯约从攻秦,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尽献其邑。王赧卒,周民遂东亡。似是一年中事。又云:后七载,秦庄襄灭东、西周。今考《韩非子?五蠹篇》云:周去秦为从,期年而举。是史公所纪,中间尚少一年。所谓后七载者,当由灭西周计算。而庄襄之灭东周,乃二年事,并非元年,《纪》《表》皆误矣。西周之灭岁在乙巳,(王应麟作丙午,亦从《汉志》。)后七载为壬子,东周亦亡。其明年癸丑,天下始易周而为秦。《困学纪闻》云:壬子秦迁东周君而周遂不祀。作史者当自丙午至壬子系周统于七国之上。以韩非及王氏之言证之,知自癸丑以后乃可书秦。而《吕览》之文,实统庄襄言之矣。”今按:姚氏之说甚辨而覈。不韦著书,实在始皇之七年,而称维秦八岁者,乃始于癸丑。始皇元年实为甲寅,而不韦不以始皇纪元,乃统庄襄言之,其事甚怪。且吕不韦为秦相国,乃绝不称道秦政,曰:“周室既灭,天子已绝,以兵相残,不得休息。”顾抑秦与六国同例。特以周亡而书秦,亦并不许秦为天子,则又何耶?《功名篇》又云:“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则行钧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行不异乱,虽信今,(信伸也,犹言得志于今。)民犹无走。王者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故当今之世,有仁人,不可不此务。有贤主,不可不此事。”此明讥秦政虽以武强伸于一时,犹不为民之所走也。高似孙曰:“始皇不好士,不韦则徕英茂,聚畯豪,簪履充庭,至以千计。始皇甚恶书也,不韦乃极简策,攻笔墨,采精录异,成一家言。《春秋》之言曰:千里之间,耳不得闻,帷墙之外,目不能见,三亩之间,心不能知,而欲东至开晤,南抚多鷃,西服寿靡,北怀儋耳,何以得哉!此所以讥始皇。”方孝孺亦称其书诋訾时君为俗主,至数秦先王之过无所惮。史又称不韦书成,布咸阳市门,县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益一字者予千金。余疑此乃吕家宾客借此书以收揽众誉,买天下之人心。俨以一家《春秋》,托新王之法,而归诸吕氏。如昔日晋之魏,齐之田。为之宾客舍人者,未尝不有取秦而代之意。即观其维秦八年之称,已显无始皇地位。当时秦廷与不韦之间,必有猜防冲突之情,而为史籍所未详者。(《史记?蔡泽传》,其说应侯曰:“质仁秉义,行道施德,得志于天下,天下怀乐敬爱而尊慕之,皆愿以为君王,岂不辨智之期欤?”应侯曰然。此已入战国晚世,其先游仕如吴起、商鞅之徒,得为将相,已满初志。其后如梁惠王欲让国于惠施,燕王哙真让国于子之,于是游士之意气益盛,期望益远,蔡泽乃明白有天下皆愿以为君王之想。客说春申君,以汤、武况荀卿。即荀子弟子之颂其师,亦曰:呜呼贤哉,宜为帝王。(见《尧问》。)是可见当时学者间意态。李斯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吕览》之书,斯亦当预,彼辈推尊不韦,谓其宜为帝王,夫岂不可。此意至西汉尚未全泯,故昭、宣以下,颇有主张汉廷推择贤人而让国者,王莽即应运而起。自此义隐晦不彰,而谓不韦著书有自为帝王之志,则有疑其言之若诞者矣。)始皇幸先发,因以牵连及于嫪毐之事。不韦自杀,诸宾客或诛或逐。(《史》云:“始皇十二年,吕不韦窃葬,其舍人临者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是年秋,复嫪毐舍人迁蜀者。”此秦廷忌吕氏舍人而宽嫪氏舍人之明证。又见吕氏舍人自有三晋宾客与秦人之别。不韦本籍山东,故于东方游士,秦廷尤所歧视。不韦初死,秦廷即有逐客之令,则吕氏宾客,秦廷所以忌而防之者至矣。又《秦策》五:“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金氏《国策补释》云:“与,党与也,马为文信党人,故文信走而马亦亡。”又曰:“马逐于秦,则亦三晋人也。”)其事遂莫肯明言,而乃妄造吕政之讥,与嫪毐自不韦荐身之说,同为当时之诬史而已。(《魏策》:“或谓魏王曰:秦自四境之内,执法以下,至于长輓者,故毕曰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虽至于门闾之下,廊庙之上,犹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赂秦,以为嫪毐功,卑体以尊秦,因以嫪毐,王以国赞嫪毐,太后之德王也深于骨髓,王之交最为天下上矣。由嫪氏善秦而交为天下上,天下孰不弃吕氏而从嫪氏。天下毕舍吕氏而从嫪氏,则王之怨报矣。”据此则吕之与嫪,邪正判然。嫪氏显与吕氏争政,太后顷私嫪氏。未见嫪之必为不韦所进也。又《秦始皇本纪》嫪毐封长信侯。《索隐》云:“按《汉书》嫪氏出邯郸。”钱氏《廿二史考异》云:“班氏无此文,当是《汉书》注也。《南越传》婴齐取邯郸摎氏女。《索隐》云:摎音纪虬反,摎姓出邯郸。此嫪字《正义》亦音纪虬反,盖摎嫪古字通用。今人读嫪为郎到切,非也。”据此嫪毐乃邯郸人。疑始皇母在邯郸,本识毐,不俟于不韦之进显。而《史?传》所称私求大阴人嫪毐,使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者。皆故为丑语,非事实也。毐与始皇母私生二子容有之,因并谓始皇乃不韦子,则亦无稽之丑诋耳。余别有辨详下。)自不韦之死,李斯得志,因有焚坑之祸。先秦学脉,竟以此绝,亦可惜也。

又考《秦本纪》昭王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四十七年,白起破赵长平,杀卒四十五万。其明年正月,秦政生于邯郸。则不韦入秦游说华阳夫人,应在长平一役前。今姑以昭王四十六年为说,其先不韦本为阳翟大贾,积赀甚富,其年事当近四十。下至始皇之元又十五年,不韦则年五十五左右。而不韦之卒,年逾六十也。然余考《秦策》载不韦事与《史》有异。其入秦说立子楚已在孝文王时,以其时年四十外计之,其卒盖年逾五十,犹未及六十耳。(参读《考辨》第一六一。又考《吕氏?安死篇》,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韩、魏皆亡矣,其皆故国矣。顾亭林《日知录》谓:作书之时,秦初并三晋。然考始皇七八年间,三晋皆无恙,韩最先亡,在始皇十七年,已在不韦卒后五年,赵以王迁之虏为亡,则在韩亡后两年,魏最后,其亡已在始皇二十二年,去不韦之卒已十年。然则《吕》书之成,其最后者岂在始皇之二十二年乎?是年燕蓟亦拔,越三年,楚亡,又越两年齐亡,皆安死作时所未及也。《史记》谓不韦迁蜀而著《吕览》,然则《吕》书确有成于迁蜀之后,并有成于不韦之身后者,此亦考论秦代学术思想情况一至堪注意之点也。)

猜你喜欢
  四夷附录第二·欧阳修
  卷四十·本纪第四十·脱脱
  卷四百六十九 列传二百五十六·赵尔巽
  卷三百九十九 列传一百八十六·赵尔巽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十九·郝经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六 宋纪二·纪昀
  通志卷一百六十·郑樵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九·杜大珪
  卷十六·傅恒
  卷九十九 中 王莽传 第六十九中·班固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应奉爱理沙·顾嗣立

    爱理沙,字允中,鹤年之次兄。至正间进士,官应奉翰林文字。 题九灵山房图 题前余姚州判官叶敬常海堤遗卷 题锺秀阁 ○题九灵山房图 【戴叔能读书处。时叔能避地明州。】 梦里家 【一作乡。】 山十载违,丹青咫尺是耶非?墨池新

  • 荆南倡和诗集·周砥

    元周砥明马治仝撰过任彦升钓台马治寂寂山水郡依依今古名斯人同化尽系缆旧台倾汀树烟中没寒禽沙际鸣无人坐垂钓永念彼平生【任有出宜兴郡哭范仆射诗序云永念平生】周砥雪树参差短寒山迢递明春流钓台没残照夕岚轻万化同

  • 卷一百八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八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溪诗集【一】王铚字性之汝隂人昭素之后也博学有才识常同子正荐于朝视秩史官给札奏御时秦桧柄国迕其意遂遭摈斥尝居庐山结诗社后避地剡溪山中日以

  •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三十六储光羲储光羲兖州人登开元中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历监察御史禄山乱後坐?贼贬官集七十卷今编诗四卷述韦昭应画犀牛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远人以之居山林食棘无秋冬絶流无浅深

  • 刘永祭江·佚名

    (生)行过山岗驿递,雄山峻岭,胜如登天。鸟声哀怨共猿啼,树林深暗,青天蒙蔽。北风猛吼,坑水凄凄;霜雪纷纷飞落地。夫马寒冻,真个苦气,正是蓝关雪拥,使人心头伤悲。忆想龙溪,相思又起。(丞白)【正音】龙溪驿丞,迎接爷爷。(生)起来!这是龙溪

  • 卷之七·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八月丙辰朔日食是日、令大学士冯铨、同汤若望、携窥远镜等仪器率局监官生、齐赴观象台测验。其初虚□  □食甚复圆、时刻分杪、及方位等项惟西洋新法、一一吻合。大统回回两法、俱差时刻云。 

  • 李彪传·魏收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名字是魏高祖赐予的。家中世代寒微,少小甭贫,素有大志,好学不倦。开始受学于长乐监伯陽,伯陽相当赏识他。晚些时候与渔陽高悦、北平陽尼等人准备隐居于名山,不能成行便只好作罢。高悦与兄高闾,博学高才

  • 卷五十三·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五十三明 黄训 编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御史府记【方孝孺】皇上嗣位之初即下明诏行寛政赦有罪蠲逋租钜万计去事之妨民者明年以纪元赐高年米肉绵帛民鬻子者官为之赎免田之租税几年分遣使者

  • 钱粮例·佚名

    目录 正杂钱粮不许抵兑 分别开报雨水粮价 各属粮价,设立书役,确按市值据实折报,由府州汇造总册送司核办 各属应完钱粮议立定章例册 正杂钱粮不许抵兑 一件请严抵解之积习,以清款目,以重帑项事。乾隆四十年三月初八日,布政使

  • 乐四·徐松

    乐器 乐舞「依月律改定」眉批云:「此条分注《宋史》下,凡标题皆《宋史》。」大观四年正月十三日,礼部奏:「教坊乐,春或用商声,孟或用季律,甚失四时之序。乞以大晟府十有二月所定声律,令教坊阅习。」从之,仍令秘书省撰词。四月

  • 卷第六·黄绾

      天赋人此理谓之命,人受天此理谓之性,性即理也。其所以分,理是泛言事物之理,性是专言在我之性;虚的是心,实的是性。  程子曰:“去不仁则仁存”,此言最切。又曰:“仁载此四事,由行而宜之谓义,履此之谓礼,知此

  • 卷二十五·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二十五洪范皇极内篇二【天台谢氏无楙曰图出河书出洛图为易书为范易以象范以数象以偶数以奇知有数奇而不知有象偶是有书而无图池知是象偶而不知有数奇是有图而无书也

  • 卷一·孔颖达

    <经部,诗类,毛诗注疏钦定四库全书卷毛诗注疏卷一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国风周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音义【关雎旧解云三百一十一篇诗并是作者自为名妃芳非反尔雅云妃嫓也对也左传云嘉耦曰妃礼记云天子之妃曰

  • 第十四品·佚名

    第一章 善恶结续论今称善恶结续论。此处,无名为&ldquo;善而不善之无间,不善而善之无间生&rdquo;者,其等互相结续为不应理,然&ldquo;于一事物,心乃尘染、离尘之故,是故互相结续&rdquo;,执此邪执而建立者,乃大众部。一(自)不善是

  • 思怜诗·宋应星

    《思怜诗》共52首,分成《思美诗》和《怜愚诗》两部分,宋应星取两卷的字“思”和“怜”命名为《思怜诗》。《思美诗》10首,都是七律,《怜愚诗》42首,都是七绝。主要反映了宋应星的人生观,用文学形式表达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等

  • 庄子解故·章太炎

    清章炳麟撰。书不分卷。今传世。此书原为讲解《庄子》而作,按原书篇目次序分条排列,征引《经典释文》等书及清俞樾、孙诒让、王念孙诸人说解,附以论断,发明假借,诠释词义,注明音读,全书近250条。书收入《章氏丛书》。

  • 维摩经略疏·智顗

    凡十卷。隋代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说,唐代湛然(711~782)整理。又称维摩略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将智顗之维摩经文疏二十八卷删略成十卷,而二书并行于唐末五代。

  • 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军荼利之印咒观门者。明印咒观门,文极精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