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清乡所见

据传说快要清乡去了,大家莫不喜形于色.开差时每人发了一块现洋钱,我便把钱换成铜元,买了三双草鞋,一条面巾,一把名叫黄鳝尾的小尖刀,刀柄还缚了一片绸子,刀鞘是朱红漆就的.我最快乐的就是有了这样一把刀子,似乎一有了刀子可不愁什么了.我于是仿照那苗人连长的办法,把刀插到裹腿上去,得意扬扬地到城门边吃了一碗汤圆,说了一阵闲话,过两天便离开辰州了.

我们队伍名份上共约两团.先是坐小船上行,大约走了七天,到我第一次出门无法上船的地方,再从旱路又走三天,便到了沅州所属的东乡榆树湾.这一次我们既然是奉命来到这里清乡,因此沿路每每到达一个寨堡时,就享受那堡中有钱乡绅用蒸鹅肥腊肉的款待,但在山中小路上,却受了当地人无数冷枪的袭击.有一次当我们从两个长满小竹的山谷狭径中通过时,啪的一声枪响,我们便倒下了一个.听到了枪声,见到了死人,再去搜索那些竹林时,却毫无什么结果.于是把枪械从死去的身上卸下,砍了两根大竹子缚好,把他抬着,一行人又上路了.二天路程中我们部队又死去了两个,但到后我们却一共杀了那地方人将近两千.怀化小镇上也杀了近七百人.

到地后我们便与清乡司令部一同驻扎在天后宫楼上.一到第二天,各处团总来拜见司令供办给养时,同时就用绳子缚来四十三个老实乡下人,当夜由军法长过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询问了几句,各人按罪名轻重先来一顿板子,一顿夹棍,有二十七个在刑罚中画了供,用墨涂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我们就簇拥了这二十七个乡下人到市外田坪里把头砍了.

一次杀了将近三十个人,第二次又杀了五个.从此一来就成天捉人,把人从各处捉来时,认罪时便写上了甘结,承认缴纳清乡子弹若干排,或某种大枪一支,再行取保释放.无力缴纳捐款,或仇家乡绅方面业已花了些钱运动必须杀头的,就随随便便列上一款罪案,一到相当时日,牵出市外砍掉.认罪了的虽名为缴出枪械子弹,其实则无枪无弹,照例作价折钱,枪每支折合一百八十元,子弹每排一元五角,多数是把现钱派人挑来.钱一送到,军需同副官点验数目不错后,当时就可取保放人.这是照习惯办事,看来像是十分近情合理的.

关于杀人的记录日有所增,我们却不必出去捉人,照例一切人犯大多数由各乡区团总地主送来.我们有时也派人把团总捉来,罚他一笔钱又再放他回家.地方人民既非常蛮悍,民三左右时一个黄姓的辰沅道尹,在那里杀了约两千人,民五黔军司令王晓珊,在那里又杀了三千左右,现时轮到我们的军队做这种事,前后不过杀二千人罢了!

那地方上行去沅州县城约九十里,下行去黔阳县城约六十里.一条河水上溯可至黔省的玉屏,下行经过湘西重要商埠的洪江,可到辰州.在辰河算是个中等水码头.

那地方照例五天一集,到了这一天便有猪牛肉和其他东西可买.我们除了利用乡绅矛盾,变相吊肥羊弄钱,又用钱雇来的本地侦探,且常常到市集热闹人丛中去,指定了谁是土匪处派来的奸细,于是捉回营里去一加搜查,搜出了一些暗号,认定他是从土匪方面派来的探事奸细时,即刻就牵出营门,到那些乡下人往来最多的桥头上,把奸细头砍下来,在地面流一滩腥血.人杀过后,大家欣赏一会儿,或用脚踢那死尸两下,踹踹他的肚子,仿佛做完了一件正经工作,有别的事情的,便散开做事去了.

住在这地方共计四个月,有两件事在我记忆中永远不能忘去.其一是当场集时,常常可以看到两个乡下人因仇决斗,用同一分量同一形色的刀互砍,直到一人躺下为止.我看过这种决斗两次,他们方法似乎比我那地方所有的决斗还公平.另外一件是个商会会长年纪极轻的女儿,得病死去埋葬后,当夜便被本街一个卖豆腐的年轻男子从坟墓里挖出,背到山峒中去睡三天,方又送回坟墓去.到后来这事为人发觉时,这打豆腐的男子,便押解过我们衙门来,随即就地正法了.临刑稍前一时,他头脑还清清楚楚,毫不糊涂,也不嚷吃嚷喝,也不乱骂,只沉默地注意到自己一只受伤的脚踝.我问他:脚被谁打伤的?他把头摇摇,仿佛记起一件极可笑的事情,微笑了一会儿,轻轻地说:那天落雨,我送她回去,我也差点儿滚到棺材里去了.我又问他:为什么你做这件事?他依然微笑,向我望了一眼,好像当我是个小孩子,不会明白什么是爱的神气,不理会我,但过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轻轻地说:美得很,美得很.另一个兵士就说:疯子,要杀你了,你怕不怕?他就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怕死吗?那兵士被反问后有点害羞了,就大声恐吓他说:癫狗肏的,你不怕死吗?等一会儿就要杀你这癫子的头!那男子于是又柔弱地笑笑,便不作声了.那微笑好像在说:不知道谁是癫子.我记得这个微笑,十余年来在我印象中还异常明朗.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九·柯劭忞
  卷一百四十四 志一百十九·赵尔巽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卷八·佚名
  卷三十四 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第四·陈寿
  宇文深传·李延寿
  雷绍传·李延寿
  洪遵传·脱脱
  应侯失韩之汝南·佚名
  卷一百二十五·宋敏求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第八章 后汉之兴·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九·唐圭璋

    ○白观音(北曲)本名白鹤子赠吴知纲谑号不勤勤,名为养拙人。穿衣慵举臂,吃饭懒抬唇。面垢但寻水,头蓬倦裹巾。尘劳不复梦,悟彻个中真。○白观音(北曲)久视长生法,须当万事忘。守心猿易灭,防意马难狂。引虎居龙窟

  • 五集卷八十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五古今体十三首【甲寅一】甲寅元旦寅年寅月喜重同引达崇禧赖化工日就月将学有缉朝乾夕惕念无穷惟慙治理未归顺?祝田功屡赐丰临莅於兹五十九慎终如始益勤躬甲

  • 卷二 本纪二·赵尔巽

      ◎太宗本纪一   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讳皇太极,太祖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长益神勇,善骑射,性耽典籍,谘览弗倦,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   天

  • 卷三十五 淳化五年(甲午,994)·李焘

      起太宗淳化五年正月盡是年四月   春正月甲寅朔,上製元旦、除夕詩各二章,賜近臣,俾之屬和。翰林學士張洎,上表解釋詩意,凡數千言。上甚悅,命宰相召至中書奨諭。   先是,上謂翰林學士韓丕曰:「卿早在嵩陽,當時輩流,頗有遺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十·刘恕

    周纪八赤奋若凡七十三年起旃䝉赤奋若尽强圉元王元年春越侵楚夏楚追越师至㝠不及乃还秋楚伐东夷二年冬十一月越围吴是岁晋知伯伐郑取九邑晋定公薨子出公错立晋赵简子尝与栾激游曰吾好声色而激致之吾好宫室台榭而激为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三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七田赋考【七】水利田乾隆元年谕绍兴府属沿江沿海堤岸工程停止按亩派钱于存公项内动支兴修着为例又谕三代以前不言水利沟浍之制时蓄泄备旱潦尚书

  • 藝紀第七·徐干

      藝之興也,其由民心之有智乎?造藝者,將以有理乎?民生而心知物,知物而欲作,欲作而事繁,事繁而莫之能理也。故聖人因智以造藝,因藝以立事,二者近在乎身,而遠在乎物。藝者,所以旌智、飾能、統事、御群也,聖人之所不能已也(原注:"一

  • 三十  非命(1)下·墨子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若不先立仪而言,譬之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为虽有朝夕之辩(2),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恶乎考之?考先圣

  • 犍陀国王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国王。号名犍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多种果树。时有采樵人。毁败其果树。婆罗门时见之。便将诣王所言。是人无

  • 白伞盖大佛顶王最胜无比大威德金刚无碍大道场陀罗尼念诵法要·佚名

      归命遍法界  尘刹诸如来  化相奇特尊  最胜佛顶族  敬礼大悲者  持莲菩萨众  净除业障垢  广利诸有情  归依秘密主  金刚手藏王  从佛受坚牢  护持于一切  明尊大仙众  声闻缘觉支  

  • 宗镜录卷第三十三·延寿

    夫道无可修。法无可问。才悟大旨。万事俱休。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既云宗镜。何乃广引身戒心慧之文。法华经云。三藏学者。尚不许亲近。既违大乘之经教。何成后学之信门。答。经中所斥三藏学者。即是小乘戒定慧。

  • 卷第七(译经东晋)·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七(译经东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东晋录者。宣帝曾孙。琅玡武王后。恭王瑾之子。名睿字景文。初生之晨内有神光一室尽明。白毛生于目角之左。眼有精曜[目*需]睇眄炜如也。累官使持节安东将军

  • 顺宁杂著·刘靖

    清刘靖撰。1卷。乾隆二十四年(1759)作者任云南顺宁(今凤庆县)知府,因作此书。是书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仅10条,然多扼要。所记顺宁土司猛氏,大侯奉氏之事迹,见《明史·土司传》及毛奇龄《蛮司合志》,而猛缅奉氏

  • 楹联丛话全编·梁章钜

    《楹联丛话全编》是“联话”体的创始人梁章钜父子所作全部联话的合集。包括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楹联丛话》十二卷、《楹联续话》四卷、《楹联三话》二卷,均为清梁 章钜编;《楹联四话》六卷,是梁章钜的第三子梁恭

  • 仪礼析疑·方苞

    十七卷。清方苞撰。方苞《三礼》之学,《周礼》较深,晚年自称“治《仪礼》十一次,用力良勤。《仪礼析疑》旨在举出《仪礼》可疑者录出经文而详辨之,对无疑者则不录经文。发明处不少,如《士相见礼》之辨,用《周礼》以通之;《聘

  • 祖堂集·佚名

    禅宗史书。五代释静、筠二师著。二十卷。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禅宗史书。约于南唐保大十年(952)初编于泉州招庆寺,早于《景德传灯录》五十年左右。书前有泉州招庆寺主文僜的《祖堂集序》。此书以记言为主,先记过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