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申不害考
《史记 申不害传》:“申不害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索隐》:“王劭按《纪年》,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今按:《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在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而死。然《史记》于昭侯元实误后四年,(详《考辨》第七十一。)则昭侯八年乃梁惠王十六年也。其明年,梁伐赵,围邯郸。考《韩策》:“魏之围邯郸也,申不害始合于韩王。然未知王之所欲,恐言而未必中。王问申子,吾谁与而可?申子微谓赵卓、韩鼌,使各进议于王,申子微视王之所说以言之,王大悦。”正符初相情事。今《史记》申不害相尚在邯郸围后三年,则与《韩策》不合。知申子相韩在昭侯八年实不误,惟当梁惠王十六年,非二十年也。王劭所谓兵寇屡交者,今《纪年》已佚,其犹可考见,如惠成王
十六年,秦公子壮帅师伐郑,围焦城,不克。(《水经 渠水注》。)
十七年,郑釐侯来朝中阳。(《水经 渠水注》。今按:此殆梁围邯郸,韩决从梁后事,参读下考。又《韩策》三:“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外靡于天下,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按:《纪年》惠成王十三年与郑釐侯盟巫沙,明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釐侯来朝,是为郑釐侯之六年。八年申不害为相,九年朝魏于中阳。疑此所谓执珪而见梁君者,乃指九年朝中阳事。六年之朝,申子尚未当国也。)
十八年,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水经 淮水注》。)
二十六年,败韩马陵。(《史记魏世家索隐》。按:此条误,详《考辨》百三十四。)
二十八年,穰庛(此据《今本伪纪年》,一本又作穰疵。《吕氏 无义篇》:“秦惠王疑卫鞅,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庛不受。”即此人。《水经注》作穰苴,误。)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水经 渠水注》。)
则韩为魏弱,王氏之辨,洵不虚矣。(《志疑》不知《今本伪纪年》与王劭司马贞所见不同,妄据以驳王说,殊误。)至申不害卒,余疑实当韩昭侯二十六年。(详《考辨》第七十一。)则申子相韩前后当得十九年。《史》谓相韩十五年,亦误。申子相韩距郑灭已二十一年。(依《史记》当二十五年。)又十九年而卒,其先为郑贱臣,姑以韩灭郑申子年近三十计之,则其生年当在周威烈之末,安王之初,年寿在六十七十之间。
《汉书 艺文志》有《申子》六篇,今均佚。韩非之书论之曰:“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此人主之所执。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于奸令,此人臣之所师。”又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道者,奸之所道,王先慎读为导,非是。)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故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顾广圻曰:“七十或当作十七”,则又与《史记》错二年,今未可考。)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若韩非之言,申子之所以为治,与商君绝异。后世顾以申、商齐称,则误也。申子以贱臣进,其术在于微视上之所说以为言。而所以教其上者,则在使其下无以窥我之所喜悦,以为深而不可测。夫而后使群下得以各竭其诚,而在上者乃因材而器使,见功而定赏焉。《韩非子》:“韩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也。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此谨赏罚之说也。又曰:“韩昭侯使骑于县,归问何见。曰:南门外有黄犊食苗道左。昭侯谓使者,毋敢洩。乃下令曰: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国有令而吏不以为事,牛马多入田中,亟举上之。不得,将重罪。三乡举而上之,昭侯曰:未尽。乃复得南门外黄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不敢为非。”此为不可测之说也。《韩非》书言昭侯申子遗事者尚多,要其归在于用术以驭下,与往者商鞅、吴起变法图强之事绝不类,其所以然者,殆由游仕既渐盛,争以投上所好,而渔权钓势。在上者乃不得不明术以相应。而吴起、商鞅以忠贞殉主之节已不可见。自此而往,乃为公孙衍、张仪结轼连骑于诸侯之间,颉颃以取重,而韩昭侯黄犊之察,弊袴之守,亦无以为驭矣。故自鞅起之变而为申子,又自申子变而为仪、衍,亦战国时代升降一大节目也。太史公谓“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其言是矣。又谓其意原于黄老道德,此则托为黄老道德之说者,本出申子后。当申子之前,固犹无需乎虚无因应,变化无为,若黄老道德之所称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二·脱脱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七·张廷玉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六·张廷玉 卷三十七·杨士奇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佚名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列传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一百十五·郑麟趾 三〇 诨名·周作人 引用书目·李天根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范晔 刘伶传·房玄龄 卢昶传·魏收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五·佚名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