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七、申不害考

《史记 申不害传》:“申不害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索隐》:“王劭按《纪年》,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今按:《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在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而死。然《史记》于昭侯元实误后四年,(详《考辨》第七十一。)则昭侯八年乃梁惠王十六年也。其明年,梁伐赵,围邯郸。考《韩策》:“魏之围邯郸也,申不害始合于韩王。然未知王之所欲,恐言而未必中。王问申子,吾谁与而可?申子微谓赵卓、韩鼌,使各进议于王,申子微视王之所说以言之,王大悦。”正符初相情事。今《史记》申不害相尚在邯郸围后三年,则与《韩策》不合。知申子相韩在昭侯八年实不误,惟当梁惠王十六年,非二十年也。王劭所谓兵寇屡交者,今《纪年》已佚,其犹可考见,如惠成王

十六年,秦公子壮帅师伐郑,围焦城,不克。(《水经 渠水注》。)

十七年,郑釐侯来朝中阳。(《水经 渠水注》。今按:此殆梁围邯郸,韩决从梁后事,参读下考。又《韩策》三:“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申不害之计事曰,我执珪于魏,魏君必得志外靡于天下,是魏弊矣。诸侯恶魏必事韩。”按:《纪年》惠成王十三年与郑釐侯盟巫沙,明年鲁恭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釐侯来朝,是为郑釐侯之六年。八年申不害为相,九年朝魏于中阳。疑此所谓执珪而见梁君者,乃指九年朝中阳事。六年之朝,申子尚未当国也。)

十八年,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水经 淮水注》。)

二十六年,败韩马陵。(《史记魏世家索隐》。按:此条误,详《考辨》百三十四。)

二十八年,穰庛(此据《今本伪纪年》,一本又作穰疵。《吕氏 无义篇》:“秦惠王疑卫鞅,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庛不受。”即此人。《水经注》作穰苴,误。)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赫,郑师败逋。(《水经 渠水注》。)

则韩为魏弱,王氏之辨,洵不虚矣。(《志疑》不知《今本伪纪年》与王劭司马贞所见不同,妄据以驳王说,殊误。)至申不害卒,余疑实当韩昭侯二十六年。(详《考辨》第七十一。)则申子相韩前后当得十九年。《史》谓相韩十五年,亦误。申子相韩距郑灭已二十一年。(依《史记》当二十五年。)又十九年而卒,其先为郑贱臣,姑以韩灭郑申子年近三十计之,则其生年当在周威烈之末,安王之初,年寿在六十七十之间。

《汉书 艺文志》有《申子》六篇,今均佚。韩非之书论之曰:“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此人主之所执。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于奸令,此人臣之所师。”又曰:“申不害,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别国也。晋之故法未息,而韩之新法又生。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不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则奸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新法后令则道之。(道者,奸之所道,王先慎读为导,非是。)故新相反,前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故托万乘之劲韩,七十年而不至于霸王者,(顾广圻曰:“七十或当作十七”,则又与《史记》错二年,今未可考。)虽用术于上,法不勤饰于官之患也。”若韩非之言,申子之所以为治,与商君绝异。后世顾以申、商齐称,则误也。申子以贱臣进,其术在于微视上之所说以为言。而所以教其上者,则在使其下无以窥我之所喜悦,以为深而不可测。夫而后使群下得以各竭其诚,而在上者乃因材而器使,见功而定赏焉。《韩非子》:“韩昭侯使人藏弊袴,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袴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也。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此谨赏罚之说也。又曰:“韩昭侯使骑于县,归问何见。曰:南门外有黄犊食苗道左。昭侯谓使者,毋敢洩。乃下令曰: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国有令而吏不以为事,牛马多入田中,亟举上之。不得,将重罪。三乡举而上之,昭侯曰:未尽。乃复得南门外黄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不敢为非。”此为不可测之说也。《韩非》书言昭侯申子遗事者尚多,要其归在于用术以驭下,与往者商鞅、吴起变法图强之事绝不类,其所以然者,殆由游仕既渐盛,争以投上所好,而渔权钓势。在上者乃不得不明术以相应。而吴起、商鞅以忠贞殉主之节已不可见。自此而往,乃为公孙衍、张仪结轼连骑于诸侯之间,颉颃以取重,而韩昭侯黄犊之察,弊袴之守,亦无以为驭矣。故自鞅起之变而为申子,又自申子变而为仪、衍,亦战国时代升降一大节目也。太史公谓“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其言是矣。又谓其意原于黄老道德,此则托为黄老道德之说者,本出申子后。当申子之前,固犹无需乎虚无因应,变化无为,若黄老道德之所称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二·脱脱
  卷一百七十九·列传第六十七·张廷玉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六·张廷玉
  卷三十七·杨士奇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四七六 谕办理四库全书出力人员梦吉陆费墀等着分别升用授职与赏赐·佚名
  别集下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列传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一百十五·郑麟趾
  三〇 诨名·周作人
  引用书目·李天根
  志第七 祭祀上(原文)·范晔
  刘伶传·房玄龄
  卢昶传·魏收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五·佚名
  卷四十三、开矿之弛禁·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斋小集陈鉴之字刚父初名璟三山人嘉定时游京师与倪守斋善守斋官新安鉴之偕焉集中喜雨歌玉湖书院诸诗俱为守斋而作也有东斋小集一卷送郑严州四首【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六·柯劭忞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领路四十二、府七,属府三,属州五十六,属县五十三。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治中兴路。至元二十七年,置云南行御史台。二十九年,徙行御史台于西川,设云南道肃

  • 第一百回 乞外援清军定乱 覆半壁明史收场·蔡东藩

      却说费宫人刺死罗贼,便即自刎,贼众排闼入视,见二人统已气绝,飞报自成。自成亦惊叹不置,命即收葬。太子至周奎家,奎闭门不纳,由太监献与自成,自成封太子为宋王。既而永、定二王,亦为自成所得,均未加害。当时外臣殉难,叙不胜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王祎

    汉孝献皇帝建安元年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正月郊祀上帝于安邑改元建安春正月帝居安邑【以春秋脩】郊祀上帝改元【以本纪脩】二月张扬使董承治洛阳宫室刘表遣兵助之【以列传脩】六月乙未帝幸闻喜【本纪】袁术攻刘备备拒之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三·倪在田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流贼李自成逼京师。帝召太子及永、定二王,谕之曰:『汝今日人主,明日即百姓。外间称礼宜卑逊。勉之!为父母复仇』。命送太子于周奎第,永、定二王于田宏遇第。周皇后执三人手,痛哭遣之。太子诣奎,拒于阍者不得

  • 卷之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六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六十四 传第四十八 扎萨克多罗贝勒卓特巴列传【今袭镇国公】 卓特巴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扎萨克图汗格埒克延丕勒族祖父乌巴岱为赉瑚尔汗次子号达尔玛什哩珲台吉子二长

  • ·请筹议备贮书·丁曰健

    自古官有余俸,而后可以讲吏治,即无余而非不足,尚可责备也;民有恒产,而后可以讲风俗,即无产而得以谋生,尚可措理也。惟日不足,而万无足之时,其台湾之官乎?不能谋生,而万无生之理;其台湾之民乎?其不足也,皆自至足来也;其

  • 李中传·张廷玉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

  • 卷47·陈邦瞻

    哲宗元祐七年夏四月己未,立皇后孟氏。后,洛州人,马军都虞候元之孙。帝年益壮,太皇太后历选世家女百馀人入宫。后年十六,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爱之,教以女仪。至是,太皇太后谕执政曰:“孟氏女能执妇道,宜正位中宫。”命学士草制。

  • 卷第十二·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十二 去來穗別天皇 履中天皇 瑞齒別天皇 反正天皇去來穗別天皇。大鷦鷯天皇太子也。〈去來。此云伊弉。〉母曰磐之媛命。葛城襲津彦女也。★大鷦鷯天皇卅一年(癸卯三四三)春正月。立爲皇太子。〈時年十

  • 卷三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宋 魏了翁 撰丧服经传三【原阙】仪礼要义卷三十

  • 卷六十七·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七舍利子,如空解脱门名。唯客所摄。於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祝空解脱门中无名。名中无空解脱门。非合非离但假施设。何以故?以空解脱门与名俱自性空故。自性空中。若空解脱门若名

  • 神僧传卷第六·朱棣

    法顺释法顺。姓杜氏。雍州万年县人。禀性柔和。年十八弃俗出家。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尝行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及临斋食更倍人来。供主惧焉。顺曰。无所畏也。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从来千人皆足。有张河江张

  • 身观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肉。含满屎溺。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流。可足惭。常与冤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恶。身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九·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法語二示雲嶠禪人禪和子有志行腳,痛以生死為念。到一善知識處,或請益、或發一問,正要體取話頭來歷。忽然會得此箇話頭,即知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明得生處,死處亦然。那時節㘞地一聲,始信茶條拄杖新行

  • 园丁集·泰戈尔

    印度诗集。泰戈尔作。1913年出版。中译本吴岩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诗集共收入85首诗。诗集的主要内容是歌颂爱情。诗人热情地讴歌爱情,细腻地刻画了处于特别情绪之中的女主人公的独特心境,表达了她们爱情

  • 丽人行·田汉

    二十一场话剧。田汉著。1947年3月9日抗敌演剧九队在江苏无锡首演。修改本初刊于《剧本》月刊1957年5月号,1959年7月中国戏剧出版社社版。剧本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上海为背景,写了三个女性的不同遭遇。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