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八、魏围邯郸考

梁自惠王十四年,鲁宋卫郑来朝,霸业已形。十七年,挟宋韩以伐赵,围邯郸,齐、楚并起而救,秦亦乘机攫利,此梁惠霸业成败一大关键也。顾自胡(梅磵)顾(林亭)梁(曜北),诸人均疑焉。今按:此事甚信,无可疑者。请举八证明之:

《宋策》:“梁王伐邯郸而徵师于宋”,此魏伐邯郸之证一也。(时宋胁于梁威,举兵围赵境一城,而不肯深入。及齐救至,宋遂折而入于齐。)

《韩策》云:“魏之围邯郸,申不害始合于韩王,未知王之所欲,恐言而未必中。王问吾谁与而可,对曰:此安危之要,国家之大事,臣请深杂而苦思之。乃激赵卓韩鼌使进议于王。申子微视王之所悦以言之,王大悦。”(《韩非子 七术》载此事微异。)申不害相韩在魏围邯郸前一年,(详前考。)正所谓始合于韩王而未知王之所欲之时也。此魏围邯郸之证二也。(其后韩合于魏,《韩策》所谓“申不害与昭釐侯执珪而见梁君。”《水经注》引《纪年》谓“惠成王十七年,郑釐侯来朝中阳”,又谓“魏与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皆其证。)

《楚策》:“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以强魏。景舍曰:不如少出兵以为赵援,赵、魏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楚因使景舍救赵。邯郸拔,而楚取睢灭之间。”此魏拔邯郸之证三也。

《齐策五》:“昔者魏王擁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而字疑北字误。)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此魏拔邯郸之证四也。

《魏策三》:“须贾之言曰:初时惠王伐赵,战胜乎三梁,十万之军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燕,杀子之,破故国,燕不割而燕国复归。”此魏拔邯郸而不有之证五也。(《史记 穰侯列传》亦载此语。)

《吕氏春秋 不屈篇》论惠施相魏无功,而曰:“围邯郸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注“救邯郸之兵,从四方来至也”。)众庶诽谤,诸侯不誉,谢于翟翦而更听其谋,社稷乃存。”此魏拔邯郸而弗能有之证六也。

又《士容论》记“唐尚羞为史,及魏围邯郸,唐尚说惠王而解之围。”此魏归邯郸之证七也。

且犹有证者:《秦策》:“或为六国说秦王曰:赵尝强矣,筑刚平,卫无东野。刍牧薪采,莫敢窥东门。当是时,卫危于累卵。于是天下有称伐邯郸者,莫令朝行。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是魏伐邯郸,乃承赵氏伐卫之后之证八也。(详《秦策》所言,乃指魏惠王时事。然赵筑刚平,据《赵世家》乃在周安王二十年,赵敬侯五年,乃魏武侯时,非魏惠王也。惟《水经注 酸水下》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取漆富邱城之”,则在魏伐邯郸前,《秦策》误引漆富邱为刚平耳。又其时为齐威王四年,而《秦策》云齐太公,亦误。其后又称郢威王,楚威王正与齐威王同时,与齐太公则不相及也。鲍改太公为宣王,亦失之。逢泽之遇,即《齐策 说闵王篇》所谓从十二诸侯以朝天子者也。《秦策》言之未析。又按:魏武侯、赵敬侯、齐太公时,别有魏袭邯郸事,(参读《考辨》第四三)《秦策》盖两事混说也。)

邯郸之围,其见于《史记》者:

一,《赵世家》:(成侯)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二十二年,魏惠王拔我邯郸,齐亦败魏于桂陵。二十四年,魏归我邯郸,与魏盟漳水上。

二,《魏世家》:(惠王)十七年,围赵邯郸。十八年,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十九年,诸侯围我襄陵。二十年,归邯郸,与盟漳水上。

三,《田齐世家》:(威王)二十六年,魏惠王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十月,邯郸拔。(《齐策》作七月。)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今按:其是为威王之五年,楚、赵睽隔,其势缓。齐、赵密邻,其势逼。故齐之救赵也诚,梁惠霸业由此而挫。)

四,《孙膑传》: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君不苦引兵疾走大梁,彼必释赵而自救。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据此诸说,则魏之围邯郸,断在惠王之十七年。齐与师救赵时,邯郸犹未拔。逮齐围襄陵不利,(《水经注》引《纪年》“魏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是也。)而魏亦拔邯郸,则在十八年。魏遂分兵反斗,齐亦济师迎击,为桂陵之役。梁军虽破,邯郸犹在其手。赵、魏仍相持于邯郸之下,兵连祸结,诸侯救赵不力,坐自渔利。(秦降安邑,楚取睢濊之间,皆其时事。)直至惠王二十年,魏既力竭,乃归邯郸,与赵言和。此事记述昭昭,绝不容疑。考之《纪年》,有如下之诸条:

齐田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水经 济水注》。)

宋景敾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水经 淮水注》。观《宋策》,梁徵师于宋,宋本徘徊持两端。不利梁之灭赵,故至是乃折入于齐。卫亦附齐,梁势大孤。

此皆在惠王十七年。又:

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水经 淮水注》。)

王会齐宋之围。(《水经 淮水注》。)

赵败魏桂陵。(《史记?魏世家?索隐》。)

在惠王十八年。陈逢衡氏《集证》释之云:“齐田忌救赵,战于桂阳,虽胜魏,而魏围邯郸如故。故齐又合宋卫二国之师以围襄陵。既而惠王又以韩师败诸侯之师,遂破邯郸。齐又击破魏军于桂陵。《田完世家》所谓威王使田忌南攻襄陵,又云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是也。盖桂阳之战在邯郸被围之时,而桂陵之战在邯郸已破之日。《年表》于魏惠王十八书邯郸降,齐败我桂陵,于围襄陵前一年,误矣。”《今本纪年》作“邯郸之师败我于桂陵”,盖是魏史原文。《索隐》所引,已为改易。陈氏说之曰:“此诸侯之师败魏于桂陵也。曰邯郸之师者,诸国之师俱为救邯郸而来,故曰邯郸也。”

又《孙吴列传索隐》:“王劭案《纪年》,梁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我桂陵。”十七年,战在桂阳,而王劭作桂陵者,雷氏《义证》云:“因《水经 济水注》谓此即桂陵之战,故误从其说。桂陵在曹州濮水之北,桂与阳为二地,在长垣县濮水之南,相去几二百里。《水经 济水注》谓濮渠之侧有漆城,即邯郸伐卫所取。又有桂城,即田期战处。又引五年景贾战于阳,谓即大陵城,此后始谓濮渠,又东径蒲城北,蒲即今长垣西北之蒲城,古为卫邑。据此是漆、桂、阳、蒲四邑,皆在濮之上游,盖转战也。《赵世家正义》引《括地志》云:桂陵城在曹州乘氏县东北二十一里,此方是明年齐师败于桂陵处,此在濮水之下游矣。”今按:陈、雷两氏所辨,均极明晰。亦证《纪年》《史记》足相符会。而顾氏、梁氏犹疑“邯郸为赵都,其君在焉,魏安得拔之?若果拔之,则未归邯郸之前,首尾几及二年,此二年中,赵侯徙居何地?揆诸情势,深所难信。”不知在六国时人,如须贾辈,固自以魏拔邯郸与燕取临淄等观。燕可以取临淄,魏岂必不能拔邯郸?特燕、齐之事在后,记载较详。魏、赵之事在前,记载较略。赵侯徙居何地,今已不可考。然不能以记载之阙,遂并疑其犹存者。且齐亦先得燕都而弗能有,何独以邯郸之事而疑之?胡三省疑此事,谓“赵都邯郸,何以魏克其国都而不亡”,因疑徙都乃肃侯,非敬侯,(见《通鉴注》卷一。)观于须贾之言,则所疑亦非也。

又按:《赵世家》:“敬侯元年,赵始都邯郸。”《春秋地名考略》引《竹书》:“周安王十六年,赵敬侯始都邯郸”,校其年正合。《今本纪年》无其文。王国维《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亦未及。黄氏《逸书考》有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欧阳修
  ●卷九十四·徐梦莘
  第九回 破川军孱王归命 受蜀俘美妇承恩·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接收敌产与逮捕汉奸·恽逸群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三十五 酷吏传·纪昀
  一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书目并委员领解历次所进书籍送馆折·佚名
  九九 自己的工作二·周作人
  唐序·彭孙贻
  裴文举传·李延寿
  ●皇朝通典卷八十·佚名
  卷一百六十四·雍正
  徐维震·周诒春
  周象贤·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竹房先生吾丘衍(竹素山房诗)·顾嗣立

    衍字子行,钱塘人。意气简傲,常自比郭忠恕。居生花坊一小楼,客至,僮辄止之,通姓名乃使登。一日,廉访使徐琰来见,衍从楼上呼曰:此楼何敢当贵人登耶!愿明日谒谢使节。琰笑而去。生徒从衍游者常数十百人,衍坐童子地上,使冠者分番下授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宪宗二·张廷玉

        ◎宪宗二   十二年春正月辛亥,南京地震有声。戊午,大祀天地于南郊。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甲午,敕群臣修省。三月壬子,减内府供用物。壬戌,李震大破靖州苗。   夏五月丁卯,副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

  • 卷二十四 太平興國八年(癸未,983)·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八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午朔,上御乾元殿受朝。   契丹主隆緒改元統和。   壬戌,上乳母陳國夫人耿氏卒,涪陵縣公廷美之親母也。(事見雍熙元年正月。)   兩京、諸道州府貢士一萬二百六十

  • 卷六十 后秦録八·崔鸿

    姚嵩 姚嵩兴之弟也仕为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厯至司空封安成侯留心经典専精释道兴因赐以皇后所遗珠佛像嵩上表谢曰臣言奉珠像承是皇后遗属所建礼觐之日永慕罔极伏惟感往增懐臣言先承陛下亲营像事每

  •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丙子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戊寅。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己卯夏至祭。地于方泽。遣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行礼。  ○辛巳谕大学士等朕南巡阅河、见洪泽湖风浪危险、堤岸陡立。

  • 刘延孙传·沈约

    刘延孙,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最先他当徐州主簿,被选为秀才,接着当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世祖的抚军,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世祖当徐州刺史时,他补任治中从事史。当时魏军围攻

  • 鲁炅传·欧阳修

    鲁炅是幽州蓟县人。身长七尺多,略知经书和史籍。因先辈功劳任左羽林长上官。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又调他去任别奏官。颜真卿曾出使陇右,对哥舒翰说“:您从郎将升官,现任节度使,也曾发现过这样的人才吗?”鲁炅当时站在台阶下,哥舒

  • 章懋传·张廷玉

    章懋,字德懋,浙江兰溪人。成化二年(1466),会试第一名,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第二年冬,授编修职。明宪宗将在元宵节的晚上张灯结彩,命令词臣撰写诗词进献。章懋与编修黄仲昭、检讨庄日永上疏劝谏道:“臣等刚奉谕撰写鳌山烟火诗

  • 翰苑羣书卷十·洪遵

    宋 洪遵 编学士年表【自建隆至治平】建隆元陶谷【正月自翰林学士承防吏部侍郎迁礼部尚书依前充职】窦俨【正月自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礼部侍郎依前充职六月卒】王着【正月自翰林学士金部郎中为中书舍人依前充职】李昉

  • 汉纪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前十一年(壬申、前169)·司马光

    汉纪七 汉文帝前十一年(壬申,公元前169年)[1]冬,十一月,上行幸代;春,正月,自代还。[1]冬季,十一月,文帝巡行代国;春季,正月,文帝自代国返回长安。[2]夏,六月,梁怀王揖薨,无子。贾谊复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

  • 卷四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四十七 朱批吕耀曾奏摺 雍正六年三月初一日四川按察使【臣】吕耀曾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猥以菲材荷蒙 皇上洪恩格外擢用由道府历

  • 目录·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目录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卷一论治道敬天圣孝圣学谦德节俭儆戒卷二敦睦谕羣臣求言纳諌任官卷三考绩选举诫饬臣下卷四理财恤民赈济

  • 卷八十五·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五宋 赵汝愚 编礼乐门郊祀上英宗乞罢郊宫无益工作 吕 诲臣窃以国家之大事莫重於郊祭罄明察之心尚质崇简所以称天子之德也天神之佑荅以灵贶享是精诚而已陛下纂绍之初方修大礼自诏下中

  • 卷二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四 嘉礼八 亲王冠礼 总叙 亲王即周之同姓诸侯汉之诸侯王也汉室冠诸侯遣使行事魏氏冠诸王用三加礼晋议冠南宫王不复加使命冠汝南王复用汉遣使之仪刘宋冠蕃王齐冠南郡王止一加唐制亲王冠於厅

  • 论语解卷九·张栻

    宋 张栻 撰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阳货欲夫子之见已以夫

  • 卷五·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五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有常称也王后在父母家亦曰王后天下皆王土也夫人称妇有姑之辞也王后见于春秋者二余则采之传夫人见于春秋者八而如会享孙并详谱之夫惟观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三上·智顗

    从尔时弥勒欲自决疑下讫偈。即是发问序。文为二。长行偈颂。长行中经家述自疑他疑发问。问中此土他土如文。何意有偈颂耶。龙树毗婆沙云。一随国土天竺有散花贯花之说。如此间序后铭也。二随乐欲不同。有乐散说或乐章

  • 神灭论·范缜

    南朝齐梁时无神论思想家范缜的论战之著。范缜(约450~510)字子真,河南人。出身寒微,性情率直,“好危言高论”,不畏权势。齐梁两朝,先后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早年,曾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发表反对佛教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