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孟懿子南宫敬叔学礼孔子考

(附:南宫敬叔南容非一人辨)

《世家》“孔子年十七,孟釐子卒,懿子及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崔述云:“《春秋传》此文在昭公七年,(按今《史记》鲁楚两《世家》及《年表》,并误在昭公八年。)由襄公二十二年递推之,则孔子至是当年十七。然孟僖子之卒,实在昭公二十四年。《传》但因七年孟僖子至自楚,病不能相礼,而终言其事。《世家》以为本年之事,误矣。懿子、敬叔生于昭公之十一年,(杜注云:“似双生。”)当七年时,二子固犹未生,安得有学礼之事?《阙里志 年谱》亦载此事于十七岁,则作年谱者,但采《史记》诸子之文,缀辑成书,而初非有所传也明矣。学者乃以《年谱》为据,何其不思之甚也?”梁玉绳《史记志疑》亦云:“此是史公疎处。《索隐》《古史》并纠其误。”今按:是年孔子实三十四岁也。又考《左传》昭公二十年,“卫齐豹杀孟絷,宗鲁死之。琴张将往弔,仲尼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女何弔焉?”时孔子年三十,琴张盖已从游。孔子自称三十而立,其收徒设教,或者亦始于是时耶?

又按王世懋曰:“《史记 孔子弟子传》,南宫适字子容,而述《论语》两条以实之,初未言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兄也。而《索隐》注遽云:是孟僖子之子仲孙阅,《论语》注遽云:谥敬叔,孟懿子之兄。适见《家语》,一名縚,已有二名,《左传》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索隐》又云仲孙阅,是又二名,岂有一人而四名者乎?孔子在鲁,族姓颇微,敬叔公族元士,从孔子时定已娶矣,孔子岂得以兄子妻之。《礼记》,敬叔载宝而朝,孔子曰:丧不如速贫之为愈也。若而人,岂能抑权力而伸有德,谨言语而不废于有道之邦耶?”阎百诗曰:“南容名适,一名縚,与敬叔名说,载宝而朝者,当是二人。”

猜你喜欢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卷十一·浦起龙
  ●卷第二十五·胡三省
  纲目续麟卷六·张自勋
  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纪昀
  通志卷六十八·郑樵
  刘遂清传·薛居正
  卷三十四·佚名
  卷之九十九  平番始末上(明)許進 撰·邓士龙
  秦韩战于浊泽·佚名
  四·钱穆
  卷三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五·薛居正

    李存信,本姓张,父君政,回鹘部人也。大中初,随怀化郡王李思忠内附,因家云中之合罗川。存信通黠多数,会四夷语,别六蕃书,善战,识兵势。初为献祖亲信,从武皇入关平贼,始补军职,赐姓名。大顺中,累迁至马步都校,与李存孝击张浚军于平阳。

  • 唐臣传第十四·欧阳修

    ○符习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

  • ●卷八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六十一。   起靖康二年三月十七日丁未,尽二十七日丁巳。   十七日丁未张邦昌令尚书省榜施行事件。   三月十七日三省枢密院同奉面旨嗣位之初宜广推恩霈今四方道路未通致赦宥未能宣布缘京城围闭日久

  • 陆机传·房玄龄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祖父陆逊,是吴国丞相。父亲陆抗,是吴国的大司马。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陆抗死后,他带领父亲的军队当牙门将,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 高祖章皇后传·姚思廉

    高祖宣皇后章氏,名要儿,吴兴乌城人。本来姓钮,父亲景明被章氏收养,所以改姓章。景明在梁朝任职,官至散骑侍郎。章皇后的母亲苏氏,曾经碰见一名道士送给自己一个小乌龟,色泽斑斓晶亮,说:“三年后可应验。”到了期限,皇后出生时紫

  • 李顺传·魏收

    李顺,字德正,赵郡平棘人。他的父亲李系,是慕容垂的散骑侍郎,东武城令,因治理政事有能力而闻名。太祖平定中原以后,任李系为平棘令。李系年老,死于家中。太祖追封他为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李顺广泛地涉猎经史,颇有才能

  • 偏安排日事迹卷一·佚名

    崇祯十七年(甲申)四月丁亥,福王至自淮安府。王讳由崧,神宗孙、先福王常洵之子。常洵,郑贵妃出;开邸河南府。十四年,流贼陷河南,遇害;世子播迁河北。终制嗣封,毅宗手择宫中宝玉带付内使赐之。十七年,复因寇入河北,流离入淮安。时北

  • 卷二百五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宋哲宗即位初监察御史王岩叟乞免第四等第五等保丁冬教及罢畿内保甲上奏曰臣伏覩陛下即位之始首发德音下明诏免保丁第四第五等之田不及二十亩者使勿教其得免

  • 卷二十七·郑玄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王所以治之令,冢宰掌王治。○治,直吏反,注及下“凡治”同。)[疏]“御史”至“冢宰”○释曰:天官冢宰,六典治邦国,八则治都鄙及畿内万民之治。今此御史亦掌之以赞佐,故同其事。凡治者受法

  •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冯友兰

    前一章 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思想的两个主流。它们成为主流,是由长期演变而来;而在公元前五世纪到三世纪,它们还不过是争鸣的许多家中的两家。那时候学派的数目很多。中国人称它们为"百家"。司马谈和六家后来的历史家对"

  • 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初分巧方便品第五十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广大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边胜功德聚。世尊,是不退转位菩萨摩诃萨成就无数

  • 中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勘分譯文與刻本爲二。譯文中本頌與長行典據不同.又各異其校例。   二.是書本頌異文異譯甚多.今取六本對校.而略稱之例有八。(一)西藏譯中論本   頌本.略稱爲番。(二)西藏譯中論疏無畏論所牒之頌本.略稱爲無畏

  • 佛说睒子经之二·佚名

    乞伏秦三藏法师释圣坚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毗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念前世初得菩萨道时。戒行普慈精进一心修集智慧善权方便

  • 人猿泰山·埃德加·赖斯·巴勒斯

    《人猿泰山》(Tarzan of the Apes)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Edgar Rice Burroughs)所创作的系列小说。初次付梓是在1912年的10月,于通俗杂志《All-Story Magazine》上刊行,两年后的1914年发行书籍形式的初版。《人猿泰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瞿镛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 (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是道光时期两大

  • 海内十洲记·东方朔

    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 蒙隐集·陈棣

    宋诗别集。2卷。陈棣著。陈棣生当南北宋之间,其父陈汝锡曾有诗为黄庭坚所赏识,而陈棣之诗却不同于江西诗派。其诗多写山林风物,风格清幽。《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说:“棣诗乃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盖其足迹游

  • 莲月禅师语录·佚名

    六卷,清 道正说,性容等录。序文二,第一卷上堂,第二卷上堂,第三卷上堂小参,第四卷拈古颂古机缘,第五卷法语行实偈上,第六卷偈下书问像赞佛事,附住玉泉语录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