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論校勘說明

  一.是書校勘分譯文與刻本爲二。譯文中本頌與長行典據不同.又各異其校例。

  二.是書本頌異文異譯甚多.今取六本對校.而略稱之例有八。(一)西藏譯中論本

  頌本.略稱爲番。(二)西藏譯中論疏無畏論所牒之頌本.略稱爲無畏。(三)西藏

  譯中論疏佛護論所牒之頌本.略稱爲佛護。(四)宋譯安慧中觀釋論所牒之頌

  本.略稱爲釋。(五)唐譯清辨般若燈論所牒之頌本.略稱爲燈。(六)梵本月稱中

  論疏所牒之頌本.略稱爲梵。(七)同本之西藏譯本.略稱爲月稱番本。(八)番釋

  燈梵四種合擧.略稱爲四本。

  三.本頌之對校凡有三事。(一)品目。六本對校名稱不同者.悉爲註出曰.某本作某

  品。同者不註。(二)次第。各頌先後.以數目字標明。六本對校次第不同者.悉爲註

  出曰.某本云云。同者不註。其一頌中各句次第之對校.例同。(三)文義。今譯訛略

  隱晦之處.悉依番梵二本爲主.餘本爲副.一一勘出.特爲註明.凡有五例.今擧對

  ********************

  校番梵二本之註爲式以概其餘。(甲)註一名一語曰.番梵作某某。(乙)註一句

  數句曰.番梵云云。(丙)註一頌數頌曰.番梵頌云云。是等三註.依例尋文自知起

  訖.不另標誌。(丁)上二例所註頌文均依意譯.仍五字句。其有不能句者.則散敘

  之.而附註曰.勘番梵云云。(戊)釋燈二本勘有與番梵相符者.則註出曰.四本云

  云。

  四.是書長行無異文異譯.今旁資三本對校。(一)西藏譯無畏論.考爲是書所宗之

  本。(二)西藏譯佛護論.(三)西藏譯月稱中論疏.二者考爲是書學說相近之本。

  三本略稱.皆如前例。

  五.長行之對校亦有三事。(一)章段。勘無畏論文分段有不同處.悉就本頌乙之。長

  行隨頌自知段落.不別加註。(二)文句。今長行文勘有直接引用無畏論文者.均

  用引號//剔出。所引或有割裂刪減.皆隨文加號.不拘句讀。但勘今文有改飾

  處.則據無畏論文註出曰.無畏原云云。有晦澀處.則據無畏論文註明曰.勘無畏

  ********************

  云云.或無畏意謂云云。有缺略處.則據無畏論文補註曰.無畏次云云。(三)異義。

  勘無畏論文有爲今文所未引用者.擇要註出曰.無畏釋云云。又無畏論文每段

  生起.或問答.或復次.有與今文不同者.悉爲註出曰.無畏云云。又無畏論及今文

  有處簡略解頌未明者.更勘佛護月稱之釋補註曰.佛護云云.月稱云云。

  六.是書刻本依據南宋本.對校麗本及吉藏論疏所據之本.參證文義.確定爲奪誤

  者.乃加改訂.附註曰.原刻云云.今依麗刻云云.疏本云云。有時存疑不改.亦附註

  備考。

  七.是書校勘資料之版本出處如次。

  (一)西藏譯中論本頌.Dbu-ma rtsa-bah!i tshig-leh!ur byas-pa c#es-rab ces-

  bya-ba.德格版丹珠.tsa字函.一頁下至一九頁上。

  (二)西藏譯中論疏無畏論.Dbu-ma rtsa-bah!i h!grel-pa ga-lus h!jigs-med.

  德格版丹珠.tsa字函.二九頁下至九九頁上。

  ********************

  (三)西藏譯中論疏佛護論.Dbu-ma rtsa-bah!i h!grel-pa buddhapalita.德格

  版丹珠.tsa字函.一五八頁下至二八一頁上。

  (四)宋譯安慧中觀釋論.金陵刻經處刊本。

  (五)唐譯清辨般若燈論.金陵刻經處刊本。

  (六)梵本月稱中論疏明句論.Madhayamakavr!tti(Prasannapada^) .聖彼得堡

  版.佛教文庫本。

  (七)西藏譯同論.Dbu-ma rtsa-bah!i h!grel-pa tshig gsal-ba.德格版丹珠.h!a

  字函.一頁下至二○○頁上。

  (八)吉藏中觀論疏.金陵刻經處刊本。

  (九)本書之宋刻麗刻本.依日本弘教書院版正藏及大正大藏經之校註。

  ********************

猜你喜欢
  卷第八·道原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五·费隐通容
  卷第七·佚名
  七 调和五事助参禅·正果法师
  大智度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四·志磐
  第十一品·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七·佚名
  佛性论 第四卷·世亲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欧阳竟无
  善求恶求缘品第三十二·佚名
  七 集·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海渔歌卷一·顾太清

    醉蓬莱 和黄山谷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萤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露缀花梢,风摇鬓影,夜来凉意。此景人间,几曾得见,月拥寒潮,无边云水。满酌天浆,宴鸿都道士。秘诀长生,沧桑变化,对绮筵罗袂。

  • 卷二十六·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二十六宋 范成大 撰吴歈一首送丘宗卿自平江移会稽吴儿与君缘不薄再骑竹马迎南郭吴儿与君缘复浅坐席才温旗脚转东人赋重越吟悲趣了兹段随朝鸡胸奇百链当活国君岂独私吴与越鹤鸣樟桥猿夜啼匈奴

  • 载记第五 石勒下·房玄龄

    太兴二年,勒伪称赵王,赦殊死已下,均百姓田租之半,赐孝悌力田死义之孤帛各有差,孤老鳏寡谷人三石,大酺七日。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营东西宫。署从事中郎裴宪、参军傅畅、杜嘏并领经学祭

  • 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六十七·酷吏·脱脱

        ◎酷吏   ○高闾山 蒲察合住    太史公有言:“法家严而少恩。”信哉斯言也。金法严密,律文虽因前代而增损之,大抵多准重典。熙宗迭兴大狱,海陵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奸上变者赏以不次。于是中外风俗一变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九·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八月戊寅朔宗正少卿兼直史馆范冲入见冲立未定上云以史事召卿两朝大典皆为奸臣所坏若此时更不修定异时何以得本末冲因论熙宁创制元祐复古绍圣以降弛张不一本末先后各有所因不可不深究而详论读毕上

  • 卷之二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一○二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一·佚名

    淡水分府陈,讯问脱逃跑勇温天送,并堂谕:准再限三日呈缴赃银物比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 私记差带温天送系比追吞没勇粮延不交缴由。〔堂谕〕提比,据称:伊毋承认,求再限三日呈缴。姑准免究,着仍交差带。此谕

  • 伊洛渊源録卷十二·朱熹

    宋 朱子 撰张思叔【名绎尝记伊川言行一编亦名师説所着诗文甚多今存数篇】遗事【三条】张思叔河南寿安人家甚微年长未知读书为人佣作一日见县官出入传呼道路思叔颇羡慕之问人何以得如此或告之曰此读书所致耳思叔始发

  • 卷三十一 耶律伊逊之奸·李有棠

    〔奸党附〕道宗清甯九年夏七月壬戌,以耶律伊逊为南院枢密使。伊逊,字呼图克琨。五院部人。父特尔格,家贫,服用不给,部人号“穷特尔格”。母方娠,夜梦手搏羰羊,拔其角尾。既寤,至日昃,父惊觉之,伊逊怒曰:“适梦人执日月以食我,我方

  • 卷三十四·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三十四书籍十三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圣祖仁皇帝以载籍极博浩如渊海爰命廷臣仿古人左图右史之义统为一书卷帙繁富久而未就世宗宪皇帝继承先志特命详加编校列为六

  • 卷第十一·董仲舒

    为人者天第四十一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

  • 卷八·盛世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编卷八龙里县知县盛世佐撰乡射礼第五之一郑自録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射礼于五礼属嘉礼聂氏曰射之所起在于黄帝故易系黄帝九事云古者木为弧剡木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古之善为道 (3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凌释,敦 (4 )兮其若朴 (5 ),旷兮其若谷,浑 (6 )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7

  • 卷第七十六·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六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六复有二法。谓有对无对法。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欲遮遣补特伽罗。及为显示智殊胜故。为欲遮遣补特伽罗者。谓显唯有有对无

  • 林野和尚語錄序·通奇

    余讀我友黃元公作《天童密雲和尚語錄序》,始知臨濟一脈嫡派兒孫迄今三十一傳矣。林野師則親稟承於密雲悟和尚者。凡所至處,緇素雲集。余雖未及參承,而與其高弟二隱謐公交。以師語錄見示,受而讀之,知師之道迥出常情,吐語縱橫

  • 陔余丛考·赵翼

    笔记。清赵翼撰。四十三卷。翼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是书为作者自黔西乞归后所作,因其为循陔(奉养父母)时所辑,故名。全书五十三万八千字。编次以类相从。作者《小引

  • 洪恩灵济真君祈谢设醮科·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祈谢设醮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