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面粗略地指出了中国传统政治里,政府组织与职权分配的利弊得失之大纲,下面将提出一更重要节目,即中国传统政治里的选举考试制度,来再加以一番简约的叙述。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自始即偏重在政府之职分与责任,而不注重在政府之权利上。这一层已在上文提揭。惟其要求政府之尽职胜任,选贤与能的理论,自然连带而起。战国时代,游士得势,贵族政权和平移转。秦代统一政府出现,宰相以下多是平民。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所谓士人政府者,即整个政府由全国各地之知识分子即读书人所组成。东汉时此一制度,更加严密,按全国各个行政地域单位,凭其户口统计,每二十万人按年得选举一人入政府。又防选举不实,有权门请托及徇私舞弊诸现象,再由政府在各地选举后加一番考试。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像这样的一种法律规定,其用意不能不说是在开放政权与选拔人才。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其用意仍似汉代之地方察举,特因实际困难,不得不演变出这一种新规定,新制度。但此一制度,在当时即不断遭受反对,一到隋、唐统一政府重建,公开考试制度即代之而兴。唐代定制,学校生徒是一出身,礼部(相当于今之教育部)考试,又是一出身。获得此两途出身者,再须经吏部(相当于今之内政部)考试,始获正式入仕,但礼部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较之学校按年资出身者更为社会所重视,于是被认为政治上之正轨出路,终于逐渐集中到科举制度之一项目。这一制度,虽在考试技术上不断有种种之改变,但在法制大体上,则一直沿用到晚清。

这实在是中国传统政治里最值得注意的一制度。远从两汉以下,即一向以地方察举及公开考试,定为人民参加政治惟一的正途。因于有此制度,而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政府即由民众所组成,用不着另有代表民意机关来监督政府之行为。近代西方政府民众对立,由民众代表来监督政府,此只可说是一种间接民权。若由民间代表自组政府,使政府与民众融成一体,乃始可称为是一种直接民权。而此种民间代表,又并不来自社会中某一特殊身份或特殊阶级,像古代的贵族政权与军人政权,像近代的富人政权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权,与穷人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而实系一种中性的政权,即全国各地,包括贵族军人富人穷人一切在内,而只以德性与学问为标准的士人政权。此一政权很早即产生在中国,何以故?因西方政治观念注重在主权上,故其政治重心,始终脱离不了强力与财富。而中国传统政治观念则注重在政治之职能上,因此也始终脱离不了知识与学养。

这一制度之惟一可疵议者,则为察举与考试权之操于政府,而不操于社会。但若认定政府即是社会中一机构,而并非超出于社会外之另一敌对体,则此层实亦并无大可疵议之理据。而且掌握察举与考试实权者,并不是皇帝,亦不是宰相,而系地方长官及礼部即今教育部,与吏部即今内政部。而且亦并不是礼部与吏部之长官,而系由此两部中的较低级的官员所主管。普通是由相当于近代之部次长及司长身份者,来司理其职。所以在唐代即有韦贯之说:"礼部侍郎重于宰相。"因宰相即由礼部侍郎所职掌的考试中拣出。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此一制度,为中国传统政治一至要的特点。

其与察举及考试制度连带相关者,则为铨叙制度。初入仕途,必经由察举与考试,而进入仕途后之升迁降黜,则全凭其实际服务成绩而铨叙之。此项铨叙权亦不操于皇帝,不操于宰相,而操之于吏部。亦不操于吏部之长官,而操之于其属员。这一种考功课绩的法规,也远从汉代始,而发展到唐代,则最臻精善。在历史上的一般评论,对唐代选举考试制,仍还有非议,而对唐代考功制度,则无不称誉。唐代官位分九品,四品以下,全由考功郎中相当于今司长以下官校定。三品以上,始由政府临时派特任官知考使任考核。但亦有由一个考功郎中李渤而居然来考核宰相御史大夫的成绩等第的。此虽逾越了法制规定,但在当时却传为佳话,不认之为犯法。直到明代,政府全部文武官的升黜任用,还是操在吏、兵两部。而吏部掌握文官的任用权,因此当时说吏部权重逾宰相。张居正在内阁,首先要把铨叙权即选官权由吏部手里夺来,但不久此权仍归吏部。可见照中国传统法制,即宰相也不该总揽大权于一身,又何论是皇帝。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四·脱脱
  卷五百七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东林列传卷十五·陈鼎
  资治通鉴后编卷八十四·徐乾学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步军统领衙门·费行简
  卷四十一·宇文懋昭
  别集下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绎史卷八十二·马骕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五四、魏文灭中山考·钱穆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卷27·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宫天挺

    (第五伦领祗从上,云)小官第五伦。自从范巨卿与张元伯奔丧去了,我随着人打听,果有此事。他如今观在坟院中栽松种柏,筑垒坟墙,早已百日有余也。老夫在圣人前奏过,言巨卿至仁至德,古今无比,就着老夫将头踏伞盖,皇宣丹诏,直至汝阳元

  • ●崇禎長編卷之一·汪楫

      果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母貞靖賢妃劉氏萬曆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時誕帝于東宮無何妃薨神宗命康妃李氏撫之即所謂西宮李選侍也泰昌元年九月移宮後熹宗改命莊妃李氏撫視居勗勤宮帝每

  • 卷二·檀道鸾

      ★ 穆帝  永和元年春帝正月(孙盛魏晋二阳秋、每年受必书某年春帝正月,此既云“续阳秋”,自从其例)  〔庾翼卒。〕何充荐桓温代之。翼亦尝荐于成帝,曰﹕“温有雄才,勿以常婿畜之。”温尚明帝女男

  • 名山藏卷之七十二·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一)◆臣林记(嘉靖臣一)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杨廷和杨廷和字介天新都人父春仕提学副使廷和年十三举乡贡成化中先春成进士为翰林庶吉士方归娶巳授简讨弘治初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四·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二月丙申朔大学士方从哲上<锍-釒>自陈 上慰留不允辞○丁酉祭 先师孔子遣詹事刘一燝行礼○差行人崔呈秀往德府旌表藩王捐禄○初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俱循例自陈独道南<锍-釒>未下至是从哲以为请不报○

  • 八○○ 谕内阁提调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佚名

    八○○ 谕内阁提调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乾隆四十六年八月初三日吏部议行在兵部尚书福隆安奏四库全书馆进呈书籍,在途沾湿,提调 编修吴裕德照例抵罚一疏,内阁奉谕旨:吴裕德着销去纪录二次,其从前罚俸三个月之处,仍注于纪录

  • 史记集解卷二十八·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八封禅书第六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

  • 高斗枢传·张廷玉

    高斗枢,字象先,觐县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因为审议巡抚耿如杞一案,与四个同事一起被关进皇家监狱,不久恢复官职,又晋升为员外郎。五年(1632),斗枢出任荆州知府。很久以后,又升为长沙兵备副使。当时湖北在洞庭

  • 五〇 “六个人是一个人”·邹韬奋

    因为监狱里男女是要绝对分开的,所以入狱后,我们的“难妹”是不能和我们在一起的,常在一起的只是我们的“家长”和几个“难兄难弟”。我们六个人都到了上海公安局之后,“家长”就郑重宣言:“六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大家一致拥

  • 卷九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九十四学校志谨案学校之制与选举相表里後世选举与古异故学校之教亦异唐宋元明选举之法又微异故学校之教从而亦微异大抵古司徒司乐论德论材後世变而论

  • 瑞异三·徐松

    水灾【宋会要】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七月,河决郑州荥泽县、孟州温县,诏民田被水灾者悉蠲其租。 淳化四年九月,梓州言:「涪江水涨二丈五尺,壅不流,陷州城,坏居人庐舍、官寺、仓库万余区,溺死者甚众。」诏赐溺死者人铁钱三千,孤穷乏

  •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楚元王刘交者,【正义】:年表云都彭城。高祖之同母【集解】:徐广曰:“一作‘父’。”【索隐】:按:汉书作“同父”。言同父者,以明异母也。少弟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集

  • 卷七·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七      宋 史浩 撰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其诰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则尹固汤之所以尊信也尹之告太甲曰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则尹固以是自

  • 卷十一·佚名

    △诽谤品第九之馀若猗内藏,依贤圣活,愚者堕恶,犹愿邪见。昔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有异比丘即从坐起。偏露右臂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如来莫说休息泥洹。如来出要贤圣妙法。如来于现法中闲静

  • 卷第十二·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二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一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众僧集在一处。欲作羯磨。长老尸利耶婆不来。即遣使往呼言。长老众僧集。欲作法事。尸利耶婆念言。正当为我故作羯

  • 裸阳·阿西莫夫

    《裸阳》(The Naked Sun),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7年1月的科幻小说,第二部以以利亚·贝莱(Elijah Baley)为主角的科幻推理小说,也是阿西莫夫“机器人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在遥远的索拉利星球上,首次发生了神

  • 梁山伯与祝英台·张恨水

    本书于1953年8月开始动笔,1954年1月1日开始于香港《大公报》连载。美丽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妆。来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载,感情挚深。因父亲得病,祝英台要回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英台表露自己女儿身,梁山伯甚为惊讶,

  • 魏庆之词话·魏庆之

    宋魏庆之撰。魏著诗话集《诗人玉屑》,据黄昇序文所述,成于理宗淳祐四年(1244)。有二十卷本及二十一卷本,其二十卷本末附词话十四目十五则,二十一卷本末附词话二十二目二十五则。两相比勘,二十卷本缺李易安评、聂冠卿、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