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二十八

书籍七

史学

钦定明史一部

圣祖仁皇帝特命开馆修辑明史乾隆四年告成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目録四卷奉

旨校刋

御批?治通监纲目一部

圣祖仁皇帝万几余暇披览朱子纲目及前编续编着御论百有余首用昭法戒凡一百四卷康熙四十六年

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惟自古帝王言动必记而史事以兴顾周礼外史所掌卷帙寖繁即纪传亦异千百年来微言大义昭揭天壤必以尼山笔削为断所从来尚矣粤自龙门而降累朝国乘体制略同洓水司马氏易分类为合编盖犹左氏法也紫阳朱子特起而振举之纲以提要目以备详岁时列於上而天统明章程系於下而人纪立增损精切予夺谨严庶几春秋大居正之宗指欤虽其间事例櫽括稍有脱误大都门人一时采辑之过实非晦庵本意也自时厥後有前编有外纪有大纪续编以及考证集览发明质实之类诸家论着不一而足要皆商确折衷互相参订明儒陈仁锡裒集而剞劂之不可谓非先哲之功臣也朕几务之暇留神披閲博稽详考纎悉靡遗取义必抉其精徵辞必搜其奥析疑正陋厘异阐幽务期法戒昭彰质文融贯前後所着论断凡百有余首兹允诸臣请并以付梓颁布宇内俾士子流传诵习开卷了然不特天人理欲之微古今治忽之故一 一胪如指掌即子朱子祖述宣尼维持世教之苦衷并可潜孚默契於数千载之下是则朕敦崇古学作新烝民之至意也爰叙述以冠篇端用昭示於无穷焉

日讲通监解义一部

圣祖仁皇帝命儒臣条系诸说譔次为文排日进讲亲定成书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史之有传其体有二纪事编辞发凡起例而褒贬之意寓於言外俟观者深思而自得此左氏之传也涑水之资治通监宗之据事以断是非原心以定功罪予夺之不可假如折狱然此公谷之传也崇安之春秋传宗之二者缺其一则史学不备朱子作通监纲目纲仿春秋目仿丘明罗十七代纪载之文治以二百四十年褒贬之法论者谓接统春秋不虚也朕勤求治道涵泳六经之余乐观前代兴衰得失之蹟故通监一书披揽未尝去手顾其间论断者人各置喙间亦有当於作者之意而未能折衷於中而断於一乃命儒臣仿胡安国之体法春秋之义譔次为文依日进讲寒暑无间积岁月而成编朕惟东周以前无史而有史盖古史之精意已大备於尚书故春秋纪十二公之事犹然二帝三王之心法也威烈以下无春秋而有春秋盖纲目之作上接夫麟经故虽班范诸史之文实鲁史笔削之遗意也而世道之升降政治之隆污於是乎在夫危微治忽之介判於毫芒而相悬遂至於辽絶当时或未及见而後之观者了然此不可不审其几而深究其所以然也是以论古人之行事既贵其所见之至明尤贵其居心之至公盖善论古者如水然人毋监於流水而监於止水水无成形於中故妍蚩毕见於外无成形者何公而已矣水之无成形犹人之无成心也无成心者何公而已矣夫公者三代大道之行而万世法戒之权衡也朕读史尝着绪论一编实本至公之意期於至当之归而於日讲一书又以此谆谆申命儒臣既卒业将以刋於袐府颁之羣工大经大法或劝或惩灿然毕具其有裨於经世岂浅鲜也与御譔通监纲目三编一部

皇上命明史馆诸臣仿朱子通监纲目义例编纂明

事为通监纲目三编

亲定成书凡二十卷乾隆十一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编年之书奚啻数十百家而必以朱子通监纲目为准通监纲目盖祖述春秋之义虽取裁於司马氏之书而明天统正人纪昭鉴戒着几微得春秋大居正之意虽司马氏有不能窥其藩篱者其他盖不必指数矣尝谓读书立言之士论世为难非如朱子具格致诚正之功明治乱兴衰之故其於笔削鲜有不任予夺之私失褒贬之公者自纲目成而义指正大条理精密後儒有所依据踵而成之由宋迄元厘然方筞至明代君臣事蹟编辑之难更倍於诸书盖明史已成於百年之後而世变风漓记载失实若复迟待将何以继续编而示来许爰命儒臣法朱子通监纲目义例增损编摩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每一卷成呈览朕於几暇亦时御丹铅为之参定虽於天人一贯之精微未之能尽而惟是谨严之义守而弗失简正之旨志而必勉书既成羣臣举唐太宗之事为言勉从其请而为之序云

御定历代年表一部

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南廵儒生龚士炯进所编历代年表上起

陶唐终於隋代未为全书

特命儒臣编续自唐讫元以帝纪为纲而王侯宰辅外

藩附列於下史传所载事蹟皆系焉

亲加裁定复考正三元甲子编年一卷冠诸简端凡一

百卷康熙五十一年校刋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古者纪事之书其体有二专纪一事而具其始末者尚书之体也编年而通纪一时之事者春秋之体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尽变尚书春秋之体而後世为史者皆师之然其法实不外乎尚书春秋其本纪世家即春秋通纪时事之体八书与列传即尚书专纪一事之体而所谓年表者又编年之变例也历代之史具矣而表多缺焉康熙四十四年春朕南廵吴会有儒生龚士炯进其所编历代年表若干卷起陶唐而终於隋朕惜其用心之勤而业未竟也乃命侍郎周清原内阁学士王之枢续之讫於元至正之末凡一百卷其体依仿诸史而微有别者诸史之表各分一类而是编则王侯宰辅以及外藩层次附列於帝纪之下诸史之表独载废置朝会征伐之大者而是编则每事皆系焉是其所以异也代远文繁亲加裁定复考正三元甲子编年一卷列诸简端昔宋袁枢为纪事本末朱子以为与?治通监相表里亦犹左氏之於春秋既依经以作传而复别为国语以相错综也以是知纪事之书不厌其类之广盖以历世久远事物纷赜观者易於遗忘故别为一体以提其要而使致详焉是编之作亦所以备史之一类云尔

功臣传初集一部

功臣传二集一部

世宗宪皇帝命建昭忠祠凡

国家抒忠効命之臣自王公大臣至兵丁皆得入祀纂辑其事蹟始末为功臣传天命元年至雍正十三年为初集计八十六卷乾隆元年至二十五年为二集计二十八卷

绎史一部

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南廵知县马驌以所撰绎史进呈

钦定取入

内府一曰太古三皇五帝十篇二曰三代夏商西周二十篇三曰春秋十二公时事七十篇四曰战国春秋以後至秦五十篇五曰外録纪天官地志名物制度十篇凡百六十篇篇为一卷

国朝宫史卷二十八

猜你喜欢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李焘
  提要·裴庭裕
  第九十五回 闻俄乱筹备国防 集日员会商军约·蔡东藩
  建康实録卷十一·许嵩
  序·陈蝶仙
  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四·佚名
  二百一十六 苏州织造李煦奏与曹(兆页)同挂普济堂御书匾额情形摺·佚名
  七八 翻译小说下·周作人
  七 从章先生学·许寿裳
  王懿传·李延寿
  ●皇朝通典卷五十一·佚名
  方域八·徐松
  卷一百·佚名
  卷第五·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商英·唐圭璋

      据词中“夷夏均欢”云云,商英或为北宋人。   醉蓬莱   庆朋良相遇,夷夏均欢,福沾绵宇。扶日勋高,更补天力巨。学造渊微,文赓三圣,被褒语。来自丹台,生逢华日,身登仙路。   衮绣归来,水晶宫里,燕处超然,去天尺五。绿髮

  • 卷六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六 鲍照【一作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词赡逸尤长於乐府始谒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櫂为国侍郎迁秣陵令文帝选为中书舍人上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由是赋述不敢尽其才後临海

  • 卷五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六刘沧刘沧字藴灵鲁人大中八年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一卷长洲怀古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猨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

  • 序·孙一元

    太白山人漫藁序太白山人漫藁者吾友孙太初所为诗也夫曰漫者触而成声无谓有谓之云也太初关西豪杰也束髪入太白山为山人继入终南泛观恒岱遵龟蒙慕宣圣遗韵止於邹鲁之邦久之踰江淮下吴越鶡冠布袍独立於万象之表志孑如也夫

  • 通鉴续编卷十·陈桱

    【丙寅】哲宗皇帝元祐元年【辽大安二年夏天安礼定元年】春二月邈川首领董氊卒养子阿固达嗣○闰月蔡确免【右司谏王觌上防言国家安危治乱系于大臣今执政八人而奸邪居半使一二元老何以行其志哉因极论蔡确章惇韩缜张璪朋

  • 卷之二百八十三·佚名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春。正月。甲戌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停止朝贺筵宴。  ○日食。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俞集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山戊不□贡礼物。宴赉如例  ○丁丑。谕太常寺

  • 完颜素兰传·脱脱

    完颜素兰一名叫翼,字伯扬,至宁元年(1213)以策论而考中进士。贞..初年,累迁任应奉翰林文字,代理监察御史。二年(1214),金宣宗迁往汴京,先留皇太子镇守燕都,后来又要召回太子,完颜素兰认为不应当。平章高琪说“:皇帝住在这里,太子

  • 王恂传·宋濂

    王恂字敬甫,中山唐县人。父王良,金末为中山府的一个小官吏,后弃官而潜心于宋之程颐、程颢兄弟之理学,对于天文律历无不精通,年九十二岁卒。恂禀性聪悟,三岁就能识字,母刘氏教他读《千字文》,他过目成诵。六岁开始上学,十三岁学

  • 玉哇失传·宋濂

    玉哇失,本阿速国人。其父也烈拔都儿随阿速国王归附蒙古,充太宗宿卫,随宪宗征蜀,随世祖征阿里不哥,随亲王哈必失讨李王..,均有战功。后又随大军攻下襄阳及沿江诸城。玉哇失承袭父之职,为阿速军千户。曾随丞相伯颜平宋,有功,赐巢

  • 序·刁包

    先王父于乡荐后,淡营求,谢仕进,惟以著述自娱,治身心性命事,天根月窟,探讨有底蕴,浅学者逡巡门外焉。不肖承祖辈,幼服家训,颇知笃志力于行,趋庭闻诗礼。时见先大人手录遗书,悉先王父明心性、翼经传、为理学家沿源泝流语。学醇于韩

  • 第十五章 39·辜鸿铭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辜讲孔子说:“基准原则完全不同的人,绝不会一起行动。”

  •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全文·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寂灭道场普光明殿。无量功德之所集起。见者靡不生大喜乐。永离一切轻毁之心。佛於其中。坐宝莲华师子之座。证净等觉。所行无二。住佛所祝悉与一切诸佛平等。到无障碍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九·王日休

      十六观经云。上品上生者。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然则修上品者佛之深旨不可不知。今浅者尚不能知。况其深乎。故此卷自浅及深切于日用者皆载焉。名曰助修上品。  习说  孔子化三千之徒。其要旨不出一部论语

  • 四分律卷第十五(初分之十五)·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五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舍卫城中有一比丘,作是念:“我今宁可常乞食、着粪扫衣。”彼即如所念便行。尔时舍卫城中诸居士,为命过父母及兄弟姊妹及夫,于四衢道头、

  • 卷第四·佚名

    历朝释氏资鉴卷第四 闽扆峰沙门 熙仲 集南北朝梁。姓萧。名衍。都建康。自壬午尽丁丑。四主。五十六年。禅于东魏。元氏至孝武。分东西(出宗景明三年)。壬午 四月。武帝受禅登位。时年三十七。改元天监。帝既登

  • 此山集·周权

    元诗别集。10卷。周权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4卷本。10卷本是原刊本。卷首有延祐六年(1319)袁桷序,元统二年(1334)欧阳玄序,陈旅序。卷1为赋,卷2—9为诗,卷10为词。卷末有元人的《此山堂题咏六

  •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夫三界惟心。心外无法。理具事造。实非两重。但迷之则三障宛然。悟之则三德法尔。迷悟无性。随俗假名。真实指归。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迷悟似分。迷既迷其所悟。悟卽悟其所迷。此占察善恶业报经。乃指迷归悟之要津也

  • 人天宝鉴·佚名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