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十二 元祐三年(戊辰,1088)

  起哲宗元祐三年六月盡是年七月

  六月丙子朔,詔:「鄉戶衙前役滿未有人替者,依募法支顧錢。如願投募者聽,仍免本戶身役;不願投募者,速召人替。」

  吏部言:「熙寧敕,知州、通判,川、廣以二年為滿。元豐敕,川、廣以三十月。元祐敕,知州、通判並以三十月為任,即不分川、廣。請川、廣知州、通判,除有專法指定及酬奨外,不論見任、新差官,並二年為任。其使闕滿替,悉依本法。」從之。

  丁丑,朝請大夫、天章閣待制、知杭州楊繪卒。(舊錄云:「繪嘗薦屬吏王永年,御史蔡承禧言其陰為姦私,通饋賂。下有司,而永年自言,繪嘗納真珠,許薦為閣門祇候。獄具而永年前死,坐貶荊南節度副使。」新錄辨曰:「永年獄未具而死,事難辨明,當略其詞,移入楊繪卒時。」)

  己卯,詔王中正、宋用臣並展一期敍。(政目初四日,宋用臣監滁酒【一】,實錄無之。元祐元年正月十四日,又四月十八日,四年八月四日,六年閏八月二十四日可考。)

  詔待制以上落職期滿檢舉者,今後並量元犯取旨。(舊錄云:「舊制,侍從官落職期滿檢舉,例復職。至是,韓川為左司諫,以前所貶官於法當敍,恐其復用,故先事建言而有是詔。」新錄辨曰:「舊制,侍從官得罪,於法當檢舉者,不過敍官復職而已。用與不用,自繫朝廷,韓川安能預知其復用而先事言之?自『舊制』以下四十四字合刪去。」)

  詔:「諸宮學教授闕,選所舉學官及可為師表,可備講讀科充。不足則三省選差,仍取升朝官已上,有出身,年四十已上者。」

  中散大夫、鴻臚少卿龐元英知晉州。

  庚辰,詔:「將來一次科場,如有未習詩賦舉人,許依舊法取。應解發合格人,不得過解額三分之一。應解二人者,均取。即有零分及解額一人者,並通取文理優長之人。」(此據諸州編錄條貫冊元祐三年六月五日聖旨,今移附本年月日。舊錄并入二年十一月十二日,新錄因之,且云:「令禮部立詩賦格式以聞。」按:當時所頒降文字,並非立詩賦格式,蓋令禮部議差官等法,本部以為不須別立,但立此一法,奉聖旨依奏。不知舊錄何故卻云令禮部立詩賦格式。按: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彭汝礪奏:「禮部牒,奉聖旨令兩制、兩省同共看詳,修立到考校詩賦并格式聞奏。」又不知此聖旨是何月日降【二】,或即舊錄所云,自別有月日,而舊錄并入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乎。斟酌其時,令兩省、兩制看詳格式,必當在此六月初五日後也。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實錄載禮部申明此條,亦無令禮部立詩賦格式指揮。二年十二月已立四場法。)

  辛巳,詔勿收知樞密院事安燾乞解機務文字。

  癸未,詔:「左右司諫、正言、殿中侍御史、監察御史,以升朝官通判資序實歷一年以上人充。」初,太皇太后宣諭曰:「近時臺諫官多是新進,未甚更事,所論不知朝廷大體,近於求名。可依祖宗故事,選用歷第二任通判人充。」司空呂公著言,近制舉官不以資序。因檢會舊制,而有是詔。(王巖叟有章論舉法太嚴,乞除去實歷一年之文,從違當考。巖叟章附五年四月八日。)

  詔:「三省同得旨事,就中書諸房選差三省本房人吏兼同行遣,依條由給、舍進呈;得旨者,並依已得畫旨,更不覆奏,直送曹、部等處施行,仍具奏知,三省各錄留為底。餘依舊。」(政目云:「三省同得旨事,就中書房三省同行,直送曹、部。」)

  朝奉郎、知襄州邢恕除直龍圖閣,差遣如故。初,恕由起居舍人出知隨州,改汝州,又改今任,用期檢敍也。(自隨改汝,政目在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直龍圖閣,在四日。)

  詔:「保甲補借差以上者,初該磨勘,有本轄官二員同罪奏舉陞陟,聽如常法磨勘。即無舉主,或不足,或犯贓若私罪徒,即展二年。應別格合展者,並累展。其元豐元年以後補授人,雖經磨勘改轉,內歷一任先無舉主或不足者,將來磨勘亦如之。」

  甲申,罷潭州安化縣博易場,其人戶欠息,特行除放,趣納本錢。從荊湖南路轉運司請也。

  詔刑部應天下奏到大辟案,除疑慮可憫及依法奏裁,自合依舊取旨外,但情理稍有可議者,亦具因依取旨。

  丁亥,詔賜北京、恩、冀州界修河役兵夏藥特給錢。

  詔經明行修黃杲卿、黃穎並特與應天府助教。以被舉不至,御史中丞孫覺請各就除一官,教導後進,故有是命。

  詔:「今後諸蕃國貢物,估直與舊例相近者,並如例,即所估高下增減不同【三】,申稟尚書省。」

  工部言:「嘉州豐遠監歲鑄錢八萬有奇,止以職官兼領,請依舊置監官一員,於本路選舉,具姓名申吏部【四】。」從之。

  戊子,詔:「河、岷、蘭州緣邊,今後諸蕃客般擦入漢買賣回日,許由城寨搜檢,不得帶錢入蕃。若在漢界,聽其便。」

  庚寅,月有食之。

  辛卯,四方館使、嘉州團練使狄諮復引進使。

  壬辰,詔:「命官犯罪有虧名教,雖無特旨者,並申尚書省奏裁。」

  癸巳,龍圖閣待制、知越州熊本知杭州。尋罷之。(尋罷,據政目,當考。)

  上批:「訪聞見修黃河役兵死損逃亡不少,顯是本處飲食、衣服、藥醫不至如法,當職官吏不切用心照管。及聞役兵患病稍重,多是作發遣歸迴本州名目,避免損折分數。當此暑熱,道途轉運,更多損失。可速降指揮,嚴與約束施行,仍勘會逐處所役人兵元初若干,自工役後來損失若干,其詣實聞奏。」(御集六月十七日手札。)

  丁酉,龍圖閣直學士、祕書監呂公孺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孔宗翰為寶文閣待制、知徐州。宗翰以疾求補外也。翼日,宗翰卒。(舊錄宗翰傳:「上即位,知兖州,道除司農少卿,未就職,遷鴻臚少卿。司馬光方銳意紛更法度,宗翰曰:『新法便於民者,公勿遽也。』光默然。」新錄辨曰:「宗翰徒為此言,無益於利害之數,今刪去。」)

  朝請郎林旦為右司郎中。

  詔:「坤成節崇政殿上壽,文臣待制、武臣觀察使、皇親團練使以上竝赴,百官表賀於內東門。」

  詔邢、趙州知州,今後互差武臣,從安撫使滕元發請也。

  朝奉郎、知徐州杜純為淮南路轉運使。尋詔純依舊知徐州。(純必有故,當考。十月十八日,改陝西運使。案:杜純之移淮,當以孔宗翰外補之故,翼日而宗翰卒,仍詔純知徐州,應非別有故也。)

  己亥,侍御史盛陶言,責降官情理重檢舉者,請量所犯取旨。從之。

  詔在京都商稅院以天聖年所收歲課為額。元祐初,戶部用五年併增法立新額,歲課不登,官吏多坐責罰,言者論之,而有是詔。

  以夏熱,權停在京工役三日。

  中散大夫、少府少監鍾離景伯知壽州。(案河渠志,回河之詔與范純仁、王存皆繫之是月戊戌、庚子兩日,與此異。)

  辛丑,夏人寇塞門寨。詔:「陝西、河東經略司嚴戒城寨當職官增完守備,如夏賊攻犯,非逼近城下,決可取中,勿多施行,自致闕誤。」(夏人以四月二十四日寇塞門,不知此段所書果在何日,恐不應再寇,當考。)

  朝散郎、吏部郎中彭次雲為淮南轉運使。(五月四日,除益漕,尋止。)

  壬寅,龍圖閣直學士、光祿大夫致仕韓贄卒。

  癸卯,詔:「今後應除六曹郎中,選第二任知州以上資序實歷知州,或曾任監司官、六曹員外郎、校理、臺諫官、開封府推官竝滿二年人充。少監、員外郎、府推官,選第二任通判以上資序,或初任通判曾歷外任親民二年人充。寺、監丞,選第二任知縣以上資序人充。」

  右正言劉安世言:「臣昨自四月後來,三次論奏胡宗愈操行汙下,毀滅廉恥,貪得患失,背公徇私,誠不足以輔佐人主,參預國論,欲乞出自聖斷,特行罷免。今已兩月,未蒙指揮。臣風聞宗愈任御史中丞日,稅周氏之第以居,每月僦錢十八千,自去年七月二十一日後至今年二月終,止償兩月之直。其業主三班奉職周知哲累次令人乞請餘緡,而宗愈每加辱罵,竝不支給,遂於二月一日經官申訴,乞差人追索及發遣起離。開封官吏畏避權勢,不為依公施行,而遽寢其事,中外傳播,實駭耳目。臣聞中丞之任,紀綱所繫,檢察非違,糾正百辟,官之雄峻,莫與為比。宗愈既長憲臺,不能正身以率下,而恃權貪利,罔顧義理,僦人之居,不給其直,行己無恥,辱國已甚。況宗愈更踐華要,月俸至優,近嘗奉使大遼,又經押賜親王禮物,所獲甚厚,加之鄉里有高貲之名,非不足於財,乃敢挾風憲之威,肆貪鄙之行,輦轂之下,暴橫自若,將以表率在位,風化四方,此而可赦,國法廢矣。伏望陛下特降睿旨,以周知哲所陳文狀付所司推究,明正典刑。其開封府官吏挾情違法之罪,亦乞特賜指揮施行。」

  朝奉大夫、權開封府推官林邵提點河北西路刑獄。朝奉郎、江南西路轉運判官田子諒為開封府推官。

  秋七月

  丙午,衛尉少卿、直龍圖閣文及為光祿少卿【五】。(案文及即彥博子及甫。寶真齋法書贊載及甫盛暑帖,署名止稱及,為避宣仁后父諱,今仍舊。)皇城使、知邠州張若訥為環慶路鈐轄、知環州。

  詔:「今後監司及帶職人因罪追降官資、差遣或落職,并特旨責降人,竝檢舉申都省。其不應取旨之人,若與應檢舉人同犯責降者依此。」

  殿前都指揮使、武信軍節度使燕達卒。(舊錄燕達傳:「元豐八年,神宗寢疾益甚,會蔡確母入禁中,皇后使諭確外託主兵官燕達等輔立皇太子。逮神考升遐,宿衛於內東門。百官朝晡臨,繇垂拱殿入,皇族親王繇內東門入。達謂人曰:『天子新即位,我坐甲於此,以備非常,萬一有姦人隨皇族而入,則事起不測,又豈能人人辨之?』將入上奏,人或止之曰:『皇族之事非所當言,言之恐被罪。』達曰:『我蒙先帝大恩,拔擢常在眾先,言之苟當,雖死何憾。』遂奏上,因大嘉歎之。」新錄辨曰:「蔡確誣謗事,朝廷已具正其罪。託燕達輔立皇太子事,合刪去,移注立皇太子時。」)

  丁未,詔有司檢會元豐八年定皇太妃出入儀注以進。

  戊申,皇叔荊王頵卒,年三十三。上為輟朝成服,再幸其第,賜錢三百萬,贈太師、尚書令、荊徐二州牧,追封魏王,諡端獻。(王暴得疾,左右不以聞,太皇太后不及問。及卒,口鼻流血,又或止之,亦不果臨奠。此舊錄所載,新錄削去。舊錄載:「方國危疑,頵獨為宗社計。」此誣罔固不當存,如太皇太后不及問疾、臨喪,豈可沒其實也?須參考別修。舊錄云:「當神宗疾,徐王顥有覬倖意,每侍疾,數褰幕直入,頵屢挽止之。遇蔡確,數以言促確曰:『延安郡王,太子也,不立何待?』確猶豫未決,頵曰【六】:『晚則他人是有。』神宗疾甚,顥欲留宿禁中,頵奏得弗宿。太子立,頵內助居多。逮元祐初,始賜第咸宜坊曰親賢宅居之,仍賜國子監書。諸子自勝衣以上,趨拜應對甚謹,上皆命進官【七】。自太皇太后聽政,頵非大朝會未嘗進見。間遣使宣召,頵曰:『未復辟,不敢往。』暴得疾,左右不以聞,太皇太后不及問;至薨,口鼻皆流血,又或止之,亦不果臨奠。方國危疑,皇嗣未立,頵能不負神考,奮不顧身,為宗社計,雖古之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者,何以加諸?」新錄辨曰:「此正蔡確等傅會一時之說,謗誣宣仁聖德者。實錄元豐八年三月上即位事,辨之詳矣,此一節合刪去。」蔡惇直筆:「宣仁諭范純仁等:『一兒一女死,皆不得見。』」事在元豐八年,此可參考。六日,朱、梁追官。)

  己酉,故大理寺丞王安國特追授宣德郎,仍復祕閣校理。

  定州觀察使、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尹國公、諡恭孝克柔卒。

  庚戌,詔以荊王喪,罷大宴。

  貶榷易副使兼翰林醫官副使熊日嚴而下六人,坐醫治荊王不效。入內東頭供奉官朱遘、梁和各追兩官,坐荊王疾奏聞不以時,致太皇太后臨問不及故也。

  日至酉初一刻,赤如籆。

  辛亥,賜阿里骨詔曰:「省所差人進奉及乞今後依舊差般擦上京進奉事,具悉。惟爾祖先,世篤忠孝,本與夏賊日尋干戈,亦惟恃我朝廷爵秩之隆,用能保爾子孫、黎民之眾。肆朕命爾嗣長乃師,而自承襲以來,強酋外擅,爾弗能禁,恣其所為,遂據洮城,以犯王略,陰連夏賊,約日盜邊。朕愍屬羌之無辜,出偏師而問罪,元惡俘獲,餘黨散亡,山後底平,河南綏服。朕惟率豪酋而捍疆埸,乃爾世功;叛君父而從仇讎,豈其本意?庶能改過,未忍加兵。今除已招納依舊許般擦往來買賣及上京進奉,爾宜約束種類,共保邊陲,期寵祿於有終,知大恩之難再,勿使來款復為虛言。卿所進真珠、生金、犀竝各回賜錢銀綵外,今特賜卿對衣、腰帶、銀器、衣著等,具如別錄,至可領也。」

  癸丑,遼主遣使長寧軍節度使蕭孝恭,副使、中大夫、守太常少卿、充乾文閣待制劉慶孫,來賀坤成節。

  太皇太后手詔:「皇帝嗣位,於茲四年,華夷來同,天地竝應,而皇太妃以恭儉之德、鞠育之恩,雖典冊以時奉行,而情文疑有未稱。皇帝以祖考之奉,尊無二上,而吾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推天下之養,以慰人子之心。宜下禮部、太常寺討論,如於典故有襃崇未盡事,令開具以聞。」(政目在八月。)

  丙辰,左中散大夫、直祕閣、諸王府翊善王汾為祕書少監,朝奉郎、集賢校理杜常為左司郎中,國子司業盛僑為揚王府侍講,朝請大夫、直集賢院、諸王府侍講鄭穆為揚王府翊善。考功郎中周尹知梓州。

  皇城使、漢州刺史、廣西路鈐轄張整,內殿承制、閤門祗候、知融州溫暠,各降三官,張整就添差監江州稅【八】,溫暠就差監歙州茶鹽酒稅。右侍禁、權邵州臨口寨主鍾仲仁,左侍禁、管勾融州臨溪堡事兼地分同巡檢杜震各降兩官衝替,仍今後各不得差充廣南、荊湖路差遣。整、暠坐擅斬蠻人楊進新等十有九人,仲仁、震坐誘致進新等,以邊事未寧,特免究治。

  殿前都虞候、雄州團練使、權發遣涇原路經略安撫司公事劉昌祚為冀州觀察使、步軍副都指揮使,馬軍都虞候、寧州團練使、權發遣熙河蘭會路經略安撫司公事劉舜卿為殿前都虞候、忠州防禦使,太原府路副都總管李浩為馬軍都虞候,竝差遣依舊。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威州團練使兼權馬步軍司姚麟為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東上閤門使、榮州團練使、永興軍路馬步軍副總管和斌為康州團練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九】。

  丁巳,步軍副都指揮使、威武軍留後苗授為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度使。(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納節。)

  戊午,承議郎、都官郎中邵〈龠虒〉為駕部郎中。(劉安世云云或削去。)

  庚申,坤成節,詔罷上壽,羣臣及遼使拜表稱賀於內東門,以魏王頵在殯故也。

  環慶路經略使范純粹奏:「檢會元祐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樞密院劄子節文:『賞功格,非部隊將單身獲級,漢、蕃使臣近例竝用士卒法,每獲一級與轉一資。看詳漢、蕃使臣自來多不願部人,蓋單身獲級,承例每級皆得轉資,既本非責戰之人,又單身自在,易於買乞首級,至有自借職、奉職三五年間累轉至遙郡及橫行者,僥倖無甚於此。理須立法,以革久弊。依下項非部隊將漢、蕃使臣每獲一級,借差已下與轉一資,差使已上漢官與減二年半磨勘,(效用人依本條。)蕃官給公據,通兩級與轉一資,殿直已上賜絹二十匹。內願請絹及加賜,竝依餘人獲級法,捉強壯生口準此。』臣契勘諸路邊事以來,漢、蕃使臣妄冒納級,積累授官,僥倖已極,理須裁抑,故朝廷更新格法,以懲舊姦。臣竊詳今降上條,雖大槩已得詳具,而其間小有未盡,尚須論列,謹具畫一如後:一、上條非部隊將蕃、漢使臣每獲一級,借差已下與轉一資,差使已上與減二年半磨勘,臣看詳三班借差與差使資品不遠,各未係使臣名目,功同賞異,人情未厭。欲求借職已上與減二年半磨勘,差使已上竝與轉資,如此則功賞均稱。一、上條殿直已上賜絹二十匹,臣看詳軍行之際,漢、蕃使臣係殿直已上者,比比皆是。除手下有所部人馬之人,固可以身先督戰,立功自效外,其手下元無所部人馬之人,若戰敵之際,真有所獲,則豈可不以為功?而上條一例賜絹,則是更無遷官之賞。竊原人情之所以捐軀效命,不顧一死,幸脫生於鋒鏑戈戟之中者,豈二十縑之為哉?蓋爵賞在前,能使其忘死也。今不計所獲功力,遂絕進身之望,臣恐凡殿直已上今後無復有奮身捐軀,為朝廷破賊者矣。過猶不及,恐非朝廷勸功之意。若謂欲痛懲妄冒之弊,惟當嚴將帥保明之刑。若謂欲深革積累遷官之弊,惟當限以止法,兩級與轉一官,仍一官止,餘級竝止賜縑。如此,則賞行不濫,而人情稍厭。右謹件具如前,伏緣防秋迫近,日備戰鬥,須立預定賞法,使人具知,庶有激勵赴功之人。內蕃官一色,不比漢官使臣,蓋本路全少正兵,惟藉蕃兵使喚,自蒙朝廷改更上件賞格,其蕃官首領係殿直已上者,多有不係部眾之人,具知獲級更無轉資之賞,遂絕進身之望,眾意闕然,深恐緩急之際,利誘不重,不肯用命,即其餘蕃兵決無效死之理。事干勸沮,所係不輕,伏望朝廷深賜省察,再加修潤,早降指揮。」貼黃:「鄜延路近日因賊馬侵犯,將官米贇戰沒,訪聞得良由人力不齊,以致困陷。人言紛紛,不可不察,更乞朝廷采訪。又勘會去秋夏賊大寇涇原,臣尋差曲珍統兵牽制,其一行漢、蕃使臣甚有殿直以上,手下元無所部人馬之人,各曾獲到首級,後來止蒙賜絹充賞,頗失眾望。訪聞至有垂涕之人,臣不敢隱,所以須至開陳。」(純粹三年七月十六日奏此,從違當考。米贇事在四月二十四日。)

  壬戌,詔:「應大臣奏舉館職,竝依條召試除授。其朝廷特除,不用此令。」

  先是,右正言劉安世言:「伏見祖宗初定天下,首闢儒館,以育人材。累聖遵業,益加崇奨,處於英俊之地而厲其名節,觀以古今之書而開其聰明,廩食太官,不任吏責,所以成就德器,推擇豪傑,名卿賢相,多出此途,得人之盛,無媿前古。然自近歲以來,寖輕其選,或緣世賞,或以軍功,或酬聚斂之能,或徇權貴之薦,未嘗較試,遂貼職名,漸開僥倖之門,恐非祖宗之意。伏望陛下明詔執政,無俾輕授,必求文學行誼有聞於時,審察其才,實可長育,然後一依近降條制,召試而命,庶使名器漸重,不容幸得,循致賢能,以備官使。」

  至是,安世又言:「近嘗奏請今後館職欲乞竝依元立條制,召試而授,已奉聖旨施行,然臣伏觀所降指揮,尚有未盡,輒復論列,庶幾小補。臣嘗謂祖宗以來,新進入館之人,鮮有不試而命者,惟是搢紳宿望,治政顯著,或累持使節,或移鎮大藩,欲示優恩,方令貼職。今陛下過聽臣言,追復舊制,雖云大臣奏舉到館職,竝依條召試方得除授,而繼云『其朝廷特除者,不在此令』,則是不問人材之如何,資歷之深淺,但非奏舉,皆可直除。名為更張,弊源尚在。臣愚欲乞特降指揮,依倣故事,約自轉運使以上資序特除者,不得用此制,庶能塞僥倖之門,重館職之選。」

  癸亥,樞密院言:「夏賊見點集軍馬,雖聲言欲寇涇原、熙河路,慮賊計先俱屯集在兩路對境側近,一旦移兵竊寇秦鳳城寨,或因而妄動,以圖深入。緣秦鳳久不被寇,近裹城寨戶口稍多,若遇緩急,賊眾侵犯,須藉鄰路兵力應援,可保無虞。當先事處置,以待姦謀。」詔:「葉康直詳此措置,令將寨官遠斥侯,廣探伺,務要詳知賊界舉動,先事為備,決保萬全。仍令劉昌祚、劉舜卿於本路各選兵將,涇原路須及萬人,於德順軍;熙河路及五七千人,於通遠軍。接近秦鳳邊面順便堡塞駐劄,以為犄角之勢。」

  丙寅,承議郎、祠部員外郎翟思為殿中侍御史。從翰林學士蘇軾、許將,給事中顧臨、趙君錫,中書舍人曾肇、劉攽、彭汝礪所舉也。

  職方員外郎黃景為揚王府侍講,盛僑依舊國子司業。僑自司業除揚王府侍講,國子監奏留,從太學生之請也。

  詔升次國徐、鎮、益、鄧、邠【一○】為大國,小國定、相、瀛、慶、密為次國。

  熙河蘭會路經略司言,夏賊寇康固寨,本寨及東關堡巡檢使臣等以鬥死傷者百九十有五人,不曾掠人口、孳畜。詔劉順卿子細體量逐地分元透漏因依、見賊鬥敵次第、及夏賊軍馬的數開析以聞。

  丁卯,朝獻景靈宮。(正月十一日、又四月十八日、十月五日。)

  戊辰,詔:「緣洛口隄继口遇漲,水監輪官往來檢察。今後每遇春首,令工部取旨,下吏部依舊例差使臣,取索牢固文狀,申尚書省。」(新無。)

  詔:「遇災傷放稅及六分已下,其帶納欠負,即隨放稅外分數催納【一一】;若放稅七分已上,竝行倚閣。」

  錄故三班借職趙進男忠為三班借職,襃死事也。

  庚午,詔:「諸路提點刑獄司已覆大辟案,每路摘取三分已上審覆,季具已覆情節刑名申尚書省。其流配罪摘覆不計分數,不當者竝奏裁。」

  溫州團練副使沈起卒。(實錄新、舊傳竝合別修。)

  癸酉,詔以魏王薨,停宗室婚嫁百日。

  注 釋

  【一】宋用臣監滁酒「滁」原作「條」,據閣本及宋史卷四六七本傳改。

  【二】又不知此聖旨是何月日降「又」原作「人」,據閣本改。

  【三】即所估高下增減不同「高」字原脫,據閣本及宋會要蕃夷七之三九補。

  【四】具姓名申吏部「具」原作「其」,據閣本改。

  【五】直龍圖閣文及為光祿少卿「少」字原脫,據閣本及本書卷四一三八月辛丑條及宋史卷三一三文彥博傳補。

  【六】頵曰「頵」字原脫,據閣本補。

  【七】上皆命進官「官」原作「宮」,據閣本改。

  【八】張整就添差監江州稅「州」原作「川」,據閣本及宋史卷三五○本傳改。

  【九】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衛」字原脫,據閣本及宋史卷三五○和斌傳補。

  【一○】邠原作「攽」,據閣本、活字本改。

  【一一】即隨放稅外分數催納「外」字原脫,據宋會要食貨五九之四、六八之一一四補。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建康实録卷十九·许嵩
  卷之四十八·佚名
  尚史卷五十八·李锴
  通志卷七·郑樵
  卷十·朱轼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七·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二·裴骃
  志第三 律历下(原文)·范晔
  辅公礻石传·欧阳修
  梁永传·张廷玉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三·雍正
  卷五·允禄
  卷一百二·佚名
  第七章 新室始末·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藤斋小集刘迎字无党东莱人初以廕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防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章宗

  • 第四歌 姐园里一朵蔷薇开出墙·刘半农

    (情歌)姐园里一朵墙薇开出墙,我看见仔蔷薇也和看见姐一样。我说姐倪你勿送我蔷薇也送个刺把我,戳破仔我手末你十指尖尖替我縍一縍。仔=了。和,读海字之去声。戳=刺。縍=以布片缚伤处。

  • 卷五十四·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五十四河汾诸老【补】补元房祺河汾诸老诗集序近代诗人遗山元先生为之冠先生太原人太原境与平阳接河山胜防地土所宜习俗所尚古今人物不殊至如师友渊源文章正脉略与之等故河汾间诸老

  • 第一回 老鳏冻馁·蒲松龄

    张老拄杖破衣上唱养儿养女苦经营,乱叫爷娘似有情;老来衰残难挣养,无人复念老苍生。白自家张老便是。合老婆子吴氏,一个走南傍北,一个少吃俭用,受了无穷辛苦,挣了个小小家当。[耍孩儿]一个母一个公,不怕雨不避风,为儿为女死活的

  • 卷之一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零三·佚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春正月己丑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李光夏等

  • 一二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获遗书等事折·佚名

    一二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获遗书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十五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钦遵谕旨,谨将续获遗书,恭折奏报事。窃照前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未登册府者,钦奉上谕,通行购访,汇列书名奏闻。又于本年四月初四

  • 三、言志篇·林语堂

    古人言士各有志,不过言志并不甚易。在言志时,无意中还是"载道",八分为人,二分为己,所以失实,况且中国人有一种坏脾气,留学生炼牛皮,必不肯言炼牛皮之志,而文之曰:"实业救国"。假如他的哥哥到美国学农业,回来开牛奶房,也不肯言牛奶

  • 民国女子·胡兰成

    民国女子一前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我觉和仪的名字好,就在院子里草地上搬过一把藤椅,躺着晒太陽看书。先看发刊辞,原来冯和仪又叫苏青,女娘笔下这样大方利落,倒是难为她。翻到一篇

  • 林氏仕籍续考·林献堂

    旧谱仕籍考,自周至东晋禄公;其后南北诸林均无续之者,宁非憾事!今自东晋景公始,录至清季;南渡以来之人物,略见于此。吾宗中,他日有谱学专家发扬光大,为力尚多,企予望之。幼春谨识。景公、字明彻,晋咸和五年,授通直

  •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张凤岭 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两位重要臣僚刘敬和叔孙通的合传。汉朝建朝初期,百端待举,在辅佐汉高祖刘邦建设西汉政权中,刘敬和叔孙通从不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合而为传。刘敬本姓娄,因去陇西戍守路

  • 卷一百二十五之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九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六年十月二十日云贵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恭谢 圣恩事雍正六年九月二十八日【臣】齎摺家奴蒙恩赏给驿

  • 卷八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八十一宋 赵汝愚 编儒学门贡举下上哲宗乞置经明行修科  司马光臣伏覩朝廷改科场制度第一场试本经义第二场试诗赋第三场试论第四场试策试杂科明法除断案外试论语孝经义奉圣旨令礼部与两省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高晋

    目录河防【十四】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八河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大学士公阿桂两江总督萨载河道总督李奉翰奏言窃照桃源防属临河集之九里岗一带河势向走北岸旧有埽工嗣因河向南趋工即淤闭河势由南岸之临河集下注

  • 甲申纪事·赵士锦

    ●序:《甲申纪事》者,追录也。追录故有日、有不日也。自三月十七日以后,则日之,以前则不能日也。然则甲申之事若是尽乎?曰:书其见闻,宁真而毋欺,故甯简而毋滥也。呜呼!后之君子,得是纪面读之,不特陷城之情形与贼之行径,如身在涂炭

  • 卷第四·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四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入道部第四(此有四缘) &middot;呗赞部第五&middot;香灯部第六  &middot;述意缘   &middot;欣厌缘  &middot;出家缘  &middot;引证缘述意缘第一窃以因缘假有。众生之滞根。

  • 恋爱中的女人·劳伦斯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虹》的续集,首次出版于1920年。《恋爱中的女人》围绕两对恋人的情感纠葛展开:女教师厄休拉和督学伯基怀着对生命的热爱,冲破重重阻隔,有情人终成眷属;厄休拉的妹

  • 玉烛宝典·杜台卿

    十二卷。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今属河北省)人。少好学,北齐时官至中书黄门侍郎。北周代齐后,归于乡里。隋初被征入朝,官著作郎。开皇十四年(594年)致仕。该书约在北周代齐之后所撰,史称“尝采《月令》,触类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