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

日本書紀卷第五 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 崇神天皇

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伊香色謎命。物部氏遠祖大綜麻杵之女也。天皇年十九歳。(開化天皇二八年 辛亥 前一三〇)立爲皇太子。識性聰敏。幼好雄略。既壯寛博謹愼。崇重神祇。恒有經綸天業之心焉。★六十年(癸未前九八)夏四月。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崩。

元年春正月壬午朔甲午皇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二月辛亥朔丙寅。立御間城姫爲皇后。先是。后生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彦五十狹茅命。國方姫命。千千衝倭姫命。倭彦命。五十日鶴彦命。又妃紀伊國荒河戸畔女遠津年魚眼眼妙媛。生豐城入彦命。豐鍬入姫命。次妃尾張大海媛。〈一云大海宿禰女八坂振天某邊。〉生八坂入彦命。淳名城入姫命。十市瓊入姫命。☆是年也太歳甲申。

三年秋九月。遷都於磯城。是謂瑞籬宮。

四年冬十月庚申朔壬午。詔曰。惟我皇祖。諸天皇等。光臨宸極者。豈爲一身乎。蓋所以司牧人神經綸天下。故能世闡玄功。時流至徳。今朕奉承大運。愛育黎元。何當聿遵皇祖之跡。永保無窮之祚。其羣卿百僚。竭爾忠貞。共安天下。不亦可乎。

五年。國内多疾疫。民有死亡者。且大半矣。

六年。百姓流離。或有背叛。其勢難以徳治之。是以晨興夕■。請罪神祇。先是。天照大神。倭大國魂二神。並祭於天皇大殿之内。然畏其神勢共住不安。故以天照大神。託豐鍬入姫命。祭於倭笠縫邑。仍立磯堅城神籬。〈神籬。此云比莽呂岐。〉亦以日本大國魂神。託渟名城入姫命令祭。然渟名城入姫命髮落體痩而不能祭。

七年春二月丁丑朔辛卯。詔曰。昔我皇祖大啓鴻基。其後聖業逾高。王風轉盛。不意。今當朕世數有災害。恐朝無善政。取咎於神祇耶。蓋命神龜以極致 之所由也。於是。天皇乃幸于神淺茅原。而會八十萬神以卜問之。是時。神明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曰。天皇何憂國之不治也。若能敬祭我者。必當自平矣。天皇問曰。教如此者誰神也。答曰。我是倭國城内所居神。名爲大物主神。時得神語隨教祭祀。然猶於事無驗。天皇乃沐浴齊戒。潔瀞殿内。而祈之曰。朕禮神尚未盡耶。何不享之甚也。冀亦夢裏教之。以畢神恩。是夜夢有一貴人。對立殿戸。自稱大物主神曰。天皇勿復爲愁國之不治。是吾意也。若以吾兒大田田根子。令祭吾者則立平矣。亦有海外之國自當歸伏。

秋八月癸卯朔己酉。倭迹速神淺茅原目妙姫。穗積臣遠祖大水口宿禰。伊勢麻績君。三人共同夢而奏言。昨夜夢之。有一貴人。誨曰。以大田田根子命爲祭大物主大神之主。亦以市磯長尾市爲祭倭大國魂神之主。必天下太平矣。天皇得夢辭益歡於心。布告天下求大田田根子。即於茅渟縣陶邑得大田田根子而貢之。天皇即親臨于神淺茅原。會諸王卿及八十諸部。而問大田田根子曰。汝其誰子。對曰。父曰大物主大神。母曰活玉依媛。陶津耳之女。亦云。奇日方天日方。武茅渟祇之女也。天皇曰。朕當榮樂。乃卜使物部連祖伊香色雄爲神班物者。吉之。又卜便祭他神。不吉。

十一月丁卯朔己卯。命伊香色雄而以物部八十手所作祭神之物。即以大田田根子。爲祭大物主大神之主。又以長尾市。爲祭倭大國魂神之主。然後卜祭他神吉焉。便別祭八十萬羣神。仍定天社。國社。及神地。神戸。於是疫病始息。國内漸謐五穀既成。百姓饒之。

八年夏四月庚子朔乙卯。以高橋邑人活日爲大神之掌酒。〈掌酒。此云佐介弭苔。〉

冬十二月丙申朔乙卯。天皇以大田田根子令祭大神。是日活日自擧神酒。獻天皇。仍歌之曰。許能瀰枳破。和餓瀰枳那羅孺。■磨等那殊。於朋望能農之能。介瀰之瀰枳。伊句臂佐。伊久臂佐。如此歌之。宴于神宮。即宴竟之。諸大夫等歌之曰。宇磨佐開。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伊弟■由介那。瀰和能等能渡■。於茲。天皇歌之曰。宇磨佐階。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於辭寐羅箇禰。瀰和能等能渡烏。即開神宮門而幸行之。所謂大田田根子。今三輪君等之始祖也。

九年春三月甲子朔戊寅。天皇夢有神人。誨之曰。以赤盾八枚。赤矛八竿。祠墨坂神。亦以黒盾八枚。黒矛八竿。祠大坂神。

夏四月甲午朔己酉。依夢之教。祭墨坂神。大坂神。

十年秋七月丙戌朔己酉。詔群卿曰。導民之本。在於教化也。今既禮神祇。災害皆耗。然遠荒人等。猶不受正朔。是未習王化耳。其選郡卿。遣于四方。令知朕意。

九月丙戌朔甲午。以大彦命遣北陸。武渟川別遣東海。吉備津彦遣西道。丹波道主命遣丹波。因以詔之曰。若有不受教者。乃擧兵伐之。既而共授印綬爲將軍。

壬子。大彦命到於和珥坂上。時有少女歌之曰。〈一云。大彦命到山背平坂。時道側有童女歌之曰。〉瀰磨紀異利寐胡播揶。飫逎餓鳥■。志齊務苔。農殊末句志羅珥。比賣那素寐殊望。〈一云。於朋耆妬庸利。于介伽卑氏。許呂佐務苔。須羅句 志羅珥■。比賣那素寐須望。〉於是大彦命異之。問童女曰。汝言何辭。對曰。勿言也。唯歌耳。乃重詠先歌忽不見矣。大彦乃還而具以状奏。於是天皇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聰明叡智。能識未然。乃知其歌恠。言于天皇。是武埴安彦將謀反之表者也。吾聞。武埴安彦之妻吾田媛。密來之取倭香山土。 領巾頭。而祈曰。是倭國之物實。乃反之。〈物實。此云望能志呂。〉是以知有事焉。非早圖必後之。於是更留諸將軍而議之。未幾時。武埴安彦與妻吾田媛。謀反逆興師忽至。各分道而夫從山背。婦從大坂。共入欲襲帝京。時天皇遣五十狹芹彦命。撃吾田媛之師。即遮於大坂皆大破之。殺吾田媛悉斬其軍卒。復遣大彦與和珥臣遠祖彦國葺。向山背撃埴安彦。爰以忌瓮鎭坐於和珥武 坂上。則率精兵。進登那羅山而軍之。時官軍屯聚而■■草木。因以號其山曰那羅山。〈■■。此云布瀰那羅須。〉更避那羅山。而進到輪韓河。與埴安彦。挾河屯之。各相挑焉。故時人改號其河曰挑河。今謂泉河訛也。埴安彦望之問彦國 曰。何由矣汝興師來耶。對曰。汝逆天無道。欲傾王室。故擧義兵欲討汝逆。是天皇之命也。於是各爭先射。武埴安彦先射彦國葺。不得中。後彦國 射埴安彦。中胸而殺焉。其軍衆脅退則追破於河北。而斬首過半。屍骨多溢。故號其處曰羽振苑。亦其卒怖走。屎漏于褌。乃脱甲而逃之。知不得兔。叩頭曰我君。故時人號其脱甲處曰伽和羅。褌屎處曰屎褌。今謂樟葉訛也。又號叩頭之處曰我君。〈叩頭。此云逎務。〉』是後。倭迹迹日百襲姫命爲大物主神之妻。然其神常晝不見而夜來矣。倭迹迹姫命語夫曰。君常晝不見者。分明不得視其尊顏。願暫留之。明旦仰欲覲美麗之威儀。大神對曰。言理灼然。吾明旦入汝櫛笥而居。願無驚吾形。爰倭迹迹姫命心裏密異之。待明以見櫛笥。遂有美麗小蛇。其長大如衣紐。則驚之叫啼。時大神有耻。忽化人形。謂其妻曰。汝不忍令羞吾。吾還令羞汝。仍踐大虚登于御諸山。爰倭迹迹姫命仰見而悔之急居。〈急居。此云菟岐于。〉則箸撞陰而薨。乃葬於大市。故時人號其墓。謂箸墓也。是墓者日也人作。夜也神作。故運大坂山石而造。則自山至于墓。人民相踵。以手遞傳而運焉。時人歌之曰。飫朋佐介珥。菟藝逎煩例屡。伊辭務邏■。手誤辭珥固佐縻。固辭介■務介茂。

冬十月乙卯朔。詔群臣曰。今返者悉伏誅。畿内無事。唯海外荒俗。騷動未止。其四道將軍等今急發之。

丙子。將軍等共發路。

十一年夏四月壬子朔己卯。四道將軍以平戎夷之状奏焉。

是歳。異俗多歸。國内安寧。

十二年春三月丁丑朔丁亥。詔曰。朕初承天位。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徳不能綏。是以陰陽謬錯。寒暑矢序。疫病多起。百姓蒙災。然今解罪改過。敦禮神祇。亦垂教而緩荒俗。擧兵以討不服。是以官無廢事。下無逸民。教化流行。衆庶樂業。異俗重譯來。海外既歸化。宜當此時。更校人民。令知長幼之次第。及課 之先後焉。

秋九月甲辰朔己丑。始校人民。更科調役。此謂男之弭調。女之手末調也。是以。天神地祇共和享。而風雨順時。百穀用成。家給人足。天下大平矣。故稱謂御肇國天皇也

十七年秋七月丙午朔。詔曰。船者天下之要用也。今海邊之民。由無船以甚苦歩運。其令諸國俾造船舶。

冬十月。始造船舶。

四十八年春正月己卯朔戊子。天皇勅豐城命。活目尊曰。汝等二子。慈愛共齊。不知曷爲嗣。各宜夢。朕以夢占之。二皇子於是被命。淨沐而祈寐。各得夢也。會明。兄豐城命以夢辭奏于天皇曰。自登御諸山向東。而八廻弄槍。八廻撃刀。弟活目尊以夢辭奏言。自登御諸山之嶺。繩■四方。逐食粟雀。則天皇相夢。謂二子曰。兄則一片向東。當治東國。弟是悉臨四方。宜繼朕位。

夏四月戊申朔丙寅。立活目尊爲皇太子。以豐城命令治東國。是上毛野君。下毛野君之始祖也。

六十年秋七月丙申朔己酉。詔群臣曰。武日照命。〈一云。武夷鳥。又云。天夷鳥。〉從天將來神寶。藏于出雲大神宮。是欲見焉。則遣矢田部造遠祖武諸隅〈一書云。一名大母隅也。〉而使獻。當是時。出雲臣之遠祖出雲振根主于神寶。是徃筑紫國而不遇矣。其弟飯入根則被皇命。以神寶付弟甘美韓日狹與子■濡渟而貢上。既而出雲振根從筑紫還來之。聞神寶獻于朝廷。責其弟飯入根曰。數日當待。何恐之乎。輙許神寶。是以既經年月。猶懷恨忿有殺弟之志。仍欺弟曰。頃者於止屋淵多生■。願共行欲見。則隨兄而往之。先是。兄竊作木刀。形似眞刀。當時自佩之。弟佩眞刀。共到淵頭。兄謂弟曰。淵水清冷。願欲共游沐。弟從兄言。各解佩刀置淵邊。沐於水中。乃兄先上陸。取弟眞刀自佩。後弟驚而取兄木刀。共相撃矣。弟不得拔木刀。兄撃弟飯入根而殺之。故時人歌之曰。椰勾毛多菟。伊頭毛多鷄流餓波鷄流多知。菟頭邏佐波磨枳。佐微那辭珥。阿波禮。於是甘美韓日狹。■濡渟。參向朝廷曲奏其状。則遣吉備津彦與武渟河別。以誅出雲振根。故出雲臣等畏是事。不祭大神而有間。時丹波氷上人。名氷香戸邊。啓于皇太子活目尊曰。己子有小兒。而自然言之。玉■鎭石。出雲人祭。眞種之甘美鏡。押羽振。甘美御神底寶御寶主。山河之水泳御魂。靜挂甘美御神底寶御寶主也。〈■。此云毛。〉是非似小兒之言。若有託言乎。於是。皇太子奏于天皇。則勅之使祭。

六十二年秋七月乙卯朔丙辰。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今河内狹山埴田水少。是以。其國百姓怠於農於農事。其多開池溝。以寛民業。

冬十月。造依網池。

十一月。作苅坂池。反折池。〈一云。天皇居桑間宮造是三池也。〉

六十五年秋七月。任那國遣蘇那曷叱知令朝貢也。任那者。去筑紫國二千餘里。北阻海以在鷄林之西南。

天皇踐祚六十八年冬十二月戊申朔壬子崩。時年百廿歳。★明年秋八月甲辰朔甲寅。《十一》葬于山邊道上陵。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九·柯劭忞
  东都事略卷四十八·王称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第四一谕光绪六年三月十二日一一二○五-一一·佚名
  七七 两江总督高晋奏呈续购遗书目录折·佚名
  卷五十二·傅恒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六·裴骃
  跋·钱士馨
  卷七十八 萧望之传 第四十八·班固
  陆山才传·姚思廉
  袁淑传·李延寿
  秦王与中期争论·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十五·雍正
  卷十三·宋敏求
  第二十章 国民政府的政治·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王松

    刘序吴序施序邱序郑序陈序自序题词如此江山楼诗存四香楼少作附存林跋连跋题词题词王处士友竹先生五旬寿序友竹居士五十寿诗邱菽园笔记一则题沧海遗民「台阳诗话」遗民王友竹君生圹表

  • 第二折·李寿卿

    (旦儿上,云)妾身是柳翠,自从做罢好事,见了那和尚,我睡里梦里,便见那和尚。我夜来做了一个梦,梦见变做个梨花猫儿。我今日欲待问人,争奈唤官身,我不往这前街里去,则怕撞见那和尚,只后巷里去波。(正末上,云)远远望见柳翠往这里去了

  • 卷二百八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一 陶安 送吕经历 姑孰古蕃翰溪山绕城郭出镇遣重臣分符荷侯爵黄堂清昼闲莲香蔼宾幕美兹南土彦声名素昭灼嘉言吐清婉奇捜

  • 卷二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八包何包何字幼嗣润州延陵人融之子与弟佶齐名世称二包登天宝进士第大历中为起居舍人诗一卷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一作送李使君赴泉州】傍海皆荒服分符重汉臣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执玉来朝远

  •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八·张廷玉

        于谦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六·佚名

    正德十二年十二月壬寅朔上留宣府 大学士杨廷和等言每岁大祀天地俱先朝于十二月初一日 圣驾躬诣牺牲所此祀天之躬乃 祖宗旧制国家大事至严至重非他礼仪可比累朝 列圣遵行惟谨 皇上临御以来亦已十二举矣天心孚佑福祉无

  • 卢质传·薛居正

    卢质,字子征,河南人。曾祖卢亻思,曾任唐太原府祁县县尉,追赠为右仆射。祖父卢衍,唐刑部侍郎、太子宾客,追赠太保。父亲卢望,任唐尚书司勋郎中,追赠太子少傅。卢质小时聪慧过人,善于赋诗做文。十六岁时,陕州主帅王重盈奏请任命卢

  •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佚名

    【提要】 乐羊食子,这无疑是古代发生的人间的悲剧。但是同是此事,却引来截然不同的看法。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是谋略学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在此篇中得以表现。 【原文】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

  •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周人之王

  • 错法第九·商鞅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 行赏而兵彊,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 。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功分明则民尽力,民尽力则材自练。行赏而兵彊者,爵禄之谓也;爵禄者,兵之实也。是故人君之出爵禄

  • 卷九·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九同知吴廷华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食音嗣 公主国君之通称大夫聘使大聘使卿小聘使大夫卿亦大夫也故统言之賔一食再飨上介一食一飨即此食礼盖以礼食賔介也聘礼不言食士介此又单言大夫则士介无食也

  • 乡师/比长·佚名

    乡师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所治理之乡的教育,评断乡中官吏的治理情况。 依据国家的校比法,按时清查各家人数的多少,分辨他们当中的老幼、贵贱、残疾者,以及牛马等,分辨他们当中可以充任兵役、劳役的和应当免除兵役、劳役者,掌管

  • 人生情趣与家庭·梁漱溟

    我在这个题目之下所要表白的意思,多少与东西文化的研究有点关系。东方很重视家庭,并且似乎嫌其太过,而西方则比较很差。东方人的个性很少一种伸展,个人算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西方则个人独立,所以家庭不甚重要。但是中国人那样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前高僧传音下卷  从第七尽十四。  高僧传第七卷  忘筌(上网方反下七宣反考声云筌取鱼竹笼也从竹全声庄子曰得鱼忘筌也)。  [仁-二+(穩-禾)]几(殷靳反桂苑珠丛云[仁-二+(穩-禾)]凭也从

  • 身心之病及其医药·太虚

    ──十五年三月在江苏省立医科大学讲──现在所提出来的题目,因为、我觉得佛学与医学有相通之点。但是命题所包括之范围极为广泛,于此短小时间不能细为分析,只好撮其概要,共诸君略作讨论。通常有一譬喻,佛陀如医师,佛教徒─

  • 松峰说疫·刘奎

    瘟疫著作。6卷。清·刘奎 (松峰)约撰于 1785年。卷1述古,广采前贤有关瘟疫之论,以明其学术渊源;卷2论治,先列总论十二条,次举瘟疫统治八法等;卷3杂疫,集诸疫七十余证,列举放痧、刮痧、治痧诸法及用药宜忌;卷4辨疑,列

  • 中国医籍考·丹波元胤

    原名《医籍考》,中医目录学著作。丹波元胤撰于1819年。本书现存刊本数种,较重要的有《皇汉医学丛书》本、《韦修堂医书》本及1935年日本东京国本出版社影印本等;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予以重印,并将《医籍考》改名《

  • 心与禅·李叔同

    本书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与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