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九

    鹘谋琶 迪姑迭 阿徒罕 夹谷谢奴 阿勒根没都鲁 黄掴敌古本 蒲察胡盏 夹谷吾里补 王伯龙 高彪 温迪罕蒲里特 伯德特离补 耶律怀义 萧王家奴 田颢 赵隇

  鹘谋琶,术吉水斜卯部人也。性忠直宽厚,重节义,勇于战。父阿鹘土,赠金吾卫上将军。穆宗时,鹘谋琶内附,先遣子宁吉从间道送款。遂使活里疃与鹘谋琶合军攻降诸部,因领其众,与弟胡麻谷、浑坦、侄阿里等攻下诸城,从撒改破坞塔城,穆宗屡赏之。破高丽戍兵。与石适欢讨平诸部。蒲察部雅里孛堇与其兄弟胡八、双括等欲叛归辽,鹘谋琶执之,送于康宗,赐赉甚厚。破高丽曷懒甸及下陀鲁城有功。天辅六年卒,年七十二。天眷中,赠银青光禄大夫。

  迪姑迭,温迪罕部人。祖紥古乃,父阿胡迭,世为胡论水部长。迪姑迭年二十余代领父谋克,攻宁江州,败辽援兵,获甲马财物。攻破奚营,回至韩州,遇敌二千人,击走之。斡鲁古与辽人战于咸州,兵已却,迪姑迭以本部兵力战,诸军复振,遂大破之。护步答冈之役,乙里补孛堇陷敌中,迪姑迭援出之。攻黄龙府,身被数创,授猛安。天辅七年,从上至山西,病卒,年四十七。天眷中,赠光禄大夫。

  阿徒罕,温迪罕部人。年十七从撒改、斡带等讨平诸部,皆身先力战。高丽筑九城于曷懒甸,斡塞御之,阿徒罕为前锋。高丽有屯于海岛者,阿徒罕率众三十人夜渡,焚其营栅战舰,大破之,遂下陀吉城。既而八城皆下,功最。辽兵自宁江州东门出,阿徒罕逆击,尽殪之,以功授谋克。从攻黄龙府,力战,身被数十创,竟登其城。后与乌论石准援照散城,阿徒罕请乘不备急击之,遂夜过益褪水,诘朝,大败之。斡鲁上其功,赐币与马。天辅四年五月疾病,赐良马一匹,诏曰:“汝安则乘之。”年六十五卒。上悼惜之,遣使吊祭,以马为赠。阿徒罕为人孝弟,好施惠,健捷善弋猎,至角牴、击鞠,咸精其能。

  夹谷谢奴,隆州纳鲁悔河人也。国初,祖阿海率所部来归,献器用甲仗。父不剌速,袭本部勃堇,从太祖伐辽,授世袭猛安,亲管谋克,为曷懒路都统。谢奴其长子也,长身多髯,善骑射,通女直、契丹大小字及汉字。既冠,随其父见太祖,命佩金牌,总领左翼护卫。西京未下,谢奴获城中生口,乃知城中潜遣人求救于外,都统府得为之备,却其救兵,西京乃下。自燕京还,过判泥恩纳阿,遇敌于隘。谢奴身先士卒,射杀敌中先锋二人,敌溃走,总管蒲鲁虎以甲及马赠之。后领其父猛安,从攻和尚原,出仙人关。宋兵据险,猛安雏讹只突战不克,谢奴选麾下五十人战,克之。与吴玠相拒,乌里雅行阵不整,吴玠乘之,谢奴领兵逆战,遂大破敌。计前后功,袭其父猛安谋克。宗弼复取河南、陕西,宋人欲潜兵袭取石闰诸营,谢奴自渭南大禹镇掩其伏兵,射中其军帅,宋兵败走,多获旗帜兵仗,帅府厚赏之。除华州防御使。入为工部侍郎,迁本部尚书。改平凉尹、昭义军节度使。大定初,卒。阿勒根没都鲁,上京纳邻河人也,后徙咸平路梅黑河。雄伟美须髯,勇毅善射。国初伐辽,没都鲁在军中,领谋克猛安,每遇敌,往来驰突,人莫敢当,故所战皆克。皇统元年,计功擢宣威将军。明年,授同知通远军节度使,改移剌都抃详稳。授世袭本路宁打浑河谋克。为滑州刺史,改肇州防御使、蒲与路节度使,迁骠骑上将车。累官金吾卫上将军。是岁,以年老致仕,卒。年七十三。

  黄掴敌古本,世居星显水。从破宁江,取咸州,平东京路及诸山寨栅,皆有功。从麻吉破辽将和尚节使兵七千于上京,复破那野军二万。再从麻吉遇敌于阿邻甸,麻吉被创,不能战,敌古本率兵击败之,剿杀殆尽。从攻回鹘城,破其兵九万,败木匠直撒兵于山后,俘获甚众。败昭古牙之兵三千,获其家属而还。攻平州张觉,吾春被围于西山,敌古本引兵救之,解其围,并获粮五千斛,招降户口甚众。从平兴中,抚安其民人。天会间,大军伐宋,敌古本从取浚、开德、大名,及取济南、高唐、棣、密等州。皇统间,以功袭谋克,移屯于寿光县界为千户。六年,授世袭千户,棣州防御使。卒。

  蒲察胡盏,案出浒水人。年十八从军,其父特厮死,袭为谋克。天辅间,夏以兵三万出天德路,胡盏从娄室迎战,以兵三百败敌二千。天会三年,大军攻太原,城中出兵万余来战,胡盏以所领千户军击之,复败敌兵三万余于榆次境。六年,从娄室攻京兆,以所部兵屡与宋人接战,皆先登有功。七年,取邠州,遇宋人二十余万,我军右翼少却。时胡盏为左翼千户,摧锋陷阵,敌遂败去。败张浚富平复有功。十三年,击关师古于临洮众三万余。从攻泾州,从破德顺、秦、巩、临洮、河、兰等州,破吴璘兵,胡盏皆有力焉。授德顺州刺史,改陇州防御使。凤翔尹。卒,年五十五。

  夹谷吾里补,暗土浑河人,徙天德。父兀屯,讨乌春、窝谋罕有功。吾里补隶娄室帐下,攻系辽女直,招降太弯照三等。从娄室救斡鲁古于咸州,败辽兵于押鲁虎城。辽军营辽水,吾里补五谋克军乘夜击之,辽军惊溃,杀获几尽。斡鲁伐高永昌,吾里补以数骑奋击于辽水之上,复以四十骑伏于津要,遇其候骑,击之,获生口,因尽知永昌虚实。太祖嘉之,赏奴婢八人。永昌驻军于兔儿陀,先据津要,军不得渡。吾里补与撒八射杀其先锋二人,永昌众稍却,大军遂渡辽水。及攻广宁,军帅选勇士先登,吾里补与赤盏忽没浑各领所部,突入其阵,大军继之,遂拔广宁。太祖攻临潢,吾里补面被重创,奋击自若,赏以辽宫女二人。辽王杲已取中京,吾里补以四十骑觇敌,获辽喉舌人,因知辽主所在。后从都统斡鲁定云中,从宗翰屯应州,辽军在近境,吾里补以所部击败之。宗望伐宋,宋安抚使蔡靖诣吾里补降。娄室攻陕西,诸郡往往复叛,吾里补攻败之。败张浚军于富平,吾里补先登,睿宗赏以金器名马。遂以先锋攻兰州,下其城。加昭武大将军,授世袭猛安。累官孛特本部族节度使,以老致仕,封芮国公。

  吾里补多智略,膂力过人,虽甚老,勇健不少衰。大定初,剧贼啸聚,出特鄙关,吾里补率乡里年少逆击之,贼党遂溃。事闻,赏赉甚厚。大定二十六年卒,一百有五岁。

  王伯龙,沈州双城人也。辽末,聚党为盗。天辅二年,率众二万及其辎重来降,授世袭猛安,知银州,兼知双州。四年,太祖攻临潢,伯龙与韩庆和以兵护粮饷。挽夫千五百人皆授甲,庆和已将兵行前,伯龙从粮居后,遇辽兵五千余邀于路,伯龙率挽夫击败之,获马五百匹。六年,从攻下中京,并克境内诸山寨,为静江军节度留后。天会元年,真授节度使,从宗望讨张觉于平州,伯龙先登驰击,手杀数十百人,迁右金吾卫将军。白河之战,伯龙当其左军,麾兵疾驰蹂之,宋军乱,我师乘胜奋击败之。

  宗望伐宋,伯龙为先锋,次保州,遇敌五万,破之,招降新乐军民十余万。大军围汴,宋太尉何巉以军数万出酸枣门,伯龙以本部遮击,多所斩获。及破汴,伯龙以治攻具有功。进破孔彦舟、郦琼众三万于洺州。是年,同知保州兵马安抚司事,将兵数千攻北平,拔之。复取保州、河间。睿宗经略山东,伯龙从攻青州,未下,城中夜出兵袭伯龙营,伯龙不及甲,独被衣挺刃拒营门,敌不得入,因奋击杀数十人。已而军士皆甲出,杀伤宋兵不可胜计,并获其一将,斩之。及下青州,第功,伯龙第一。

  六年,还攻莫州,降之,加太子少保、莫州安抚使。破李固寨众十余万于濮州。濮城守,城中镕铁挥我军,攻之不能克。伯龙被重甲,首冠大釜,挺枪先登,杀守陴者二十余人。大军相继而上,遂克之。进攻徐州,伯龙复先登,充徐、宿、邳三路军马都统。败高托山之众十五万余于清河。进击韩世忠于邳州,走之,与大军会于宿迁,追世忠至扬州。还攻泗州。泗州守将以城降。屯军嵫阳,破陈宏贼众四十余万。破黄戬于单州。进攻归德,军帅遣伯龙立攻具,伯龙从二十余骑行视地形,城中忽出兵千余,欲生得伯龙,伯龙纵骑驰之,敌兵乱,堕隍而死者几二百人。破王善之众于巢县,取庐州、和州,伯龙之功多。军渡采石,击败岳飞、刘立、路尚等兵,获刍粮数百万计。还过真、扬,道遇郦琼、韩世忠军,复战败之。复为莫州安抚,改知泽州。太行群贼往往啸聚,伯龙皆平之。

  天眷元年,为燕京马军都指挥使。从元帅府复收河南,权武定军节度使,兼本路都统。宋兵据许州,伯龙击走之,招复其人民。是年秋,泰安卒徒张贵驱胁良民,据险作乱,伯龙讨平之。

  皇统元年,以本部从宗弼南伐,攻破濠州而还。三年,为武定军节度使,改延安尹,宁昌军节度使。天德三年,改河中尹,徙益都尹,封广平郡王。卒,年六十五。正隆间,例赠特进、定国公。

  高彪,本名召和失,辰州渤海人。祖安国,辽兴、辰、开三镇节度使。父六哥,左承制,官至刺史。彪始生,其父用术者言,为其时日不利于己,欲不举,其母为营护。居数岁,竟逐之,彪匿于外家。辽人调兵东京时,六哥已老,当从军,怅然谓所亲曰:“吾儿若在,可胜兵矣。”所亲具以实告,因代其父行。战于出河店,辽兵败走,彪独力战,军帅见之曰:“此勇土也。”令生致之。斡鲁攻东京,六哥率其乡人迎降,以为榆河州千户。久之告老,彪代领其众。

  都统杲攻中京,彪领谋克,从斡鲁破辽将合鲁燥及韩庆民于高、惠之境。已而驻军武安,合鲁燥以劲兵二万来袭,从斡鲁出战,与所部皆去马先登,奋击败之。奚人负险拒命,所在屯结,彪屡战有功。宗望攻平州,彪徇地西北道,破敌,招降石家山寨。再从宗望伐宋,为猛安。师次真定,彪率兵士七十人,临城筑甬道,城中夜出兵焚攻具,彪击走之。大军围汴,以五十骑屯于东南水门。宋人再以重兵出战,彪皆败之。师还,屯镇河朔,复破敌于霸州,擒其裨将祝昂。河间夜出兵二万袭我营垒,彪率三谋克兵击败之。天会五年,授静江军节度使、寿州刺史。

  明年,伐宋,从帅府徇地山东,攻城克敌,数被重赏。七年,师至睢,彪以所部招诱京西人民。次柘城县,其官吏出降,彪独与五十余骑入城。继而城中三千余人复叛,彪率其众力战败之,抚安其民而还。从梁王宗弼袭康王,至杭州。师还,宋将韩世忠以战舰数百扼于江北。宗弼引而西,将至黄天荡,敌舟三十余来逼南岸,其一先至者载兵士二百余。彪度垂及,以钩拽之,率勇士数十,跃入敌舟,所杀甚众,余皆逼死于水中。明年,从攻陕西,师至宁州,彪与宗人昂率兵三千取廓州。始至,有来降者言:“城东北隅守兵将谋为内应。”彪即夜从家奴二人以登,左右守者觉之,彪与从者皆殊死战,诸军继进,遂克其城。从攻和尚原及仙人关。与阿里监护漕粮并战舰至亳州,宋人以舟五十艘阻河路,击败之,擒其将萧通。击涟水贼水寨,进取涟水军,其官民已遁去,悉招降之。

  彪勇健绝人,能日行三百里,身被重铠,历险如飞。及临敌,身先士卒,未尝反顾,大小数十战,率以少击众,无不胜捷。

  齐国既废,摄滕阳军以东诸路兵马都统,抚谕徐、宿、曹、单,滕阳及其属邑皆按堵如故。为武宁军节度使,颇黜货,尝坐赃,海陵以其勋旧,杖而释之。改沂州防御使,历安化、安国、武胜军节度使,迁行台兵部尚书,改京兆尹,封郜国公。以忧去官,起复为武定军节度使,归德尹。正隆例授金紫光禄大夫。久之致仕,复起为枢密副使、舒国公,赐名彪。卒年六十七,谥桓壮。彪性机巧,通音律,人无贵贱,皆温颜接之。

  温迪罕蒲里特,隆州移离闵河胡勒出寨人也。魁梧美髯,有谋略,以智勇闻。都统杲取中京,蒲里特权猛安,领军五千,遇契丹贼万余,与战败之。出衮古里道,败敌八千余。至腊门华道,复以伏兵败敌万人。太祖定燕,自儒州至居庸关,执其喉舌人。有顷,贼三千余人复寇腊门华道,蒲里特整队先登,贼识其旗帜,望风而遁,遂奋击之,亲执贼帅。皇统元年,从梁王宗弼伐宋,留军唐州。敌众奄至,蒲里特击之,大名军万四千号二十万,蒲里特率亲管猛安,身先士卒,冲击。敌少却,乃张左右翼并击之,敌众散走。而别遇兵二万来援,复以兵三千击走之。时邳州土贼啸聚,几二十万,蒲里特军三千,分为数队急攻之,贼溃去。南京路遇敌军二万,蒲里特以军三千击败之。是日,有兵自城中出者,复击败之。皇统二年,迁定远大将军,同知凤翔尹。六年,改京兆尹,转宁州刺史,改西北路招讨都监,迁永定军节度使。海陵南征,改武卫军都总管。大定三年,授开远军节度使,改泰宁军。卒。十九年,以功授其子兀带武功将军、本猛安奚出痕世袭谋克。

  伯德特离补,奚五王族人也,辽御院通进。天会初,与父挞不也归朝,授世袭谋克,后以京兆尹致仕。

  特离补招降松山等州未附军民,及招降平州、蓟州境内,督之耕作。宗望伐宋,特离补为军马猛安,与诸将留,规取保、遂、安三州。攻安肃军,河间、雄、保等兵十余万来救,特离补率所部先战,大军继之,大破其兵,遂拔安肃。特离补摄通判事,降将胡愈阴结众谋乱,特离补勒兵擒愈及其众五十余人。安肃军改为州,就除同知州事。改磁州,捕获太行群盗。元帅府以磁、相二州屯兵属之,擒王会、孙小十、苗清等,群盗遂平。迁滨州刺史,廉入优等。以母忧去官,起复本职,改涿州刺史。入为工部郎中,从张浩营缮东京宫室。及田珏党事起,朝省为之一空,特离补摄行六部事,迁大理卿,出为同知东京留守。天德三年,复为大理卿,同知南京留守。丁父忧,起复洺州防御使。正隆盗起,州县无兵,不能御。洺旧有河附于城下,特离补乃引水注濠中以为固,盗弗能近,州赖以安。迁崇义军节度使。未几,告老归田里,卒。

  特离补为人孝谨,为政简静不积财,常曰:“俸禄已足养廉,衣食之外,何用蓄积。”凡调官,行李止车一乘、婢仆数人而已。

  耶律怀义,本名孛迭,辽宗室子。年二十四,以战功累迁同知点检司事。宗翰已取西京,辽主谋奔于夏,怀义谏止之,不见听,乃窃取辽主厩马来降。太祖自燕还师,留宗翰、斡鲁经略西方,怀义领谋克从军。天会初,帅府以新降诸部大小远近不一,令怀义易置之,承制以为西南路招讨使。乃择诸部冲要之地,建城市,通商贾。诸部兵革之余,人多匮乏,自是衣食岁滋,畜牧蕃息矣。

  从宗翰伐宋,降马邑,破雁门,屯兵,进攻太原。以所部别降清源县徐沟镇,遂与诸将列屯汾州之境。时河东、陕西路兵来救太原,刘光世、折可求栅于文水西山,怀义捕得生口,尽知宋兵屯守要害,乃分兵袭败之。明年,再伐宋,从娄室取汾州及其属邑,遂过平阳,出泽、潞以趋河阳,所至皆降。及大军围汴,怀义屯京西,汴城既下,宋兵之出奔者,邀击尽之。从攻郑、邓州及讨平郑州叛者,攻下濮州及雷泽县,从破大名、东平府、徐、兖等州,皆有功。七年,还镇。十年,加尚书左仆射,改西北路招讨使。

  怀义在西陲几十年,抚御有恩,及去,老幼遮道攀恋,数日不得发。天眷初,为太原尹,治有能声。改中京留守。从宗弼过乌纳水,还中京,以老乞致仕,不许。改大名尹,命不赴治所,止以俸傔给之。每岁春水扈从,余听自便。明年,再请老得谢,给俸傔之半。海陵即位,封漆水郡王,进封莘王。久之,进封萧王。正隆例封景国公。其子神都斡为西北路招讨都监,迎侍之官。神都斡从海陵南征,怀义卒于云中,年八十二。

  萧王家奴,奚人也,居库党河。为人魁伟多力,未冠仕辽,为太子率府率。天辅七年,都统杲定奚地,王家奴率其乡人来降,命为千户领之。奚王回离保既死,其亲党金臣阿古者犹保撒葛山,王家奴与突捻往讨之,生擒金臣阿古者,降其余众。时平、滦多盗,王家奴以所部屡破贼兵,斩馘执俘,数被赏赉。宗望伐宋,败郭药师于白河,亦与有功。至河上,宋兵扼津要,与诸将击败之。进围汴,破其东门兵。明年,再伐宋,宗望军至中山,诸门分兵出战,焚我攻具,祁州、河间各以兵来援,皆败之。师还,屯镇河朔。滨州贼葛进聚众数万临淄,孛堇照里以骑兵二千讨之,王家奴领谋克先登,力战大破其众。明年,攻沧州,宋兵拒战,复从照里击走之。宋将徐文以舟百艘泊海岛,即以商船十八进袭,斩首七百级,获舟二十。天会八年,除静江军节度使,授世袭千户。从梁王宗弼征伐,为万户,还为五院部节度使。天德二年,改乌古迪烈招讨都监,卒。

  田颢,字默之,兴中人。辽天庆八年进士,历官金部员外郎,权归德节度使。太祖定燕,颢举四州版图归朝,加都官郎中,权节度使事,四迁知真定府事。招降齐博、游贵等贼众五千余人。已而贵复叛去,颢遣齐博伪叛从贵,因令伺间杀之,降其众,贼垒悉平。三迁行台左丞、彰德军节度使。是时,新定力役,颢蠲籍之半而上之,故相之徭赋比他州独轻。徙同知河北东路都总管,改同签燕京留守司事,民遮留不得出,易服夜去。改河东南路转运使,寻改绛阳军节度使。居三年,以疾请谢事,径解印归。数奏不允,移镇振武军。入为刑部尚书,居三月请老,卒于家。

  赵隇,字德固,辽阳人。其妇翁以优伶得幸于辽主,隇补阁门祗候,累迁太子左卫率。后居滦州。宗望讨张觉,隇逾城出降,授洛苑副使,为滦州千户。迁洛苑使,检校工部尚书。从伐宋,至汴,迁棣州刺史、侍卫步军都虞候。及再伐宋,攻真定,与有功,改商州刺史,检校尚书右仆射。五年,同知信德府路统押军兵,兼沿边安抚司事。明年,权知济州事。八年,从定河南,授陇州团练使。十年,改知石州。隇久在兵间,不善治民,坐谤议,谪监平州甜水盐。齐国废,河南皆以宿将守之,授隇宿州防御使,统本路军兵。隇重义,接儒士。尝以事至汴,有故人子负官钱百万,隇以橐金赠之,其子悉为私费,复代输之。顷之,有讼徐帅不法者,朝廷使隇鞫治,隇委曲营护,坐是废罢,寓居于燕。海陵出领行台省,至燕,隇往见之,因诉其事。及海陵即位,起为保大军节度使。贞元初,改内省使。未几,为中都路都转运使。明年,再徙顺义、兴平,入为太子詹事,镇沁南,以疾卒,年六十六。

  后十余年,隇子孙、司徒张通古子孙皆不肖淫荡,破赀产,卖田宅。世宗闻之,诏曰:“自今官民祖先亡没,子孙不得分割居第,止以嫡幼主之,毋致鬻卖。”仍着于令。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张廷玉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一·焦竑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杨仲良
  卷第二百二十五·胡三省
  第十八章荆公之用人及交友·梁启超
  卷之二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六·佚名
  一百三十四 曹寅奏闻龙眼菩提子发芽事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三 列传六十三·纪昀
  许敬宗传·刘昫
  卷十六 乌哲定变·李有棠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之十二·佚名
  仪制一三·徐松
  礼五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八十四·彭定求

        卷184_1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李白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   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   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   忽耽笙

  • 楔子·高文秀

    (曹仁曹章领卒子上,云)某乃曹仁是也。兄弟曹章。俺奉丞相将令,擒拿刘、关、张,来到这新野、樊城。远远的尘土起处,必然是刘备家军来也。(张飞上,云)某乃张飞是也。领着三千军马,与曹兵相持厮杀走一遭去。来者何人?(曹仁云)某

  • 五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古今体九十七首【甲辰五】至苏州筞马入城据鞍得句庚子南巡正七旬今来有四度芳春维舟筞骑仍康健露冕观民益切亲俾畏何如斯俾爱忘怀那肯便忘仁黄衣问岁八十六【一

  • 古诗镜卷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宋第一 孝武帝【讳骏字休龙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元凶劭弑逆举兵诛劭遂即大位在位十年诗自宋一大变气变而韶色变而丽体变而整句变而琢於古渐远於律渐开矣】 诗 游覆舟山 束髪

  • 淳熙稿卷十二·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二 宋 赵蕃 撰 五言长律 初五日呈潘提举时祷雨应而未洽 潦退旱随至吏忧民足伤陂塘待天雨饘粥仰官仓事势胡能久收成亟所望关心厪汉节用意格穹苍忽已云霓合兼之雷电将骤来能点点快落遂浪浪未

  • 东都事略卷六十六·王称

    列传四十九  陈执中字昭誉恕之子也恕有传执中始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屡进文真宗称善真宗不豫大臣无敢及建储执中上言太子天下本不可不早定擢右正言坐公累出监岳州酒税迁殿中丞复为右正言为枢密使曹利用所不喜出知汉阳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杨士奇

    洪熙元年八月丁卯朔鲁王肇煇遣长史王业进瑞粟有一茎十穗或十五穗二十穗者行在礼部尚书吕震以为豊稔之应请上表贺上曰近日畿内州县屡奏水潦卿不闻乎朕方夙夜忧民艰食若以此为瑞则山东一隅之民可当之如他处何其止勿贺王

  • 卷之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用天子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书列国例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

  • 二百九十六 内务府奏将应予宽免欠项人员缮单请旨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一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谨遵恩诏事。 查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恩诏内载:八旗及总管内务府五旗包衣佐领人等内,凡应追取之侵贪挪移款项,倘本人确实家产已尽,著查明宽免。再,轮赔、代赔、著赔者,亦著一概宽免

  • 一五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现得书名部数及酌定章程饬办情形折·佚名

    一五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现得书名部数及酌定章程饬办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接准大学士刘统勋寄字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

  • 樊山政书卷三·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潼关厅详批咸宁县民妇张刘氏呈词批李令士珍禀批大荔县张令禀批客民乔世祥呈词批富平县禀批汉中厘局刘守树德禀批韩城县详批雒南县禀批沔县禀批朱令组绶陈令维藻会禀批海典史禀批城固县生员赵丛蔚呈词

  • 卷之八十四  懸笥瑣探(明)劉昌 撰·邓士龙

    (懸笥瑣探,一卷,明劉昌撰。昌,吳縣人,字欽謨。正統十年進士。歷官河南提學副使、廣東參政等職。事詳姑蘇名賢小紀。該文另有二卷本傳世,內容相合。) 龍卵 菊有黃華 姚太守重士 大臣有容德 陣法 東南五才子 况太守 楊

  • 凡例·蔡省吾

    一 凡一岁货声,注重门前其铺肆,设摊、工艺、赶集之各类,皆附人以补不足。一 凡货声率分三类:其门前货物者,统称货郎;其修作者,为工艺;换物者,为商贩。 货郎之常见者,与一人之特卖者,声色又皆不同。一 货郎之提篮、握

  •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七 论语【上之四】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此一章书是记圣教之所谨也记者曰夫子教人有常言者诗书执礼是也有不言者怪力乱神是也若言之时甚少谓之罕言一曰利利是人情所欲然与义相背

  • 地狱名号品第五·佚名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白地藏菩萨言:仁者,愿为天龙四众及未来现在一切众生。说娑婆世界及阎浮提罪苦众生所受报处地狱名号。及恶报等事。使未来世末法众生知是果报。地藏答言:仁者,我今承佛威神及大士之力。略说地狱名号及罪

  • 目次·佚名

    林我禅师语录目次序文(一篇)卷一住河南南阳府岝峉山法海禅寺住陕西西安府文塔铁佛禅寺卷二住长安大兴善禅寺住秦中宁夏海宝禅寺卷三小参晚参示众入室机缘拈古颂古联芳偈题赞卷四住凤翔府清凉禅寺警语示偈佛事行实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