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二

经籍【考】

史【时令 谱牒 目録】

宋史艺文志不立时令类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不立时令类

陈元靓岁时广记四卷

元靓里贯未详

瞿佑四时宜忌一卷

佑字宗吉钱塘人洪武初官国子助教永乐初官周王府右长史谪戌保安洪熙初赦还

李泰四时气候集解四卷

泰字文通鹿邑人洪武进士官詹事府通事舍人【臣】等谨案詹事府通事舍人明初尝设此官附识备考

卢翰月令通考十二卷

翰见经类

冯应京月令广义二十五卷

应京见经类

朱朝瞌节宣辑四卷

朝瞌明周定王橚七世孙橚曾孙同□始分封上洛万历三十二年朝瞌袭封

戴羲养余月令二十九卷

羲字驭长里贯未详崇祯中官光禄寺典簿

陈堦日涉编十二卷

堦字升也应城人

王勲广月令三卷後集二卷

勲字曰放黟县人

右时令

宋史艺文志谱系类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谱系类三十八部五百四卷

【臣】等谨案谱牒一门马端临通考所载已属无几自宋以下谱学久废传本尤属寥寥今所采辑亦惟宋明两代之书云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二卷

应麟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以姓氏排纂成篇仿史游急就章体

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

定建安人

【臣】等谨案是书蒐采古人事实以姓氏为类用韵排次凌廸知万姓统谱廖用贤尚友録二书盖从其例

天潢玉牒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载名代世系盖自宋以後谱牒传本仅有此尔

司马晰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

晰字宗晦夏县人万历时举人宋司马光十七世孙

朱锺文考亭朱氏文献全谱十二卷

锺文字吾沧朱子十二世孙官大足县知县

李日华姓氏谱纂七卷

日华见传记类

夏树芳奇姓通十四卷

树芳见传记类

凌廸知万姓统谱一百二十六卷

廸知见史钞类

傅作兴文竽彚氏二十四卷

作兴字廷用建昌人

【臣】等谨案是书前有自序云文本於氏宜先正其氏以辨其文而滥竽是惧故以二字为名其说殊牵合无理所推原谱系之始亦多附会

廖用贤尚友录二十二卷

用贤字宾于建宁人

【臣】等谨案是书排纂事实以韵为纲以姓为目一如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凌廸知万姓统谱之例

右谱牒

宋史艺文志目录类六十八部六百七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不立目录类

【臣】等谨案诸家书目皆为经籍而作金石之文隋唐志附小学类惟马端临通考乃以金石入目録宋志因之今用其例附入金石一门而仍为分列不使与经籍相淆焉

赵希弁读书附志一卷

希弁袁州人宋宗室子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

高似孙子略四卷目録一卷

似孙见地理类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二十二卷

振孙字伯玉号直斋安吉人仕为兴化府通判终官侍郎

【臣】等谨案振孙此书以历代典籍分为五十三类各详其卷帙多少撰人名氏而品题其得失故曰书録解题马氏经籍考据此书及晁公武读书志成编然读书志世有刻本而此书久佚惟永乐大典尚载其完帙今加校订厘为二十二卷着录四库全书谨识於此

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十卷

应麟见经类

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四卷

士奇见诏令类

宁藩书目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钱漙秘阁书目【无卷数】

漙见传记类

叶盛菉竹堂书目六卷

盛见奏议类

崔铣文苑春秋叙録一卷

铣见经类

晁瑮宝文堂分类书目一卷

瑮字君石开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

朱睦?授经图二十卷 经序録一卷

睦?见经类

焦竑国史经籍志六卷

竑见经类

经厰书目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经厰即内繙经厰明世以宦官主之书籍刋板皆贮於此所列共一百十四部皆习见之书好事者録而传之往往舛误不足观也

以上经籍

曾宏父石刻铺叙二卷

宏父字幼卿庐陵人

【臣】等谨案宋有两曾宏父其一名惇字宏父为曾布之孙曾纡之子後人避宁宗讳多以字行其一即此曾宏父朱彛尊是书跋谓宏父名惇以字行殊为失考谨附订於此

曹士冕法帖谱系二卷

士冕字端可号陶斋都昌人

俞松兰亭续考二卷

松字寿翁钱塘人

【臣】等谨案俞庭椿亦字寿翁二人同姓同字同在宋末而实非一人谨附识于此

王象之舆地碑记目四卷

象之金华人尝知江宁县

宝刻类编八卷

不着撰入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所载上自周秦迄于五季并记及宣和靖康年号知为南宋人所撰宋史艺文志不载其名诸家书目亦未着録惟文渊阁书目有之然世无传本仅见于永乐大典中今编定为八卷云

吾邱衍周秦刻石释音一卷

衍见杂史类

陶宗仪古刻丛钞一卷

宗仪见经类

朱珪名蹟录六卷附录一卷

珪字伯盛崑山人

陈暐吴中金石新编八卷

暐字耀卿河南人弘治间官苏州通判

都穆金薤琳琅二十卷 吴下塜墓遗文三卷

穆见杂史类

杨慎水经注碑目一卷

慎见经类

盛时泰苍润轩碑跋纪一卷续纪一卷

时泰字仲交上元人以诸生贡入太学

顾元庆瘗鹤铭考【无卷数】

元庆见传记类

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十卷

从义字汝和上海人嘉靖中诏选善书者入直授中书舍人直文华殿隆庆初以预修国史成擢大理寺评事

顾起元金陵古今石考一卷

起元字太初江宁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文庄

孙克宏碑目三卷

克宏华亭人万历进士官至汉阳府知府

赵均金石林时地考【无卷数】

均字灵均吴县人宦光之子

赵崡石墨镌华六卷附録二卷

崡字子函盩厔人万历时举人

郭宗昌金石史二卷

宗昌字允伯华州人

周锡珪唐碑帖跋四卷

锡珪字禹锡会稽人

来濬金石备考十四卷

濬里贯朱详

于奕正天下金石志【无卷数】

奕正字司直宛平人崇祯中诸生

以上金石

右目録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二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横 夏侯亶弟夔 鱼弘附 韦放·姚思廉
  卷四·佚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七·李心传
  东都事略卷十八·王称
   第六节 滇行与青蓉行①·老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蜀碧卷二·彭遵泗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四十一·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绥冦纪畧卷五·吴伟业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六·佚名
  元伟传·令狐德棻
  卷二十五·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佚名

    (黄鲁直同佛印禅师上,云)某乃黄鲁直是也,这个乃是佛印禅师。今有子瞻贬在黄州,今遇七月十五日良夜,令人置一只船儿,安排酒肴,请子瞻共俺二人夜游赤壁。令人去请子瞻来也。(禅云)鲁直,趁此风清月白,正好游赏也。(黄云)既然如此

  • 在不知名的道旁·徐志摩

    (印度)什么无名的苦痛,悲悼的新鲜, 什么压迫,什么冤屈,什么烧烫 你体肤的伤,妇人,使你蒙着脸 在这昏夜,在这不知名的道旁, 任凭过往人停步,讶异的看你, 你只是不作声,黑绵绵的坐地? 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 一双小黑眼闪荡着异样

  • 35.杜甫:哀江头·施蜇存

    李白和杜甫都是盛唐诗人。他们的诗,数量既多,又有独特的风格。李白树立了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树立了现实主义风格。在文学史上,他们是齐名的大诗人。但是,在当时,杜甫的声望却没有李白高。李白于开元末年到长安,得到贺知章的吹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焦竑

      伯二(除封)   ◆除封   湖廣左布政使封東筦伯何?傳(黃佐)   忠誠白茹瑺(封爵考)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鎮朔將軍永寧伯譚廣□行狀(王偉)   昌平伯進侯追封頴國公諡武襄楊公洪□碑銘(陳循)   昌平伯贈潁國公楊公洪

  • ●卷九·邵伯温

      富韩公初游场屋,穆修伯长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公果礼部试下。时太师公官耀州,公西归,次陕。范文正公尹开封,遣人追公曰:“有旨以大科取士,可亟还。”公复上京师,见文正,辞以未尝为此学。文正曰:“已

  • 第一回 遍地金沙·德龄

    春天,桃花象争妍斗胜地在北平城内外,到处开放着;一阵风过,落花满地,仿佛是辅上了一条绯色的地毯一样;空气中,随时可以闻着一股浓烈的香味。  某一条街上,遍地辅着金子一般的黄沙,大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在前进。行列极整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万历三十一年正月戊午朔 上不视朝在廷文武等官于五凤楼前行庆贺礼辅臣沈一贯沈鲤朱赓复诣宫门拜贺上赐上尊珍馔○庚申吏部以推补各官未奉 明旨开其原推职名以请○辛酉兵科都给事中田大益因江西按臣吴达可论税监潘相

  • 十国春秋卷八十八·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越十二列传吴仁璧方昊 孙邰石延翰宋荣 严永 范賛时吴仁璧字廷宝苏州人也一曰秦人少习星纬黄白家言唐大顺中登进士第已而入浙家贫常佯狂乞于市武肃王闻其名待之客礼叩以天象仁璧辞非所知欲辟幕职又以

  • 桂阳王萧铄传·萧子显

    桂陽王萧铄字宣朗,是太祖第八个儿子。永明二年(484),出任南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以前都设镇军府,自萧铄出任地方,开始撤销军府。永明四年(486),加授散骑常侍。永明六年(488),调任中书令,度支尚书。永明七年(489),调任中书令,加授

  •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佚名

    【提要】 这是又一个有关识人用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语言对事实的歪曲传播没有起到作用,这是因为当事者意识清楚、立场坚定,一旦认可一个人,就不再改变看法,他的识人之法值得借鉴。 【原文】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齐威王使

  • 卷八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八十二宋 宋敏求 编政事刑法颁新律令诏糺劾违律行事诏颁行新律诏法司及别勅推事并依律文诏恤刑诏颁行新令制申理寃屈制颁行律令格式制减大理丞废秋官狱勅申寃制诉事人先经州县勅减抵罪人决

  • 卷十七贼盗律·窦仪

    【五门】律条十三并疏起请条一谋反逆叛唱反亡命山泽谋杀劫囚捉人为质杀一家三人及支解人亲属被杀私和谋反逆叛唱反亡命山泽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姊妹部曲资财田

  • 卷三十·陈祥道

    后躬蠶周禮内宰中春詔后帥外内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蠶于北郊婦人以純隂為尊】馬質禁原蠶【天文辰為馬蠶書曰蠶為龍精月值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月令季春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為將蠶求福祥之助也鞠衣黄桑之服

  • 卷二·柯尚迁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二明 柯尚迁 撰天官上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释曰大宰天官之长也职所掌之事也建立也邦指王畿言典常也经也六典治教礼刑政事也此六者冡宰秉之以为常经六官守之以为常灋也佐助也

  • 宛署杂记·沈榜

    城镇志。明沈榜辑。二十卷。沈榜字子登,江南临湘(今属湖南)人。万历举人,屡官知县。沈氏知宛平时,摘抄实录、档册、塘报,约当万历二十年(1592)成书, 约三十万字。正文按日、月、光、天、德、 山、 河、壮、帝、居、太

  • 文学概说·郁达夫

    郁达夫著,1930年4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属“万有文库第一集一千种”丛书。《文学概说》从生活与艺术、文学在艺术上所占的位置、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内在的倾向、文学在表现上的倾向、文学的表现体裁之分类这六个方面,论

  • 海公大红袍全传·佚名

    章回小说。原署“晋人李春芳编次”。明本《海刚峰居官公案》署“晋人义斋李春芳编次”,故此书伪托其名。六十回。内容不同于明本公案小说,是以海瑞为主线贯串始终,具有完整连续情节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海瑞一生的遭际

  • 五代史纂误·吴缜

    北宋史学家吴缜著,原书5卷。原名《五代史记纂误》,是一部专门考据《新五代史》疏漏的著作,对研究《新五代史》具有重要作用。但这部著作从出世伊始就命运多舛,其作者吴缜被众人攻击创作动机不纯,故因人废书,流传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