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廿一史弹词注序文体之有正变,谓非时遇之顺逆使然乎。何以明其然哉?时际休隆,珥笔纂述,则即以胸中瑰玮发为文章,彤管流徽,赓扬盛事,此遇之顺而文之正也;不幸而为孤臣孽子,忧谗畏讥,或招沉湘,或悲赋鵩,致寄慨于 
- 宋白石老仙世所称词坛大宗也【奕枢】自总角时即喜诵其小令既读竹垞朱氏词综及黑蜨斋诗余序俱云白石词凡五卷世已无传传者仅数十阕盖竹垞亦未见全书矣壬子春客都门与周子畊余过澹虑汪君邸舍见案头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别 
-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二十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此当是大厯二年秋作首章云高唐寒浪减髣髴识昭丘时盖将去防矣 鹤注郑监即郑审湖在峡州而公在防州故云寄题 邵注峡州即今湖广夷陵州】碧草违【 
- ●校点说明元诗纪事四十五卷,陈衍辑。陈衍(一八五六——一九三八),字叔伊,一字石遗,室名大江草堂,福建侯官人。光绪八年(一八八三)举人,曾参湖广总督张之洞幕。辛亥革命后,不预政事,创立诗社,与同人优游赓和,以遗老自居。 
-   沈棣辉 邓仁堃 余炳焘 栗翟 朱孙贻 史致谔 刘郇膏 朱善张子之榛 黄辅辰子彭年   沈棣辉,字奏篪,浙江归安人。少游淮上,为河督麟庆司章奏。道光中,纳赀为广东通判,补广州永宁通判。擢黄冈同知,以功晋知府,补韶州。咸 
- 本朝承胜国之后,上下之分太严,二祖、仁、宣时犹与侍臣坐论,英庙稚年即位,相接颇稀,以后中贵日倨,堂陛日隔,即密勿大臣,无坐对之礼矣。今上礼御儒臣,优于前世,讲筵接以揖让,称以先生,皆殊礼也。第行在讲幄,岁时从相君以下与赐服食,每 
-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缴到伪妄各书,请旨销毁事。窃照明末野史以及笔墨妄议之书,前奉上谕,饬令委员明白宣谕,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 
- 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抗日战争得到胜利,凡是在敌伪时期做过事的人当然要受到处分,不过虽有这个觉悟,而难望能够得到公平的处理,因为国民党政府的一个目的是在于“劫收”,并不是为别的事情。我这里没有其 
- 德宗光绪元年,春三月,命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初,同治元年六月,陕西回民滋事,围攻省城,并扰同州、蒲城。命皖豫督师胜保移军往讨。十月,胜保覆军,逮京赐自尽,以别州将军多隆阿代之。至二年二月,甘肃回民攻陷固原、 
-   日冬至,七十二日木用事,其氣燥濁而青。七十二日火用事,其氣慘陽而赤。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氣濕濁而黃。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七十二日水用事,其氣清寒而黑。七十二日複得木。木用事,則行柔惠,挺群禁。至於立春,出輕 
- 《公子牟子》一卷,周魏公子牟撰。《汉志.道家.公子牟四篇》注:魏之公子也,先庄子,庄子称之。其书《隋》、《唐志》皆不着目,佚已久。兹从《庄子》、《战国策》、《吕氏春秋》、《说苑》所引捃摭觕,可补四篇之缺。理见其大清辩 
-   ──十一年秋在武昌佛学院讲──   悬论    一 释题目    二 明殊胜    三 辨传译   解文    甲一 略标释     乙一 略标真实      丙一 标二真实      丙二 标四 
-   京都柏林嗣祖沙门 性音 重编题号古帆昔年到岸曾收卷。今日因风又展开。若要随他那边去。不妨洗脚上船来(淐庵)。古镜从来夜叉菩萨面。当台一照没踪由。就中磨灭不得处。黄鹤楼前鹦鹉洲(灵叟源)。古樵空劫已前无 
- 三十卷。《别集》十卷。明归有光撰。归有光,字熙甫,昆山 (今属江苏省)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 (1540年) 举乡试,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 
- 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馀姚 (今属浙江)人。清兵南下,曾召募义兵进行抵抗,被明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亡不仕,讲学著书以终。此书为补潘昂霄《金石例》一书之缺失而作。谓潘书虽举例,却未著 
- 《章安杂说》,据自记,始撰于清咸丰末年(1861),时作者 33 岁,“自客章安,得识江弢叔(湜)于永嘉。上下论议,互有弃取。简札既多,笔墨遂费,因随所得录之”。 
- 宋林亿等对《黄帝内经素问》一书,在唐王冰整理编次的基础上,加以订补增注。 
- 元杂剧剧本。简名《飞刀对箭》。撰者姓名未详。剧演高丽国大将盖苏文,官封摩利支,背负飞刀5把,英武无比,领兵犯大唐边界。唐军师徐懋功遣总管张士贵募军绛州以迎敌。有农夫薛仁贵,不乐耕作,惟喜武艺;说服父母妻子,毅然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