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

二一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缴到伪妄书籍九种请旨销毁折

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缴到伪妄各书,请旨销毁事。

窃照明末野史以及笔墨妄议之书,前奉上谕,饬令委员明白宣谕,卽速交出,与收藏之人并无干碍。当经臣遵旨转饬藩司,遴委丞倅四人,分往各属,于藏书之家明白传谕。并恐村塾乡愚僻处深山穷谷,卽偶有违碍字迹遗存,不知忌讳,视为泛常,无从查交,臣于分委丞倅之外,又札谕各府州转饬各敎官,传集明白晓事之绅士数人,一体谆切晓谕,令其转告亲友,互相开导,如有明末国初伪妄之书,不论何项名色,概行缴出。其各属书坊及收卖旧书荒滩内,亦恐不无存留,并责令各教官督率晓事绅士,一体广为寻访,以期查办净尽。业经臣将钦遵办理缘由,恭折奏覆在案。

臣因通省地方辽阔,前委数员势难周遍,又经饬司添委人员,会同地方官遍行挨查晓谕令其尽行检出呈缴。兹据各委员并地方官先后禀报,传集晓事绅士,逐处详查,各该绅士无不仰体圣心,互相开导,体访搜罗。其收藏之人咸知圣谕煌煌,光明正大,亦各感发天良,尽心检阅。由宣城县缴到《洁身堂文集》一种,绩溪县缴到《边垣图迹纪》一种,合肥县缴到《香雪庵集》一种,桐城县缴到《嵞山集》、《太白剑》、《田间诗集》、《田间文集》四种,歙县缴到《一木堂诗集》一种,芜湖县缴到《续编明纪编年》一种,又不全《续编明纪编年》五本,共计九种,呈送前来。臣查《续编明纪编年》于国朝定鼎之后,犹将宏光、隆武等伪号编入正统,殊属大逆不道。其《嵞山》、《田间》诗文等集,悖逆诋毁之语,不一而足。《洁身堂文集》、《边垣图迹纪》、《香雪庵集》、《太白剑》、《一木堂诗集》,俱有诋毁触碍讥刺语句。臣查阅之下,不胜发指,且作书之方文等,多系明末国初之人,乃敢著作悖谬书籍,肆其狂吠,更堪切齿痛恨。第作书之犯,久经物故,而收藏之家,节次钦奉上谕,不行罪及。兹于粤东查出逆犯屈大均书籍案内,又奉明旨,如有收藏明末国初悖谬之书,概置不究,是藏书之人,自应遵旨,免其置议。

惟各项书籍均经刊板,此等悖逆伪妄板片,断不容其存留,贻惑后世。除《田间》诗文二集板片,经臣饬委安庆府知府戴知诚起到,业已销毁外,其《嵞山集》序内叙明无子,系伊婿王概刊刻,其余各种俱系刊刻书籍,而板片未据呈缴。臣现在严饬各该府知府亲行查起,务期必获,尽营销毁。至《续编明纪编年》系湖广王汝南所续,首页注明金阊拥万堂发行,恐板片存留江苏、湖广二省,臣并咨明湖广督臣、江苏抚臣,转饬一体查起,以绝根株。臣并恐刊板之书刷印必多,流传亦广,此外各属或尚有存留之处,亦未可定,已饬各属再行详查,不使稍有隐匿遗漏,以仰副我皇上杜遏邪言、正人心厚风俗之至意。

臣正在恭折具奏间,又叠奉上谕,谆谆训示,饬令再行明白晓谕,卽速呈献,若再隐匿不缴,后经发觉,卽治以有心藏匿之罪,并于该督抚是问。伏念臣世受国恩,天良不昧,此等有关世道人心之事,一有见闻,卽不奉有明训,亦不肯不实心查办,辜负天恩,况蒙圣主再三敎诫,敢不亟为搜剔。随又遵旨通饬各属,遍行晓谕,凡有触碍书籍,俱卽及早呈献,不得稍有观望,致干重罪,务使人人早知猛省,并责成道府实力督率,期于尽数缴出,一清邪说。如实无此等书籍板片,亦卽出具切结,由道府加结具覆,倘将来别经发觉,即将该道府一并严参。统俟查齐覆到,另行奏报。

所有现在缴到伪妄各书九种,逐一黏签封固进呈,请旨销毁,并开具清单,恭呈御览。

臣谨会同大学士仍管两江总督臣高晋,缮折恭奏,伏乞皇上睿鉴训示。谨奏。

朱批:好。知道了。

(宫中朱批奏折)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十二 列传三十九·赵尔巽
  卷下·郑文宝
  附刻臣諡类钞后序·鲍应鳌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第十三卷 清举人 (四)·缪荃孙
  ·檄下加冬李守戎·丁曰健
  海南诸国传·姚思廉
  阚[马因]传·魏收
  岳瞞帖穆尔传·宋濂
  汉纪四十 孝和皇帝下永元四年(壬辰、92)·司马光
  卷二百十五之四·雍正
  卷二·佚名
  卷109·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零九·彭定求

        卷509_1 【秋日陕州道中作】顾非熊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卷509_2 【经杭州】顾非熊   郡郭绕江濆,人家近白云。晚涛

  • 卷四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461_1 【窗中列远岫】白居易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卷461_2 【

  • 感伤一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五首·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回。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哉。 伤杨弘贞 颜子昔短命,仲尼惜其贤。杨生亦好学,不幸复徒然。谁识天地意,独

  • 《词综》(卷六)·朱彝尊

    宋词六十四首醉翁操琴曲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和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笑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

  • 卷三·郭则沄

    朝鲜首隶藩封,明代有贡鹰之例。国初特诏罢之,不尚远物,足昭圣德。王西樵歌云:“真人御极临八荒,百蛮九译皆享王。西旅之獒越裳雉,贡物各各因其方。海东俊鸟好毛质,铁爪金眸猛无匹。九都作贡来天家,特受鞲镟佐

  • 卷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四 姚合【陕州人】 寄杨茂卿校书 去年别君时同宿黎阳城黄河冻欲合船入冰罅行君为使滑州我来西入京丈夫不泣别傍人叹无情到京就

  • 列传第三十五 王规·姚思廉

    刘?宗懔 王承 褚翔 萧介从父兄洽 褚球 刘孺弟览遵 刘潜弟孝胜 孝威 孝先 殷芸 萧几王规,字威明,琅邪临沂人。祖俭,齐太尉南昌文宪公。父骞,金紫光禄大夫南昌安侯。规八岁,以丁所生母忧,居丧有至性。太尉徐孝嗣每见

  • 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康熙六十年。辛丑。六月。辛卯朔。四川陕西总督年羹尧陛辞、赐弓矢等物。  ○壬辰。谕兵部、筏喀前任西安副都统时、声名甚好、看其人、尚可效力着授为成都副都统。伊军功所得拜他喇布勒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

  • 张四维传·张廷玉

    张四维,字子维,蒲州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隆庆初年,晋升为右中允,负责经筵,不久调任为左谕德。张四维风流倜傥而富有才智,明了时事。杨博、王崇古长期在边陲任职,擅长谈论兵事。张四维是杨博

  • 侣钟传·张廷玉

    侣钟,字大器,郓城人。成化二年(1466),考中进士。授予御史职务,巡视两淮盐务。在任浙江巡按后回京,负责处理各道的奏章文书。宦官汪直暗示侣钟弹劾大臣马文升,侣钟不同意,于是汪直在宪宗面前进谗言,侣钟遭受廷杖的责罚。后来因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一○三)因品师子吼经第七(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此中有第一沙门。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此外更无沙门.梵志。异道一切空无沙门.梵

  •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八思巴

    原夫赡部嘉运。至四佛释迦文如来遗教利见也。大元御世第五主。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慧。谛信内乘。普使万邦。咸归一化。虽敷天垂拱。而至治无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师

  • 卷第五十八·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八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二十三世天目本禅师法嗣婺州乌伤伏龙无明千岩元长禅师越之萧山董氏子。七岁。从诸父比丘昙芳於富阳

  • 楝亭书目·曹寅

    《楝亭书目》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楝亭书目》有多种版本,最早见于嘉庆年间藏书家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著录《楝亭书目》为“无卷数,三册,写本”。民国年间,又见于民国年间缪荃孙等人

  • 六根归道篇·佚名

    六根归道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融会儒、释、道三教之说,阐述修道之要。作者认为世人学道者多,成道者寡,皆因不知守道之要。守道当先守心,心守则意不乱,意不乱则动止合礼,进退有度,而使身

  • 长江集·贾岛

    十卷。唐贾岛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 (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俗。唐文宗开成二年(837),被任

  • 公孙龙子注·谢绛

    《公孙龙子》注释书。

  • 玉耶女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佛对玉耶女说女人十恶五善三恶之法,分别七种之妇。玉耶女闻教悔过,为授十戒。给孤长者儿妇,不行妇礼,长者请佛,为说女人十恶。又说五善三恶之法。分别七种妇之差别,乃悔过,求受十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