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廿一史弹词注序

廿一史弹词注序

文体之有正变,谓非时遇之顺逆使然乎。何以明其然哉?时际休隆,珥笔纂述,则即以胸中瑰玮发为文章,彤管流徽,赓扬盛事,此遇之顺而文之正也;不幸而为孤臣孽子,忧谗畏讥,或招沉湘,或悲赋鵩,致寄慨于虫鱼,因寓情于草木,其遇则逆,其文则变,所固然也。然遇有顺逆,文有正变,而皆以不外劝惩扶正人心者,乃足歌咏于不衰。余居恒披史,每思数十家之浩繁,读者猝难竟业,思得一指南捷诀,俾羲轩而下、元明以上,条分缕析,言约旨该,观者了如指掌,诵者洋洋盈耳,于以引掖儿辈、秘之家塾,卒戛戛乎难之。乃偶于书肆断简中,得用修杨先生廿一史弹词,而窃叹先生之先获我心也。先生以元辅令嗣,举制科大元,为天下第一闻人,不幸以议大礼放废,著书一百零九种见行海内。而弹词一书,胡未之载?或曰:此先生不得志于时之所为也。零裁云锦,碎剪冰纹,恐类诙谐、涉嘲谑,故秘而不传,未可知也。予曰:不然,文体虽变,而大义不渝,即如虞书府事,尝着功于九歌;毛诗三百,皆不离乎风雅。况先生博综记载,檃括微言,褒贬一法春秋,而不必有知罪之惧;论列无殊班马,而不必操著作之权。故变幻参差,纵横绝续,止借里谣巷咏,以抒其吊古谈今之怀,意不主于诙谐,而实藉以提撕告诫;语非取于嘲谑,而有裨于羣怨兴观。其声可供丝竹,而其义可作箴铭;其讴吟悲慨,可醒愚妇愚夫,而禾黍流连,亦可悟贤君贤相,欷歔往古,接引将来。先生虽不显居其名,而其功遂出全史下哉?倘后之读史者,不为昭揭而使珠玉沉埋,谓非表章者之责乎!幸秀水诸公,什袭家笥,用光剞劂,庶不负作者苦心,并可为读史者之津梁矣。独是先生以旷世逸才,擅一代著作手,极往古来今兴亡治乱之推迁,以及正闰咱窃之升沉,数十百家,言人人殊,而先生按节谐声、引商刻羽,出之一唱三叹,寓至微于至显之中,藏至奇于至平之内,是非全史博通、五车淹贯,能窥此乎?第恐初学涉猎未周,达此失彼,将先生为劝为惩、扶正人心之意,把卷茫然欲卧者矣。爰命璜儿一一详为注释,务使事实可稽,义蕴昭晰。历寒暑、数易稿,而书始成,虽全史蕴藉未易表着,而属词比事,先生之苦心庶几若睹矣。嗣有知者,谓先生约众史之班驳,为便览之新声,俾读者事半功倍,以为扶诱之功臣,可也。若谓揉全史之庄重,作艳绮之柔词,为涑水鄱阳毘陵诸公之罪人,则不可也。谓斯注释发明隐义,为古学片筏,作弹词演义,可也。若谓援古引经,小处明晰,断章取义,序次井然,于劝惩大义,可为前贤后哲之功臣,则不敢也。而余因是,窃有感矣:夫人生境遇顺逆,亦何常之有?向使先生遇际其顺,亦不过为卿为相,泽被一时已耳,乌能感慨淋漓、低徊于万千年之变迁、百数十君之得失,浑括于三万言内,而唱叹无余与;龙门涑水同其俯仰,可立言不朽也哉!然则先生之遇逆也,而未始不顺也;先生之文变也,而仍不失其正也。乌得以类诙谐、涉嘲谑,莫为之后,致有美弗彰乎?因是梓而行之,为之序,以公同好云。康熙甲寅长至月汉阳张三异禹木题于西泠客舍

猜你喜欢
  卷之一四·魏庆之
  第十二出 怒遣·李渔
  第四十出 仙忆·洪昇
  第二十三出·李开先
  第二折·狄君厚
  第一折·史樟
  卷531 ·佚名
  卷511 ·佚名
  卷344 ·佚名
  古诗镜卷一·陆时雍
  唐音巻十一·杨士弘
  卷六·方回
  卷一百七十八·陈廷敬
  田为词作鉴赏·佚名
  卷十·陈镒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附录·翁方纲

    ○跋《石洲诗话》八卷,大兴翁覃先生视学粤东,与学侣论诗所条记也。前五卷草稿久已失去,叶□素农部忽於都中书肆购得之,持归求先生作跋。先生因命人钞存,又增《评杜》一卷,及附说元遗山、王渔洋《论诗绝句》两卷,共成八卷。

  • ◆蒲提学道源(闲居丛稿)·顾嗣立

    道源,字得之,别号顺斋,世居眉州之青神,徙家兴元。道源强记过人,究心濂洛诸儒之学,尝为郡学正,罢归,绝口不言仕进。晚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岁余引去。起提举陕西儒学,不就,优游林泉。病,弗肯御医药,饮酒赋诗而逝。以仲子机贵,赠

  • 第三十七出 同盟·梁辰鱼

    【胡捣练】〔生扮晋君众扮军校上生〕河西地久升平。文公霸后称强盛。岂料吴人来犯境。恃强凌弱要先盟。自家晋国寡君名午的是也。恪守封地。尽忠王朝。不料吴王恃强。提兵犯境。要会黄池。求为盟主。昨已遣董大夫请

  • 参寥子诗集目録·道潜

    卷一庐山杂兴【十五首】陈季常静庵何氏寒碧堂 崔君草堂虚寂堂赠陶道人廖公挽辞 絶句览秀亭 归宗道中寄王慎中夏日山居秋江周郎中濓溪陶宣徳逸老堂 夜渡采石秋日西园【五首】 题杨君兰轩送琳上人 春日即事临平道

  • ●近光集原序·周伯琦

    士君子生乎盛时有文学才艺以结知于眀主词章洋溢于馆阁议论敷扬于朝廷所谓昭代伟人盛福全美者也凤凰鸣矣于彼髙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吾尝于故老大臣卷阿之诗诵之噫古之圣贤屯艰险难者多矣千载一时之遇所

  • 卷三十二·乾隆

    卷三十二眉山苏轼诗一四十一首诗曰杜牧以后。唐季五代纤佻薄弱。日即沦胥。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之徒。崇尚昆体。只是温李后尘。嗣是苏舜卿。以豪放自异。梅尧臣以高淡为宗。虽志於古矣。而神明变化之功少。未有

  • ●卷四 德安守御录下(汤璹)·陈规

      ○赵寿寇德安三日引去   建炎四年五月十二日,群贼赵寿号“不忙”,自黄州领众数万余人,至孝感县界劫掠,遣人至本府,欲就招安。是月,有朝奉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福建、广南东西、荆湖南北等路抚谕使冯康国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六月甲辰朔赠故少保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杨一清太保谥文襄○以提督东厂太监麦福缉获功荫其弟祥为锦衣卫百户并厂卫官校各升职一级刑科给事中李万实言福荣宠已极督捕乃其本职不宜以微功冒受录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一·佚名

    宁宗嘉定元年【戊辰】春正月戊寅台諌请枭韩侂胄右諌议大夫叶时殿中侍御史黄畴若监察御史章爕余崇等上言侂胄専政无君僭上不道乞枭其首领置之淮甸积尸丛冡之间以谢天下诏答以已重施行辛巳章再上

  • 别集下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三 宋 李幼武 纂集 张浚 魏国忠献公 字德远唐张九臯之後六世祖徙居绵竹中政和八年进士第调山南府士曹调褒城令辟熙河路察干调恭州録何?荐召为审察除太常簿光尧即位除密院编修改

  • 卷一百八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八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赏罚宋英宗治平元年知谏院司马光言两府迁官疏曰臣伏覩去岁陛下即位之初两府臣僚已各迁官今兹甫及朞年一例又加恩命虽

  • ●皇朝通典卷四十·佚名

    職官十八 ○職官十八 文武官階 祿秩 秩品 △文武官階 文職正一品曰光祿大夫從一品曰榮祿大夫正二品曰資政大夫從二品曰通奉大夫正三品曰通議大夫從三品曰中議大夫正四品曰中憲大夫從四品曰朝議大夫正五品曰奉政大夫從

  • 卷十二·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二      婺源江永撰投壺    嘉禮十八補經【鄭目録云名曰投壺者以其記主人與客燕飲講論才藝之禮此於别録屬吉禮亦實曲禮之正篇 疏曰投壺與射為類此於五禮宜屬嘉禮也或云宜屬賓禮】

  • 《诗》时代·傅斯年

    研究《诗三百》的时代,似乎应当依下列的几条道路。一、先把那些可以确定时代者,考定清楚,以为标准。二、那些时代不能确定者,应折中于时代能确定者,以名的同异,语法之演进,章法之差别,定他对于能确定时代之若干篇之时代的关系

  • 教学品法句经第二(二十有九章)·佚名

    教学品者,导以所行。释己愚闇得见道明。咄哉何为寐,螉螺蚌蠹类。隐弊以不净,迷惑计为身。焉有被斫创,心如婴疾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

  • 卷十八·普济

      南岳下十三世下云居佑禅师法嗣罗汉系南禅师庐山罗汉院系南禅师,汀州张氏子。上堂:“禅不禅,道不道,三寸舌头胡乱扫。  昨夜日轮飘桂花,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万两黄金无处讨。一句绝思量,诸法不相到。”师临示寂,升座

  • 卷一百·佚名

    释昙无竭品第八十九之下【经】&ldquo;尔时,萨陀波仑菩萨摩诃萨及长者女并五百侍女、到昙无竭菩萨摩诃萨所,散天曼陀罗华,头面礼毕,退坐一面。昙无竭菩萨见其坐已,告萨陀波仑菩萨言:&lsquo;善男子,谛听!谛受!今当为汝说般

  •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三·佚名

    嗣法門人行猷等編住荊谿龍池山禹門禪寺語錄師於崇禎十六年四月十六日入院。三門師翁以虛空為門戶,是以本師亦從此出。今日不肖兒孫,撥轉路頭,天下衲僧,阿誰識得?喝一喝便入。佛殿紫磨金色身,慈容滿月相,覿面見得時,依然成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