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校点说明

●校点说明

元诗纪事四十五卷,陈衍辑。

陈衍(一八五六——一九三八),字叔伊,一字石遗,室名大江草堂,福建侯官人。光绪八年(一八八三)举人,曾参湖广总督张之洞幕。辛亥革命后,不预政事,创立诗社,与同人优游赓和,以遗老自居。他学问广博,精通三礼,尤长于诗,与陈三立、郑孝胥齐名,是「同光体」的重要作家和评论家。「同光体」诗人不满王士祯的「神韵说」及沈德潜的「格调说」,祁向「三元」(元嘉、元和、元佑),诗学宋调,以生新为贵,以奇险为尚;反对跬步必求合于古的诗风,提倡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结合。陈衍的诗歌理论对「同光体」诗人的上述主张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发展,具有集大成的意义。他的诗作则瓣香白居易、杨万里,多抒发闲适情趣,涵泳山水妙旨,遣词造句,颇具新意,于「同光体」中自成一家。着有石遗室集、石遗室诗话,编有辽诗纪事、金诗纪事、元诗纪事等。

元代自公元一二三四年灭金统一北方,至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太祖登基的一百多年中,诗人们上继辽、金、南宋,下启明,清二代,诗风多样,蹊径各别,或模拟盛、晚唐,或步武两宋,虽时有柔弱纤细之病,亦不乏清佳瑰奇之章,出现了耶律楚材、赵孟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傅与砺、杨维桢等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作家。其诗人辈出,作品繁盛的情况,在顾嗣立元诗选中已可见大概,从陈衍元诗纪事中亦可窥一斑。

元诗纪事编纂于清末。陈衍有感于唐、宋、金诗皆有纪事,而元诗独无,故有是举。他鉴于宋诗纪事旨在以人存诗,重于网罗散失;而顾嗣立元诗选家数已粲然大备,因此以从笔记小说中钩辑有本事可征之诗为归依,使之与纪事之体相符。收书范围,他在初刻本凡例中说:「采书以明代为限,其间及本朝者,必本事考据所在,其泛泛评品,概所不登。」本书初编结集时仅二十四卷,初刊叙云:「惟见闻弇陋,挂漏定复不少,异时续有所得,当更为补遗继出焉。」故初刊问世后,陈衍仍继续广为搜集,至光绪十二年丙戌(公元一八八六)重新编定为四十五卷 【 此据新编本序所署年份而言,初编序未署年月,故此处究竟为重新编定之时,抑或初编结集之时,尚待考。】 ,即现通行所见之本。新编本在收集体制上较初编有所调整,如初编所引句、联,新编本往往改录全首。新编本除歌谣外,收作家(包括无名子及仙鬼)八百余名,较初编本增二百余名;所征引书籍近四百种。引条除月泉吟社诗、大雅集、诗薮、西湖竹枝集等书所载为因人存诗,或纯系评论之言而外,余多为有事之诗。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元代诗歌繁盛情况,且广涉元代史实、典章制度、传闻异事、风俗民情等,足资参考。

本书的版本主要有二种,即石遗室刻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前者为初编二十四卷本。后者为四十五卷本,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大字本,十二册,一九二五年、一九三五年曾再版;又有小字本,收入国学基本丛书及万有文库。石遗室刻本与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收目多寡悬殊,石遗室本所收,商务本均全录;而商务印书馆所印各本则同出一源,仅有个别字因误排而致异。因此,本书在整理时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一、以商务印书馆刊大字本为底本,个别误字参石遗室刻本及国学基本丛书本改正。

二、因本书系汇集笔记、小说及各家诗集中「有事」之诗所成,为求引用数据的准确性,除少数善本难以寻觅外,均取原书覆案,查证书目凡四百余种,所取版本,在首次出校时注明。

三、凡引自笔记、小说之诗作,原作者有专集存世者,一般均取以校勘,并据以改正讹夺。如异文较多或集中文句胜于本书所引者,则酌情于校记中说明。

四、本书所引各书,凡有节引或意引者,如无妨文意,概不出校。如系直引,除有较重要的异文或错讹外,一般亦不出校。

五、本书凡有错讹,除明显误字在正文中改正后复于校记中说明外,一般仅在校记中加以辨正。凡避讳字及误排,则径改而不复出校。

六、凡引用书名与原书不符者(如西湖游览志余误作游览志),一般在校记中说明该条实见何书及其卷次。个别出入较大者,则于正文中改正后加以说明(如霏雪录误作「雪霏录」)。

七、本书通例,凡引用资料来源,均出书名,然亦间有径称某某曰或某人某文者,凡遇此种情况,则尽可能查找该文出处,于校记中说明。

八、因本书所收作家达八百余名之伙,为方便读者查检,特于书后附编人名索引。

李梦生

一九八四年二月

猜你喜欢
  卷三百零九·彭定求
  ●卷七·丁绍仪
  提要·钱澄之
  ◆玉井峰樵尹廷高(玉井樵唱)·顾嗣立
  风雨像生货郎旦·臧懋循
  卷一百二·徐世昌
  邵瑞彭·龙榆生
  卷132 ·佚名
  卷一·冯惟讷
  兰庭集原序·谢晋
  卷一百八十·陈思
  卷六十八·朱彝尊
  花儿开过了·闻一多
  卷五百七十三·佚名
  云松巢集后序·朱希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鼎禅师祖铭(古鼎外集)·顾嗣立

    祖铭,字古鼎,奉花应氏子。年十八,从金峨横山锡公学出世法,二十五得度。竺西坦公主天童,使掌书记,后徧参诸尊宿,闻元叟在灵隐,往谒焉。言下豁然开悟,元统元年,始自径山出住昌国之隆教,迁普陀,复迁中天竺。至正七年,还主径山,锡号慧性

  • 卷二·杜甫

    (天宝中公在京师作) 乐游园歌 (原注:晦日贺兰杨长史筵醉中作) 乐游古园萃森爽, 烟绵碧草萋萋长。 公子华筵势最高, 秦川对酒平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 更调鞍马狂欢赏。 青春波浪芙蓉园, 白日雷霆夹城仗。 阊阖晴开荡荡, 曲江

  • 存家诗稿卷二·杨巍

    明 杨巍 撰五言律行板桥山中【时赴晋臬】山色桥西处清幽与世分霜崖出野馆苔径入松云峦气晴还湿水声防复闻隠居惟此好讵敢负明君八月初八日饮刘叅戎对月亭亭静月娟娟清光此处偏关山元有曲河汉正初影动金樽里寒生寳

  • 國朝獻徵錄卷之十八·焦竑

      詹事府一(掌府事尚書 掌府事侍郎 詹事 少詹事)   ◆掌府事尚書   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贈太子太保謚文??谷白公鉞墓誌銘(李東陽)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贈太子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冬十月庚子朔诏曰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坏土之悲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皇族尚沦于沙漠神京犹陷于草莱衔恨何穷待时而动未免屈身而事小庶期通好以弭兵属强敌之无厌曾信盟之弗顾怙其

  • ●卷三·王栐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无为之建,在淳化四年十二月戊戌,至大中祥符二年,建军方十有六年。灾异变怪忽发,八月中,有青蛇长数丈,出郡治;十六日,风雨,林木、城

  • 后汉书补逸卷十一·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三董种董种琅邪姑幕人为不其令赤雀乳防前桑上民为作歌颂【案范书董作童种作恢注云谢书作僮种又作董仲今所传本乃作董种未知孰是种又有咒虎一事与乳雀并传当由信及豚鱼非闗仙术种字汉宗】冯绲冯绲字鸿卿少

  • 卷之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一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光绪二十一年下·佚名

    南洋大臣张之洞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福州将军庆裕等来电(四月初七日到)署台湾巡抚唐景崧来电(四月初七日到)都察院代递选用道李光汉等条陈时务呈文折(四月初八月)大学士李鸿章来电(四月初八日到)户部代递主事刘寅浚条陈时务呈文折

  • 大哀品第六·佚名

    佛复告总{敖力}王菩萨。菩萨有十六事。常以大哀加於众生。何谓十六。於是菩萨除见贪身。众生处在若干邪见,则为断去迷惑疑业。为说经法。是为菩萨兴发大哀愍於众生。众生处在虚伪颠倒。非常想常。苦想为乐。无身想身。

  • 卷三十五·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二十五善现,汝复观何义言:即预流果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即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若净若不净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耶。世尊,若预流果净不净若一来不还阿罗汉果净不净。尚毕竟不可得。性非有故。况有

  •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若如是见一切法,一切我见悉皆舍。佛行法及声闻等,皆从般若而成就。如王不行於国邑,所有王务而自办。菩萨离相依般若,自然获佛功德法。

  •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太虚

    ──十九年春在闽南佛学院讲──僧、平常人当作出家人的姓,其实不然。梵语僧伽,此云众,并有和合之义。故所云之众,系有团结、有组织、有纪律、有威仪、有目的之社会。而僧之特殊和合义,又有理有事:理则唯一,即理和同证也;事则

  • 因明义断·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慧沼撰详夫。因明论者铨衡八藏。绳墨四韦。九十六道之规模。二十八师之轨辙。宗归立破。道洽自他。寔大夜之玉珠。是长昏之龙烛。故畅其鸿赜者。乃树正之司南。控彼宏纲者。诚破邪之逐北。是以。法王肇

  • 外经微言·陈士铎

    养生著作。原题岐伯天师传,陈士铎述,实为后人托名之作。撰者与成书年代已无可考。原书目录始见于《汉书·艺文志》。全书分为9卷81篇,正合《黄帝内经素问》卷篇数。分述养生、经脉、脏腑、阴阳、五行、四时、运气、病

  • 周礼传·王应电

    十卷。《图说》二卷。《翼传》二卷。明王应电撰。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昆山(今属江苏昆山)人,受业于魏校之门,笃好《周礼》,用力甚深。除着有《周礼传》、《图说》、《翼传》外,还有:《周礼诂》、《同文备考》、《书法指要》

  • 阿罗汉具德经·佚名

    一卷,宋法贤译。是说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之德者。与增一阿含经之弟子比丘尼品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