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九十九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九

帝系考

【臣】等谨按马端临撰文献通考帝系考凡十卷首帝号历年次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次后妃次皇太子皇子次公主次皇族起自轩顼以来迄乎有宋凡传世享祚之延促支分派别之远近悉着於篇诚为考古之助然皇族卷内仅标大略未尝数具命名厘其系属犹不免疎阙今采自宋末至明代辑为续考诸准旧式惟於皇族则备稽表传登载靡遗视马书加详焉又辽金元明皆无太上皇明英宗当土木之变後迎还南内虽曾尊为太上皇帝然不数年间仍然复辟本非永称未为典要则以附入於帝号历年门云

帝号历年

宋孝恭懿圣皇帝讳?度宗嫡子咸淳六年生九年封嘉国公十年甲戍嗣立时年五岁【本纪作四岁误】德佑二年丙子降於元降封瀛国公在位二年端宗即位遥尊为孝恭懿圣皇帝

改元一  【德佑二】

端宗皇帝昰帝昺皆度宗庶子昰初封建国公昺初封永国公恭帝嗣位封昰吉王寻徙益王昺信王寻徙广王恭帝降元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立昰於福州以为宋主改元景炎封昺卫王三年戊寅昰殂在位三年年十一岁号曰端宗又立昺为主改元祥兴二年己卯厓山兵溃陆秀夫负之投海死【是年元至元十六年】在位二年年九岁宋亡

改元二 【景炎 景炎元年即 祥兴 祥兴元三  德佑二年  二  年即景

炎三年】

【臣】等谨按宋东都九帝起太祖建隆元年庚申止钦宗靖康二年丁未共一百六十八年南渡九帝起高宗建炎二年戊申止帝昺祥兴二年己卯共一百五十二年前後共三百二十年

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姓耶律氏讳亿字安巴坚小字多尔济契丹德哷勒部实喇伊色哩乡耶律密拉人德祖皇帝长子唐咸通十三年生天复元年岁辛酉哈陶津汗立以为本部额尔奇木专征伐岁癸亥拜裕悦总知军国事岁丙寅十二月哈陶津汗殂羣臣奉遗命劝进明年丁卯正月即皇帝位上尊号曰天皇帝是为元年时年三十八至十年丙子【梁贞明二年】建元神册加上尊号曰大圣大明天显元年丙戍七月崩【唐庄宗同光四年】在位二十年年五十五

帝即位九年以前未有年号十年始建元神册改元三 【神册 天赞 天显六  四  一】

【臣】等谨按神册元年岁在丙子天显元年帝崩岁在丙戌正史与契丹国志纲目二书相符正史不书甲子以帝为额尔奇木在辛酉岁於丁卯岁已即皇帝位至十年始建元推之则神册元年为丙

子岁也但神册正史共有六年契丹国志止有五年天赞正史止有四年契丹国志则有六年【叶氏以丙戍为天赞六年以天显为太宗改元非太祖朝事】去天赞之一以补神册而加天显一年故岁次相符耳今据正史书之而列其异同以备参考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讳德光字德谨小字耀库济太祖第二子唐天复二年生天赞元年授天下兵马大元帅天显元年七月太祖崩皇后摄军国事明年丁亥冬十月人皇王倍率羣臣请於后乃即皇帝位羣臣上尊号曰嗣圣皇帝天显十三年十月晋使刘煦卢重上尊号曰睿文神武法天启运明德章信至道广敬昭孝嗣圣皇帝乃改元至大同元年丁未二月【北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改国号大辽是年四月崩在位二十一年年四十

帝初即位羣臣请改元不许仍以天显纪年至十三年始改元

改元二 【会同 大同九  一】

【臣】等谨按正史天显为太祖年号太宗仍之至十三年十一月始改为会同元年共九年又改大同以太祖天显元年丙戌数之则大同元年为丁未也契丹国志云丙戌岁即位丁亥改元天显丁酉改元会同会同十一年丁未夏四月崩岁次相符而年号大异又考纲目天福二年丁酉书契丹改号辽【国志同】改元会同明年戊戌书晋遣使上尊号是改元在前上尊号在後也正史云天显十三年十一月晋遣使上尊号大赦改元会同大同元年二月朔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与纲目不符岂纲目天福二年所书或有误乎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乌云太祖之孙让国皇帝长子太宗爱之如子大同元年封永康王太宗崩即位【纲目书自立为帝】羣臣上尊号曰天授皇帝天禄五年辛亥九月【周太祖广顺元年】自将南伐祭让国皇帝於行宫羣臣皆醉察克反帝遇弑在位五年年三十四

改元一 【天禄 天禄元年即五  大同元年】

契丹国志曰太宗崩後燕王赵延夀恨太宗负许伐中国之约引兵入恒州帝领兵继入辽诸将密议奉帝帝乃以计锁延夀而自立以太宗有子在国已以兄子袭位又无舒噜太后之命内不自安太后闻帝立发兵拒之

又曰帝引兵会北汉主与酋长议於九十九泉诸部皆不欲南帝强之行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述乾等率兵作乱弑帝而述乾自立齐王舒噜逃於南山大臣奉之以攻述乾等杀之立舒噜为帝【臣】等谨按正史云帝即位即改大同元年为天禄故天禄共五年契丹国志云即位之年犹称会同明年戊申改天禄故止四年也【前後俱无大同年号】纲目於丁未年六月即书契丹改元天禄与史同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舒噜【契丹国志曰後更名明】太宗长子会同二年封夀安王世宗遇害察克等伏诛乃即位羣臣上尊号曰天顺皇帝应历十九年己巳三月【宋太祖开宝二年】近侍霄格盥人华格庖人锡衮等反遇弑在位十九年年三十九

改元一 【应历 应历元年即十九 天禄五年】

【臣】等谨按正史帝遇弑在十九年二月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二年己巳纲目亦书之契丹国志则作十八年秋九月【注云宋太祖开宝改元】附録备考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讳贤字贤宁小字明扆世宗第二子穆宗遇害羣臣劝进遂即位上尊号曰天赞皇帝乾亨四年壬午九月【宋太平兴国七年】崩在位十四年年三十五改元二 【保宁 乾亨 保宁元年即十  四  应历十九年】

【臣】等谨按正史保宁十年乾亨四年其改元时当在保宁十一年冬至即改本年为乾亨也契丹国志保宁止有六年乾亨则有九年较正史多一年矣志中并不载崩於何月颇为疎漏今皆以正史为据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珠努景宗长子乾亨二年封梁王四年景宗崩即位时年十二初上尊号曰昭圣皇帝继上尊号曰天辅皇帝开泰元年加上尊号曰弘文宣武尊道至德崇仁广孝聪睿昭圣神赞天辅皇帝太平元年又加尊号曰睿文英武遵【此遵字当误】道至德崇仁广孝功成治定昭圣神赞天辅皇帝太平十一年辛未崩【宋天圣九年】在位四十九年年六十一

改元三 【统和二 开泰 太平十九  九  十一】

【臣】等谨按契丹国志统和三十一年始改开泰帝崩於太平十年无十一年与正史小异合之皆得在位四十九年则相同也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讳宗真字雅布济小字济古尔【契丹国志曰名珠巴克】圣宗长子三岁封梁王太平元年册为皇太子十一年圣宗崩即位时年十六重熙元年羣臣上尊号曰文武仁圣昭孝皇帝重熙十一年【王圻续通考作十年误】加上尊号曰聪文圣武英略神功睿哲仁孝皇帝二十三年【王圻续通考作二十年误】加上尊号曰钦天奉道佑世兴历武定文成圣神仁孝皇帝二十四年乙未崩【宋至和二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四十

改元二 【景福 重熙二 景福元年即一  十四  太平十一年】

道宗孝文皇帝讳洪基字纳琳小字扎拉兴宗长子六岁封梁王进封燕赵国王重熙二十一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预朝政二十四年兴宗崩即位清宁二年羣臣上尊号曰天佑皇帝咸雍元年加上尊号曰圣文神武全功大略广智聪仁睿孝天佑皇帝夀隆七年辛巳崩【宋建中靖国元年】在位四十七年年七十

改元五【清宁 咸雍 太康 大安 夀隆 清十  十  十  十  七  宁

元年即重二十四年】

【臣】等谨按契丹国志道宗清宁十年咸雍三十年无太康大安二年号夀隆作夀昌止六年无七年据云帝崩於六年时为宋元符三年今考续纲目於建中靖国元年书道宗崩是年为元符三年之次年夀隆固当有七年矣

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宁小字阿古道宗之孙顺宗之子太康元年生六岁封梁王後进封燕王大安七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道宗崩奉遗诏即位羣臣上尊号曰天祚皇帝乾统三年加上尊号曰惠文智武圣孝天祚皇帝保大五年乙巳【宋宣和七年】为金人完顔罗索等所获降封海滨王以疾终在位二十五年年五十四

改元三 【乾统 大庆 保大 乾统元年即十  十  五  夀隆七年】右辽帝九人太祖神册以前未建元太宗会同以前仍天显年号自世宗以下诸帝惟圣宗即位踰年始改统和余皆未踰年而即改元者也起太祖元年丁卯【丙寅冬十二月劝进丁卯正月始行即位礼】止天祚保大五年乙巳【凡诸帝嗣位之事皆与纲目所书甲子相符】共二百十九年契丹国志作起神册元年丙子止保大四年甲辰共二百十五年误王圻续通考以保大五年为甲辰亦误契丹国志曰太祖称帝国号大契丹太宗改元会同国号改辽圣宗开泰改元复改国号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改国号大辽

【附録】本纪曰耶律淳者世号为北辽小字聂哷兴宗第四孙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和勒博林牙耶律逹实等立淳为帝上尊号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纲目作天福疑误】降天祚为湘隂王淳未几病死年六十伪諡曰孝章皇帝庙号宣宗遗命遥立秦王定以存社稷淳妻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改元德兴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军见天祚天祚怒诛德妃降淳庶人耶律雅里者天祚第二子也字萨兰保大三年天祚渡河奔夏队帅耶律迪里等刼雅里北走共立为主遂即位改元神历後以疾卒年三十耶律逹实者世号为西辽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保大二年天祚播越达实与诸臣立淳为帝及天祚诛德妃逹实不自安遂自立为王宵遁北行得精兵万余整旅而西假道回鹘西至大食兵行万里归者数国以甲辰岁二月即帝位年三十八号格哷汗复上汉尊号曰天佑皇帝改元延庆後三年班师东归行二十日得善地遂建都城号和斯鄂尔多改元康国在位二十年殁庙号德宗子伊兰年幼遗命皇后权国后名塔布延号感天皇后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子伊兰即位改元绍兴在位十三年殁庙号仁宗子幼遗诏以妹富僧额权国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在位十四年为爱实拉所杀仁宗次子珠勒呼即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为蛮王库楚类所擒而袭其位珠勒呼死辽絶自达实自立建号万里之外虽寡母弱子更继迭承几九十年

【臣】等谨按淳与雅里史赞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者也达寔擅立苟延自雄絶域然皆辽之支属未尝不履帝位建鸿号故节録纪文附载於此又按王圻续通考凡追尊为帝者皆附载诸帝之後今以虽崇帝号并无历年载入殊不相称故仍详载於皇子门

金太祖应乾兴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讳旻本讳阿古达其先为靺鞨氏附属於辽号女真後号女直【明史云避辽兴宗讳故改】始祖居完顔部遂以为氏帝为世祖第二子辽咸雍四年生岁癸巳帝兄康宗即世甲午辽使帝袭节度使是年举兵伐辽大胜之收国元年乙未正月朔【宋徽宗政和五年辽天祚天庆五年】即皇帝位建国号曰金二年十二月羣臣上尊号曰大圣皇帝天辅七年癸卯八月崩【宋徽宗宣和五年】在位九年年五十六初諡武元皇帝皇统五年增諡

改元二 【收国 天辅二  七】

金史太祖纪曰帝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顔部色尚白故号大金

太宗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讳晟本讳乌奇迈世祖第四子太祖母弟辽太康元年生太祖收国元年命为安班贝勒天辅五年诏贰国政七年太祖崩即皇帝位天会十三年乙卯崩【宋高宗绍兴五年】在位十三年年六十一初諡文烈皇帝皇统五年增諡

改元一 【天会 天会元年即十三 天辅七年】

熙宗弘基缵武庄靖孝成皇帝讳亶本讳哈喇太祖之孙景宣皇帝之子天辅三年生天会十年命为安班贝勒十三年太宗崩即皇帝位皇统元年羣臣上尊号曰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帝九年己巳十二月【宋绍兴二十年】为平章政事亮等所弑在位十五年年三十一降为东昏王世宗大定初追諡武灵皇帝庙号闵宗十九年增諡二十七年改号熙宗

帝初即位仍称天会年号至十五年十二月始诏改明年为天眷

改元二 【天眷 皇统三  九】

熙宗本纪曰天会八年安班贝勒杲薨太宗意久未决宗干宗翰以哈喇先帝嫡孙当立请之再三乃许之安班贝勒者太宗尝居是官及登大位以命弟杲故定议为储嗣者以是命焉

海陵本纪曰熙宗以太祖嫡孙嗣位亮意以为宗干太祖长子而已亦太祖孙遂怀觊觎萧裕揣知其意因劝举大事

废帝海陵庶人讳亮字元功本讳都尔古讷辽王宗干第二子天辅六年生皇统八年拜平章政事右丞相九年弑熙宗而自立天德二年上尊号曰法天膺运睿武宣文大明圣孝皇帝寻诏去之正隆元年上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六年辛巳【宋绍兴三十一年】自将兵伐宋兵马都统制完顔元宜反遇弑在位十三年年四十世宗大定二年降封海陵王諡曰炀二十年降为海陵庶人

改元三 【天德 贞元 正隆 天德元年即四  三  六  皇统九年】

世宗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讳雍本讳乌噜太祖之孙睿宗之子天辅七年生皇统间封葛王正隆三年封曹国公留守东京六年官属诸军劝进即皇帝位大定初羣臣上尊号曰仁明圣孝皇帝五年加上尊号曰应天兴祚仁德圣孝十一年又加曰钦文广武二十九年己酉崩【宋淳熙十六年】在位二十九年年六十七

改元一 【大定二 大定元年即十九  正隆六年】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讳璟小字玛达格世宗之孙显宗之子大定八年生十八年封金源郡王二十五年进封原王二十六年诏立为皇太孙二十八年摄政世宗崩即皇帝位泰和八年戊辰十一月崩【宋嘉定二年】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一

改元三 【明昌 永安 太和六  五  八】

卫绍王讳永济更讳允济小字兴胜世宗第七子大定十一年封滕王章宗时进封卫王章宗崩无继嗣平章政事完顔匡等定策传遗诏立为帝至宁元年癸酉为呼沙呼所弑【宋嘉定六年】在位五年宣宗即位降封东海郡王贞佑四年诏追复卫王諡曰绍

改元三 【大安 崇宁 至寜三  元  元】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又赐名从嘉本名乌达布显宗长子大定三年生初封温国公泰和八年进封邢王昇王卫绍王被弑图克坦铭等迎立之乃即皇帝位元光二年癸未十二月崩【宋嘉定十六年】在位十一年年六十有一

改元三 【贞佑 兴定 元光 贞佑元年即四  五  二  至宁元年】

哀宗讳守绪初讳守礼又讳宁嘉苏宣宗第三子承安三年生宣宗即位封遂王贞佑四年以皇太子守忠皇孙铿相继薨乃立守礼为皇太子宣宗崩即皇帝位天兴三年甲午【宋理宗端平元年】宋元兵入传位於宗室子承麟帝自缢於幽兰轩城溃诸禁近举火焚之在位十一年年三十七

改元三 【正大 开兴 天兴九  元  三】

【臣】等谨按天兴元年即正大九年也是年正月改元开兴四月又改元天兴

又按哀宗传位於东面元帅宗室子承麟世祖和里布之後也即皇帝位是为末帝称贺方毕而城已溃遂为乱兵所害此不成乎君者也故不书右金帝九人起太祖收国元年乙未终哀宗天兴三年甲午共一百二十年

元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姓却特氏讳特穆津蒙古部人父为烈祖讳伊苏克依岁丙寅【宋开禧二年金太和六年】即皇帝位於鄂诺河之源是为元年诸王羣臣共上尊号曰青吉斯皇帝二十二年丁亥崩【宋宝庆三年金正大四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六十六

太祖二十二年为丁亥太宗元年为己丑其中戊子一年皇子图类监国

太宗英文皇帝讳谔格台太祖第三子太祖崩後岁己丑【宋绍定二年金正大六年】以太祖遗诏即位六年甲午灭金十三年辛丑崩【宋淳佑元年】在位十三年年五十有六

岁辛丑太宗崩壬寅春太皇后鼐玛锦氏称制起壬寅止乙巳凡四年

定宗简平皇帝讳库裕克太宗长子太祖元年生太宗崩帝母六皇后鼐玛锦氏临朝至丙午秋七月【宋淳佑六年】会诸王百官议立帝始即皇帝位三年戊申崩【宋淳佑八年】在位三年年四十有三

帝崩於戊申三月至庚戌年犹未议所立国中无君者三岁

宪宗桓肃皇帝讳莽赉扣太祖之孙睿宗之长子太祖三年生太宗在潜邸养以为子定宗崩後久未立君辛亥夏【宋淳佑十一年】羣臣共推即皇帝位九年己未崩【宋开庆元年】在位九年年五十有二

以上诸帝俱未建元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呼必赉太祖之孙睿宗第四子宪宗同母弟太祖十年生宪宗八年冬命帝伐宋九年九月师次江北知宪宗凶问中统元年庚申【宋景定元年】春三月还至开平诸王大臣劝进即皇帝位至元八年辛未建国号曰大元十六年己卯灭宋二十一年羣臣上尊号曰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孝光皇帝三十一年甲午崩在位三十五年年八十国语曰色辰皇帝

建元二 【中统 至元三四  十一】

至元八年建国号诏曰诞膺景命必有美名唐之为言荡也尧以之而着称虞之为言乐也舜因之而作号驯至禹兴而汤造互名夏大以殷中世降以还事殊非古为秦为汉着从初起之地名曰隋曰唐因即所封之爵邑槩以至公不无少贬我太祖圣武皇帝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号曰大元取易经乾元之义兹大冶流形於庶品孰名资始之功予一人咸宁於万邦尤切体仁之要

【臣】等谨按世祖至元十二年十二月丞相呼图克岱尔与百寮请上尊号不许是则上尊号之事迟至二十一年而始许之也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讳特穆津世祖之孙裕宗第三子至元二年生三十年受皇太子宝世祖崩即皇帝位大德十一年丁未崩在位十有三年年四十有二国语曰鄂勒哲图皇帝

改元二 【元贞 大德二  十一】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讳哈尚世祖曾孙顺宗长子至元十八年生大德八年封怀宁王成宗崩无子帝总兵北边左丞相阿固岱等潜谋推成宗皇后巴约特氏称制安西王阿南达【后妃传作阿南达寔哩】辅之帝弟仁宗与太后塔济定计诛阿固岱等遣使迎帝即皇帝位至大二年羣臣上尊号曰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四年辛亥崩在位五年年三十一国语曰库鲁克皇帝

武宗纪曰成宗违豫日久政出中宫【成宗后布尔罕】命仁宗与皇太后【顺宗妃塔济】出居怀州及仁宗闻讣与太后俱至京师安西王阿南达先至左丞相阿固岱平章巴特玛琳沁等潜谋推成宗后称制阿南达辅之仁宗言於太后曰大行晏驾德夀已薨【德夀成宗皇太子】诸王皆疎属而怀宁王在朔方此辈变在朝夕不若先事而发遂定计诛阿固岱等即遣使迎帝改元一 【至大四】

仁宗圣文钦孝皇帝讳阿裕尔巴里巴特喇顺宗次子武宗之弟至元二十二年生武宗即位诏立帝为皇太子武宗崩即皇帝位延佑七年庚申崩在位九年年三十有六国语曰布延图皇帝

改元二 【皇庆 延佑二  七】

英宗睿圣文孝皇帝讳硕迪巴拉仁宗嫡子大德七年生延佑三年立为皇太子仁宗崩即位至治元年十一月羣臣上尊号曰继天体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至治三年癸亥为齐勤特穆尔所弑在位三年年二十一国语曰格根皇帝

改元一 【至治三】

泰定皇帝讳伊苏特穆尔显宗长子至元十三年生大德六年袭封晋王英宗遇弑诸王谙达布哈及额森特穆尔奉玺绶迎帝即位致和元年戊辰崩在位五年年三十六帝虽裕宗长孙以自立故文宗不为立庙諡止称为泰定帝

改元二 【泰定 致和四  元】

王禕曰武宗以兄弟相及约继世子孙迭居大位而仁宗惑於憸言不践宿诺传位英宗乃使武宗二子明宗文宗出居於外及英宗遇弑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晋邸乘间入继大统或谓晋邸非所宜立虽然晋王於世祖孙也於次为长虽守藩服尝有盟书今国统之不继则求所当立者舍晋王之系将谁属耶然则谓晋王非所宜立亦过也旧传英宗之弑晋邸与闻焉故其殁不举请諡升祔之典明其为贼也然考之实録皆不得其实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实拉武宗长子大德四年生仁宗时封周王出镇云南未就镇西行至北边及泰定帝崩帝弟文宗先立遣使至北迎帝帝南还即位於和宁之北文宗天历二年己巳八月次翁果察图之地暴崩年三十国语曰呼土克图皇帝

明宗纪曰成宗命武宗抚军北边成宗崩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於帝及仁宗时丞相特们德尔议立英宗为皇太子又谮帝於两宫於是封帝为周王出镇云南遣就镇是年冬帝次延安图古勒尚嘉努博罗嘉珲【皆周王常侍府官属】及武宗旧臣皆以出镇之事由左右构间请以其故白行省俾闻之朝廷遂与数骑驰去先是阿斯罕出为陕西行省丞相及嘉珲等至即与平章政事塔齐尔行台御史大夫图鲁卜中丞托欢发关中兵分道自潼关河中府入已而塔齐尔托欢袭杀阿斯罕嘉珲於河中帝遂西行至北边金山西北诸王察克台等闻帝至咸率衆来附至泰定帝立帝弟图卜特穆尔亦以怀王出居建康及泰定崩於上都都尔苏专权自用踰月不立君朝野疑惧时佥枢密院事雅克特穆尔留守京师遂谋举义召集百官号於衆曰武皇有圣子二人当迎立之时帝方远在沙漠猝莫能至乃迎帝弟怀王於江陵且宣言已遣使北迎以安衆心怀王入京师羣臣请正大统固让不得乃即位是为文宗改元天历诏天下曰谨俟大兄之至遂朕固让之心时都尔苏在上都立泰定子阿尔济雅巴为帝改元天顺遣兵犯大都战屡败都尔苏乃奉皇帝宝出降两京道路始通文宗乃遣使迎帝诸王皆劝帝南还遂发北边天历二年正月文宗复遣使见帝於行幄以文宗命劝进帝即位於和宁之北四月立文宗为皇太子八月乙酉朔帝次翁果察图之地丙戌皇太子入见庚寅帝崩己亥皇太子复即位

文宗圣明元孝皇帝讳图卜特穆尔武宗次子明宗之弟大德八年生至治元年英宗出帝居於海南泰定初召还京师封怀王二年又命出居建康致和元年迁江陵泰定帝崩雅克特穆尔迎帝至京师即位其明年帝兄明宗即位封帝为皇太子明宗崩帝复即位至顺元年羣臣上尊号曰钦天统圣至德诚功大文孝皇帝至顺三年壬申八月崩在位五年年二十有九国语曰济雅图皇帝

改元二 【天历 至顺 天历元年即二  三  致和元年】

顺帝本纪至元六年六月诏曰昔皇祖武宗升遐之後祖母太皇太后惑於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云南英宗遇害正统寖偏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漠宗王大臣以地近先迎文宗暂总机务继假让位之名以宝玺来上皇考推诚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宝文宗当躬迓之际与其臣伊噜布哈阿哩雅明埒栋阿等谋为不轨使我皇考饮恨上宾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於班布尔实皇后谓朕非明宗子遂俾出居遐陬内怀愧慊则杀阿哩雅以杜口上天不佑随降殒罚永惟鞠育罔极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义其命太常撤去图卜特穆尔在庙之主

邱濬曰按顺帝纪至元六年诏则文宗弑逆明矣史以暴卒书何夫弑逆大罪也非真无毫发之疑何可轻加哉考文宗崩有子雅克特古斯其后舍己子而立明宗之子宁宗继又迎宁宗之兄而立之设使文宗果有弑逆之举后独不虑立所害之人之子报讐於我乎使己无子不得已尚求诸他况已有子乎当时同事雅克特穆尔辈亦不虑及此何哉意必顺帝憾文宗谓已非明宗子出於外欲逞其憾或者遂从而构之耶然则文宗谓顺帝非明宗子是欤曰顺帝生朔漠之外其事之真伪不可知若谓其为瀛国公之子则不敢信也

【臣】等谨按明宗之崩元史本纪止云帝暴崩未尝明言其为文宗所弑也乃事涉暗昧羣疑繁兴如胡粹中则曰闻之故老言明宗次翁果察图雅克特穆尔奉上壐绶明宗从官有不为之礼者雅克特穆尔且怒且惧既而帝暴崩雅克特穆尔闻哭声即奔入帐中取宝玺扶文宗上马南驰正史乃言皇太子入哭尽哀雅克特穆尔以皇后班布尔实命奉皇帝宝授於太子其说不合岂当时忌讳不敢明言欤明初权衡作庚申帝大事记曰文宗疾大渐召后太子大臣曰翁果察图之事朕生平大错我死迎立托欢特穆尔庶可见明宗於地下雅克特穆尔不可请立宁宗不踰月即崩久之乃奉太后诏迎托欢特穆尔於静江此皆与顺帝诏书所谓文宗稔恶不悛使我皇考饮恨上宾者相合由是而文宗弑兄之名千古无以自解续通监纲目书法亦隐然以簒弑为实惟王圻续通考所载邱濬语尚有不敢过信者盖明宗文宗本纪皆无定据与其过而信也不如阙疑之为愈矣

宁宗冲圣嗣孝皇帝讳伊埒哲伯明宗第二子天历二年封鄜王文宗崩皇后导扬末命申固让初志【谓文宗固让大位之志】传位於帝至顺三年壬申十月即皇帝位十一月崩年七岁

顺帝名托欢特穆尔明宗长子延佑七年生帝於北方文宗至顺元年徙帝高丽居大青岛复诏天下言明宗在朔漠之时素谓非其己子移於广西之静江宁宗崩文宗后命使迎帝次年癸酉六月【是年本纪尚称至顺四年十月始改元统】即皇帝位至正二十八年戊申明兵逼京城帝北奔後二年殂於应昌在位三十六年年五十一明太祖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号曰顺帝

改元三 【元统 至元 至正二二  六  十八】

顺帝纪曰文宗崩雅克特穆尔请文宗后立太子雅克特古斯后不从而立宁宗宁宗崩雅克特穆尔复请立雅克特古斯文宗后曰吾子尚幼托欢特穆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之长子礼当立之乃迎帝雅克特穆尔见帝并马徐行且陈迎立之意帝畏之一无所答雅克特穆尔疑之故久不得立太史亦言帝不可立立则天下乱故迁延者数月俄而雅克特穆尔死后乃定议立帝

【臣】等谨按始谓顺帝非明宗子者文宗复即位至顺元年之诏也谓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於班布尔实皇后谓朕非明帝子者顺帝至元六年之诏也其谓为瀛国公子者庚申帝记之作於明初权衡者也至顺之诏既显诬之而不讳至元之诏自不得不直辨之以自明纶綍所宣昭着海?民间传播既久好事者从而傅会增益举其人以实之此稗官者流隂挟翰墨以快已意乃不经之尤苟采择之以惑观听无识甚矣是不可以不为之辨以正野史之谬

右元帝十四人起太祖元年丙寅止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共一百六十三年起世祖至元十七年庚辰【前一年为宋帝昺祥兴二年】止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戊申共八十九年

历代建元考曰顺帝驻应昌一年而殂国人諡曰惠宗太子阿裕实哩达喇嗣立改元宣光称北元凡十一年諡曰昭宗高丽史云昭宗改元宣光时洪武十年也明年斗察酬特穆尔立改元天元朔漠图考云洪武元年八月元主携历代传国玺遁出塞三年殂於应昌太子称帝於漠北传位於子特古斯特穆尔後为其下伊苏岱尔所弑其臣复立衮特穆尔建文三年殂以果勒齐为汗永乐改元遣书招谕不服八年车驾亲征十二年再征二十年三征会部长阿噜台弑其主布尼雅寔哩而自立数侵塞上至宣德九年为斡拉部所败阿噜台走死部落尽离散斡拉乃遣使入朝献传国玺而北元始亡

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先世家沛後居濠州之锺离元至正十二年时帝年二十四从郭子兴起兵二十四年自立为吴王二十六年以明年为吴元年十八年戊申相国李善长率百官劝进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至洪武三十一年戊辰崩在位三十一年年七十有一惠帝即位諡曰高皇帝成祖永乐元年改諡神圣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世宗嘉靖十七年定諡

建元一 【洪武三十一】

恭闵惠皇帝讳允炆太祖孙懿文太子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立帝为皇太孙太祖崩即位建文四年壬午六月燕王兵入京师宫中火帝不知所终在位四年

改元一 【建文四】

【臣】等谨按建文四年七月成祖即位革建文年号仍以本年为洪武三十五年至神宗万历二十三年始诏复年号然终明之世虽以诸臣请加庙諡曾下部议而上下因循迄不果行

大清乾隆元年诏议定諡

本朝之优崇先代固千古所未有也

又按金川门之变实録称帝阖宫自焚中使出其屍於火越七日备礼葬之而逊国羣书多云由地道出亡其指为帝屍者乃帝之马后也正统时帝复归京师大内久而後殂葬西山谷应泰纪事本末备书之矣然後之精於考核者皆斥之而不敢信考王世贞曰出亡与否未可知即果出亡必当灭迹以终所以有此纷纷者皆缘正统五年杨行祥事误之也顾起元曰逊位之事自郑晓薛应旗皆以为然余考之西山不封不树之说毫无髣髴若果有葬所洪熙而後禁网已弛何无一人志其处者且靖难师至日捕官搜奸爬梳亡遗当时谁敢指后屍以诳此两说者存疑焉可也盖当兵火扰攘之中而谓易服潜遯事出奇诡不可轻信革除之际一切野史所録举未可据以为实今

御定通监纲目三编直书不知所终以之垂示万世尤

得春秋传疑之意云尔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棣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封燕王建文元年七月举兵反以靖难为名四年壬午入京师自立为帝永乐二十二年甲辰北征至榆木川崩在位二十二年年六十有五上尊諡曰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十七年定諡号曰成祖

改元一 【永乐二十二】

【臣】等谨按王世贞弇州史料曰世宗欲罢太宗之配天而宗祀献帝於明堂以配上帝故更号成祖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讳高炽成祖长子洪武二十八年册为燕世子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之监国成祖崩即位洪熙元年乙巳崩在位一年年四十有八

改元一 【洪熙元】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寛仁纯孝章皇帝讳瞻基仁宗长子永乐九年立为皇太孙仁宗初立为皇太子仁宗崩即位宣德十年乙卯崩在位十年年三十有八

改元一 【宣德十】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讳祁镇宣宗长子宣德三年立为皇太子宣宗崩即位正统十四年亲征斡拉次土木师溃也先以帝北去景帝即位遥尊为太上皇帝景泰元年至自斡拉入居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有疾石亨徐有贞等迎太上皇帝复位天顺八年甲申崩前後在位二十二年年三十有八

改元二 【正统 天顺 天顺元年即十四 八  景泰八年】

通监纲目三编曰景帝不豫廷臣请立太子不报及将南郊召石亨摄祀事亨与张軏杨善及太监曹吉祥等谋立太子不如复上皇以告许彬共图之徐有贞有贞大喜曰此不世功也至辛巳夜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軏以备非常为名纳兵长安门外起四鼓启门纳之薄南宫城毁门入奉太上皇帝至奉天门陞座时百官以景帝将视朝咸待漏阙下忽闻南城呼噪震地咸失色须臾有贞出号於衆曰太上皇复位矣

恭仁康定景皇帝讳祁钰宣宗次子英宗即位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八月英宗北狩皇太后命郕王监国九月命即皇帝位天顺元年己丑仍废为郕王寻崩在位八年年三十諡为郕戾王宪宗成化十一年诏复皇帝号上尊諡

改元一 【景泰 八年正月八  即改天顺】

纲目三编曰初荆州训导高瑶上言追加景帝庙号章下廷臣议久不次遂寝其後御史杨守随亦请改諡下廷议大学士商辂极言当复至成化十一年十二月乃下诏曰朕叔郕王践祚戡乱保邦奸臣谗构请去帝号先帝寻知诬枉深怀悔恨以次折奸於法不幸上宾未及举正朕敦念亲亲用成先志郕王可仍旧皇帝号寻上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

【臣】等谨按天顺时钦天监请革除景泰年号不从宪宗时虽复帝号而其後景帝实録仍书郕戾王附於英宗实録之後神宗万历十六年诏令改正而上下因循诏勑多不奉行终明之世卒未改也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讳见深英宗长子英宗留斡拉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英宗复位仍立为皇太子英宗崩即位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有一

改元一 【成化二十三】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讳佑樘宪宗第三子成化十一年立为皇太子宪宗崩即位弘治十八年乙丑崩在位十八年年三十有六

改元一 【弘治十八】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讳厚照孝宗长子弘治五年立为皇太子孝宗崩即位正德十六年辛巳崩於豹房在位十六年年三十有一

改元一 【正德十六】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讳厚熜宪宗之孙兴献王之长子嗣封兴王於武宗为从弟武宗崩杨廷和定策启皇太后以遗诏迎立之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崩在位四十五年年六十

改元一 【嘉靖四十五】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寛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讳载垕世宗第三子嘉靖十八年封裕王世宗崩即位隆庆六年壬申崩在位六年年三十有六

改元一 【隆庆六】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讳翊钧穆宗第三子隆庆二年立为皇太子穆宗崩即位万历四十八年庚申七月崩在位四十八年年五十有六

改元一 【万历四十八】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讳常洛神宗长子万历二十九年立为皇太子神宗崩即位泰昌元年九月朔崩【是年即万历四十八年因光宗立未踰年故以七月以前为万历八月以後为泰昌元年】年三十有九

改元一 【泰昌 泰昌元年即万元  历四十八年】

【臣】等谨按光宗疾大渐鸿胪寺丞李可灼以红丸进帝服一丸觉暖润舒畅复进一丸明日崩阁臣方从哲拟旨赏李可灼银五十两御史王安舜首争之乃改票镌俸红丸之案遂与梃击移宫列成三案终明之世奸党借以荼毒清流者多由於此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长子光宗崩即位天启七年丁卯崩在位七年年二十三

改元一 【天启七】

庄烈愍皇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天启二年封信王熹宗崩即位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李自成陷京师帝崩在位十七年年三十有五明亡是年我

大清兵破贼

世祖章皇帝定鼎京师始定帝諡号

改元一 【崇祯十七】

右明十五帝起太祖洪武元年戊申止愍帝崇

祯十七年甲申凡二百五十七年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九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二·表第二十三·脱脱
  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一·脱脱
  卷二百一·毕沅
  卷三十七·毕沅
  丙集·叶绍翁
  第六十五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蔡东藩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四·徐乾学
  谷山笔麈卷之九  官制·于慎行
  一五九 北大感旧录五·周作人
  李存孝传·薛居正
  宪圣慈烈吴皇后传·脱脱
  卷二·黄训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卷四十二·雍正
  卷三·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潜·唐圭璋

      潜字毅夫,号履斋,德清人。庆元二年(1196)生。渊弟。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庆国公,判宁国府。改封宁国府。改封许国公。以沈炎论劾,谪化州团练使、循州安置。景定三年(12

  • 第五出 禊游·洪昇

    【双调引子&middot;贺圣朝】〔丑上〕崇班内殿称尊,天颜亲奉朝昏。金貂玉带蟒袍新,出入荷殊恩。咱家高力士是也,官拜骠骑将军。职掌六宫之中,权压百僚之上。迎机导窾,摸揣圣情;曲意小心,荷承天宠。今乃三月三日,万岁爷与贵妃娘

  • 陈子昂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 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

  • 98.唐人诗论鸟瞰·施蜇存

    本文目的在将唐人关于诗的评论研究作一个鸟瞰。其实,我在讲诗的时候,已随时接触到这一方面的情况,本文只是再综合一次而已。诗论、文论,都属于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专题。关于唐代诗论,已有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年五月庚申朔礼部言十五夜月食该监推算差一日宜究奉旨救护改正行监官李钦等各罚俸二月○壬戌进士熊应占乞旌庶祖母李氏孀节奉旨表扬重典陈乞非例着礼部通行各抚按官核实奏闻无滥○升四川都司杨威为湖广分守镇

  • 第三十九章 豫北大战·冯玉祥

    经过十六年前后豫东、豫北的几次血战,河南局面,虽暂告安定,但长江流域和冀、晋原野,都燃起了连天的烽火。宁汉间的局面时弛时张,意见迄不消释,而亲痛仇快的战幕不免终于揭开。幸而变化微妙,急转直下,干戈忽又化为玉帛;跟着是要

  • 刘晏传·欧阳修

    刘晏的字叫士安,曹州南华县人。唐玄宗在泰山封禅,刘晏才八岁,献颂文到皇帝驻处,皇帝对他年幼能文感到惊奇,令宰相张说考查他,张说称:“是国宝。”当即封为太子正字官。大官们纷纷邀请,号称神童,名声轰动一时。天宝中期,多次升官

  • 谕旨·郭琇

    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八日奉 上谕国史馆进呈新纂明珠列传内所列郭琇纠参各欵胪采不全於核实纪载之义未合明珠在康熙年间身为大学士柄用有年乃竟不克自终渐至植党营私市恩通赂势焰熏灼物议沸腾 皇祖叠申 诫谕期得以恩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封爵表二宗室封爵二【亲王二】亲王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 仪制二·徐松

    常参起居【宋会要】国朝之制,垂拱殿常朝,皇帝初座,内侍省都知、押班率内供奉官以下及寄班等先起居。次客〔省〕、合门使以下。呈进目者。次三班使臣。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刺史等子弟充供奉官、侍禁、殿直,有旨令预

  • 卷十二·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十二 论语【下之五】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此一章书见论人者当观其大节也子张曰士之为士贵在立身果於死生利害之关幽

  •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佚名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四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纯陀品中二何以故去即释施也。释初释后中间可知。此意非但后教开常开初亦尔。既举诸教例知行位证人亦复如是。是常法印印于一切无不是常。初后供养即是行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一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一卷沙门释光述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三如是己辨至复说五种者。此下第二明结等六门。就中。一正明结等。二诸门分别就正明结等中。一明结等五门。二明烦恼六垢就明结等五门中。一标章。二别释此即标

  • 卷十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八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偈二辟亮公洞(有序)亮公古之隐者也。亮公洞西峰之古洞也。古之人道眼既明。直入千岩万壑之间。茅茨石室。匿迹韬光。目视云霄。窅忘人世。岂得与叔季

  • 第八 伽陀集·佚名

    一以衣覆于一肩而合掌,如愿求,汝[优波离]为何来此?两种律制,于布萨诵出,有多少学处?彼于多少城市制之耶?汝之质问是贤善,汝如理遍问,我(佛)尽善巧实为汝说示。两种律制,于布萨读诵,有三百五十,彼等制立于七城市。制立于何处之七城市耶

  • 石初集·周霆震

    元代诗文别集。10卷。周霆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今本《石初集》是周霆震的门生晏璧编集。卷首有洪武六年(1373)刘玉汝序,陈谟序,洪武七年葛化序,张莹序。据诸序,周霆震平生“诗文千百篇

  • 诗演义·梁寅

    梁寅撰 梁寅 (1309—1390),元末明初江西新喻(今新余)人,字孟敬。世业农,家贫力学,博通《五经》。累举不弟,遂弃去。辟集庆路儒学训导。元末战乱,隐居教授。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他就征。在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