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利令智昏必遭惩罚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1)。出绛(2),柩有声如牛(3)。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穆公访诸蹇叔(11)。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6)”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

(1)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5)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7)杞子:秦国大夫。(8)掌:仑理。管,钥匙。(9)潜:秘密地。(10)国:国都。(11)访:询问,征求意见。蹇叔:秦国老臣。(12)远主:指郑君。(13)勤:劳苦。所:处所。无所:一无所得。(14)悖(bei)心:违逆之心,反感。(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16)中(zhong)寿:满寿,年寿满了。拱:两手合抱。(17)崤(xiao):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18)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19)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后:国君。(20)尔骨:你的尸骨,焉:在那里。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接着向东进发了。

【读解】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掠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

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遭天遣,遭惩罚。

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候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

“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为是“先知”。

猜你喜欢
  诰志第七十一·戴德
  公冶长第五·朱熹
  簡介·徐干
  孟子集疏序说·蔡模
  循循善诱的艺术·孔子
  卷四·陈确
  卷二十五·江永
  六  辞过·墨子
  卷十四·夏良胜
  原序·王质
  昭公·昭公九年·左丘明
  疾贪第三十三·桓宽
  卷一百一十三(北梁沙门释道龚译)·佚名
  欢迎罗达克利西那先生致词·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郑光祖

    (外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唐元帅与众将征伐洛阳去,未见回来,左右门首看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袁天罡同众将上,云)某袁天罡是也。俺众将星夜来到咸阳,火速临朝,先见刘文静去。可早来到也

  • 卷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十四     宋 陈起 编胡仲参竹庄小藁 宫怨 泪粉羞临宝监前淡粧争似旧婵娟一言曾忤君王意闭在长门十五年 寄竹院方丈孚师 江湖岁月易消磨振锡归来鬓欲皤性懒吟编多散逸门闲俗客少经过虚

  • 卷二百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性理吟【上】朱文公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中绍兴进士第歴事高孝光宁四朝仕至转运副使崇政殿说书焕章阁待制致仕年七十一卒理宗赠太师封信国公改

  • 御选元诗卷三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三十五五言律诗一耶律楚材用万松老人韵寄郑景贤四首【録二首】隐隐三星岀依依片月沉鹤飞辽海阔猿啸楚山深栁色云沾袖芦花雪满襟普天秋意露一叶坠梧林渔家何足好乗兴一钩沈路僻苍苔滑舟横古渡深

  • 卷一百五十五 志一百三十·赵尔巽

      ◎邦交三   △法兰西   法兰西一名佛郎机,在欧罗巴之西。清顺治四年来广东互巿,广东总督佟养甲疏言:“佛郎机国人寓居濠境澳门,与粤商互巿,仍禁深入省会。”法人素崇天主教,康熙以来,屡禁汉人入教。   道光二十五

  • 卷第九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八〔起着雍阉茂(戊戍),尽重光赤奋若(辛丑

  • ◎死矣刘鼎锡·李定夷

    前霸县知事刘鼎锡,因贪赃枉法俱发案,经大理院判决执行死刑,依官吏犯赃条例枪毙矣。闻枪毙之前数日,刘氏囚于地方看守所,自知不免,屡图自杀,频以首触壁不死,更仰攀电灯之线,又不死,事为典狱者所知,乃进而佯慰之曰:“君罪状虽判决,仍

  • 选举一四·徐松

    举士十六新科明法【宋会要】神宗熙宁四年二月,罢明经诸科。其后有诏许曾于熙宁五年以前应明经及诸科举人,依法官例试法,为新科明法科。 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比许应明法举人止愿依法官条试断案大义者听。如合格,仍编排在

  • 思辨録辑要卷十一·陆世仪

    修齐类自甲申乙酉以来教授不行飬生之道几废乙酉冬季学为贾而此心与贾终不习因念古人隐居多躬耕自给予素孱弱又城居不习四事不能亲执耒耜但此中之理不可不畧一究心虞九江兄向有水田在西郭已躬耕有年矣为予畧说其概予有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地狱品第二十三更生一过现未来世  众生还往生退起及轮转  佛世尊证见诸业不唐捐  有果报不失随时处成熟  圣智者自觉瞿昙知此说  八种大地狱世尊悉证见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末)(论第四)·慧沼

    段食之体。于变坏已有资长摄持方名为食。杂集第五云。有变坏故有变坏者。变坏故即香.味.触体变坏时。变坏者即资持之用 问为正变坏时名食。为长养资持之时方名为食 答资持用时方名为食。故瑜伽六十六云。若诸段物于吞

  • 卷第一百一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业蕴第四中恶行纳息第一之三三业。谓身语意业。四业。谓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为三摄四。四

  •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念佛法门。诸经广赞。约其总贯。略有二涂。一普念。一专念。如观佛相海经。佛不思议境界经等。但明普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经。阿閦佛经。无量寿经等。特明专念。今此华严。一多相入。主伴交

  • 凡例·性音

    续藏经 宗鉴法林清 集云堂编凡例是书之会集也始於壬辰春在塞北之法林寺。其镌版讫工也於甲午夏在京师柏林之宗鉴堂。今题曰宗鉴法林。识地也。  集书者皆以南岳青原对出。未免舛错。今依统要。南岳归南岳。青原归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书翰復茆坡燕居兄古宿云:「凡接東山師兄書,未嘗言世諦事。」今接茆坡師兄書,未嘗言佛法事,似出古人一頭地也。敬復。與破一禪人竹笻飛過關嶺,幾被雁陣所羈,偶聞上座有結制解制之言,不知為誰之活計耶?適居易薛

  • 赏心乐事·张鉴

    杂著。北宋张鑑撰。1卷。鑑字德明,太平兴国进士,仕至户部使。是书辑录一年中游赏娱乐之胜事凡124则,按月编次。正月有“岁节家宴”、“天街观灯”等10事,二月有“社日社饭”、“南湖挑菜”等11事,三月有“曲水流觞”

  • 子不语·袁枚

    清代志怪小说集,又名《新齐谐》,袁枚撰,是他在晚年诗文创作之余, “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原书二十四卷,续十卷。初名《子不语》,后见元人说部中有此书名,遂改为《新齐谐》。枚有《小仓山房文集》已

  • 佛华严入如来德智不思议境界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与《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同本。先出。文笔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