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

经籍考

子【儒家下】

王守仁传习録略一卷

守仁见史类

黄宗羲曰先生反求诸心而得所性之觉曰致良知良知为知致良知即行也特与朱子之说不无抵牾而所极力表章者乃在象山遂疑先生或出於禅岂知致良知乃因明而诚以人合天之谓其去禅远矣先生之言曰良知即独知其与朱子抵牾处总在大学一书朱子之解大学也先格致而後诚意先生之解大学也即格致为诚意似有分合之异然所谓慎独一关因明致诚以进於圣人之道则一也先生门人徧天下自东廓先生而外诸君子其最着者其渊源分合之故亦略可观云【臣】等谨案明史艺文志载王守仁传习録四卷是本为曹溶学海类编所载不着何人所编要非其旧也

罗钦顺困知记二卷续记二卷附録一卷

钦顺字允升泰和人弘治癸丑进士第三官南京国子司业以忤刘瑾夺职後起为吏部尚书諡文庄事蹟见明史儒林传

本传略曰时王守仁以心学立教钦顺致书力辨其非尝谓心之说混於禅学而不知有千里毫厘之谬为着困知记自号整庵

林希元曰先生自叙为学云昔官京师逢一老僧漫问何由成佛渠亦漫答禅语云佛在庭前柏树子精思逹旦恍然有得取证道歌读之若合符节自以为至奇至妙天下之理莫或加焉後官南雍圣贤之书未尝一日去手潜玩久之始知前所见者乃此心虚灵之妙而非性之理也自此研磨体认数十年用心甚苦年垂六十始了然有见於心性之真而确乎有以自信

高攀龙曰先生於禅学尤极探讨发其所以不同之故自唐以来排斥佛氏未有如是之明且悉者先生之功伟矣

徐问读书劄记八卷

问字用中号养斋武进人弘治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諡庄裕

【臣】等谨案是书第五卷专辟阳明问尝与罗钦顺书言黄佐促成之

崔铣士翼四卷 後渠庸言一卷

铣见经类

黄佐泰泉乡礼七卷 庸言十二卷

佐见经类

王廷相慎言十三卷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弘治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程敏政心经附注四卷

敏政见史类

吕柟泾野子内篇二十七卷 周子抄释三卷 张子抄释六卷 二程子抄释十卷 朱子抄释二卷柟见经类

黄宗羲曰关学世有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而泾野实集其成观其出处言动无一不归于道而心术隐微无毫髪可议卓然闵冉之徒无疑也异时阳明先生讲良知之学本以重躬行而学者误之反遗行而言知得先生尚行之旨以救之所谓一髪千钧时先生讲席几与阳明中分其盛一时笃行之士争出其门

陆深同异録二卷

深见史类

夏良胜中庸衍义十七卷

良胜字于中南城人正德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湛若水格物通一百卷 扬子折衷六卷 心性书【无卷数】遵道録八卷 甘泉新论一卷

若水见经类

【臣】等谨案若水格物通体例略仿大学衍义杨子折衷盖辟宋儒杨简之说心性书有图有说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仿周子太极图说通书之意其遵道録则所辑皆明道程子之说自序谓遵明道也

刘阳论学要语一卷 洞语一卷 接善编一卷 人伦外史一卷

阳字一舒安福人由举人授砀山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

【臣】等谨案是编旧总题曰刘两峯集今从四库全书之例分叙其目列于儒家类

程曈闲辟録十卷

曈见史类

杨向春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

向春字体元号野厓普洱人

熊宗立洪范九畴数解三卷

宗立字道轩建阳人刘剡门人剡见经类

韩邦奇洪范图解二卷 苑洛语録六卷

邦奇见经类

胡缵宗愿学编二卷 近取编二卷

缵宗见史类

王崇庆海樵子一卷

崇庆见经类

王蓂东石讲学録十一卷 心学録四卷 大儒心学语録二十七卷

蓂见史类

戴金三难轩质正【无卷数】

金字纯夫汉阳人正德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臣】等谨案金以力行责已克终三者甚难因取以名轩而徵集同时士大夫所赠诗辞序记论说铭赞彚成是编

陈琛正学编二卷

琛见经类

舒芬太极绎义一卷 通书绎义一卷

芬见经类

季本说理会编十五卷

本见经类

本自述略曰学当以自然为宗警惕者自然之用戒慎恐惧未尝致纎息之力有所恐惧便不得其正矣东廓云不警惕不足言自然而不警惕其失也荡斯言可为破的

聂豹困辨録八卷

豹字文蔚号双江永丰人正德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諡贞襄

戴经燕居答述二卷

经德清人聂豹之门人也

【臣】等谨案是编皆述豹讲授之语

薛侃研几録【无卷数】

侃见经类

周海门曰薛中离归田後远游浙江会罗念庵于青原书院已入罗浮讲学于永福寺二十四年始还家门人记所闻曰研几録

【臣】等谨案是书乃侃门人郑二极所编

教英慎言集训二卷

英字子发清江人正德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

顾亮辨惑续编七卷附録二卷

亮字寅仲长洲人正德中况锺知苏州府尝聘致幕中

尤时熙拟学小记六卷续録一卷

时熙字季美自号西川居士洛阳人嘉靖举人官至户部主事

【臣】等谨案时熙师事刘魁传王守仁良知之学有所心得辄为笔记其壻李根并其杂着编次之

王艮心斋约言一卷

艮字汝止号心斋泰州人王守仁之门人

艮自述略曰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身与国家天下一物也格者知身之为本而国家天下之为末反已是格物工夫故曰身安而天下国家可保也又曰道重则身重身重则道重以天地万物依于身不以身依于天地万物圣人复起不易斯言

王栋一庵遗集二卷

栋字隆吉号一庵泰州人艮从弟嘉靖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城训导迁深州学正

钱德洪绪山会语二十五卷

德洪见史类

曹煜东溪蔓语一卷

煜浮梁人嘉靖丙戌进士

唐顺之诸儒语要二十卷

顺之见史类

蔡靉洨滨语録二十卷

靉字天章号洨滨宁晋人嘉靖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河南靉少从韩邦奇湛若水游其讲学宗旨不出二家

王文禄廉矩一卷

文禄字世廉海盐人嘉靖举人

【臣】等谨案是编凡十八章皆以训廉为主

蒋信道林诸集【无卷数】

信字卿实号道林武陵人嘉靖进士官至贵州提学副使尝师事王守仁湛若水

【臣】等谨案是编乃其卜筑桃冈时与诸弟子讲学之书而其门人章评所刋者

樊深西田语略二十三卷续集二十九卷

深见史类

何祥识仁定性解注二卷

祥字克斋内江人嘉靖举人

薛应旗方山纪述一卷 薛子庸语十二卷

应旗见经类

【臣】等谨案纪述乃其所钞先正格言分上下二篇上篇皆论性命之理下篇则论治道也庸语乃其讲学之语分二十四篇

侯一元二谷读书记二卷

一元字舜举乐清人嘉靖进士仕至江西布政使

阮鹗礼要乐则二卷

鹗桐城人嘉靖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

陈建学蔀通辨十二卷

建字廷肇东莞人嘉靖举人官知信阳县

王诤大学衍义通略三十一卷

诤号竹岩永嘉人嘉靖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孙丕扬格物图一卷 论学篇一卷

丕扬富平人嘉靖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諡恭介

耿定向耿子庸言二卷

定向见史类

胡直胡子衡齐八卷

直字正甫泰和人嘉靖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臣】等谨案直之学出于欧阳德及罗洪先故以王守仁为宗尝与门人讲学螺水上辑问答之语为是书

魏时亮大儒学粹九卷

时亮字敬吾南昌人嘉靖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臣】等谨案是书取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及陆九渊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九家之言人各为卷

徐用检三儒类要五卷

用检字克贤号鲁源兰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

【臣】等谨案是书所谓三儒者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也

韩万锺性理三书图解九卷

万锺蕲州人

【臣】等谨案是篇所云三书者易学啓蒙律吕新书洪范皇极内篇也

李材见罗全书二十卷

材字孟诚丰城人嘉靖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臣】等谨案材患世之学者每朱王两家格物致知之说争衡聚讼因揭修身为本一言以为孔曾宗传而谓知止即知本又谓格物之功散见八条目中以朱子补传为误其学较姚江末????为近实顾宪成颇称之是编乃其讲学之语材门人李复阳官无锡令时所辑

方学渐心学宗四卷

学渐见史类

孔承倜日言一卷

承倜字永冠曲阜人至圣先师六十代孙官至荆王府长史

徐中性理图说一卷

中字成中番阳人

俞邦时一书增删四卷

邦时号敬轩新昌人

【臣】等谨案是编名一书者以一为本也本邦时所撰

国朝康熙己卯吕夏音复增删之故题曰一书增删

杨道会性理抄二十卷

道会字惟中晋江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左布政使

刘元卿诸儒学案八卷

元卿见经类

唐鹤徵宪世编六卷

鹤徵见经类

林昺羣书归正集十卷

昺号方塘鄞县人隆庆中诸生

【臣】等谨案此书为昺八十四岁时所作本四十二卷其从孙御史祖述删为十卷仍分十六门

吕坤呻吟语六卷 呻吟语摘二卷

坤见经类

【臣】等谨案坤呻吟语摘乃其晚年定本较初刋之本弥为简要云

范涞哤言十卷

涞见史类

汪应蛟中铨六卷

应蛟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编皆其讲学之语以当日诸儒各立门户应蛟欲无所偏倚故以中铨为名云

周汝登王门宗旨十四卷

汝登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编首载王守仁讲学之语并其奏疏杂着诗文而以王良徐曰仁钱德洪王畿之说次焉

徐三重信古余论八卷 庸斋日记八卷

三重见史类

邹元标南臯语义合编四卷

元标字尔瞻号南臯吉水人万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諡忠介

【臣】等谨案是编乃其门人所辑以讲学者为会语说经者为解义故总名曰语义合编

赵仲全道学正宗十八卷

仲全字梅峯泾县人

顾宪成小心斋劄记十六卷 顾端文公遗书三十七卷附年谱一卷

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削籍归起南京光禄寺少卿移疾不赴卒于家崇祯初赠吏部右侍郎諡端文

钱一本范衍十卷 黾记四卷

一本见经类

岳元声圣学范围图【无卷数】

元声字之初号石帆嘉兴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臣】等谨案是书一名范围教图大旨以儒教统摄二氏

王三极性理备要十二卷

三极号少墩仙游人

高攀龙编二程节録四卷文集钞一卷附録一卷攀龙见经类

傅新德南雍诫朂浅言一卷

新德字元明又字商盘定襄人万历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右侍郎諡文恪

冯从吾冯子节要十一卷

从吾见史类

吴道南文华大训箴解残本三卷

道南见史类

方大镇荷薪义八卷

大镇字君静桐城人万历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臣】等谨案始大镇殳学渐讲学桐川大镇追述殳训及与同社诸人问答之语诠次成帙其大旨在辟良知之说于儒释分别辨论极详

徐必逹周张全书二十二卷

必逹见史类

正蒙释四卷

旧题高攀龙集注徐必逹发明

【臣】等谨案叶向高序此书乃必逹所自定非攀龙原本也

潘士逹增订论语外篇四卷

士逹字在闻安吉州籍乌程人万历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

【臣】等谨案是书取诸子百家所载孔氏之言分类排纂仿论语二十篇之数盖因南昌李栻旧稿而增葺之

王在晋龙沙学録六卷

在晋见史类

龙遇奇圣学啓关臆说三卷

遇奇字才卿号紫海吉安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朱鸿经书孝语【无卷数】

鸿字子渐仁和人万历间诸生

刘宗周圣学宗要一卷 学言三卷 人谱一卷 人谱类记二卷 证人社要言一卷

宗周见经类

恽日初编刘子节要十四卷

日初号逊庵武进人刘宗周门人

王化振诸儒要语九卷

化振字宇春滁州人万历举人官户部主事周汝登之门人

文翔凤太微经二十卷

翔凤字天瑞三水人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

吕维祺存古约言六卷

维祺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凡十二篇大略以朱子家礼为主并采择诸家之言为条例注释而以箴诫格言附後

吴桂森真儒一脉【无卷数】

桂森见经类

锺韶论语逸编三十一卷

韶字牙台海盐人

张信民印正稿六卷

信民渑池人孟化鲤之门人

【臣】等谨案信民传姚江良知之学其门人冯奋庸等録其平日问答为是书

辛全衡门芹一卷 经世硕画三卷

全字复元号天斋绦州人万历末贡生以特荐授知府未赴官而卒

李经纶洪范皇极注四卷

经纶见经类

乔中和说畴一卷

中和见经类

贺时泰思聪録一卷 作师编一卷 人模様一卷时泰字叔交一字阳亨江夏人少为诸生以聋废因自号聋人

【臣】等谨案思聪録一书为其子大学士逢圣所编皆时泰平日讲学之语

王应昌传习録论述参一卷

应昌见史类

章世纯留书别集一卷

世纯见经类

【臣】等谨案留书别集初名己未留周锺序之张炜如以刋本未善因为编定先後考正标题订为此本

性理综要二十二卷

旧题詹淮辑陈仁锡订正淮号柏山新安人仁锡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今审定为庸俗坊本又有性理标题彚要实即此书盖坊贾改新名以求售者

黄道周三易洞玑十六卷 榕坛问业十八卷

道周见经类

吴麟徵家诫要言一卷

麟徵字来皇号磊轩海盐人天啓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节

世祖章皇帝赐諡忠节

【臣】等谨案是编皆其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其子蕃昌摘録成帙蕃昌字仲木刘宗周门人

乔可聘读书劄记四卷

可聘字君徵一字圣任宝应人天啓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林允昌弟经一卷 经史耨义二十二卷

允昌见经类

成勇消闲録十卷

勇字仁有安乐人天啓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崇祯中以劾杨嗣昌谪戌宁波卫福王时起为原官不赴被缁而终是编乃其讲学之语

张星顔子绎五卷

星永城人崇祯进士官光禄寺署丞

陈龙正程子详本二十卷

龙正见史类

锺人杰性理会通七十卷续编四十二卷

人杰字瑞先钱塘人

李公柱学脉正编五卷

公柱初名松字子乔嘉善人崇祯进士官歙县知县

沈寿民闲道録十六卷

寿民字眉生号耕岩宣城人崇祯中行保举法巡抚张国维以寿民应诏甫入都即劾杨嗣昌夺情熊文灿抚贼留中不报乃移疾归

王尹道学回澜八卷

尹字莘民号觉斋安福人尝从邹元标高攀龙讲学于首善书院会党祸起乃归里崇祯末大学士陈演欲荐之辞不就是编乃其门人所録大旨力辟心学辨阳儒隂释之误

顾枢西畴日抄二卷

枢字庸庵无锡人天啓举人顾宪成之孙高攀龙之门人

潘平格求仁録十卷

平格字用微慈谿人

陈士槐河图发微【无卷数】

士槐字植甫莆田人明季诸生

张自勲卓庵心书四卷

自勲见史类

朱朝瑛罍庵杂述二卷

朝瑛见经类

孔子遗语一卷

不着编辑者名氏

易十三传十三卷

不着撰人名氏

参两【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太极图分解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道一编六卷

不着撰人名氏

宋先贤读书法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性理羣书集览七十卷

不着撰人名氏

温璜陆氏母训一卷

璜字宝忠乌程人崇祯进士官徽州府推官

【臣】等谨案是编盖録其母陆氏之训璜于明亡後殉节乾隆四十一年

赐諡忠烈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毕沅
  ●隆武纪年(行朝录之一)·黄宗羲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今言卷之二·郑晓
  第二七六移同治十年十一月初五日一一七○二--五·佚名
  第二五八清册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一六一○--二·佚名
  一○六三 军机大臣奏拟写议叙谕旨内写入「从优」字样缘由片·佚名
  第三章 入伍前后·冯玉祥
  十八相送·胡兰成
  李平传·李延寿
  狄仁杰传·欧阳修
  卷首·雍正
  卷五十三·陆宗楷
  卷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五·梅鼎祚

    <集部,总集类,古乐苑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四十五明 梅鼎祚 编杂歌谣辞【汉谣】武帝太初中谣【拾遗记曰太初二年大月氏国贡双头鸡四足一尾鸣则俱鸣武帝置於甘泉故馆更以余鸡混之得其种类而不能鸣誎者曰诗云牝鸡无晨

  • 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张廷玉

        ◎云南土司   明洪武十四年,大军至滇,梁王走死,遂置云南府。自是,诸郡以次来归,垂及累世,规制咸定。统而稽之,大理、临安以下,元江、永昌以上,皆府治也。孟艮、孟定等处则为司,新化、北胜等处则为州,或设流官,或

  • ●卷十一·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一。   起宣和四年十月二十三日戊申,尽十一月二十七日壬午。   二十三日戊申宣抚司檄进兵刘延庆议入燕之策郭药师献谋捣虚取之。   是日萧干营於十里外以控我军由是逗留未得进宣司檄曰:大军至良乡

  • ●卷六·陈康祺

    ◎严士钅宏不畏强御丹徒严廉访士钅宏,令四川华阳时,甫莅任,而西藏廓尔喀兵事起。贝子福文襄公为大将军征之,军事络绎于道,自成都至打箭炉,皆设军需局,公言于布政使英善曰:&ldquo;大兵大役,圣人所以绥远人、靖边陲,内地民人,尤宜

  • 卷一百七十·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十一月甲午朔 书谕皇太子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格共乃事钦哉钦哉 行在钦天监进永乐十四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夜荧惑犯进贤星○丁酉○赐哈烈撒马儿罕火州土鲁番失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纪昀

    儒林传宋 【五】○宋五王当胡安国【寅 宏宁】 范冲陈旸【祥道】朱震王当胡安国范冲陈旸 【陈祥道】朱震△王当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学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畧尝谓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镇抚四方亲附百姓皆出于一

  • 明权第四十二·佚名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权之为称,譬犹权衡也。衡者,测邪正之形;权者,揆轻重之势。量有轻重,则形之于衡。今加一环于衡左,则右蹶,加之于右,则左蹶,唯莫之动,则平正矣。人之于事,临危制变,量有轻重,平而行之,亦犹此也。古之权者,审

  • 卷三十三 论语十五·黎靖德

      ◎雍也篇四   △齐一变至於鲁章   问:"齐尚功利,如何一变便能至鲁?"曰:"功利变了,便能至鲁。鲁只是大纲好,然里面遗阙处也多。"〔淳〕   行父问"齐一变至鲁,鲁一变至道"。曰:"太公之封於齐也,举贤而尚功,孔子曰:'后世

  • 近思録原序·茅星来

    淳熈乙未之夏【淳熈二年孝宗之二年也】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其先河东人五世祖正献公徙间封祖好问始居婺州仕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諡曰成东莱吕氏郡名东阳县名隶浙东路婺州婺州今金华府】过予寒

  • 君臣上第三十·管仲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而不言其中;为人臣者,比官中之事,而不言其外。君道不明,则受令者疑;权度不一,则修义者惑。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之与间,犹揭表而令之止也。是故能象其道于国家,加之于百姓,而足

  • 《心史》序·欧阳竟无

    有由我,有不由我。由我者,咒愿是也。小之洞金石、塞滄海、移太行、王屋,大之生天、生地、生物不測、造極樂國,但一誠之所至,無不皆至。不由我者,現量是也。事本現在,不由乎人望後扳前。事自現成,不由乎人逞私營己。事原顯現,不

  • 卷第一·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于广州制止道场译出    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乌长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九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九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护身品第六之二如是行乞食者。于所施食起三种念住。谓愍身中所集诸虫。成就利益一切众生。摄受正法。又如来教敕诸所作

  • 卷第三十六·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六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八波罗夷法初婆伽婆三藐三佛陀。从本发意所修习者皆悉成就。住迦维罗卫释氏精舍。为诸天世人恭敬供养。广说如上。尔时大爱道瞿昙弥。与阐陀夷阐陀波罗陀婆阐陀

  • 水晶瓶塞·莫里斯·勒布朗

    一个晶莹璀璨的水晶瓶塞,引发了一连串凶杀案,它到底隐藏了一个什么惊天的秘密?亚森·罗宾,一个集正义、侠义、情义于一身的江洋大盗,他能揭开这其中的玄机与奥秘吗?

  • 简平仪说·熊三拔

    一卷。明熊三拔撰。简平仪是熊三拔仿照星盘原理所造,分上下两盘。天盘在下为方版,地盘在上空其半圆,便于合视。两盘之间设枢纽,使可旋转。该书着力介绍使用简平仪观测太阳经纬度、定时刻、定纬度等方法,还简论大地是个球体

  • 一个绅士·程小青

    我在结婚以后,同佩芹作过一度环游东南名胜的新婚旅行,和霍桑隔离了好久。 在这个当儿,霍桑虽单身独马,但他探案的任务仍继续不息,所以有许多案件,我都不曾亲身经历。这里所记的一篇就是他单独侦察的成绩之一。是他在事后告

  • 波斯教残经·佚名

    波斯教残经由敦煌莫高窟发现,是藏经洞藏本,今归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编入佚籍丛残十五。残写经一卷,前半已缺,佚后半完好。然无后题,吾友临川李君证刚翊灼,以其中专阐明明暗之旨,证以景教三威蒙度赞有合处。遂定为景教经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