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近思録原序

淳熈乙未之夏【淳熈二年孝宗之二年也】东莱吕伯恭来自东阳【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其先河东人五世祖正献公徙间封祖好问始居婺州仕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諡曰成东莱吕氏郡名东阳县名隶浙东路婺州婺州今金华府】过予寒泉精舎【在建阳府建阳县天湖之阳李贤曰儒释肄业之地通曰精舎盖以专精讲习所业为义亦作精庐】留止旬日相与读周子程子张子之书叹其广大闳博若无津涯而惧夫初学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以为此编总六百二十二条分十四卷盖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已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畧皆粗见其梗概【粗一作初 愚按朱子以求端用力六者提挈纲维盖有总括处有分贴处如叶氏谓求端指首卷似矣然如二卷之为学大要八卷之治道大要亦欲稍见其端绪使知所用力也况如所谓存养省察以下无非欲学者察识其端以推而广之似不得专指首卷也至于用力处已治人分贴处尤不通之甚直不足与辨】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如此然后求诸四君子之全书沈潜反复优柔厌饫以致其博而反诸约焉则其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庶乎共有以尽得之若惮烦劳安简便以为取足于此而可则非今日所以纂集此书之意也【愚按学者固不可取足于此其实四子书中切当精妙处已尽于朱子所纂取然不读全书亦不知朱子纂取之精此如读通鉴者不先防十七史亦不知司马公弃取之深意盖通鉴者治史之法而近思録者则治经之法此乃布帛菽粟不可一日无者也】五月五日新安朱熹谨识【新安本汉丹阳郡地吴孙权分置新都晋平吴改为新安宋属江东路宣和三年改为徽州朱子世居新安之永平乡松岩里父松为尤溪尉亡朱子年十四奉遗命依刘子羽寓居崇安晚徙建阳从李延平讲学】

近思録既成或疑首卷隂阳变化性命之説大抵非始学者之事祖谦窃尝与闻次缉之意后出晚进于义理之本原虽未容骤语苟茫然不识其梗概则亦何所底止列之篇端特使知其名义有所向望而已【特使下一本有之字】至于余卷所载讲学之方日用躬行之实且有科级循是而进自卑升髙自近及逺庶几不失纂集之指若乃厌卑近而骛髙逺躐等凌节流于空虗迄无所依据则岂所谓近思者耶【朱子曰近思録首卷难看所以教伯恭作此数语以载于后又曰如第一卷未晓得且从第二第三卷看起久久复防第一卷则渐晓得】览者宜详之淳熈三年四月四日东莱吕祖谦谨序

猜你喜欢
  第三十九卦 蹇 水山蹇 坎上艮下·佚名
  近思録集注附说·茅星来
  石鼓论语答问卷中·戴溪
  论语点睛补注下·智旭
  卷三十九·李明复
  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胡兰成
  卷四百一十·佚名
  优波离品第八·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唐慧琳
  太 虚 自 传·太虚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太虚
  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太虚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四·延寿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杨 基【四十九首】基字孟载其先蜀人居于吴为饶介客吴平安置临濠复徙河南旣而放归起知荥阳县谪钟离用荐为江西行省幕官坐罪落职居句曲山中久之起奉使湖南广右召还授兵部员外

  • 卷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二 虞世南【字伯施浙江上虞人】 从军行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劒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絶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全兵值月满

  • 卷四十六·志第十六·百官志二·脱脱

        ◎百官志二   ○北面下   北面部族官   部族,详见《营卫志》。设官之制具如左。   部族职名总目:   大部族   某部大王。本名夷离堇。   某部左宰相   某部右宰相   某部太师   某

  • 卷四 内篇四·章学诚

      ○说林   道,公也。学,私也。君子学以致其道,将尽人以达於天也。人者何?聪明才力,分於形气之私者也。天者何?中正平直,本於自然之公者也。故曰道公而学私。   道同而术异者,韩非有《解老》、《喻老》之书,《列子》有《

  • ◎裁镇将·陈贞慧

      弘光御极,群臣上言:“皇上龙飞应运,实惟总兵官。至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早决大计,拥立圣躬,功在社稷,宜锡五等爵,剖符延世。”诏曰:“可。”封黄得功靖南伯,高杰兴平,良佐广昌,刘泽清东平:四镇由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正统十一年二月己亥朔敕谕沙州卫都督佥事喃哥等赤斤蒙古卫都督佥事阿速等罕东卫都指挥班思结等曰尔等三卫近处西陲迩因迤西朝贡使臣回命尔等拨人马护送尔乃掠其财物朕矜尔等初犯但敕尔等追陪使臣财物悉宥已往之罪今特

  • ●崇祯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一)崇祯十一年春正月乙丑朔,上以任丘、清苑、涞水、迁安、大城、定兴、通州各官贪纵不法,命逮入;盖内詗得也。因责抚、按不先劾溺职;且言近畿如此,远地可知。命部院申饬。丙寅,大学士王士俊罢。戊辰,吏科给事中陈

  • 卷之一千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海军部·费行简

    中国自甲午以后,直无海军之可言,合今之第—第二舰队、练习舰队、排水,量不足拟外国之数舰,而大部乃有四参事、四秘书、六司长、五十科长、百科员、十副官、八视察,技正技士,犹不在此列,宜其安闲无所事事,且所入颇有优于陆军者

  • 第一六九禀光绪十八年八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五—五·佚名

    一快头役梁鸿禀报:中港一快外馆设立缘由,并巳遵谕撤除该馆台下一快头役梁鸿叩首跪叩禀,为遵谕禀复事。缘蒙谕饬:「案奉府宪,禁除对保投词示谕在案。今日中港民人锺庆眼呈称:『交一快外馆』;此等名目,何时

  • 卷二 夏本纪第二·司马迁

    夏禹,【集解】:谥法曰:“受禅成功曰禹。”【正义】:夏者,帝禹封国号也。帝王纪云:“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名曰文命。索隐尚书云“文命敷于四海”,孔安国云“外

  • 196.苏东坡游赤壁·林汉达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shì)和苏辙(zhé)。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

  • 孟子说卷一·张栻

    宋 张栻 着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逺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乗之家千乗之国弑

  • 卷一·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一      宋 史浩 撰虞书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此书序也班固谓先圣孔子作凡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必有史氏纪其所作之由孔子取史语裁为法度之言以信后世虽谓之孔子

  • 公孙丑下·孟子

    公孙丑下本篇除第一章单纯介绍孟子言论外,其余各章兼记孟子的事迹、行为和言论,以立身处世的态度为主,其中有不少名言。全篇原文共14章,本书选7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

  • 卷第二(初诵之二)·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初诵之二)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明四波罗夷法之二佛在跋耆国跋求摩河上。是时佛语诸比丘。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诸比丘作是念。世尊教我等。修习不净观得大果大利。我等当勤修习。诸比丘作是念已。

  • 紫清指玄集·白玉蟾

    内丹学著作。宋代白玉蟾撰。本书为白玉蟾弟子彭耜所编白氏遗著之一,包括白氏生前有关内丹修持的论文以及遨游各地道观名刹有感而发的小品文,与同道友人应对的诗词歌赋等,就中尤以五论(《玄关显秘论》、《修仙辨惑论》、

  • 妙色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可诵之,出生饮食,施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