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三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

经籍考

【臣】等谨案马端临经籍考子类凡二十门盖本诸列史艺文志而列史又本刘向辑録者也顾如名家墨家纵横家後世鲜有专书即马氏所收每门亦自无几今从四库全书之例阙之余皆依类诠次惟谱録一门马氏所无其序农家引宋三朝艺文志谓殖物宝货着谱録者亦佐助衣食之源故咸见于此然酒经蟹谱悉入农家似于体例究为未协况宋以来着谱録者取类尤繁势难比附今亦从四库全书之例增入此门列于农家之後共一十有八门曰儒家曰道家曰法家曰杂家曰小说家曰农家曰谱録曰天文曰推算曰五行曰占筮曰形法曰兵家曰医家曰神仙家曰释家曰类书曰杂艺术用便观览资采择焉

子【儒家上】

宋史艺文志儒家类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儒家类一百四十部一千二百三十卷宋

王开祖儒志编一卷

开祖字景山永嘉人皇佑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後退居郡城之东山设塾授徒为东嘉道学倡郡守杨蟠立儒志坊表之

杨蟠序略曰景山举进士以所如不合退与其徒讲学所着仅存此编其言曰孟子以来道学不明吾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邪淫之路开皇极之门非有所见而能为是言哉

【臣】等谨案编中有曰复者性之宅旡妄者诚之源学离性而言情奚情之不恶时濓洛诸儒未作乃能发明经藴见及于此温州理学之渊实有以开金华庆元之先者也

张子全书十四卷附録一卷

张子字子厚其先大梁人父廸以殿中丞知涪州早卒遂不能归侨寓郿县登进士调云岩令以吕公着荐授崇文院校书与王安石不合引疾归复以吕大防荐诏知太常礼院又与有司议礼不合仍引归道卒嘉定十三年赐諡曰明淳佑元年封郿伯从祀孔庙事蹟见宋史道学传

杨时二程粹言二卷

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熙宁进士累官国子祭酒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諡文靖

李邦献省心杂言一卷

邦献怀州人官至直敷文阁

朱子删定曾恬胡安国所编上蔡语録三卷

朱子见史类恬字天隐温陵人安国见经类

【臣】等谨案是书乃恬与安国所録谢良佐语而朱子删定之者也良佐字显遵上蔡人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初官京师召对忤旨出监西亰竹木场复坐事废为民事蹟见宋史道学传

朱子延平答问一卷附録一卷

【臣】等谨案朱子於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将赴同安主簿任往见李侗于延平始从受学绍兴三十年冬同安任满再见侗仅留月余又阅四载而侗没计前後相从不过数月故书札往来问答为多後朱子辑而録之又载其与刘平甫二条以成是书朱子门人又取朱子平昔论延平语及祭文行状别为一卷题司附録明非朱子原本所有也侗字愿中劒浦人事蹟见宋史道学传

朱子杂学辨一卷附记疑一卷

【臣】等谨案朱子撰是书盖斥当时诸儒之杂于佛老者凡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録原文各为驳正于下记疑之作以程子门人记録师说有傅以己意遂致流入二氏者亦摘録而与之辨凡二十条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

靖德导江人

【臣】等谨案朱子语类见于艺文志者有叶味道所编本又王圻续通考载黄士毅亦有文公语类靖德是编成于度宗咸淳庚午订正舛譌删除重复较他本特为修整云

刘清之戒子通録八卷

清之字子澄临江人绍兴进士光宗时知袁州

刘荀明本释三卷

荀东平人尚书左仆射挚之孙孝宗时知旴?军

汪晫编曾子一卷 子思子一卷

晫字处微绩溪人咸淳中其孙梦斗献此二书于朝得赠通直郎

刘炎迩言十二卷

炎字子宣括苍人

陈埴木钟集十一卷

埴字器之永春人尝举进士授通直郎致仕

【臣】等谨案埴之学出於朱子明永乐中修五经大全所称潜室陈氏即埴也是编虽以集为名而实则所作语録凡论语一卷孟子一卷六经总论一卷周易一卷尚书一卷毛诗一卷周礼一卷礼记一卷春秋一卷近思杂问一卷史一卷自序谓取礼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义名曰木钟今从四库全书例列于子类

滕珙编经济文衡前集二十五卷後集二十五卷续集二十五卷

珙字德章号蒙斋婺源人淳熙进士官合肥令与兄璘俱游朱子之门

【臣】等谨案是书盖取诸朱子语録文集分类编次前集皆论学後集皆论古续集则补二集所遗也又案别有分类标注之本为明朱吾弼重刋各标要语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无足取

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三卷 读书记六十一卷 政经一卷

德秀见经类

【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经类载真德秀西山读书记三十九卷其引陈振孙云其书有甲乙丙丁今但有甲三十七卷丁二卷乙丙未见盖振孙惟见初行之本故云然今世所传明时旧刋本中多乙记二十二卷乃德秀门人汤汉所续刋序称读书记惟甲乙丁为成书此与通考所载完缺不同理宜着録今从四库全书之例列于子类其政经一卷德秀再守泉州时所着在理宗绍定五年盖晚年之作亦振孙书録解题中所未载故通考弗録也

黄震黄氏日抄九十五卷

震见史类

陈淳北溪字义二卷

淳字安卿号北溪龙溪人嘉定十年授廸功郎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

【臣】等谨案此编盖其门人清源王隽所録

熊节性理羣书句解二十三卷

节字端操建阳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县事

【臣】等谨案此编节所撰而熊刚大为之注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嘉定中登进士掌建安书院

陈谟东宫备览六卷

谟字中行泉州永春人庆元进士累官校书郎兼实録院检讨官

薛据孔子集语三卷

据字叔容永嘉人官至浙东常平提举

张洪齐同编朱子读书法四卷

洪字伯大字充甫皆鄱阳人

【臣】等谨案是书本朱子门人辅广所辑鄱阳王氏复广为後编洪与又因而补订之

家山图书一卷

不着撰人名氏

钱曾读书敏求记曰家山图书晦庵私淑弟子之文

伊川粹言二卷

旧题张栻编

【臣】等谨案宋濓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着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尚不着栻之名此本当为後人据濓语补题也

唐棣唐氏遗编四卷

棣字彦思宜兴人尝受业于伊川程子

【臣】等谨案是书乃棣与门人共记平日问答之语

吴沆通言一卷

沆见经类

胡寅崇正辨三卷

寅字明仲建安人安国弟淳之子宣和进士仕至徽猷阁直学士事蹟见宋史儒林传

童伯羽玉溪师传一卷附録一卷

伯羽字蜚卿瓯宁人朱子门人

李元纲圣门事业图一卷

元纲字国纪钱塘人孝宗时上庠生

元纲自序略曰大学之道必以致知为先予留心道学几三十载序为十图共成一编以示同志盖欲咸知圣门事业之所在而不失趋向也

王介序略曰国纪之学以存心养性为本所造必欲至于通昼夜之道明屈伸之理而後已日就月将撰成十图俾後学知所趋向又集内圣外王之道作言行编等书行世

杨万里庸言一卷

万里字廷秀吉水人绍兴进士累官秘书监江东转运使总领淮西江东朝议行铁钱万里不奉诏改贑州乞祠遂不复出万里尝自名其室曰诚斋光宗亲书二字赐之後闻韩侂胄专权忧愤而卒諡文节

家颐子家子一卷

颐字养正眉山人

王佖紫阳宗旨二十四卷

佖东阳人

浩斋语録二卷

旧题过源撰

【臣】等谨案是书卷末附源行实称源字道源号浩斋临川人其书可疑处甚多疑是後人伪托之作

性理字训一卷

旧题程端蒙撰程若庸补辑端蒙字正思德兴人朱子门人淳熙七年乡贡补太学生若庸字逹原休宁人咸淳四年进士尝充武夷书院山长

【臣】等谨案是书以四字为句规仿李瀚蒙求而不谐声韵自古无此体裁疑亦後人所托名也

蔡沈洪范皇极内外篇五卷

沈字仲默元定子事蹟见宋史儒林传

张行成皇极经世索隐二卷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易通变四十卷 翼元十二卷

行成字文饶一作子饶临卭人官直徽猷阁知潼川府

王柏研几图一卷

柏见经类

锺过皇极经书类要九卷

过字益斋庐陵人

祝泌观物篇解五卷 皇极经世解起数诀一卷泌字子泾德兴人咸淳进士官饶州府三司提举

鲍云龙天原发微五卷

云龙字景翔歙县人景佑中乡贡进士

丁易东大衍索隐三卷

易东见经类

道南三先生遗书十一卷

不着编辑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摘録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録及杂着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疑即是编

朱子文语纂编十四卷

不着编辑者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取朱子文集语类约略以类相从而不分门目前後亦无序跋盖草创未完之本也

张理易象图说内篇三卷 外篇三卷

理见经类

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三卷

端礼字敬叔号畏斋鄞县人以荐为建平教谕迁台州路教授

谢应芳辨惑编四卷附録一卷

应芳见史类

孙自强太极辨三卷

自强会稽人

许衡鲁斋心法一卷

衡见经类

何中通书问一卷

中见史类

苏天爵治世龟监一卷

天爵见史类

【臣】等谨案是书所采皆宋以前善政嘉言而大旨归于培养元气其目凡六曰治体用人守令爱人为政而终之以止盗焉盖其时妖寇自淮右延及江东正干戈俶扰之际末篇殆有深意也

史伯璿管窥外篇二卷

伯璿见经类

王广谋圣贤语论二卷

广谋里贯无考

成祖圣学心法四卷

前有永乐七年御制序大指以唐文皇作帝范十二篇自比云

明仁孝后内训一卷

前有永乐三年正月望日自序是书凡二十四篇曰德性曰修身曰慎言曰谨行曰勤励曰警戒曰节俭曰积善曰迁善曰崇圣训曰景贤范曰事父母曰事君曰事舅姑曰奉祭祀曰母仪曰睦亲曰慈幼曰逮下曰待外戚永乐五年颁行天下

性理大全七十卷

永乐中胡广等奉勅撰成祖制序颁行天下

朱隐老皇极经世书说十八卷

隐老字子方号灊峯丰城人大学士朱善之父

张九韶理学类编八卷

九韶字美和後以字行清江人元末累举不仕洪武初以荐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归後复徵入校书书成遣还

徐逹左顔子鼎编二卷

逹左字良夫平江人元季遁迹邓尉山洪武初起为建宁县学训导

【臣】等谨案是书为高阳所删补并注阳嘉兴人

顾谅西村省己録二卷

谅字希武号西村上虞人洪武中以荐为无锡县教谕

方孝孺杂诫一卷

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天台人以荐召授汉中府学教授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簒位抗节死事迹具明史本传

【臣】等谨案孝孺终明之世未列諡典乾隆四十一年奉

谕旨追録前代忠烈

赐諡忠文

何孟春家语注八卷

孟春见史类

曾承业编曾子全书三卷

承业曾子六十二代孙序称博士盖袭职之宗子也

曹端太极图说述解一卷 通书述解二卷 西铭述解一卷 夜行烛【无卷数】

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举人官霍州学正後改蒲州事蹟见明史儒林传

本传略曰端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质之父及长专性理务实践而以静养为要读宋儒书叹曰道在是矣尝言欲至于圣人之道须从太极上立根脚又曰为人须从志士勇士不忘上参取又曰孔顔之乐仁也孔子安仁而乐在其中顔渊不违仁而不改其乐程子令人自得之又曰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焉性即理也曰太极曰至诚曰至善曰大德曰大中名不同而道则一初伊洛诸儒明道伊川後刘绚李吁辈身及二程之门至河南许衡洛阳姚枢讲道苏门北方之学者翕然宗之明兴三十余载而端倡明絶学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

【臣】等谨案端以其父好释氏乃采经传格言切于日用者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释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从之其书分类编辑为目十有五

赵邦清辑月川语録一卷

邦清真宁人

【臣】等谨案是编所载皆曹端讲学之语端尝作月川交暎图拟太极学者称月川先生

薛瑄读书録十卷续録十二卷 从政名言二卷 薛子道论一卷

瑄字德温河津人从魏希文范汝舟游深于理学一本程朱永乐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入阁预机务赠礼部尚书諡文清崇祀孔庙

瑄自识读书録曰横渠张子云心中有所开即便劄记不思还塞之矣余读书至心有所开随即録之盖以备不思而还塞也若所见之是否则俟正於後之君子云

【臣】等谨案瑄年谱宣宗宣德元年服阕至都上章愿就教职宣宗特擢为御史寻差监沅州银场从政名言第二条称吾居察院第四条称余始自京师来湖南盖作于奉使沅州时也其道论所载皆自读书録中摘出当是书贾别立此名以求售者耳

尹直明良交泰録十八卷

直见史类

邱濬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 朱子学的二卷濬见经类

黄畿皇极经世书传八卷

畿字宗大香山人佐之父也

章懋枫山语録一卷

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进士累官南亰礼部尚书諡文懿

周琦东溪日谈録十八卷

琦字廷玺马平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亰户部员外郎

胡居仁居业録十二卷

居仁见经类

杨亷序略曰正统间以理学为倡者薛文清一人而已近年乃得余干胡敬斋所为居业録精确简当其言粹然读书録之外所见惟此耳亷闻敬斋严毅精苦力行不怠其议论实由涵养体验得来非考索探讨所致也

【臣】等谨案别本有居业録类编三十一卷为陈凤梧所辑凡分三十一类类为一卷凤梧字文鸣庐陵人弘治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廵抚应天

蔡清性理要解二卷

清见经类

蔡清虚斋三书【无卷数】

【臣】等谨案是编以看太极图改名太极图说以看河图洛书说改名河洛私见而增以艾庵密箴五十条故曰三书为其裔孙廷魁所刋其名亦非清所自取也

张诩白沙遗言纂要十卷

诩字廷实南海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亰通政司左参议尝受业於陈献章

余佑文公先生经世大训十六卷

佑字子积鄱阳人弘治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内召为太仆寺卿未及行又擢吏部侍郎未闻命而病卒

顾璘近言一卷

璘见史类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脱脱
  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五·赵尔巽
  卷二十九 前燕録七·崔鸿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九·张岱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五·张岱
  名山藏卷之七十二·何乔远
  第四十回 混乾坤归一统海晏河清·黄士衡
  卷之八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四 列传四十四·纪昀
  第五章托孤·佚名
  六二 病·周作人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孟尝君舍人·佚名
  卷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143_1 【朝来曲】王昌龄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卷143_2 【从军行】王昌龄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卷143_3 【答武陵田太守】王昌龄

  • 第十七出·李开先

    【四娘子引】(老外上)朝暮近龙颜,谬掌万里兵权。堪笑匹夫谋浅,挑怨速祸,轻生觅死,击鼓动金銮。(白)缚虎在牢笼,谁能轻撒手?使碎自己心,笑破他人口。前日一计成功!捉住林冲,悔不速杀,被他娘子击鼓诉冤。朝廷准批开封府辨理。府尹杨清

  • 弁言·孙涛

    甲午夏杪,以手钞《全唐诗话》六卷,重付开雕。因忆余目之所见,集中有未尽搜罗者,遂信手拈而续之。凡原集载其人而遗其事者,续为卷上;其人与事之俱未及载者,续为卷下。案陈直斋《书录解题》云:尤延之尚书家有《遂初堂》,藏书为近

  • 题目第十一·浦起龙

    上古之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其次有春秋、尚书、杌、志乘。自汉已下,其流渐繁,大抵史名多以书、记、纪、略为主。后生祖述,各从所好,沿革相因,循环递习。盖区域有限,莫逾于此焉。至孙盛有《魏氏春秋》,孔衍有《汉魏》《

  • 卷三十七·谷应泰

      ○汪直用事   宪宗成化十三年春正月,置西厂,命太监汪直讠刺外事。汪直者,大藤峡瑶种也。瑶贼平,直以幼男入禁中,为昭德宫内使,寻堂御马监事。年少黠谲,上宠之。   先是,妖人李子龙以左道惑众,内使鲍石、郑忠敬信之。

  • ●明朝小史卷八 景泰纪·吕毖

    ○子孙贤句 帝在位,甲戌科会试,当廷试日,上偶行至其处,问其姓名,对曰孙贤。上因口诵&ldquo;但愿子孙贤&rdquo;之句。诸臣疑上注意于贤,遂举状元。 ○三及第面色 是科廷试第一甲一名孙贤面黑,二名徐溥面白,三名徐辖面黄,时称为

  • 卷十六·佚名

    五月初三日(己巳),蓝元枚奏言:浙兵前到蚶江,尚需时日;浮山民社抢夺,甚至拆毁房屋,砍伐树木,若不严加究办,各处皆将效尤。其林、吴二姓械斗,系三月中事,现在稍觉止息;且此伙内牵连长泰、平和等县天地会奸匪,若遽行办理,恐即激成事端;现

  • 卷四·昭梿

    ◎岳青天岳少保起,满洲人。以孝廉起家。初任奉天府尹,前令尹某以贪黩著,公入署时,命仆自屋宇器用皆洗涤之,曰:&ldquo;勿缁染其污迹也。&rdquo;后与将军某抗,罢官。今上亲政,首起用为山东布政使,俄调任江苏巡抚。公以清介自矢,夫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二六五 闽浙总督李侍尧等奏本年并无收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六五 闽浙总督李侍尧等奏本年并无收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闽浙总督臣李侍尧、福建巡抚臣徐嗣曾跪奏,为遵旨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恭折奏闻事。案奉上谕:《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

  • 朱百年传·李延寿

    朱百年是会稽山陰人。祖父朱凯之,是晋朝的左卫将军。父亲朱涛,作扬州主簿。百年从小就有高尚的情操。父死丧服期满后,带妻子孔氏进会稽南山,以砍柴伐竹为业。常把柴草放在路口,总被行人拿走,第二天又有柴草放在那儿,人们渐渐

  • 冯坚传·张廷玉

    冯坚,不知何许人,为南丰典史。洪武二十四年(1391),上书谈九件事。一为养圣躬。请求皇上清心省事,不干涉具体事务,给百姓造福。二为择老成。诸王年方壮盛,左右的辅佐之臣,就要挑选老成的大臣担任王官,如有正直的建议,对治国有利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十四典礼三【祭告二】五月初十日丙戍昧爽钦差致祭官员齐赴礼部领香帛祭文御仗分诣直省礼部祠祭司为钦奉恩诏事礼科抄出本部等部题前事康熙五十二年四月十六日题本月二十二日奉旨长白山医巫

  • 論衡校釋卷第四·黄晖

      書虛篇   須頌篇曰:「古有虛美,誠心然之,信久遠之偽,忽近今之實,斯蓋三增、九虛所以成也。」對作篇曰:「九虛、三增,所以使俗務實誠也。」   世信虛妄之書,以為載於竹帛上者,皆賢聖所傳,無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諷而讀之;睹

  • 孟子精义卷一·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孟子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一 宋 朱子 撰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章 明道曰仲尼言仁未尝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子言仁必以义配盖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外

  • 甲一 教起因缘分·太虚

      【释 经】  甲一 教起因缘分  乙一 证信序  丙一 五重证信  丁一 略叙闻时主处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如是者,中国佛教诸大师略有八种释义:一、约信顺释,言如是者信顺

  • 无文和尚语录目录·道璨

    序  初住饶州荐福禅寺语录  南康军庐山开先华藏禅寺语录  再住饶州荐福寺语录  小佛事  赞  偈颂  题跋(附)

  • 第十一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