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五

经籍考

经【论语 孟子】

宋史艺文志论语类七十三部五百七十九卷【不着録者八部八十二卷】儒家类中孟子三十部三百二十六卷

辽金瓦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论语类五部六十六卷孟子类二部十一卷

郑汝谐论语意原二卷

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处州人仕至吏部侍郎

真德秀曰意原以其已意而逆圣人之志盖多得之八佾篇谓其伤权臣之僭窃痛名分之紊乱大指与春秋相表里於子贱章谓其为人沈厚简重非鲁多君子不能取以为君子於闻韶章谓以揖逊之乐作於僭窃之国圣人盖伤之於三仁章谓微子之去为去王朝而之国非归周也若是者不可殚书其言若异於先儒而未尝不合乎义理之正

【臣】等谨案马考载论语意原一卷引陈振孙书録解题云不知作者兹以其卷数不同复不着撰人疑或别是一书仍着録焉

蔡节论语集说十卷

节字觉庵永嘉人淳佑间官太府卿兼枢密副都承旨

姜文龙曰永嘉蔡先生集说之作自集义中来本之明道伊川二先生参以晦庵或问而于晦庵南轩尤得其 骨髓盖南轩学于五峯先生又与晦庵相讲磨故语说多亲切

纳喇性德曰是书宋艺文志不载诸家藏书目俱不收予购得之幸矣永嘉自伊洛诸儒未作王景山出发明经藴述儒志一编其後则有刘安节元承鲍若雨商霖谢天甲用休潘是子文周行已恭叔陈经正贵一暨弟经邦贵叙其姓名皆入伊洛渊源録中而着羣经说者若陈鹏飞少南薛季宣士龙张淳忠甫叶适正则戴溪肖望陈傅良君举叶味道知道钱文子文季黄仲炎若晦汤达达可陈埴潜室王与之次点皆有成书着録谚曰温居瀛壖理学之渊不信然与

黄虞稷曰是书淳佑五年表进

金履祥论语集注考证十卷

履祥见书类

陈士元论语类考二十卷

士元见易类

士元自序略曰论语者孔子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所闻於孔子之语也论语?谓子夏等六十四人撰郑康成谓仲弓游夏辈撰而程正叔以为成於有子曾子之门人洪景卢又谓兼成於闵子之门人云其书古论二十一篇齐论二十二篇鲁论二十篇汉孝文置论语博士平帝召通论语者驾轺诣京师盖慎其选而重兹科也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论合而考之删其烦复主鲁论二十篇除齐论问王知道二篇称为张侯论今所传论语是已齐古二学遂不传明兴设科取士初试七艺论语居先而世之学者幼时即承斯业及从政为邦则目为筌蹄不复省览予於是盖病焉昔人有言论语始於不愠终於知命为君子儒洙泗为仁之方一贯之道可终身违乎予素檮昧有一得辄出入口耳间乃着此编贮之右塾凡二十卷为类十有八目四百九十有四云论语八十策较六经之策三居二聘礼疏可稽也传録者误为八十宗徐遵明曲为之解为王应麟所诋诮予兹曲解不止八十宗三言耳其不免览者诋诮哉

王肯堂论语义府二十卷

肯堂见书类

王纲振曰损庵先生裒集先儒语録下及近儒诸说经者凡数百家名曰义府论语最先脱稿计四十余万言

周宗建论语商二卷

宗建字季侯吴江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为魏忠贤所害崇祯初追赠太仆寺卿諡忠毅缪永曰论语商二卷成於武康官廨

刘宗周论语学案【无卷数】

宗周见易类

右论语

苏评孟子二卷

旧题苏洵评

【臣】等谨案是书词意庸浅当是依托之作

蔡模孟子集疏十四卷

模字仲觉号觉轩建安人蔡沈之子蔡杭之兄也蔡杭後序略曰紫阳朱子集诸儒之大成论孟二书有集义以发其所疑有或问以别其所异而集注出焉杭王父西山府君在师门最久先君子九峯府君世师师学得于问辨讲明为尤详伯氏觉轩语及过庭旧闻慨然旁搜博取以就先志九年究心於是参或问以见同异采集义以补缺遗文集则以剖决而无隐语録则以讲辨而益精至两世所见闻门人所敷绎有足以发越朱子言外之意者会而通之故观集疏而集注之意易见纳喇性德曰牧堂蔡仲与朱子称其教子不干利禄而开之以圣贤之学非世人所及其子元定季通孙渊伯静沉仲默曾孙模仲觉杭仲节皆隐居着书既而仲觉任建安书院席长以谢方叔汤恢荐补迪功郎添差本州教授而仲节旋中进士为诸王教授累迁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蔡氏撰述季通律吕新书仲默书传最着而伯静易训解鄱阳董氏载入诸儒沿革中仲觉则有易传集解大学衍论语孟子集疏河洛探赜续近思録诸书予所见者仅孟子集疏十四卷而已仲节为之後序称其参或问以见同异采集义以补阙遗洵有功於集注者矣仲觉被荐尝疏言敬义为万世帝王心学之本而大雅价人维藩六语为国家守邦要道又请以白鹿洞学规颁诸天下盖无愧牧堂老人之教而其家学诚非世人所能几及也

施德操孟子发题一卷

德操字彦执海昌人以病废不能婚宦坎而没

金履祥孟子集注考证七卷

履祥见书类

陈士元孟子杂记四卷

士元见易类

管志道孟义订测七卷

志道字登之娄县人事蹟附见明史顔鲸传

郝敬孟子说解十四卷

敬见易类

陆元辅曰郝仲舆孟子说解前有读孟子三十一条为一卷孟子遗事一卷余随文详说十二卷右孟子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五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蔡东藩
  卷六·王世贞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五·阿桂
  朱伺传·房玄龄
  龚元祥传·张廷玉
  清乡所见·沈从文
  卷一百七十四之六·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卷三·王溥
  卷第廿八·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八·丁绍仪

    ○黄仁与汤成烈词姚君春木尝言其乡人黄研北司马[仁]词甚工,余觅其稿未获,仅於元和朱子鹤词稿中见其赋谢饷莼,即用见寄韵摸鱼儿云:&ldquo;问当年、季鹰何事,相思偏在秋老。波光万顷和风,一碧暗催诗稿。劳远眺。记亭倚垂虹,宛

  • 卷二十八·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八目録【五十五字】鹧鸪天【下】辛弃疾【三十首】范成大【三首】陈三聘【三首】张孝祥【七首】程垓朱熹【二首】张震赵彦端【四首】姜夔【二首

  • 歳时杂咏巻四十三 ·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正月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杜 甫野外堂依竹篱邉水向城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药许邻人劚书从稚子擎白头趋幕府深觉负平生正月三日闲行白居易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氷欲销【黄鹂坊名乌鹊河名】緑

  • 卷六十七 夏录二·崔鸿

    赫连昌 赫连昌字还国一名折勃勃之第三子也凤翔元年封太原公为前将军镇潼闗后率众袭杀太子璝遂立为太子身长八尺魁岸美姿貌真兴七年秋八月勃勃死昌即伪位于永安殿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承光[承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天顺元年夏四月甲午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上以天屡垂象敕谕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曰朕新复位夙夜兢惕永惟致理之要在乎敬 天勤民然欲从事于斯而无失盖必君臣同心而后可矧今天之灾沴消弭未尽民之饥困拯济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六十六·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二月辛卯朔户部奏畿南去岁旱蝗为灾该抚按请照原题则例全灾者免七分九分者免六分次递为减于存留银内除豁各卫所并唐山屯俱照灾例折征抵放彭城卫照重灾例减折三钱并祈停征留税久未蒙发乞早沛德意以苏六郡遗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一·纪昀

    列传金 【十九】○金十九高汝砺 胥鼎侯摰巴古喇 师安石高汝砺胥鼎侯摰巴古喇师安石△高汝砺高汝砺字岩夫应州金城人大定十九年进士第莅官有能声承安元年为左司郎中一日奉事紫宸殿时侍臣皆回避帝凉扇忽堕案下 汝砺非

  • 世家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三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穆王。忠穆显孝大王讳昕蒙古讳八思麻朶儿只忠惠王长子母曰德宁公主忠肃王六年丁丑四月乙酉生性聪慧入元宿卫。 忠惠王五年二月丁未高

  • 卷十二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二上    宋 沈枢 撰形势门 汉娄敬劝高祖都关中 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因齐人虞将军求见高祖高祖召见问之娄敬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高祖曰然娄敬

  • 春秋辨义卷二十二·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襄公三癸丑○灵王二十四年二十有五年○晋平十齐庄六弑衞献二十九殇十一蔡景四十四郑简十八曹武七陈哀二十一杞文二宋平二十八秦景二十九楚康十二吴诸樊十三卒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左传以报孝伯之师孟公

  • 卷十四·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十四    明 湛若水 撰僖公【襄王八年】十有六年【齊桓四十二年晉惠七年衛文十六年蔡莊二年鄭文二十九年曹共九年陳穆四年杞成十一年宋襄七年秦穆十六年楚成二十八

  • 幼官图第九·管仲

    若因,处虚守静,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七(本)(论第九)·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论云。即依此前所说三性等者。解此前后。略为三释。一云无性先陈。三性后说。今释外难即指论。云即依此前所明三性中。世尊经中后时解说三种无性。虽前总说诸法无性。不为显说三种无性。后方分别

  • 卷第十一·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宋 荐福本禅师传 悟本。江州人也。自江西云门。参侍妙喜。至泉南小溪。于时。英俊毕集。受印可者多矣。师私谓其弃己。欲发去。妙喜知而语之曰。汝但专意参

  • 重刻宗范序·钱伊庵

    光绪丙戌。岁聿云莫。葭灰既动。瑞雪盈尺。友人杨仁山邮寄是集来吴。同参灵虚道人招余往勘。余见其格律精严。取裁的当。不禁踊跃赞叹曰。伊庵前辈可谓先得我心矣。适有禅客在座。略顾册目。便不启阅。少顷询曰。是篇

  • 星变志·佚名

    江陵而不偷枋权也者则其势不独运势不独运必至内不结阉外不刼众唯两者日与势构则诸子进表其内固诸谏逐表其外密十年而不克终受蠹宵人者深哉故父死不去不欲去也亦众成其不去也法至死不变不得变也亦众幸其不变也倘守初业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全一卷。宋代遵式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依消灾吉祥经而记述炽盛光佛顶法之坛场及念诵法。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

  •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