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八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八

郊社考

明堂

宋寜宗嘉定八年九月祀明堂

吴泳缴进明堂御劄状曰臣尝出入礼经读郊特牲谓祭有祈有报有辟焉读周官太祝谓祀有祈福祥有求永正有弭烖兵焉所谓肇禋於郊宗祀於明堂者不但曰报而已盖海内又安兵革不兴年至於屡丰则铺张扬厉而主报疆场多事水旱间作民未有寜宇则禬禳祠祷而主祈此皆成周令典国家列圣以来成法所不能废也粤自近岁词臣所撰诏赦类多颂美形容之辞而少爱人恻怛之意矧今兵祲未解民食孔艰陛下畏威一念如对上帝毖祀一忱若保赤子所宜因此时力致祈天永命之请臣用是辄援仁祖高宗两朝故实载之御劄所有将来合降赦书更宜推广此意深自贬损明示四方如建炎间臣梦得所上奏疏绍兴间臣益臣近臣世将诸臣所撰赦文则庶几可以迓续天命感动人心仰昭陛下寅畏怀保之实矣【臣】等谨按寜宗亲祀明堂者七已见马端临前考惟八年大享吴泳缴进御劄状未载状中请斥颂美形容之词致祈天永命之请因事纳规深知大体故仍王圻续通考补録之

十七年九月【时理宗已即位】以次辛祀明堂

时大享当用九月八日在寜宗梓宫未发引之前下礼官及台谏两省详议吏部尚书罗点等言本朝每三岁一行郊祀皇佑以来始讲明堂之礼至今遵行稽之礼经有越绋行事之文既殡而祭之说则虽未葬以前可以行事且绍兴五年九月在孝宗以日易月释服之後未发引之前庆元六年九月亦在光宗以日易月释服之後未发引之前今兹九月八日前祀十日皇帝散斋别殿百官各受誓戒系在闰八月二十七日即当在以日易月未释服之内乞下太史局於九月内择次辛日行礼则在释服之後正与前史相同乃用九月二十八日辛卯前二日朝献景灵宫前一日享太庙遣官摄事帝亲大享礼成不贺

理宗淳佑五年九月祀明堂奉太祖太宗寜宗并侑三年将作少监权枢密都承旨韩祥言窃以明堂之礼累圣不废严父配侑之典南渡以来事颇不同高庙中兴徽宗北狩当时合祭天地於明堂以太祖太宗配非废严父之祀以父在故也及绍兴末乃以徽庙配孝宗在位二十八年娱奉尧父故无祀父之典南郊明堂惟以太祖太宗配沿袭至今遂使陛下追孝寜考之心有所未尽时朝散大夫康熙亦援倪思所着合宫严父为言帝曰三后并侑之说最当是後明堂以太祖太宗寜宗并侑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端平三年将以九月有事於明堂直宝谟阁知婺州陈庸熙言当举皇佑典礼以太祖太宗寜考并配诏令礼部太常寺讨论以闻其事不见於史疑礼志朝散大夫康熙即庸熙之讹而他无可证附着之以俟考

八年监察御史陈垓言祀者国之大事三岁明禋将享多非本物皆自见科市户今仰臣监督各备正色毋以他物充代仍令奉常一体精?庶几神只祖考昭格从之

宝佑五年九月祀明堂复奉高宗升侑

是年三月诏曰高宗皇帝克绍大业宠绥万民厄十世以中兴恢旋乾转坤之烈御六飞而南渡有栉风沐雨之劳定社稷以奠鳌极之安明统系以诒燕谋之永岂有光复我家之盛未隆升陪世室之尊永言孝思稽古多阙所以采博士议郎之是酌人情礼制之宜仿有夏之祀少康法元和之尊光武合一祖三宗而并侑有德有功则参天贰地之宏规丕承丕显用秩元祀昭宣重光陟配而多历年以陈常於时夏会通而行典礼将大享於季秋至是奉以申侑於是明堂之礼一祖三宗并配

度宗咸淳五年九月祀明堂撤寜宗奉理宗升侑至八年九月祀明堂先期起居舍人高斯得进郊天故事疏

疏略曰臣闻人主事天之道惟质与忱而已大路越席扫地不坛器用陶匏牲用茧栗皆尚质也立泽听誓皮弁听报齐明盛服三宿七戒皆致忱也外尽乎质内尽乎忱则天之亲德享道也宜矣秦汉之後文缛而掩其质敬弛而汩其忱千乘万骑以为华宝鼎天马以为饰而事天之本废牡荆灵旗以祷兵方士秘术以求福而事天之心荡欲以感动天地逆厘三神不亦难乎陛下穆卜季秋中辛以行阳馆之祀今有日矣咸秩之礼昭事之忱所宜蚤戒而豫定者圣心固已孜孜於此盖自乾淳以来每遇郊禋必诏有司自事天仪物及诸军赏给之外凡车服仗卫声名文物之具莫不裁约而归於俭锡赉推恩亦减承平之半或三之一可谓尚质之至矣至於前期斋殿致其精明以对越在天者尤极其严行事之际避黄道而不履虚小次而不御可谓至忱之极矣厥今四郊多垒财力单匮远不逮乾淳之时臣愿陛下於阜陵节约之外损之又损庶几曰祀曰戎二者兼得乃若以忱事天又其大本记曰斋者防其邪物絶其嗜慾言不敢散其志也今距斋宿之期虽曰尚赊然臣愿陛下以圣人久祷为心兢兢业业已如上帝临汝神在其上之时则积此精诚用於一日天人相与如响应声天神之不降地只之不格风雨之不节寒暑之不时臣不信也

【臣】等谨按是年九月享明堂故斯得疏云穆卜季秋行阳馆之礼非谓南郊也南渡以後当郊之岁每以赀用不足权停郊祀止享明堂盖以明堂代郊故臣僚封事统谓之郊天王圻不考日月悮载南郊特为改正

理宗亲祀明堂十二

【嘉定十七年九月辛卯  绍定三年九月辛丑六年九月辛亥   端平三年九月辛未

嘉熙三年九月辛巳   淳佑二年九月辛卯五年九月辛亥     八年九月辛酉十一年九月辛未  宝佑二年九月辛亥五年九月辛酉   景定元年九月辛巳四年九月辛卯】

度宗亲祀明堂二

【咸淳五年九月辛酉     八年九月辛未】

恭宗亲祀明堂一

【德佑元年九月辛巳】

【臣】等谨按宋制三岁一祀明堂若是年南郊则罢大享盖以劳费故不能并举也理宗以後诸纪每举必书惟咸淳三年亲郊故二年不祀明堂非史臣失载王圻续通考有二年四年大享之文而不载五年舛缪脱漏显然可见?史正之如右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六月定明堂大飨礼

时致仕扬州府通州同知丰坊上疏言孝莫大於严父严父莫大於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下礼部会议尚书严嵩等言昔羲农肇祀上帝或为合宫或为明堂嗣是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作为明堂之制视夏殷加详焉盖圣王事天如子事父体尊而情亲故制为一岁四享之礼冬至圜丘孟春祈谷孟夏雩坛季秋明堂皆所以尊之也明堂帝而享之又以亲之也今日创制古法难寻要在师先王之意明堂圜丘皆所以事天今大祀殿在圜丘之北禁城东南正应古之方位明堂秋享即以大祀殿行之为当至配侑之礼昔周公宗祀文王於明堂诗传以为物成形於帝犹人成形於父故季秋祀帝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成物之时也汉孝武明堂之享以景帝配孝章以光武配唐中宗以高祖配明皇以睿宗配代宗以肃宗配真宗以太祖配仁宗以真宗配英宗以仁宗配皆世以逓配此主於亲亲也宋钱公辅曰郊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继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配焉於是既推周公之心为严父又推成王之心为严祖是以司马光孙拚诸臣执论於朝程朱大贤倡议於下此主於祖宗之功德也今复古明堂大享之制其所当配之帝亦惟二论而已若以功德论则太宗再造家邦功符太祖当配以太宗若以亲亲论则献皇帝陛下之所自出陛下之功德即皇考之功德当配以献皇帝至称宗之说则臣等不敢妄议帝降旨明堂秋报大礼於奉天殿行其配帝务求画一之说皇考称宗何为不可再会议以闻於是户部右侍郎唐胄抗疏争之谓明堂之配不专於父今奉天殿大享之祭宜配太宗帝怒下胄诏狱嵩乃再会廷臣先议配帝之礼言考季秋成物之旨严父配天之文宜奉献皇帝配帝侑食帝曰明堂秋报大典当以严父配帝之文为正本与郊礼不同人孰无父其父即祖兹礼自朕举宜皇考配上帝嵩等复言高皇帝配圜丘皇考配秋享无庸议矣文皇帝继体首君祀天享帝独少一配似冇未安窃谓孟春祈谷可仍用屋祭之文於大祀殿举行奉文皇帝配祀如此则礼文周悉诚孝流通我皇上爱亲敬祖之心两无所憾矣得旨报闻

唐胄疏略曰宋儒朱熹尝以天地合祀宗庙同堂为非礼谓千五百年无人整理今我皇上创两郊建九庙使三代礼乐焕然复明於世夫三代之礼莫备於周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又曰严父莫大於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说者谓周公有圣人之德制作礼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问而已非谓有天下者皆必以父配天然後为孝不然周公辅成王践阼其礼盖为成王而制於周公为严父於成王为严祖矣然周公归政之後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於武王也後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礼昔有问於朱熹曰周公之後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王之父配耶熹曰只当以文王为配又问继周者如何熹曰只以有功之祖配之由此观之明堂之配不专於父明矣且昔我皇上入纂大统之初廷臣讲礼不明执为人後之说於时推明一本力正大伦者惟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霍韬数人可谓忠臣矣及何渊有建庙之议书等则尽力斥之其言最切者在书则曰献皇帝入祀大内者以止生陛下一人庙祀不可缺也不敢祔庙者以未为天子大统不可干也在璁则曰先儒谓孝子心无穷分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为不孝皇上追尊献考别立庙者此礼之得为者也祔献考主於太庙者此礼之不得为者也在萼则曰仲尼有言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渊说诚陷君矣皇上可顺情而信之乎夫岂不道而数臣言之盖爱君之切也於时陛下嘉答诸臣亦云朕奉天法祖岂敢有干太庙圣明深见固已超越前代矣岂今日乃惑於丰坊之说乎第恨礼部会议不能辩严父之非不举文武成康之盛以告陛下而滥引汉唐宋不足法之事为言耳虽然丰坊明堂之议虽未可从而明堂之礼则不可废盖今冬夏南北两郊皆主於尊必秋季一大享帝於奉天殿而亲亲之义始备自三代以来郊与明堂各立所配之帝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功德之盛上并帝王比之於周太祖则后稷也太宗则文王也今南北两郊及春祈谷皆奉配太祖皇帝而太宗皇帝独未有配甚为缺典故今奉天殿大享之祭必奉配太宗而後吾圣朝一代之大典礼始备故臣谓坊明堂之礼不可废也若夫我皇考恭穆献皇帝得皇上大圣人为之子不待称宗不待议配而专庙之享亦足垂亿万年无疆之休矣

明史丰熙传曰子坊嘉靖二年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家居贫乏思效张璁夏言片言取通显十七年诣阙上书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世宗大悦未几进号睿宗配飨元极殿其议盖自坊始

九月大享上帝於元极殿奉睿宗配

帝既定献皇帝明堂配帝复以称宗之说集羣臣议又自为明堂或问以示称宗祔庙之意於是严嵩曲顺帝旨乃尊献皇帝为睿宗祔太庙时未建明堂迫季秋遂大享上帝於元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殿在宫右乾隅旧名钦安殿礼成礼部请帝升殿百官奉贺如郊祀庆成仪帝以大享初举命赐宴於谨身殿已而以足疾不御殿命羣臣勿贺礼官以表闻并罢宴二十一年勅谕礼部季秋大享明堂成周重典与郊祀并行曩以享地未定特祭於元极宝殿朕诚未尽南郊旧殿原为大祀之所昨岁已令有司撤之朕自作制象立为殿恭荐名曰大享用昭寅奉上帝之意乃即大祀殿旧址建大享神御殿其制六楹周以白石栏上覆青瓦享殿前两庑庑各十楹前为大享门又前砖门五东西各三撤旧具服殿祭日张大次其旁岁以季秋大享上帝奉皇考睿宗配享行礼如南郊陈设如祈谷二十四年礼部尚书费寀以大享殿工将竣请帝定殿门名门曰大享殿曰皇乾及殿成礼官具仪以请仍命暂行於元极宝殿遣官代摄岁以为常终帝世未即大享殿行礼

穆宗隆庆元年正月罢睿宗明堂配飨

礼臣言我朝大享之礼自皇考举行追崇睿宗以昭严父配天之孝自皇上视之则睿宗为皇祖非周人宗祀文王於明堂之义於是帝从其请罢大享礼命元极宝殿仍改钦安殿

【臣】等谨按明初无明堂之制世宗执严父配天之说特创斯礼以追隆所生元极既配之後明年幸承天享帝於龙飞殿亦奉献皇帝配所以尊其亲者至矣其後自定规制更建大享殿三年而後成一时创制更新典物隆备宜与合宫世室昭垂令典矣乃殿成而祀事不举内殿殷荐止於代摄盖帝排正议崇私亲虽矫强於一时终有惄然不自安者故礼臣敦请屡谕缓行非仅躭奉元修惮乘舆之一出也穆宗即位以礼臣议罢之允矣

大享仪【嘉靖十七年定】

前期五日皇帝诣牺牲所视牲其先一日皇帝告於庙及还参拜俱如大祀之仪次日以後命大臣轮视如常仪前期四日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三日前期三日皇帝诣太庙寝殿告请睿宗配帝以脯醢酒果行再拜一献礼前期二日太常卿光禄卿奏省牲如常仪前期一日皇帝亲填祝版於文华殿夜二鼔礼部同太常堂上官请安神御版位俱如祈谷之仪陈设上帝位犊一玉用苍璧一帛十二【青色】登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二玉爵三酒尊三篚一祝案一配帝位同惟不用玉正祭仪与祈谷同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六十八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列传第一百六十六·脱脱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赵尔巽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赵晔
  東觀漢記卷九·多人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二·李心传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陈邦瞻
  ●卷九。恩叙四·梁章钜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宰惠紀略卷五·柳堂
  卷二十·司马迁
  读例存疑卷六·薛允升
  窦默传·宋濂
  卷二百二十六·杨士奇
  卷三十一·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855_1 【山居(一作杜光庭诗)】郑遨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山。   夏狂冲

  • ◆刘尚书秉恕·顾嗣立

    秉恕字长卿,秉忠之弟,尝受易于威州刘肃。世祖召同侍潜邸,至元中,累官礼部尚书,历湖州平阳两路总管,有惠政。卒于官。秉忠无子,以秉恕子为后。 白云楼 ○白云楼 旌旗袅袅入随州,江涨祥烟散复收。黄耳不来家信远,西风肠断白云楼

  •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佚名

    一一一○ 军机大臣为传谕查改《通志 食货略》体例内容事致四库馆总裁函乾隆五十年八月十八日启者:本日面奉谕旨:此次呈进之《通志 食货略》内所载《田制》一门,首列屯庄、旗地,于节制未为妥协。天下民田,为国家惟正之供,则

  • 一四三 顺天时报·周作人

    凡是不曾于民国早年在北京住过些时候的人,决不会想像到日本人在中国所办的汉字新闻是怎么岂有此理的可气。本来中国的报纸最初都是外国人办的,如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都是如此,但那是外国商人主意为的赚钱,不像日本

  • 六十五、青州风物·包天笑

      我在山东青州府计两年多,第一年,未带家眷去;第二年,方携我妻震苏及新生的一女可芬偕往。幸而有几位南方教员,已携有家眷在此,即以本学堂而言,有杜安伯的夫人,她是苏州人;有胡菊如的夫人,她是上海人,也是最近从上海来了。此外

  • 张方传·房玄龄

    张方,河间人,出身贫穷之家,以勇猛善战而为河间王司马..所器重,累迁兼振武将军。永宁年间(301),司马..上表请讨伐齐王司马礒,派遣张方领兵二万为前锋。后司马礒被长沙王司马磖所杀,司马..又和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讨伐长沙王司马

  • 江阳王元继传·李延寿

    献文帝将南平王元霄的第二个儿子继、字世仁的作为江阳王吐根的后嗣。袭爵为江阳王。宣武帝时,元继任青州刺史,他随便把别人家的女儿拉来给自己的家僮当妻子,又强让好人家的女子当奴婢,因而被御史弹劾,免除官爵。  当灵太

  • 卷一百二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二十一宋 赵汝愚 编兵门兵议下上仁宗论兵九事     蔡 襄臣近上国论要目十二篇以谓当今之急务强兵爲第一事富国为第二事欲修治道自此而始兵不强则国不富国不富则民不安是故始於强

  • 卷二十·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勤政上真宗论勤政      韩 援臣伏覩近诏举行转对在外文武羣臣未预次对者各许上章奏事此盖陛下克勤念虑旁采刍荛幅员之

  •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吴晗

    一明太祖的折中政策自称为淮右布衣,出身于流氓而做天子的朱元璋,在得了势力称王建国之后,最惹他操心的问题:第一是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治中心,建立在何处。第二是用什么方法来维持他的统治权。明太祖在初渡江克太平时(至正

  • 卷第廿七·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七 天命開別天皇 天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太子也。母曰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譲位於天萬豐日天皇。立天皇爲皇太子。★天萬豐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明年皇祖

  • 卷之十·佚名

    刘子卷之十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正赏第五十一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赏而不正,则情乱於实;评而不均,则理失其真。理之失也,由於贵古而贱今;情之乱也,在乎信耳而弃目。古今虽殊,其迩皇同;耳目诚异,其识则齐。识齐而赏异

  • 提要·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周官总义      礼类一【周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案周官总义三十卷宋易祓撰祓有易总义已着録是书陈振孙书録解题不载惟赵希弁读书附志着録称许仪为之序刻于衡阳今衡阳本世已无传惟永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崩伽阇崩伽耆林中。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戒相应法。赞叹制戒法。尔时。尊者迦叶氏于崩伽聚落住。闻世尊说戒相应法。赞叹是戒。极心不忍不喜。言。此沙门极赞叹是戒

  • 断残集·郁达夫

    著译合集。郁达夫著。1933年8月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列为《达夫全集》第7卷。收《关于小说的话》、《关于黄仲则》、《政权和民权》、《移家琐记》、《光慈的晚年》等文学短论、杂文、散记38篇。

  • 尝试集·胡适

    中国现代第一本白话诗集。胡适作。1920年3月初版,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同年9月再版。1922年10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第4版,其后便以此版行世(第4版曾多次印刷,其中仍有小变动)。1984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依1922年增

  • 吴中水利全书·张国维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

  • 花月痕·魏秀仁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