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廿七

日本書紀卷第廿七 天命開別天皇 天智天皇

天命開別天皇。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太子也。母曰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譲位於天萬豐日天皇。立天皇爲皇太子。★天萬豐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明年皇祖母尊即天皇位。

七年七月丁巳崩。皇太子素服稱制。

是月。蘇將軍與突厥王子契■加力等。水陸二路至于高麗城下。皇太子遷居于長津宮。稍聽水表之軍政。

八月。遣前將軍大華下阿曇比邏夫連。小華下河邊百枝臣等。後將軍大華下阿倍引田比邏夫臣。大山上物部連熊。大山上守君大石等。救於百濟。仍送兵杖五穀。〈或本續此末云。別使大山下狹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來津守護百濟。〉

九月。皇太子御長津宮。以織冠授於百濟王子豐璋。復以多臣蒋敷之妹妻之焉。乃遣大山下狹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來津。率軍五千餘衛送於本郷。於是。豐璋入國之時。福信迎來。稽首奉國朝政。皆悉委焉。

十二月。高麗言。惟十二月。於高麗國寒極泪凍。故唐軍雲車衝■。鼓鉦吼然。高麗士率膽勇雄壯。故更取唐二壘。唯有二塞。亦備夜取之計。唐兵抱膝而哭。鋭鈍力竭而不能拔。噬臍之耻非此而何。〈釋道顯云。言春秋之志正于高麗。而先聲百濟。々々近侵甚。苦急。故爾也。〉

是歳。播磨國司岸田臣麿等獻寶劔言。於狹夜郡人禾田穴内獲焉。』又日本救高麗軍將等。泊于百濟加巴利濱而燃火焉。灰變爲孔有細響。如鳴鏑。或曰。高麗。百濟終亡之徴乎。

元年春正月辛卯朔丁巳。賜百濟佐平鬼室福信失十萬隻。絲五百斤。綿一千斤。布一千端。韋一千張。稻種三千斛。

三月庚寅朔癸巳。賜百濟王布三百端。

是月。唐人。新羅人伐高麗。々々乞救國家。仍遣軍將據疏留城。由是唐人不得略其南堺。新羅不獲輸其西壘。

夏四月。鼠産於馬尾。釋道顯占曰。北國之人將附南國。盖高麗破而屬日本乎。

夏五月。大將軍大錦中阿曇比邏夫連等。率船師一百七十艘。送豐璋等於百濟國。宣勅。以豐璋等使繼其位。又予金策於福信。而撫其背。褒賜爵祿。于時豐璋等與福信稽首受勅。衆爲流涕。

六月己未朔丙戌。百濟遣達率萬智等進調獻物。

冬十二月丙戌朔。百濟王豐璋。其臣佐平福信等與狹井連。〈闕名。〉朴市田來津議曰。此州柔者。遠隔田畝土地磽埆。非農桑之地。是拒戰之塲。此焉久處。民可飢饉。今可遷於避城。々々者西北帶以古連旦■之水。東南據深泥巨堰之防。繚以周田。决渠降雨。華實之毛則三韓之上腴焉。衣食之源則二儀之■區矣。雖曰地卑。豈不遷歟。於是朴市田來津獨進而諌曰。避城與敵所在之間。一夜可行。相近茲甚。若有不虞其悔難及者矣。夫飢者後也。亡者先也。今敵所以不妄來者。州柔設置山險盡爲防禦。山峻高而谿隘。守而攻難之故也。若處卑地。何以因居而不搖動。及今日乎。遂不聽諌而都避城。

是歳。爲救百濟修繕兵甲。備具船舶。儲設軍粮。☆是年也太歳壬戌。

二年春二月乙酉朔丙戌。百濟遣達率金受等進調。新羅人燒燔百濟南畔四州。并取安徳等要地。於是。避城去賊近。故勢不能居。乃還居於州柔。如田來津之所計。

是月。佐平福信上送唐俘續守言等。

三月。遣前將軍上毛野君稚子。間人連大盖。中將軍巨勢神前臣譯語。三輪君根麻呂。後將軍阿倍引田臣比邏夫。大宅臣鎌柄。率二萬七千人打新羅。

夏五月癸丑朔。犬上君〈闕名。〉馳告兵事於高麗而還。見糺解於石城。糺解仍語福信之罪。

六月。前將軍上毛野君稚子等。取新羅沙鼻岐。奴江二城。百濟王豐璋嫌福信有謀反心。以革穿掌而縛。時難自决。不知所爲。乃問諸臣曰。福信之罪既如此焉。可斬不。於是。達率徳執得曰。此惡逆人不合放捨。福信即唾於執得曰。腐狗癡奴。王勒健兒。■斬而醢首

秋八月壬午朔甲午。《十三》新羅以百濟王斬己良將。謀直入國先取州柔。於是。百濟知賊所計。謂諸將曰。今聞。大日本國之救將廬原君臣率健兒萬餘。正當越海而至。願諸將軍等應預圖之。我欲自往待饗白村。

戊戌。賊將至於州柔繞其王城。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

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

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衆。艫舳不得廻旋。朴市田來津仰天而誓。切齒而嗔殺數十人。於焉戰死。是時百濟王豐璋與數人乘船逃去高麗。

九月辛亥朔丁巳。百濟州柔城始降於唐。是時國人相謂之曰。州柔降矣。事無奈何。百濟之名絶于今日。丘墓之所豈能復往。但可往於弖禮城會日本軍將等相謀事機所要。遂教本在枕服岐城之妻子等令知去國之心。

辛酉。發途於牟弖。

至弖禮。

甲戌。日本船師及佐平余自信。達率木素貴子。谷那晉首。憶禮福留。并國民等至於弖禮城。明日發船始向日本。

三年春二月己卯朔丁亥。天皇命大皇弟。宣増換冠倍位階名及氏上民部。家部等事。其冠有廿六階。大織。小織。大縫。小縫。大紫。小紫。大錦上。大錦中。大錦下。小錦上。小錦中。小錦下。大山上。大山中。大山下。小山上。小山中。小山下。大乙上。大乙中。大乙下。小乙上。小乙中。小乙下。大建。小建。是爲廿六階焉。改前華曰錦。從錦至乙加六階。又加換前初位一階。爲大建。小建二階。以此爲異。餘並依前。其大氏之氏上賜大刀。小氏之氏上賜小刀。其伴造等之氏上賜干楯弓矢。亦定其民部。家部。

三月。以百濟王善光王等居于難波。』有星殞於京北。

是春。地震。

夏五月戊申朔甲子。百濟鎭將劉仁願遣朝散大夫郭務■等進表函與獻物。

是月。大紫蘇我連大臣薨。〈或本。大臣薨注五月。〉

六月。嶋皇祖母命薨。

冬十月乙亥朔。宣發遣郭務■等。勅是日中臣内臣。遣沙門智祥賜物於郭務■。

戊寅。饗賜郭務■等。

是月。高麗大臣盖金終於其國。遣言於兒等曰。汝等兄弟。和如魚水。勿爭爵位。若不如是。必爲隣咲。

十二月甲戌朔乙酉。郭務■等罷歸。

是月。淡海國言。坂田郡人小竹田史身之猪槽水中忽然稻生。身取而收。日々到富。栗太郡人磐城村主殷之新婦床席頭端。一宿之間。稻生而穗。其旦垂頴而熟。明日之夜更生一穗。新婦出庭。兩箇鑰匙自天落前。婦取而與殷。々得始富。

是歳。於對馬嶋。壹岐嶋。筑紫國等置防與烽。又於筑紫築大堤貯水。名曰水城。

四年春二月癸酉朔丁酉。間人大后薨。

是月。勘校百濟國官位階級。仍以佐平福信之功。授鬼室集斯小錦下。〈其本位達率。〉復以百濟百姓男女四百餘人居于近江國神前郡。

三月癸卯朔。爲間人大后度三百卅人。

是月。給神前郡百濟人田。

秋八月。遣達率答■春初築城於長門國。遣達率憶禮福留。達率四比福夫於筑紫國築大野及椽二城。』耽羅遣使來朝。

九月庚午朔壬辰。唐國遣朝散大夫沂州司馬馬上柱國劉徳高等〈等謂右戎衛郎將上柱國。百濟將軍朝散大夫上柱國郭務■。凡二百五十四人。七月廿八日至于對馬。九月廿日至于筑紫。廿二日進表函焉。〉

冬十月己亥朔己酉。大閲于菟道。

十一月己巳朔辛巳。《十三》饗賜劉徳高等。

十二月戊戌朔辛亥。賜物於劉徳高等。

是月。劉徳高等罷歸。

是歳。遣小錦守君大石等於大唐云々。〈等謂小山坂合部連石積。大小乙吉士岐彌。吉士針間。盖送唐使人乎。〉

五年春正月戊辰朔戊寅。《十一》高麗遣前部能婁等進調。▼是日耽羅遣王子始如等貢獻。

三月。皇太子親徃於佐伯子麻呂連家。問其所患。慨歎元從之功。

夏六月乙未朔戊戌。高麗前部能婁等罷歸。

秋七月。大水。

是秋。復租調。

冬十月甲午朔己未。高麗遣臣乙相奄■等進調。〈大使臣乙相奄■。副使達相遁。二位玄武若光等。〉

是冬。京都之鼠向近江移。』以百濟男女二千餘人居于東國。凡不擇緇素。起癸亥年至于三歳並賜官食。』倭漢沙門知由獻指南車。

六年春二月壬辰朔戊午。《廿七》合葬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與間人皇女於小市岡上陵。▼是日。以皇孫大田皇女葬於陵前之墓。高麗。百濟。新羅皆奉哀於御路。皇太子謂羣臣曰。我奉皇太后天皇之所勅。憂恤萬民之故。不起石槨之役。所冀永代以爲鏡誡焉。

三月辛酉朔己卯。遷都于近江。是時天下百姓不願遷都。諷諌者多。童謠亦衆。日々夜々失火處多。

六月。葛野郡獻白■。

秋七月己未朔己巳。耽羅遣佐平椽磨等貢獻。

八月。皇太子幸倭京。

冬十月。高麗太兄男生出城巡國。於是。城内二弟。聞側助士大夫之惡言。拒而勿入。由是男生奔入大唐謀滅其國。

十一月丁巳朔乙丑。百濟鎭將劉仁願遣熊津都督府熊山縣令上柱國司馬法聰等。送大山下境部連石積等於筑紫都督府。

己巳。司馬法聰等罷歸。以小山下伊吉連博徳。大乙下笠臣諸石爲送使。

是月。築倭國高安城。讃吉國山田郡屋嶋城。對馬國金田城。

潤十一月丁亥朔丁酉以錦十四疋。纈十九匹。緋廿四疋。紺布廿四端。桃染布五十八端。斧廿六。■六十四。刀子六十二枚賜椽磨等。

七年春正月丙戌朔戊子。皇太子即天皇位。〈或本云。六年歳次丁卯三月即位。〉

壬辰。宴群臣於内裏。

戊申。送使博徳等服命。

二月丙辰朔戊寅。立古人大兄皇子女倭姫王爲皇后。遂納四嬪。有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遠智娘。〈或本云。美濃津子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田皇女。其二曰■野皇女。及有天下居于飛鳥淨御原宮。後移宮于藤原。其三曰建皇子。唖不能語。〈或本云。遠智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建皇子。其二曰大田皇女。其三曰■野皇女。或本云。蘇我山田麻呂大臣女曰芽淳娘。生大田皇女與娑羅々皇女。〉次有遠智娘弟。曰姪娘。生御名部皇女與阿陪皇女。阿陪皇女及有天下居于藤原宮。後移都于乃樂。〈或本云。名姪娘曰櫻井娘。〉次有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橘娘。生飛鳥皇女與新田部皇女。次有蘇我赤兄大臣女。曰常陸娘。生山邊皇女。又有宮人生男女者四人。有忍海造小龍女。曰色夫古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江皇女。其二曰川嶋皇子。其三曰泉皇女。又有栗隈首徳萬女。曰黒媛娘。生水主皇女。又有越道君伊羅都賣。生施基皇子。又有伊賀釆女宅子。生伊賀皇子。復字曰大友皇子。

夏四月乙卯朔庚申。百濟遣末都師父等進調。

庚午。末都師父等罷歸。

五月五日。天皇縱獵於蒲生野。于時大皇弟。諸王。内臣。及羣臣皆悉從焉。

六月。伊勢王與其弟王接日而薨。未詳官位。

秋七月。高麗從越之路遣使進調。風浪高故不得歸。以栗前王拜筑紫率。』于時近江國講武。又多置牧而放馬。又越國獻燃土與燃水。又於濱臺之下諸魚覆水而至。又饗夷。又命舍人等爲宴於所々。時人曰。天皇天命將及乎。

秋九月壬午朔癸巳。新羅遣沙■級■金東嚴等進調。

丁未。中臣内臣使沙門法弁・秦筆賜新羅上臣大角干■信船一隻。付東嚴等。

庚戌。使布勢臣耳麻呂賜新羅王輸御調船一隻付東嚴等。

冬十月。大唐大將軍英公打滅高麗。高麗仲牟王初建國時。欲治千歳也。母夫人云。若善治國可得也。〈若或本有不可得也。〉但當有七百年之治也。今此國亡者。當在七百年之末也。

十一月辛巳朔。賜新羅王絹五十疋。綿五百斤。韋一百枚。付金東嚴等。賜東嚴等物各有差。

乙酉。遣小山下道守臣麻呂。吉士小鮪於新羅。▼是日金東嚴等罷歸。

是歳。沙門道行盜草薙劔逃向新羅。而中路風雨。荒迷而歸。

八年春正月庚辰朔戊子。以蘇我赤兄臣拜筑紫率。

己卯朔己丑。耽羅遣王子久麻伎等貢獻。

丙申。賜耽羅王五穀種。▼是日。王子久麻伎等罷歸。

夏五月戊寅朔壬午。天皇縱獵■於山科野。大皇弟。藤原内大臣。及群臣皆悉從焉。

秋八月丁未朔己酉。天皇登高安嶺。議欲修城。仍恤民疲止而不作。時人感而歎曰。寔乃仁愛之徳不亦寛乎。云々。

是秋。霹■於藤原内大臣家。

九月丁丑朔丁亥。《十一》新羅遣沙■督儒等進調。

冬十月丙午朔乙卯。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親問所患而憂悴極甚。乃詔曰。天道輔仁何乃虚説。積善餘慶猶是無徴。若有所須。便可以聞。對曰。臣既不敏。當復何言。但其葬事、宜用輕易。生則無務於軍國。死則何敢重難。云々。時賢聞而歎曰。此之一言。竊比於往哲之善言矣。大樹將軍之辭賞。可同年而語哉。

庚申。天皇遣東宮大皇弟於藤原内大臣家。授大織冠與大臣位仍賜姓爲藤原氏。自此以後。通曰藤原内大臣。

辛酉。藤原内大臣薨。〈日本世記曰。内大臣春秋五十薨于私第。廼殯於山南。天何不淑。不憖遣耆。鳴呼哀哉。碑曰。春秋五十有六而薨。〉

甲子。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命大錦上蘇我赤兄臣奉宣恩詔。仍賜金香鑪。

十二月。災大藏。

是冬。修高安城收畿内之田税。』于時災斑鳩寺。

是歳。遣小錦中河内直鯨等使於大唐。又以佐平餘自信。佐平鬼室集斯等。男女七百餘人遷居近江國蒲生郡。又大唐遣郭務■等二千餘人。

九年春正月乙亥朔辛巳。詔士大夫等大射宮門内。

戊子。宣朝庭之禮儀與行路之相避。復禁斷誣妄妖僞。

二月。造戸籍。斷盜賊與浮浪。』于時天皇幸蒲生郡匱■野而觀宮地。』又修高安城積穀與塩。又築長門城一。筑紫城二。

三月甲戌朔壬午。於山御井傍敷諸神座。而班幣帛。中臣金連宣祝詞。

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後。災法隆寺。一屋無餘。大雨雷震。

五月。童謠曰。于知波志能。都梅能阿素弭爾。伊提麻栖古。多麻提能伊■能。野■古能度珥。伊提麻志能。倶伊播阿羅珥茹。伊提麻西古。多麻提能■能。野■古能度珥■

六月。邑中獲龜。背書申字。上黄下玄。長六寸許。

秋九月辛未朔。遣阿曇連頬垂於新羅。

是歳。造水碓而冶鐵。

十年春正月己亥朔庚子。大錦上蘇我赤兄臣與大錦下巨勢人臣。進於殿前奏賀正事。

癸卯。大錦上中臣金連命宣神事。是日。以大友皇子拜太政大臣。以蘇我赤兄臣爲左大臣。以中臣金連爲右大臣。以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爲御史大夫。〈御史。盖今之大納言乎。〉

甲辰。東宮太皇弟奉宣〈或本云。大友皇子宣命。〉施行冠位法度之事。大赦天下。〈法度冠位之名。具載於新律令。〉

丁未。高麗遣上部大相可婁等進調。

辛亥。百濟鎭將劉仁願遣李守眞等上表。

是月。以大錦下授佐平余自信。沙宅紹明。〈法官大輔。〉以小錦下授鬼室集斯。〈學職頭。〉以大山下授達率谷那晋首。〈閑兵法。〉木素貴子。〈閑兵法。〉憶禮福留。〈閑兵法。〉答■春初。〈閑兵法。〉■日比子。賛波羅。金羅金須〈解藥。〉鬼室集信。〈解藥。〉以上小山上授達率徳頂上。〈解藥。〉吉大尚。〈解藥。〉許率母。〈明五經。〉角福牟。〈閑於陰陽。〉以小山下授餘達率等五十餘人也。』童謠云。多致播那播。於能我曳多曳多。那例々騰母。陀麻爾農矩騰岐。於野兒弘爾農倶。

二月戊辰朔庚寅。百濟遣臺久用善等進調。

三月戊戌朔庚子。黄書造本實獻水■。

甲寅。常陸國貢中臣部若子。長尺六寸。其生年丙辰。至此歳十六年也。

夏四月丁卯朔辛卯。置漏尅於新臺。始打候時動鍾鼓。始用漏尅。此漏尅者天皇爲皇太子時始親所製造也。云々。

是月。筑紫言。八足之鹿生而即死。

五月丁酉朔辛丑。天皇御西小殿。皇太子。群臣侍宴。於是再奏田■。

六月丙寅朔己巳。宣百濟三部使人所請軍事。

庚辰。百濟遣眞子等進調。

是月。以栗隈王爲筑紫帥。』新羅遣使進調。別獻水牛一頭。山鷄一隻。

秋七月丙申朔丙午。唐人李守眞等。百濟使人等並罷歸。

八月乙丑朔丁卯。高麗上部大相可婁等罷歸。

壬午。饗賜蝦夷。

九月。天皇寢疾不豫。〈或本云。八月天皇疾病。〉

冬十月甲子朔庚午。新羅遣沙■金萬物等進調。

辛未。於内裏開百佛眼。

是月。天皇遣使奉袈裟。金鉢。象牙。沈水香。栴檀香。及諸珍財於法興寺佛。

庚辰。天皇疾病彌留。勅喚東宮引入臥内。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屬汝。云々。於是再拜稱疾固辭不受曰。請奉洪業付屬大后。令大友王奉宣諸政。臣請願奉爲天皇出家脩道。天皇許焉。東宮起而再拜。便向於内裏佛殿之南。踞坐胡床剃除鬢髮。爲沙門。於是天皇遣次田生磐送袈裟。

壬午。東宮見天皇、請之吉野脩行佛道。天皇許焉。東宮即入於吉野。大臣等侍送。至菟道而還。

十一月甲午朔癸卯。對馬國司遣使於筑紫大宰府言。月生二日。沙門道文。筑紫君薩野馬。韓嶋勝娑婆。布師首磐。四人從唐來曰。唐國使人郭務■等六百人。送使沙宅孫登等一千四百人。合二千人。乘船册七隻倶泊於比智嶋。相謂之曰。今吾輩人船數衆。忽然到彼恐彼防人驚駭射戰。乃遣道文等豫稍披陳來朝之意。

丙辰。大友皇子在内裏西殿織佛像前。左大臣蘇我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侍焉。大友皇子手執香鑪先起誓盟曰。六人同心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必被天罸。云々。於是左大臣蘇我赤兄臣等手執香鑪隨次而起。泣血誓盟曰。臣等五人。隨於殿下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四天王打。天神地祇亦復誅罸。卅三天證知此事。子孫當絶。家門必亡。云々。

丁巳。近江宮。從大藏省第三倉出。

壬戌。五臣奉大友皇子盟天皇前。▼是日。賜新羅王絹五十匹。■五十匹。綿一千斤。韋一百枚。

十二月癸亥朔乙丑。天皇崩于近江宮。

癸酉。殯于新宮。于時童謠曰。美曳之弩能。曳之弩能阿喩。阿喩擧曾播。施麻倍母曳岐。愛倶流之衛。奈疑能母縢。制利能母縢。阿例播倶流之衞。〈其一〉於彌能古能。野陛能比母騰倶。比騰陛多爾。伊麻■藤柯禰波。美古能比母騰矩。〈其二〉阿箇悟馬能。以喩企波々箇屡。麻矩儒播羅。奈爾能都底擧騰。多■尼之曳鶏武。〈其三〉

己卯。新羅進調使沙金萬物等罷歸。

是歳。讚岐國山田郡人家有鶏子四足者。又大炊省有八鼎鳴。或一鼎鳴。或二或三倶鳴。或八倶鳴。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十·毕沅
  ●卷一百八十三·徐梦莘
  第十回 失辎重全军败溃 迷美色大帅投诚·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九十九·张守节
  张辉瓒·陶菊隐
  陈镒传·张廷玉
  第五篇 殉难六烈士传·梁启超
  卷一百六·杨士奇
  野史无文卷十七(阙)·郑达
  卷一百七十四之十五·雍正
  卷第卅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八出 逼婚·李渔

    〖天下乐〗(生冠带,引众上)乘传归来万马迎,漫夸前是一书生。纱笼不自人间定,多少鸿儒倒未能。下官班师复命,蒙圣主不次加升;又见下官未曾婚娶,要把当朝宰相之女,钦赐完姻。下官因为不曾看见,恐怕做了詹家小姐的故事,所以只说家中

  • 第十三出 谄笑·李渔

    (贴旦上)佳人忆佳人,才子怀才子。虽无枕簟情,也解相思死。——好笑我家小姐,自从那日在雨花庵与范大娘结盟回来,茶不思饭不想,睡似醒醒似睡。夫妻虽是假的,相思病倒害真了。今日十月十五,我不免劝他到楼上看看县官行

  • 云林集序·危素

    临川危太朴释书山房将有观乎江海之上虞集酌酒送之而为之言曰夫士者有一乡之士有一国之士有天下之士一乡之士一乡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一国之士乎一国之士一国之人有不得而见之者矣况天下之士乎环百井之里以为乡乡之

  • ●蚁术诗选卷之四·邵亨贞

    元云间邵复孺着 明新都汪 稷校 七言古风 昭君出塞图 松居图歌为会稽陈元茂赋 画梅行会稽王元章惠以墨梅且题其上依题酬之 玩古行武川唐允文蓄古图画碑刻金玉彝鼎及诸器物一室中名之曰玩古斋 桃源图歌 荅唐元度惠草堂

  • 卷第八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起上章困敦(庚子),尽着雍涒滩(戊申),凡九

  • 唐鉴卷十六·范祖禹

    德宗五十三年六月张茂宗许尚公主未成婚茂宗母卒遗表请终嘉礼帝许之八月起复茂宗左卫将军左拾遗蒋又上疏谏以兵革之急古有墨衰从事者【衰方崔切】未闻驸马起复尚主也帝遣中使谕之不止乃特召对于延英谓曰人间多借吉成婚

  •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经理与女工(双双捉将官里去)·李定夷

    湖北省垣各商店,风俗最坏者。一布店对买货之妇女,语言神色,不合规则。一茶店对摘茶之女工,眉来眼去,无所不为。甚至有轻薄之行路人,过必伫窥。近更有横街之精益织袜公司,雇一理线纱之女工,置诸该经理之屋内。屋之楼上,则为吴德

  • 第三四七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五·佚名

    三皂头役蒙淡水分府单,协同总理、绅衿、铺户等选举吞霄总理,禀缴保结、认充状台下三皂头役朱宽叩首叩禀,为选举,禀请恩准着充事。缘蒙单,仰协同该地衿耆、铺户人等,选举诚实、勤慎、公事谙练之人,取具认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襄公公败于泓【东坡 颍滨】献公世子申生【白乐天】荀息【东坡】文公守原【栁州】文公霸【栁州】厉公士燮【东坡】悼公智罃赵武【颍滨】平公叔向【颍滨】智伯智伯之亡【栁州 温公】通论文公悼公【颍滨】晋之故封【栁

  •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封建考【一】【臣】等谨案列爵曰封分土曰建建国之制固不可行於三代以後而三代之初亦既不胜其弊禹一传而有甘之誓再传而有羲和之征夫有扈羲和之所以获咎者曰怠侮曰沈湎而已此在郡

  • 论语集解义疏卷九·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阳货第十七疏【阳货者季氏家臣亦凶恶者也所以次前者明于时凶乱非唯国臣无道至于陪臣贱亦竝凶恶故阳货次季氏也】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注孔安国曰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専鲁国之政欲见

  • 桓公问第五十六·管仲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人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谏

  • 桓公·桓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秋,大水。冬十月。【传】元年春,公即位,修好于郑。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夏四月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目录·自融

    (此刻不论宗系惟书法化时代。始自建炎丁未。至顺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卷一佛灯珣禅师圆通真际止禅师智通深禅师龙牙才禅师(补辑)性空普庵主(补辑)龙翔竹庵圭禅师卷二(补辑)祖奇二首座护国此庵元禅师或庵体禅师(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

  • 善法方便陀罗尼经·佚名

    附东晋录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