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十五、青州风物

  我在山东青州府计两年多,第一年,未带家眷去;第二年,方携我妻震苏及新生的一女可芬偕往。幸而有几位南方教员,已携有家眷在此,即以本学堂而言,有杜安伯的夫人,她是苏州人;有胡菊如的夫人,她是上海人,也是最近从上海来了。此外,府尊曹耕翁的见媳,也是苏州人,他便是彭诵田的女儿。此间首县益都县知县李搢臣(祖年),一家又都是常州人,他的衙门里师爷,大半是常州人,而携眷来此者亦甚多。

  青州府的房屋,也尽是北方式,庭院却很大。我们家中,雇用一个老妈子,和一个僮儿。老妈子名张嫂,年约四十左右,做事很勤恳。僮儿年十四、五,名唤犬儿,也很活泼诚实,及至我们回南时,他坚欲跟我同去,我以其母在青,未允携归。本地人多睡坑,我们不惯,然此地无藤垫粽垫之类,只有高梁杆子所做的牀垫,睡了倒也觉得很为安适。此间无楼房,全都是平屋,较讲究的方为砖地,否则都是泥地而已。

  自胶济铁路通车后,青州府适在铁路的中心点,亦渐成为山东一大城市。故此间居然也有洋货小现,洋货来自上海的,也有来自天津的。日用必需之物,如洋皂,洋火之类,市上亦均有售处,不过本地人却难得用。各方来此的人也不少,便带了那些舶来品来了。市上购买杂物,数目少的用钱票,从一千到十千(一千即名一吊),那种钱票,都是破烂不堪。数目大的用银块,几两几钱,临时用天秤称之,傍置一夹剪,分量如太重,则夹去一块。

  青州府仅有一条热闹的大街,店肆林立,我们如果买过一两次东西,他们便认得你了,叫得出你的姓,知道你住的地方。

  大概他们对于南方人,是一望而知的。假使你买了东西,身边的钱不够,你尽管拿走好了,他们信得过你。掌柜和夥计,都是很客气,买了东西出来,常常送你到门口,口中不绝地道谢。最妙者,这里有一个邮政局,局长也是青州府本地人,此外有一两位邮差兼助手。我们和他熟极了,寄信可以坐到他办公桌上,自已打邮戳。因为来信有一定时间,胶济路的上行车与下行车,都在青州府交车,而我们有信没信,只要等火车站上的邮差回来,便知道了。

  在青州府的第二年,上海的时报已出版了,我便去定了一份时报。本来学堂里也有一份新闻报,要等府衙门里看过后,然后送来,已隔了好多天了。我在南京蒯公馆的时候,中外日报新出,我就自己定了一份中外日报。人家说,这是我体己的报,实在说:报纸总在日求进步,中外日报出版后,报纸有一进步,时报出版后,报纸又有一进步,我是不喜欢墨守而喜欢创新的。

  我从学堂里回到家里去时,邮局是必经之路,我最注意的,今天有没有报纸寄来呢?还有我所购的新书、所定的杂志,有没有寄来呢?那时并没有信箱之类,那位邮局长给我安放在一处,我喜欢自己去领取。最可笑的,是在第一年,我要寄家用到苏州去,而青州和苏州的邮汇不通,并且币制不同,因为苏州是用洋钱的,青州是用银子的。但是小包邮件是可通的。邮局长说:“你可以把整只的元宝,当小包的邮件挂号寄去,已经有人试过了。”恰好我的每月薪水是五十两元宝一只,于是由麻布包扎缝好,到了苏州,由公估局估定,到钱庄兑换,倒极为便当了。

  我喜欢吃闲食,也是我们苏人的习惯吧?青州也有乾果店,糕饼店,其食品也为可口,我有时也常去光顾。中秋时节,也有月饼,但这种月饼,不同于苏州月饼、广东月饼。我乃知全中国各处,都有月饼,除了一例是圆型以外,便有种种的不同。我也曾吃过七八种不同的月饼了,倘然开一个全国月饼展览会,倒也很有兴趣呀。此间宴客,以海参席为最阔绰的了,不有什么鱼翅之类,可见山东是个简朴守俭之乡。家常菜则猪肉鸡鸭之外,鱼类较少,虾蟹更少见。

  还有,此间的菜蔬颇佳,胶州白菜,尤所驰名,味极腴美。本地人吃面食,山东面粉,在美国面粉未来倾销以前,亦为国中首屈一指。他们不大吃油,南方人助非油不可,此间本地人是吃得很苦的,但我们都有得吃,一切不受什么影响。这时香烟还不曾流行,我们南方人,都是吸旱烟与水烟的。我在四十岁以前,什么烟都不吸的,但是青州人却喜欢吸一种黄烟,短短的一根烟管,藏在袖子里。我初到这中学堂里,有许多学生,都是吸那种黄烟的。有一天,那位国文先生正在上课,我到课堂里去看看,却见烟云缭乱,原来那些年长的学生们,一面听讲,一面偷偷地在吸烟。我便下了一个谕帖:“学生们不许吸烟”,但也只能办到上课时不吸烟,他们的斋舍中不能免了。

  这种黄烟,是山东本地出产制造的,气味很不好闻,我在学生们走近身时,就闻到这种味儿,因此知道他们还在偷吸的。(还有他们喜欢吃大蒜,这气味亦难闻,但是不能禁止的)又有时,在路上遇见了他们,总见他们手中携着一枝短烟管,下垂一个烟荷包,见了我,连忙把烟管藏在背后,但我早已看见,也只好佯作不见了。

  益都县是青州府的首县,县令李搢臣先生,(名祖年,江苏武进人,年约四十许),他也是一个进士,所谓榜下知县。这人很开通,我们常常到他的县衙门里游玩,走得比府衙门还勤,因此他们有几位幕友,我们也都熟识了。倘到府衙门里去,必定要有什么事,或是谒见太尊,而县衙门却由我们随便到处跑,加以李搢臣又是好客健谈,对我们一点不搭官架子。在前清,无论那一个县衙门,都脱不了绍兴师爷。惟有益都县衙门里,竟找不到一位绍兴师爷,所有刑名、钱谷,都是常州人。初意,我以为这位李大令引用同乡之故,后来知道当幕友的常州人,在山东却有一大部份势力,在绍兴师爷的势力范围内,可以分一杯羹。

  那时候,中国司法尚未独立,审官司乃是知县的职务,我在家乡,从来不踏进县衙门里去,也有朋友,约我去观审,这时刑讯尚未废除,当用刑时那种惨呼哀号之声,我不忍闻。现在到了青州,在益都县衙门里,我倒看过几次审强盗,审奸情的案子。

  审强盗,用夹棍,用天平架,说起来,“三木之下,何求不得”,但这还不算非刑。但是山东民情强悍,盗案最多,有些在刑求之下,死去活来,他们咬紧了牙关,死不肯招。我问搢臣:“何必要用严刑呢?”他说:“这些都是证据确实,一些没有寃枉的,不过刑事重口供,如果没有口供,是不能结案定罪的。”

  至于有些奸情案,他都在花厅上审问,这些都不是上等人家的事,女的本来不是什么天姿国色,到这时候,做了监犯,也都是面黄肌瘦,憔悴不堪了。男的更是丑陋,断不是戏剧中所描写的苏三起解,三堂会审了。重大的案子,女犯也要用刑,用几枝小木棍,夹在指缝内的,名为拶子,把它收紧了,据说是痛澈心肺的。我笑向李搢臣道:“你这样焚琴煮鹤,不太煞风景了吗?”他说:“这是国家法度。不过那种奸情案子,到了你们小说家的笔下,总是帮着女人的,可以装点成一篇恋爱传奇小说,而我们总是酷吏呀!”

  青州府也有土娼,我们学堂里教英算的胡菊如,在他太太未到青州来的时候,为了解决性欲,曾去领教过。县衙门里有两位师爷,也做过入幕之宾,他们很熟习这种门径。有一位姑娘,大概是十八九岁,说是此中翘楚,胡菊如和她发生了关系,留髡之夕,嫌她的被褥不乾净,把自已的铺盖,先派人送了去,明天再送回来,一时传为笑柄。我笑说:“你真是诗经上的『抱衾与裯』了,古来只有女人如此,今乃出于男子。”

  我以好奇心,每到一个地方,要看看那边的娼妓风俗,除家乡以外,在上海,在南京,也都曾跟了朋友,到过妓院。但此刻到底是一个学堂监督,不敢问津。有一次,在我学堂里的办事处,从纸窗里,塞进一张匿名信来,上面写着:“英文教员胡老师,在某一夜,到某土娼家里,品行有亏……”云云。我给胡菊如看了,他承认不讳,确有此事,那就可以知道学生们也恰巧光顾到这位土娼家里,被他们撞见了。我经此一吓,愈不敢去观光了。

  然而到我卸了青州府中学堂监督之任,在离青州前几天,终究观光了一次。那位姑娘穿了一套红棉袄、绿裤子,扎了裤管的,不大不小的脚,睑上粉白脂红,额上留了一圈刘海发,背后拖了一条大辫子,这是她们的时髦装束。她体健躯高,似一匹高头大马。她的装饰是土气极了,但是活泼憨跳,不作遮掩羞态,倒也有天真可取处。青州府无论男女,都比较全省为俊秀。我想:就像这位姑娘,改换了装束,衣以锦绣,教之歌舞,到了通都大邑去,不就成为一位名伎了吗?

  青州地方,气候可以养蚕。土壤可以种桑,因此在那里,开办了一所蚕桑学堂,那是一个省立学堂,而由益都县县令为之监督。里面所讲的教员,大学是浙江省的杭州与嘉兴人(记得有一位郑辟疆君,还有朱君,已忘其名,他们都是史量才的同学)。因为杭州先有一个蚕桑学堂,而他们都是在此中毕业的。山东本来出生一种野蚕,名曰柞蚕,织成了一种丝织物,光洁坚实,销行各省,称之曰府绸(因由济南府销行,故名),又号茧绸,(我曾有此质料之一袍),现在既是考察下来,山东宜于桑蚕,气候与土壤都适合,于是就在青州开了一个学堂,这也是开风气的意思,而这笔经费,也是益都县所开支的呢。

  这个学堂,在养蚕的时期,概不上课,完全实习,那时的学堂,便成为养蚕场了。过此以后,便依然上课,大约与普通学堂相同。照中国古时说法,养蚕以女子为宜,亦应招致女子的。但山东的女界,尚未开通,而且还都是缠了小脚的,所以这学堂全是男生。学堂中除了学生以外,教员中是清一色的南方人,所以我们也常去游玩。我曾询李搢臣:“养蚕是妇女天职,何不设立一女子蚕业学堂?”他说:“一个男学堂也维持不易,还设立什么女学堂。”至于男女同学,当时还未敢作此想。

  青州府蚕桑学堂,也是我们常去游玩之地,因为那些教员,都是南方人。有一次,我们到那里去游玩,他们刚购置得两架显微镜,那也是蚕桑学堂的必需品,所以为检验蚕子之用。他们告诉我:“可以看一切微生物,并可以看人类的精虫,你要试试吧?”我以为开玩笑,但他们说:“不开玩笑,我们的朱先生已经试过,就是用佛家所谓『非法出精』的手术,在玻璃片上验过。”我说:“到底精虫是什么样子的,可以赏鉴吗?”他们说:“形似小蝌蚪,有条尾巴的,很为活泼,我们不能制标本,看过只好放弃了。”

  那个蚕桑学堂,我也曾去教过半年书,那是李搢臣一定要我去的,这学堂监督是专任的,不能兼职,我怎能担任别一个学堂的教课呢?”可是后来李搢臣竟直接与曹耕翁说了,我只得去担任了。我便把严复的“赫胥黎天演论”,给他们讲解,学生倒也爱听。原来这个学堂里的学生,不仅是青州府一属,别一府县的学生也有。有了这个学堂,便开了青州府养蚕的风气,现在相隔了四十余年,久未通讯,不知怎样了。

  我在家眷未到青州去的时候,一年回南两次,便是暑候与年假。家眷去了以后,便又住了一年有余,我的身体不大健全,航海时常要晕船,也因青岛与上海往来,航线沿岸而行,每多风浪,但也有时风平浪静,比了坐长江轮船,还要稳定。

  第一年的年假回苏州去后,交新年我已三十岁了,本预备过了新年,即携眷至青州,但我的生日在二月初二日,许多亲友,欲为我小做生日(苏州有句迷信俗语,叫做“三十弗做,四十弗发。”),且因此为我饯行,故我的行期,便须延迟数天,预备到二月初四、五日动身。谁知到了正月底,青州府却来了一封电报,要我速即来青。因为“学生不受约束,夜间逾墙出游,太尊晋省未归,拟派一营兵,驻扎学堂周围,以阻学生跳墙。”

  我得电大骇,因想这可要闹出事来了,什么派营兵驻扎学堂周围,是什么人的主张,而太尊又晋省拜年去了,必是那些幕友们的轻举妄动。我立刻打了一个电报去:“请将学堂门夜间勿锁,尽让学生们自由出入,营兵未驻者勿驻,已驻者即撤,请待我来处理。”原来学堂规定在正月二十日开学,学生在未开学前,已纷纷住堂,以斋舍为旅舍,而正月下旬,青州府尚有些新年景象,学生夜出游玩,亦属常情。

  学堂向来规例,夜间到九点钟,大门上锁,无论何人,不得出入。监学先生,自然守此成规。但虽然算是开学,监学及一部份教员未来。新年里,学生颇好嬉游,见学堂大门已锁,无法出入,可是斋舍周围,一带墙垣,并不崇高,墙垣以外,便是菜圃麦田,他们只要填几块石头,便可一跃而出了。如果你派了营兵在那里,他们知道什么,见学生逾垣而出,便去禁阻他们,追捕他们,可不要闹出事来吗?

  因此我打了一个急电去,过了我的生日,便急急忙忙的携带家眷,到青州府去了。心中却捏了一把汗,万一闹出事来,我虽不在学堂里,总是我的责任,为什么不在开学以前即行赶到呢?吾妻即宽慰我道:“要是闹出乱子,早就有电报来了,既没有电报,当然平静无事,就可以放心了。”到了青州府,果然平静无事,依照我的去电,营兵没有驻扎,大门不锁开放,学生自由出入,也就不必有跳墙的事了。其实也有几个学生,夜来要出去游玩,新年一过,也不想出去了。因此我想到古人有两句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真的有此种道理呢。

  我到了青州府,曹耕翁也已从济南回来了,对于学生夜来跳墙出游的事,我也不去查究,自今起始,照旧规定下午九点钟锁门,十点钟息灯睡眠。学生们也循规蹈矩,再没有什么爬墙头的事了。青州府的学生,可算循良了。

猜你喜欢
  國語卷第二十一·韦昭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尚史卷十七·李锴
  ◎南海监狱之黑幕·李定夷
  卷八十下·郝经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上·袁枢
  六朝通鉴博议卷三·李焘
  房谟传·李延寿
  肖乃台传·宋濂
  天全土司传·张廷玉
  卷三百十八·杨士奇
  卷二百四十八·佚名
  卷十八·佚名
  郭秉文·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坡词·苏轼

    宋 苏轼 撰阳关曲【中秋作夲名小秦王入腔卽阳关曲】暮云収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又【军中】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又【李公择○旧刻重出】济南春

  • 唐诗镜卷三十三·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三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五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登进士第韦皋招致幕府授洛阳主簿贞元初为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有集二卷】 五言律诗 送王先生归南山 儒中年最老独有济南生爱子方传业无官自

  • 卷三·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三刘子翼子翼,字小心,常州晋陵人。隋大业初,历秘书监。唐贞观间拜吴王府功曹,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预修《晋书》。永徽初卒。有集二十卷。诗二首。 【(《全唐诗》无刘子翼诗,传据《旧唐书》卷八七本传)】五

  • 卷六 辩通传·刘向

      卷六之一 齐管妾婧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

  • 卷十一·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十一 【起庚午明景帝景泰元年尽丙子明景帝景泰七年】凡七年 【庚午】景皇帝景泰元年春正月朔罢朝贺 【以上皇在卫喇特也】 筑城天夀山南 【名曰永安以居陵

  •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洪武十七年九月丙申朔应天府奏乡试中式举人廖孟瞻等二百二十九人 上谕都督府臣曰朕自布衣奋迹淮甸与群雄角逐十有五载而成帝业皆赖尔诸将士之力然朕每思之当临机决胜陈师贾勇固出于诸将而摧锋陷阵冲冒矢石则士卒实先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闰五月辛丑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申皆如之。外记注  ○谕内阁、李秉衡奏、县丞因事诈赃任性妄为。请旨革职驱逐回籍等语山东候补县丞翁寿办理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七十九 列传一百七十九·纪昀

    列传宋 【八十三】○宋八十三向子諲 陈规季陵卢知原【法原】 陈桷李璆李朴王庠王衣卫肤敏 刘珏胡舜陟沈晦刘一止【寍止】 胡交修綦崇礼向子諲陈规季陵卢知原陈桷李璆李朴王庠王衣卫肤敏刘珏胡舜陟沈晦刘一止胡交

  • 绎史卷八十六之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子类记【一】本生家语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爲王卿士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代殷后

  • 卷四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公主出降公主王妃不许舅姑父母答拜诏详定公主郡县主出降仪勅出降册文册兴信公主出降文册乐成公主出降文册寿光公主出降文册平昌公主出降文册广寜公主出降文册晋宁公主出

  • 舆服五·徐松

    衮冕【宋会要】真宗咸平五年二月,大理寺丞李坦言:「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殖:原作「极」,据本书《舆服四》引坦奏改。。是故礼者,治国之柄;服者,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前:原作「历」,据本书《舆服四》引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十 洪武九年冬十月辛亥朔,改定辽后卫为盖州卫,复置定辽后卫于辽阳城北,以定辽左卫指挥佥事张山统兵屯戍。 夜,有星赤色,自霹雳西行,发光如杯大,有数小星随之,至天津没。 壬子,上御午门楼,秦府右相

  • 乘马数第六十九·管仲

    桓公问管子曰:“有虞筴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筴乘马。为之柰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之令,守地用,人筴,故开阖皆在上,无求于民。霸国守分,上分下游

  •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九章 平治·林语堂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语译既有大的怨恨,纵使把它调解,心中必然还会有余怨,这岂是好的方法?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守柔处下,就好像掌握左契,只顺民而不向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广演品第三(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

  • 进呈奏疏·纪荫

    续藏经 宗统编年清 纪荫编纂宗统编年进呈奏疏江南常州府武进县祥符寺(臣)僧(纪荫)谨奏恭惟皇帝陛下。道涵天地。德贯古今。睿智亶聪。谟训蔚虞周之盛。皇猷允塞。文章焕羲禹之隆。两仪之内。无物不仰赖生成。三教之

  • 中华民国史演义·陆律西

    又名《民国野史》,《民国演义》,既是演义笔法,本质上仍不外乎君臣际遇,富贵功名,注目人物也多集中于官僚要员,军阀大亨,想是拘于“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故,一叶障目自是有的,如对国民党各要员多是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孙中山这个人物

  • 饿鬼事经·佚名

    《饿鬼事经》是小部经典之第七,与《天宫事经》为姊妹篇,在巴利圣典中属于新的部份。即出现于第四品第三节之宾伽罗王,依护法论师的注释,是于佛陀入涅槃后二百年顷统治斯拉陀。依此事实等之观察,本经之成立可置于佛灭度以后